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立足资源优势,打造果业“航母”,提高果树科技含量引领周边农民共同致富
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实现群众致富增收,才是创先争优活动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标。作为党总支一班人马,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只有不断增强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压力感,我们才能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充分挖掘优势,积极拓宽思路,大力实施产业强村富民战略。果树生产是我们村的支柱产业,独特的区域环境为的水果生产带来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为进一步做好农民致富工作,我们村以大连果业有限公司为龙头,成立了市第一家苹果协会,在此基础上又成立了313户组成的大连市第一个水果专业合作社,使村形成果业生产过程中专业技术,信息服务、生产管理、经营销售的一条龙管理体系,为果农市场服务扬起了龙头。几年来,为进一步提升果树管理的科技含量,常年聘请了8名果树技术专家、教授和12名果树专业技术人员为村里果农提供全程、零距离的技术指导,并每年定期举办果树技术讲座和培训,有专家教授讲解新技术、新品种,并实地进行指导。注册了牌商标,形成了自己的水果品牌。一个协会、合作组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已经形成,果农在果树联接种植区实行测土配方施肥,采用杀虫灯及赤眼蜂和桃小诱剂等方式杀虫害,大胆改革果树管理技术,以夏剪为主,冬剪为辅,修剪推广中长枝垂吊型结果,大力推广应用反光膜,全面实施果树套袋等6大新技术,形成了适应山区果树生长特点的一整套传统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果树先进管理技术。使“牌”苹果获得国家“无公害水果产地认证”,“绿色食品使用认证”及“有机食品生产、管理、销售转换认证”。“牌”红富士苹果获得辽宁省名牌产品和国家名牌产品,并通过了9001质量体系认证。从而使牌苹果冲出国门,每年有一万吨水果远销俄罗斯、泰国、新加坡等国家。所创建的苹果生产示范基地延伸扩大到周边十几个乡镇,现在,水果种植面积达25000多亩,示范户达4800多户。水果生产基地全面实施标准化、组织化、专业化经营管理,实现果业经营“统一培训、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肥药、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储藏、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和分户经营的“十统一分”崭新的现代管理模式。
以公司为龙头,以协会为纽带,以合作化为核心的有机组织形式焕发出果业生产经营的勃勃生机,并催生了与生产经营配套的产业化链条。形成了诸多经济实体,建立储藏近万吨水果的恒温库、有机肥料加工厂、果袋加工厂、网套加工厂、反光膜厂、包装厂等,固定资产达3500万元,水果年销售额近亿元。
企业获得了大连市和辽宁省aaa级信誉企业和辽宁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所组织建设的苹果示范基地是“大连市水果标准示范区”,“大连市现代化示范园区”,成为辽宁省“绿色水果生产科学施肥示范基地”。村果农连年增产增收,户年均水果销售收入4万多元,促进了及周边地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抓好“四个文明”建设,坚持统筹兼顾,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和和谐发展
在抓好班子建设、村务管理和经济工作的同时,我们高度重视“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的四个文明建设,不断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了文化走廊,积极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大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群众的文明素质,树立良好的村风民风。在村屯整体规划方面,对新建房屋进行合理布局,将128户的村民房屋进行了改造,建成了红瓦屋顶的居民区,开成了一道靛丽的风景线。建成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的大型活动广场一处,占地面积500平方米的小型活动广场12处(每个居民组一处)。,建立农民夜校,村文化室、图书室,创建了“山里红”文化艺术团,寓教于乐,在全村12个自然屯巡回演出,村民在开展多种形式文化宣传教育中受到教育,得到熏陶,使村成为辽宁省农村文化教育基地和大连市乡土人才培训基地。
几年来,村党总支多次被上级评为先进党组织,村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在荣誉面前,我们并没有满足,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努力,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发展新型农村经济,为使成为经济实力雄厚,农民收入丰厚,基础设施完善,村务管理民主,精神文明多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做出更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