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农民教育培训“学用结合”经验交流会,主要任务是总结上半年工作情况,部署后几个月工作,采取有力措施,把“学用结合”引向深入,把培训的技术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从而促进农民增收。等下还有4个单位作典型发言,万发副市长还将作重要讲话。下面,我根据市农民教育培训领导小组研究的意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今年来的工作回顾
今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以新农村建设“八个一示范工程”为抓手,组织开展多层次、多方式、大规模的农民教育培训,1-7月,全市共培训农民96928人,其中培训农村带头人63期、4943人;开展农劳转移培训32727人,“阳光工程”培训930人。
1.运行体系逐步完善,统筹协调力度加大。今年来,各地党委、政府相继按照常发[2008]5号文件精神,比照市里的模式相继建立和先后调整了农民教育培训领导小组。柳叶湖今年出台了文件,成立了领导小组;鼎城区调整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为组长,人大副主任、政府副区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临澧、澧县成立了由常委副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桃源、澧县、石门等地的部门、乡镇领导体系健全。各县(市)区领导小组做到了每半年调度1-2次。石门县委副书记刘琼每月调度一次,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各地将工作完成情况纳入了对县直和乡镇的年度岗位目标考核。石门县印发了《2010年农民教育培训规划》、《2010年农民教育培训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和《关于在全县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方案》三个文件。汉寿等地建立健全各项培训制度,即学员考勤制度、计划上报制度、月报统计制度、信息上报制度、督查考核制度以及培训奖惩制度等。市里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为全市培训基地,各区县(市)确立了以农广校、党校、农职中为农民教育培训基地30多个,还将10多所民办学校也纳入了农民教育培训网点。目前,全市所有乡镇和39%以上的村都建成了培训阵地。全市有专职教师456人、兼职教员958名、乡土专家980名。
2.筹资力度逐步加强,培训经费有所增加。各县(市)区政府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预算安排农民教育培训经费300万元。其中石门县120万、鼎城区35万、临澧县30万、武陵区30万、安乡县26.5万、澧县23万。其中各县(市)区预算安排了工作经费,鼎城区15万元,澧县13万元,石门县12万元,武陵、汉寿、桃源、临澧预算安排工作经费各10万元。全市项目资金用于农民教育培训3216.46万元,其中最多的还是农劳转移的资金1433万元。市直各成员单位按要求安排了农民教育培训专项经费,专款专用。各县(市)区的有关单位积极向上争取农民教育培训项目,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阳光工程”、移民后期扶持、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项目培训经费2916万元。各县(市)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企业等安排、赞助近1000万元资金参与培训。
3.培训活动开展经常,质量效益逐步提高。上半年,市里特意从北京请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张晓山在常德芷园宾馆主讲《更新领导观念,改善和创新领导农村经济的方法》培训报告会。张晓山利用空隙时间在常深入桃源县、澧县、津市调研。为主动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生产变化需求,各县(市)区和市直单位把农民教育培训重点放在主导产业或新型产业发展上。如在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市农教办举办的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训;和市农业局组织的高效农业、柑桔高产栽培技术、农村带头人(经纪人)、柑桔标准园建设培训;和市畜牧兽医水产局组织的畜禽健康养殖技术、水产健康养殖技术、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培训;和市供销社组织的现代物流管理培训;和市妇联组织的女种植大户培训;和市农经局组织的第三期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培训;和市乡镇企业局组织的休闲农业企业培训;和市水利局举办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经营业主培训等。柳叶湖主要抓“八个一”工程培训,其中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片、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健康养殖小区、休闲农庄建设、全程机械化操作示范片等示范点上行动快,起点高,有看点。马巷子村和靳家湾村的菜农通过学习和实地参观蔬菜生产正在向专业化、无公害化方向发展。该地和市农机化局合作主办2期插秧机现场演示观摩和水稻育插秧技术培训班,每次100人,当场购插秧机5台。武陵区深入田间地头,把重点放在无公害蔬菜的标准化生产和美国新型蔬菜大棚生产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培训菜农400多人。这些培训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农村产业发展。为了帮助农民增加劳务收入,各县(市)区和市直单位采取“订单培训、定向输出”、“就近培训,就地转移”等模式,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加了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900元以上。
