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工作总结
2011年,义务教育处根据市教育局总体工作思路,重点围绕“义务教育深化轻负优质”、“学前教育促进改革发展”、“德育工作提高实效”、“新城教育提升品质”四方面工作,开拓创新、务实奋进,在处室同志共同努力和兄弟处室(单位)以及县区教育局与学校的配合支持下,各块工作都取得较大进展。
一、义务教育“轻负优质”工作得到持续深化
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小学生毕业率为100%;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9.85%,巩固率为99.99%;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校比率为99.32%;流动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为100%,其中公办学校接纳比例达到73%;7——15周岁三残儿童入学率为99.57%。全市初中后20%学生(指三科及以上不及格学生)比例下降至13.9%。综合素质评价结果5A学生达到68.8%。“书香校园”建设全面推进,学生课外阅读量和阅读能力明显提升,有23所中小学被评为市首批书香校园。具体工作主要有:
(一)加强轻负优质教育研讨。一是召开了市教育局第三次、第四次轻负优质教育联席会议,围绕“轻负优质教育”持续深化、合力推进,总结交流上阶段工作,明确下阶段工作任务。二是组织有关校长和市、县区教育局教育行政、业务干部,围绕“如何让学校由被动发展转为主动发展”、“如何有效减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等问题,展开探讨、交流。三是就如何贯彻落实省厅“减负”视频会议和减负文件精神,分管副局长带领处室相关同志到各县区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县区教育局和学校各方意见。四是就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与科技创新教育,召集县区分管局长、教育科长及局相关处室长进行务虚座谈。
(二)进一步规范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行为。根据《省义务教育条例》、《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精神,先后下发了《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行为的通知》和《市教育局关于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通知﹥进一步深化轻负优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立起了在校时间、课程开设、补课辅导、作业管理、考试招生“五项规范”,“五项规范”要求与省厅“减负”通知中提出的“六个严格”要求具有一致性,使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行为规范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三)加强监督检查,提高学校教育规范执行力。积极开展相关督查和自查自纠工作同时,相关处室协作,针对学校“五项规范”执行落实情况,多次组织开展了全市性的专项性督查活动。寒暑假和公休日重点围绕补课辅导工作加强督查,学期中途重点围绕在校时间、课程开设、作业与考试管理情况开展责任区督学和全市各县区互查工作。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真正做到寒暑假、公休日不补课,课程计划全面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时间得到充分保证。
(四)全力营造轻负优质的教育氛围。召开了全市进一步深化轻负优质教育工作会议,在省市各相关媒体上大力宣传轻负优质教育典型。充分发挥市民大讲堂、家庭教育讲师团作用,大力宣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教学开放日、家访、家校通和班级博客等信息沟通平台,加强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合理期望子女发展,创设家庭良好助学环境。市教育局与所属义务教育学校签订减负责任状,明确校长第一责任人要求及减负的具体要求,与各县(区)教育局签订了减负问责责任状,要求各县区教育局对存在违反省“六个严格”规定和市“五项规范”要求的学校,及时查处并予责任追究,真正落实校长的减负第一责任人责任。
(五)合力推进轻负优质教育主题攻坚。发动县区教育局以教育科为牵头联系单位,落实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主题攻坚项目,全面参与市重点招标课题《区域推进轻负优质教育的行动研究课题》研究。教育局各职能处室与部门通力合作,充分调动学校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围绕“书香校园建设”、“有效德育探索”、“有效课堂建设”等攻坚主题,以调研、论坛、观摩、评比、推广等多种形式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攻坚成果。市教育局已经汇编了三册轻负优质教育文集。
二、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提高
(一)德育工作思路进一步明晰。根据学校德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制订了《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若干意见》,召开了全市学校德育工作会议。各学校德育工作在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三贴近”原则指导下,根据递进性原则确定德育目标,根据层次性原则安排德育内容,根据重体验原则改进德育方式。
(二)德育工作方式进一步拓展。一是着力通过学生社团建设工作加强,充分发挥社团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二是通过序列化、校本化主题班会教育深入开展,提高主题班会的教育性、震撼性及其教育意义的延续性功能,充分发挥主题班会的教育效应。三是通过书香校园建设,不断发挥高雅阅读促进学生立德、启智、培情、修性等方面积极意义,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四是通过深入开展寓创新性、实践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的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知识学习、人格养成、品德提升的多维目标达成。五是通过有效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三结合”预警信息监测系统,加强对思想有困惑、心理有障碍、行为有失范、家庭情况特殊学生中的突发性、损他性行为的监控,并跟进相关帮教机制,切实提高了学生违法犯罪的预防与干预能力。六是通过师对生的学生成长导师制和生对生的学生成长伙伴制深入实践,提高了教育帮扶的亲情化、个性化服务水平,切实做到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三)德育工作合力进一步形成。一是学校普遍形成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主管领导负实责、具体抓,全体教职工为本责、人人抓的德育体育工作机制。二是通过有效实施“德育首问制”和“以班主任为主体的班级教师团队集体责任制”,增强了教师的全员德育意识,落实了全员德育责任。三是学校积极探索 “以学校教育为中心,以家庭教育为基点,以社会教育为依托,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线”的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形成了德育工作协作联动工作局面。四是学校通过聘请校外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将优秀老干部、优秀企业家、文明标兵、劳动模范和专业技术人才充入德育辅导员队伍,加强和充实了学校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