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与名师对话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5--区域工业化的城市化
设城市化水平为U,工业化水平为I,用I/U的比值和0.5相比较,可以判断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滞后/协调/超前)。读“山东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表”,完成1~2题。
指标 1980 1984 1988 1992 1996 2000 2004
I/% 50.02 41.14 44.48 45.49 47.16 49.69 56.32
U/% 9.47 12.26 16.32 28.2 34.94 36.25 43.5
I/U 5.28 3.35 2.72 1.61 1.35 1.37 1.29
IU-0.5
4.78 2.85 2.22 1.11 0.85 0.87 0.79
1.关于山东省城市化和工业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化一直滞后于工业化,工业化过度地孤军深入
B.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偏差逐渐缩小,到2004年可基本协调
C.城市化一直超前于工业化,带来了一系列城市问题
D.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两者相辅相成
解析:读表格数据可知,山东省工业化水平发展很快,但是城市化水平发展缓慢,城市化发展落后于工业化的发展。
答案:A
2.资料所体现的城市化发展特点,对山东省的影响有( )
A.造成了城市建设步伐的超前
B.限制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C.加快了农村人口的职业转换
D.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解析:城市是第二、三产业集聚的区域,城市化水平低限制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答案:B
(2013•韶关模拟)读“工业化阶段表”及“长江流域各省级行政区经济发展水平与阶段图”,回答3~4题。
工业化阶段 人均GDP
(美元) 第一产业比重 第二、三产
业比重
初期 <2000 >20% <80%
中期 >2000 <20% 80%~90%
后期 >4000 <10% >90%
长江流域 3350 9.71% 90.29%
3.2008年,长江流域范围内的各省级区域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的是( )
A.湖南、安徽、重庆 B.四川、云南、江西
C.上海、浙江、江苏 D.广西、湖北、云南
解析:图中显示沪、苏、浙三省市的第二、三产业比重已超过90%,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说明已进入工业化后期。
答案:C
4.关于长江流域的特征和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发展比较协调
B.人文要素空间分布差异不明显
C.大部分地区处于工业化初期
D.经济布局亟待优化
解析:图中数据显示长江流域各省(区、市)工业化程度差异很大,特别是西部地区工业化比重较低,而西部这些省(区、市)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所以要优化经济布局,促进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
答案:D
城市流是人、物、信息、资金、技术等在城市间发生的流动现象。下表是2008年中国部分省区之间的城市流强度(不包括港澳台),城市流强度是区域城市间相互联系中城市外向功能(集聚与辐射)所产生的影响量。读下表,回答5~6题。
前五位
省级区 城市流强度
(亿元) 后五位
省级区 城市流强度
(亿元)
广东 6152 贵州 156
江苏 3156 海南 150
北京 2926 宁夏 110
山东 2391 青海 59
上海 2274 西藏 5
5.根据图表材料,正确的是( )
A.城市流强度倍数:广东/上海>贵州/西藏
B.后五位省级区地跨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C.有2个省级区既没海岸线也没有陆疆
D.与山东相邻的省区有江苏、上海、北京
解析:后五位的省级区中西藏、青海位于第一级阶梯,贵州、宁夏位于第二级阶梯,海南位于第三级阶梯,故B项正确。以表中数据计算可知,A项错误;表中10个省级区中,北京、贵州、宁夏、青海既没有海岸线,也没有陆疆,故C项错误;上海与山东不相邻,故D项错误。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