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与名师对话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34--区域农业的发展
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甲>乙>丙;降水:甲<乙<丙
B.周围山地环绕,地形以盆地为主
C.一般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有的存在凌汛现象
D.河流径流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解析:从经纬度位置可看出图示区域为我国东北地区,其中甲为大兴安岭,乙为松嫩平原,丙为长白山地区,东北地形表现出明显的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特征。东北河流春季积雪融水使河流水位较高,夏季7~8月份由于降水多而使河流处于高水位,即河流一般有两次汛期,以夏汛水量最大,即河流径流量主要随降水量变化而变化;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流还存在凌汛现象。从等温线判断甲气温最低,从降水量线看丙降水最多、甲最少。
答案:C
2.关于图示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期长是作物产量高的主要原因
B.热量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限制因素
C.平原面积广大,但粮食商品率低
D.次生盐碱化是土壤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解析:东北平原面积广大,是典型的地广人稀的地区,土壤肥沃,粮食生产商品率高,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该区域由于纬度位置较高,热量相对不足是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
答案:B
结合材料,回答3~4题。
材料一 我国目前部分优势粮食生产基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
3.关于甲、乙、丙三个粮食生产基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人均耕地多,而且水热条件优越
B.乙地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但水源不足
C.丙地光、热、水充足,且土地的集中性好
D.甲、乙两地光、热、水条件相同,但农作物类型不同
解析:甲地纬度位置较高,光热相对不足;乙地深居内陆,气候的大陆性强;丙地人口稠密,地块狭小,生产规模小,土地的集中性不足;三地的光、热、水差异明显。
答案:B
4.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
A.土地相对集中,适宜机械化生产
B.河网密布,交通不便
C.当地人的食物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D.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解析: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与粮食种植面积减少有关,应从耕地面积减少和农业结构调整方面分析。
答案:D
读“东北区域略图”及五地相关气候资料表,完成5~7题。
① 年均温 -3.6℃
年降水量 355 mm
② 年均温 4.9℃
年降水量 881 mm
③ 年均温 6.8℃
年降水量 361 mm
④ 年均温 -0.4℃
年降水量 630 mm
⑤ 年均温 3.6℃
年降水量 523 mm
5.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Ⅰ—① B.Ⅱ—②
C.Ⅲ—③ D.Ⅳ—④
解析:①、③两地年降水量小于400 mm,故对应Ⅰ或Ⅴ,又因①地年均温较低,故对应纬度较高的Ⅴ,③地对应Ⅰ。②地年降水量为881 mm,较丰富,对应Ⅲ;④地年均温较低,对应Ⅳ;则⑤地对应Ⅱ。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