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切实加大农村题材文化产品创作力度。加强选题规划和内容建设,把农村题材纳入舞台艺术生产、各类书刊和音像制品等出版计划,保证农村题材文艺作品在出品总量中占一定比例。加大对农村题材重点选题的资助力度,推出一批反映当代农村生活的文艺精品。推动服务“三农”的出版物出版发行,增加农民群众买得起、读得懂、用得上的通俗读物的品种和数量。做好“新农村韵文”的宣传推广工作。
11、建立健全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农村文化设施运行管理新机制新办法,统筹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和青少年、老年活动场所的规划建设和综合利用,努力做到相关设施共建共享,解决好农村文化设施分散、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制订年度农村公益性文化项目的实施计划,明确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开展流动文化服务,加强对农村文化骨干和文化中心的培训辅导,扶持奖励民办文化。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措施,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开展各种文化经营活动,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加强农村文化工作队伍建设。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活动,大力加强对网吧、演出娱乐等农村文化市场管理,积极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氛围,确保农村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12、组织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农村文化建设。继续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积极探索“三下乡”活动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流动文化车、文化小分队的作用,使“三下乡”活动小型化、经常化。进一步深化“六送”活动,使送政策、送法律、送文化、送教育、送医疗、送科技下乡经常化、长期化。广泛开展文明单位“一帮一”帮建活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捐助农村文化事业,动员各行各业的单位和个人以各种方式损赠电视机、收音机、计算机和农民群众需要的图书杂志、音像电子出版物等农村文化建设所需物资。积极组织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开展农村文化服务实践活动,鼓励大学生深入农村从事文化信息传播、活动组织、人员培训等活动。
(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提高农民群众的素质和生活质量
13、积极探索和建立以村落社区为依托的社会公共服务平台。按照地域相近,资源共享的原则,逐步将农村传统的自然村落改成为新型的村落衬区,建立社区服务中心,以服务农民的生产生活,开展综治、文体、医疗等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人口密集,条件较好的中心村,结合国家对农村教育、卫生事业的支持,整合各种社会资源,逐步建立小学、幼儿园、卫生所、农民培训点、农技服务站、五保老人供养点等,提升社区的配套服务功能。
14、进一步巩固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将农村中小学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部署,着重启动实施“三项工程”:一是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工程。消除现有校舍危房,推进寄宿营制学校建设,改善教学条件,改造薄弱学校。2012年要重点改善农村中小学课桌凳破旧状况,完善农村学校改水改厕工作。二是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小学教学点配备成套教学光盘播放系统,农村完小在教学点的基础上配备卫星接收系统,农村初中在完小的基础一配备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三是实施农村中小学师资建设工程,着力提高农村中小学师资水平。同时,认真做好“两免一补”工作,确保贫困生接受义务教育。
15、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实施职业教育“1810工程”,充分发挥各类职业学校的作用,积极开展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利用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继续做好“一村一名大学生”和“一村一名中专生”的工作。
16、发展农村体育事业。组织开展“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体育宣传培训活动,逐步建设和完善农村公共体育设施。
17、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农村卫生事业。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结合农村社区服务台中心建设,合理调整村卫生所的设置规模,抓好社区卫生室建设试点工作。大力加强农村预防保健机构建设,建好一个规范的预防接种门诊,加强中心卫生院妇产科建设,满足全镇孕妇住院分娩。开展城市卫生技援农村卫生活动,实施“五个一”卫生帮扶工程(即积极鼓励一批新毕业的大中专医学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锻炼,选送一批优秀大学本科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定向培养一批大专全科医生,免费培训一批现职农村医护人员,组织一支“卫生人才服务团”开展帮扶)。积极推进“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开展“免费为农户送一本卫生知识手册或一张卫生知识宣传画”活动。利用卫生下乡、巡回义诊等途径,组织医技专家进行卫生知识讲座,向农民普及健康知识。
18、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在全镇推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和出台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加快劳动保障事务所建设,年内要达到标准要求。统筹城乡就业,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管理服务组织体系。
(五)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构建和谐平安社会
19、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认真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村级民主管理制度,推动村内事务纳入民主、法治管理的轨道,实行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规范村务公开和民主决策的内容、形式和程序,加强对村务公开的和民决策的监督。创新村民自治载体,抓住换届选举刚结束的有利时机,指导各村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相关制度,建立健全村党支部领导下的充满活动家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20、开展各种形式法制宣传和法制教育。切实抓好“五五”普法,创新普法形式,结合农村和农民实际,广泛开展送法下乡、普法文艺演出等宣传教育活动,着力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继续抓好以“身边纠纷大排查、法律知识大普及、创建法治新农村”为主要内容的“两大一新”活动,实现调处矛盾与普及法律的双丰收。
21、积极组织开展农村法律服务。拓展和规范乡镇基层法律服务、组织、引导法律工作者关注“三农”、服务“三农”,为农民提供更多的法律援助。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体法律援助力度,降低援助门槛,扩大援助面,提高援助质量。落实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政策,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