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研究对过去及目前物种灭绝的速度进行了考察,发现过去的物种灭绝速度要比科学家们认为的慢一些。论文第一作者、美国杜克大学生物学家斯图尔德·皮姆表示,目前物种从地球上消失的速度大约是生物学家先前所认为的10倍。
正在美国德赖托图格斯群岛研究现场的皮姆说:“我们处在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边缘。我们能否避开它将取决于我们自身的行动。”
近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这项研究,被外部专家称赞为一项里程碑式的研究。
皮姆的研究着重考察了物种从地球上消失的速度而非其数目。研究计算了物种的“死亡率”,即每年在每100万个物种中灭绝物种的数目。
1995年,皮姆发现人类出现之前地球上的物种灭绝率大约为1。但在把新研究结果考虑在内后,皮姆和他的同事把这一基础灭绝率修正至大约0.1。皮姆说,现在这一“死亡率”是大约100到1000。
皮姆与论文合作者、巴西生态研究所的克林顿·詹金斯认为,众多因素的联合作用正在使物种消失的速度比以前加快很多。但首当其冲的问题是栖息地的丧失。由于越来越多的区域被人类开发或改变,物种将找不到可以生存的环境。
除了入侵物种挤走土著物种外,对物种生存区域产生影响的气候变化和渔业的过度捕捞也使情况雪上加霜。
詹金斯说,白羽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由于巴西的发展,这种动物的栖息地缩小了,而一种竞争性的狨又抢占了其家园。现在白羽狨被列入了国际濒危物种名单。
加拿大达尔豪西大学海洋生物学家鲍里斯·沃姆说,远洋白鳍鲨曾是地球上最多的食肉动物之一,但它们被大量捕杀以致现在极其罕见。沃姆没参与这项研究,但他对该研究予以了赞扬。他说:“如果我们坐视不管,这种动物将会像恐龙那样灭绝。”
在地球历史上曾出现过五次绝大多数生物消失的现象,即所谓生物大灭绝,它们常常被归咎于巨大陨石的撞击。大约6600万年前,一次这样的灭绝消灭了恐龙及地球上3/4的物种。而约2.52亿年前的大灭绝则消灭了地球上大约90%的物种。
皮姆和詹金斯认为希望还在。两人表示,智能手机以及iNaturalist等应用的使用,将有助于普通人及生物学家发现处在困境中的物种。一旦生物学家知道哪里有濒危物种,他们就可以设法挽救它们的栖息地,并利用人工养殖及其他技术来拯救这些物种。
一个成功的故事是金头狮狨。几十年前这种小巧玲珑的灵长类动物曾被认为因栖息地的丧失而灭绝,但之后它们在巴西的偏远地区被发现并获得人工养殖。詹金斯说,生物学家帮助辟出了新的森林供它们居住,“现在狮狨的数目太多了,以至于没有更多地方可以安置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