二、突出“学用结合”,农民教育培训力推新亮点
为把农民教育培训的现代技术转化为先进的生产力,从而促进农民增收。我市大力推进“学用结合”活动,涌现出16000多个“学以致用”先进单位和个人。今天推介的100个“学用结合”典型,是这一大批先进中的代表。近年,我市“学用结合”活动的主要成效及特点表现在6个方面。
1、利用“学用结合”的扶助机制进行引导。一方面,从国家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工作以来,我们建立健全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制定了《国家助学金管理实施细则》,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上得起学、接受教育。仅2009年秋季享受国助的有:安乡107人,鼎城207人,武陵59人,临澧76人,5个月就有33.68万元。近3年来全市共发放国家助学金近200多万元。仅今年,全市有1000多名农村特困家庭子女进入定点机构接受为期一年的技能培训,每位学员得到1500-4500元的培训补贴。另一方面,各级农民教育办公室加强与财政、工商、税务、银行等有关部门合作,共同落实各项“学用结合”创业扶持政策,为“学用结合”的创业者打造创业绿色通道。澧县在参加创业培训的人员中,对172个培训对象进行了小额贴息贷款扶持,贷款总金额1376万元。鼎城区采取劳动模范、种养能手、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三直接”培训方式进行现场指导,完成优质稻栽培技术、辣椒栽培技术、蔬菜栽培技术、乡风文明讲座等培训28期,培训12400人次,落实各种“学用结合”创业补贴2100万元。津市在关桥村建立农民工培训基地,确保80%以上就业率,并切实做好就业跟踪服务,建立完善台帐管理制度,将基地建成为企业服务、为群众服务平台,上半年为娄星纺织定向培训技术工人达100多人次。
2、借助“学用结合”的“双师型”老师进行指导。理论型和实践型的“双师型”老师、专家结合生产实际教学,做到把握时代性、增强针对性、突出实用性。各类职业学校、涉农培训机构以及用人单位积极主动地抓农民教育,促进“学用结合”。如汉寿县的广源麻业、泰鑫麻业、鑫源纺织有限公司等均采取办短期培训班、以师带徒等形式,培训农民工1800多人,现已全部在厂就业。津市举办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班,培训农民工1967人,为350人核发了职业资格证书,帮助417名返乡农民就近就业,还帮助李宁等参训学员完成了创业可行性论证和创业期聘请有关专家,对学员“学用结合”创办的企业进行诊断、指导其健康发展。
3.要根据不同群体的差异性,实行因地制宜、因人施教、因需施教,较好满足农民的参训需求,培训服务不断完善。一方面,要结合实践,通过理论知识讲授、案例分析和参观考察等形式,让学员掌握以创办农业企业为主要内容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要开设工商、税务、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讲座,培养学员的创业意识,引导学员搜集市场信息,推荐与当地产业相适应的投资项目,帮助完成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较强的创业计划。
4.要树立“学用结合”的榜样和典型,带动提高农民的就业技能和创业意识。为服务当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学员“学用结合”,各地要围绕农业和农村服务业、农产品加工等涉农工业、农村特色二三产业、农民创业、农村带头人等从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同时面向有外出就业意愿的农民和返乡农民工开展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树立“学用结合”的榜样和典型,带动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意识和能力。
5.要加强对“学用结合”工作的管理,建立以促进就业和促进增收为目标的农民培训绩效评价体系。
一是不断完善督导检查考核机制。为了加强对“学用结合”工作的管理,各地各部门要不断完善督导检查考核机制,明显提高农民教育培训在部门工作和新农村建设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中所占比分。
二是建立严格的台账管理制度。各地各部门不断规范和完善“学用结合”的台账管理制度,尽量避免重复培训,同时作为检查培训质量和转移效果的重要依据。在调研过程中农业部门“阳光工程”的电脑软件台帐管理,值得借鉴和学习。
三是建立以促进就业和促进增收为目标的农民培训绩效评价体系。以责任制考核为中心,对农民培训的各类培训机构及其培训的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并及时向社会公布,不断提高农民教育培训“学用结合”的质量和效果。
6.要选出“学用标兵”,大力表彰奖励和推介“学用结合”的先进典型。市农民教育培训领导小组要在这批先进典型中,评选出100名“学用标兵”,大力表彰。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推介学用结合的先进典型的优秀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