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6班,我感觉历史课上的很别扭,课堂上提的问题没人回答。针对这种情况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大家写一下历史课的感受,谈谈历史课如何上好。我认为这个问题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而且我认为任何事只要动脑筋思考,就会不断完善。我相信学生也会跟老师实话实说。我期待着……
今天早上,我来到办公室,6班的作业已摆在我的桌子上。一个上午,我一直没出办公室。在那里认认真真地看了两遍他们写的内容。做了下面的分析,之后又根据同学们的要求对一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一.不回答问题的原因:
1.不会,懒得思考。
2.缺乏自信,觉得答案不够完善,不敢说,怕嘲笑。
3.没听讲,不知道老师的问题。
4.太简单的,不想回答;太难的又不会回答。
二.不会是现实,是放任自流还是想方设法?我觉得下列方法是行之有效的不妨一试。
方法一:提前预习,了解梗概。做到心中有数。
方法二:借助课外书,对课本有进一步的把握。
方法三:认真读书,进行反复思考。
方法四:抓住规律性的知识,举一反三。进行知识迁移。
方法五:虚心听同学的发言和老师的总结,进行反思。
偶尔一两个题不会也无关紧要,只要自己努力去思考了,就已经达到目的了。永远不要放弃自己。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有一句教育名言是这样说: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抬起头来”意味着对自己、对未来、对所要做的事情充满信心。任何一个人,当他昂首挺胸、大步前进的时候,在他的心里有诸多的潜台词——“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会干得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假如每一个小学生、中学生,都有这样的心态,肯定能不断进步,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有自信才能增强自己的实力,有实力你会更自信。
3.4.两项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讲课要有吸引力,让学生时刻关注老师,关注课上知识;不断思考问题。特别是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都要深思熟虑,考虑到学生的水平,而不能草率地提问,没有任何的价值。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这就是教师点燃起来的勤学好问,渴求知识的火焰。老师的思考能点燃学生的学习愿望。老师的思考能激发学生对书籍的不可遏止的向往。
三.问题与解答:
1、同步练习的大题怎样处理?先明确自己的答题思路,再形成文字。然后再对照答案查找不足。这样做,需要毅力才能坚持,一旦养成这样的好习惯,你会受益匪浅。
2、怎样答好历史卷子的大题?
(A)仔细审题,读懂题意
这是成功解题的基础。它可以有效地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现象。同学们在答题时首先要读懂题意,弄清材料所反应的历史事件,确定中心。其次,要读懂试题的设问,明确用什么方法来回答什么问题等。
(B)围绕问题,寻找知识的落脚点
开放性试题的命题依据及答案取向是以教材为导向的。同学们在解题时必须以教材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向教材求索,寻“根”问宗,找出解答问题的相关历史知识,切忌随心所欲,想答什么就答什么。
(C)注重发散思维,全方位解答
正确运用发散思维是解答开放性试题最为重要的思想武器。考生必须紧扣试题要求,论述的观点遵循由此及彼的原则,联系教材,多角度、多层面分析,力求做到答案新颖准确。
(D)注意思路清楚,力求完美
如果思路不清,会导致要点不全,逻辑不顺,答案不明的缺陷。同学们在答题时要准确把握要点,完美地组织答案,做到这些,就减少了不必要的丢分。
3、需要买历史课外书吗?买什么样的课外书?如果感觉做完同步不过瘾,当然可以买。现阶段主要任务是熟悉课本,在此基础上适当总结。所以,我认为应该买既有知识讲解又有练习题的参考书会比较合适。根据自己水平确定。
4、为什么要写历史复习日记?有人说,历史是文科中的“理科”,这句话表明历史学习中离不开理科思维方法,要求我们学会归纳和总结,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冲破自己学习的障碍,做到活学活用。在总结归纳中还要做两个结合——政史结合、中外结合。通过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不断梳理知识,定会使学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过程就是培养能力的过程,就是学生发生知识升华的过程,是历史学习中的“质变”。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对历史的关注程度、方法都不尽相同,通过记特色日记,让老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适当加以指导,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5、老师的讲课方式不太适应。一方面,你们要适应老师,另一方面,老师也要适应你们,形成和睦、融洽的气氛。适者生存。
6、把历史背下来,为什么不能得高分?扎实的基础知识+阅读分析理解能力+准确的表达三者缺一不可。不仅需要三者,而且注重三者的综合。这有待于平时的点滴积累和不断的锻炼。持之以恒地坚持才会硕果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