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由于作战的范围和速度增大了,而队形的密度减小了,因此战斗队形变得更易于渗透,更加灵活,也更为疏开。以前的那种拘泥于固定形式的做法正在让位给迅猛的、随机应变的包围和渗透行动,如隆美尔在北非西部大沙漠的包围战术。但目的是一样的,即超越敌人并威胁其后方。
第三种进攻战术是像楔子一样强行突入敌阵的作战行动。可以认为这是另一种特殊的翼侧进攻形式,即在对方的队形中打开缺口,造成两个新的翼侧,从侧后沿着其防线实施卷击。这一机动样式的范例是亚历山大所部骑兵在阿比勒突破了波斯人的防线,使数量占优势的波斯军队惊慌不已并遭到了覆灭。在特拉法加,纳尔逊以巧制胜,他用两支纵队突入威尔诺(维尔纳夫)的防线,把敌军分隔成孤立的三部分,然后由占优势的英国炮兵实施袭击。在鲍罗延诺(博罗季诺),拿破仑采用了楔入的战术,尽管这是以强制的严酷的方式实施的。在这个阶段,拿破仑在战术运用上已经由侧重速度退回到侧重队形密度,把法国军队编组成一支庞大的纵队,突入俄军防线的中央。过去数十年中,机械化纵队已经发展成各种伴随有钳形突击和翼侧运动的楔形突破队形,在运动战的漫长的、可渗透的战线上寻找敌方弱点。现代军队的规模和分散配置,使突破成为标准的进攻战术。在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军队的规模和武器射程难得造成暴露的翼侧。在北约和华约或中苏之间的冲突中,也将很可能会出现在各自的战区内设置绵亘战线的情况。
本文标题:进攻的战术(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zhanzheng/999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zhanzheng/9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