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冰川作用与冰川地貌。主要分布于发育现代冰川和第四纪冰川的高山带,如祁连山、东昆仑山、阿尼玛卿山西段、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等。海拔愈高、即使因地处高原内部而致年降水量偏少,冰川规模仍可能比较大。因此,最大的冰川作用中心总是与最高的山脉和山峰相联系的。即使按行政区划不包括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西段,青藏区仍然是我国最大的冰川分布区,冰川总面积在35000km2以上。青藏区不仅有大陆性冰川,还拥有海洋性冰川。丁青—嘉黎—工布江达—措美一线是两类冰川分布区的分界线。海洋性冰川是以藏东南大量固体降水为基础发育的,补给量大、运动速度快,冰温相对较高,地质地貌作用力强,粒雪线和冰舌末端位置偏低等,是海洋性冰川最显著的特征。西北区的大陆性冰川常常高居于高山草甸带,甚至高山亚冰雪植物带之上。藏东南的海洋性冰川却能伸入山地森林带。当冰川推进时,将河谷植被扫荡殆尽,形成醒目的冰川修剪线。
第四纪冰川规模远比现代冰川大(图16.1.3)。典型例子是波堆藏布冰川曾长达130km,一直下伸到帕隆藏布谷地的古乡附近。还有人说,希夏邦马峰北坡那克多拉河流域冰川面积最大时,相当于现代冰川的15倍。中科院兰州冰川冻土所绘制的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遗迹图,记载了所有已发现的古冰帽、小冰盖、古山谷冰川、古冰川湖的准确分布范围。从青藏区最北部的祁连山冷龙岭经疏勒南山、达坂山、青海南山、拉脊山、鄂拉山,直到最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古冰川遗迹都屡见不鲜。甚至青藏区的许多夏季牧场,也是古U形谷、古冰蚀洼地或古冰碛丘陵。
冰川形态类型除常见的冰斗冰川、山谷冰川等外,还有面积达150km2的小冰帽、数十平方公里的平顶冰川,以及少量山麓冰川。类型复杂的冰蚀地貌和冰川—冰水—冰湖堆积物,在现代地貌发育过程中仍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冰缘作用和冻土地貌。青藏区冰缘作用的范围远远超过冰川作用区。各大山系雪线以下附近一定高度内,藏北高原和青南高原西部,以地表冻融作用强烈为特征的冰缘过程占绝对优势。多年冻土呈岛状或连续分布,典型冻土地貌如冻融夷平面、雪蚀洼地、斑土、冻胀丘泥流阶地、融冻滑塌、鱼鳞状山坡、热融湖塘、石环等几乎随处可见。冰缘夷平加积过程弱化了地面起伏,发育多年冻土的河谷有效地减轻了河流下切并促进侧蚀,使河谷趋向宽浅。
3.流水作用。流水作用在青藏区的不同地域塑造了不同的地貌。强大的侵蚀作用使边缘山脉形成具有多级谷肩,俗称谷中谷的深切峡谷,包括世界之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侵蚀裂点以上的高原内部则以堆积作用为主,形成各种堆积地貌,例如,多年冻土区由于冻土妨碍下蚀而形成宽谷,各沟谷出山口形成洪积锥、洪积扇、洪积平原,大河沿岸形成带状冲积平原等。
4.其他外动力作用。包括湖水作用、岩溶作用、重力作用、风力作用等,在青藏区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湖蚀作用形成湖蚀崖和湖岸阶地,湖积作用形成湖相地层、湖积堤和湖积平原。这类地貌在青藏区的几乎所有湖泊区都能看到。青海湖和纳木湖都有典型的湖蚀崖和多级湖岸阶地,柴达木、共和盆地都有大面积湖相地层分布,纳木湖北岸湖积堤竟多达14道,湖积平原则遍及每一个湖盆。岩溶作用在青藏高原强烈抬升前的第三纪至早更新世曾一度很强盛。目前在高原内部残留有石芽、雏形石林、溶洞等喀斯特地貌。重力地貌如崩塌、滑坡等,主要分布于高原边缘相对高差大、坡度陡的山区。风力作用形成了广泛分布于柴达木、共和盆地、青海湖盆地的风蚀残丘和流动沙丘,以及散见于昆仑山西大滩、阿尼玛卿山西南、国道109线(青藏公路)沿线和藏南谷地的零星沙丘。柴达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风蚀地貌发育区,西起旧芒崖,东至南八仙一带近300km范围内,风蚀区面积之广和残丘类型之多,足令国内其他风蚀区相形见绌。
本文标题:地壳演化与青藏高原的形成-青藏区(4)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zhongdi/1054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zhongdi/10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