以两个国债项目建设为契机,市民政社会福利综合项目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机遇实行资源整合。该综合项目包括:总投资690万元的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市儿童福利院两个被列为民政部、国家发改委年第四批扩大内需国债补助项目。与市特殊教育学校国债项目、市救助站、市救灾储备库和区福利院进行资源整合。项目征地60亩,建设规模为平方米。通过资源整合,试图建成皖南规模较大、辐射范围最广、聚集度最高的民政产业园区,充分展现社会福利管理与服务的良好形象和新水平、新成就。二是探索教养合一模式实行资源共享。根据市情,把相同类型的国债项目集中在一起建设,积极探索特殊教育学校和儿童福利院教养合一的新模式,实行资源共享,以最大限度地节约建设资金。三是积极招商引资实行连片开发。准备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计划征用土地亩,与社会福利综合项目实行连片联体开发,建设高端休闲养生基地“国际老年社区”从而更好地提升社会福利综合项目建设品位。
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年。省民政厅的大力支持下,全市民政工作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推进“十大工程”和“四区”建设这个大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部署要求,突出重点,统筹兼顾,锐意进取、科学发展,重点工作扎实有力,常规工作平稳有序,各项工作齐头并进,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新的贡献。
第一、各项“民生工程”稳步推进,坚持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各类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平均月人均补助181元,1城市低保水平继续保持在全省第一梯队的行列。全市全年累计为2.6万城市低保对象发放低保资金5689万元。比年的人均139元增长30%月人均补差额比省定增长5%考核指标高出25个百分点。城市低保人均补差额在省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中继续保持靠前位次。
全市农村低保对象为49667人,2农村低保覆盖面和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经过提标扩面。低保覆盖面达4.3%比全省高0.25个百分点。全年发放农村低保金3644万元,人均补助750元,比年人均600元增长25%比全省718元高出32元。农村低保工作得到省厅的充分肯定。民政部12月在南京召开的全国社会救助规范管理工作会议,市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省级考核中,市农村低保与其他三项民政民生工程均处于全省第一等次的前列。
救助73203人次。另外,3城乡医疗救助乘市政府“春风行动”再上新水平。全市全年发放医疗救助金901万元。春风”就医行动筹集资金370万元,于6月底前对1000位年医疗费用超过3万元、5万元的城乡低保、农村五保、重点优抚对象等城乡困难群众,以每人3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标准再次补助。春风”就医行动使我市年医疗救助资金超过千万元,与年的664万元相比,增幅高达91.4%全省处于首位。
全市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为9396人,4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在整合资源中创出亮点。年底。其中分散供养6493人,集中供养2903人,年发放五保供养资金1999万元。五保对象分散供养和集中供养水平均超省定1200元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年1562元和2268元,比全省平均水平分别高107元和246元,五保集中供养管理人员补助水平和敬老院管理费用均达到省定标准。
圆满完成了29个五保供养服务机构项目点建设,全市全年共投资2477万元。新增床位1179张,平均每张床位建设资金达到2.1万元,高出省定8400元建设标准的1.5倍。全市五保集中供养率达30.9%比全省集中供养率25.8%高出5.1个百分点。市五保服务机构建设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结合地广人稀的特点,按宽思路要求建设。走城乡统筹、整合资源、几院(福利院、敬老院、光荣院、老年公寓)合一之路,中心集镇规划建设了区、区镇、镇、镇、镇等一批中心敬老院,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整合和充分利用。二是结合五保工作以人为本的内在需要,按新理念要求建设。有的中心敬老院每个房间按标准间设计,硬件设施按标准间配套建设,并设有活动室、餐厅、洗浴间,尽可能为入住老人提供舒适、明亮的居住环境,做到让老人身在其中、养在其中、乐在其中。三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按快速度要求建设。四是结合徽文化特点,按高水平要求建设。立足高起点、高标准,凸现徽派建筑风格,与城镇化建设需要相协调。
以对党和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5困难群众生活安排以“七保”工作为载体成效明显。认真落实市委主要领导做好“七保”工作指示要求。年初和年末分别由局班子成员带队,采取包干负责、一包到底的做法,分片深入包干区县督促检查指导,做细做实“七保”中的保供粮、保御寒、保安居工作。同时,认真贯彻市委主要领导的指示精神,用最短的时间制作或购买了近万个应急储粮筒,分发给分散供养的五保户和深山区重点低保户,确保救济粮在储存期间不霉变、不被老鼠偷吃。年“七保”工作的精心组织实施,使“两节”期间困难群众生活安排成为历史上最好的年份。
第二。坚持把发展基层民主作为基础性工程,城乡人民群众参与基层事务管理的平台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市委主要领导召开有几大班子领导参加的高规格社区建设工作专题调研会,1城市社区建设进一步得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继市政府听取城市社区专题汇报后。对社区建设作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为我市社区建设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启动了市新一轮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深化改革的新步伐。
制定出台了关于在城市社区开展居民自治提升年建设的意见》和《市居务公开实施细则》市社区论坛议事规则》社区民主听证会规定》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制度》社区民主评议会制度》社区居委会工作职责》七个配套文件。二是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以社区地域为基本特征,2城市社区建设在深化改革中不断提升水平。一是进一步把社区建设纳入规范化发展轨道。市社区建设领导组在广泛深入开展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社区地域面积、人口数量,将每个社区划分为若干片区,确定专门人员负责管理片区,对片区内的管理目标和工作内容负全责。原则上每500户居民为一个管理单位。按照管理对象以及管理内容进行编程定位,实行“划片包干、标准量化、年度考核”制度,使管理责任人与管理片区、管理要素、管理时段一一对应,实现管理服务的全覆盖。推行社区议行分设管理模式。中心城区12个社区全面推广社区议行分设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经验,理顺政府与社区的关系,促进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促进社区行政服务和社会事务工作与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工作并行并重的新型管理格局的形成。推行“一站多居”管理模式。对布局调整中增设的社区,采取一个社区工作站服务多个社区办法,或采取在一个街道办事处设立一个社区服务中心对应若干社区的办法,形成社区行政工作由政府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统揽的管理体制。推行“一区一居”管理模式。随着城市半径的扩大和城市新区的不断涌现,有一定居住规模的新型住宅小区不断建成,为一个住宅区设置一个社区提供了条件和基础。为此,由中心城区先行试点,江南新城已经建成且入住率达60%以上的商住区设立独立的居委会。开创了民间资本参与社区管理的新模式。新社会组织学习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加速推动了党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加强了对那些规模大、影响力广的新社会组织骨干会员的思想教育和组织培养,教育他富不忘党、富不忘本、富不忘民。要求他不断提高对社会的贡献力,最大限度地服务社会。社区建设以此为契机,主动介入,鼓励动员房地产开发老板在高档住宅生活区以社会资本组建社区居委会,参与社区管理,积极进行社区管理体制新模式的探索。这类社区实行办公用房、人员配备、工作经费由开发商自行负责,与小区物业管理公司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合并服务,并纳入相应街道办事处接受统一协调指导。三是全市统一开展了第三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