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土辽阔,地形复杂,自然资源丰富。为了清查和掌握我国土地、森林、矿产、水利等自然资源,更好地配合国家建设。我国对遥感的发展一直给予重视和支持。
50年代,我国就组织了专业飞行队伍,开展了航空摄影和应用工作。60年代,我国航空摄影工作已初具规模,完成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航空摄影测量工作,应用范围不断扩展。有关院校设立了航空摄影专业或课程。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材,专业队伍得到巩固和发展,为我国遥感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70年代,随着国际上空间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发展,我国的遥感事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70年代初(1970.4.24)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继而, 1975年11月26日我国发射的卫星在正常运行之后,按计划返回地面,并获得了质量良好。清晰的卫星像片。随着美国陆地卫星图像以及数字图像处理系统等遥感资料和设备的引进,特别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恢复和发展需要,80年代遥感事业在我国空前地活跃起来。经80年代及90年代初的发展,我国相继完成了从单一黑白摄影向彩色、彩红外、多波段摄影等多手段探测的航空遥感的转变;特别是数项大型综合遥感试验和遥感工程的完成,使我国遥感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大大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有些项目已进入世界先进水平行列。我国遥感事业的发展前途似锦。
总观我国近年来遥感的发展,体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1.国家的重视和支持,以及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和统一规划,为遥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国遥感的发展起步较晚,在70年代初期和中期,仍明显地表现出部门自发的积极性上,以及低水平的重复等初期发展的特点。为此,国家科委组织了全国性的调研,并在此基础上组织筹建了全国遥感协调领导组织,继而发展成立了国家遥感中心,集中领导及协调了全国的遥感发展,编制了我国遥感发展的中远期规划,确定了近期主攻的目标。与此同时,国家在80—85年度第六个五年计划(六五)中,将遥感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给予重点的支持,为遥感及时步入正轨以及快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集中人力、物力进行科技攻关,重点突破,为缩短我国与国际遥感先进水平的差距,赶超国际先进水平打下了基础。
在80—85年期间,国家安排了传感器研制、图像处理、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等四个领域,近百个专题进行攻关研究和开发。集中投入了资金和使用了国际援助的项目经费,集结了全国一部分科技人员经过5年的科技攻关,所取得的效益是明显的。即不但大大缩短了与国际遥感先进水平的差距,而且,在个别应用领域赶上了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遥感事业。
在85—90年期间,遥感技术开发与应用继续被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并在高空机载遥感系统的研制及配套,多种遥感数据的综合分析方法研究,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即GIS)的开发以及遥感技术在黄土高原和“三北”防护林调查的应用等五个课题进行了协作攻关研究,共取得102项研究成果,其中重大成果55项,使我国遥感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促进和推动了我国遥感由实验研究阶段向实用生产型转化的进程。
通过科技攻关,我国遥感技术的发展能力已全面形成,遥感专业队伍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壮大,我们已完全有能力对遥感的世界性前沿课题进行自主开发研究。
3.全国性、大区域遥感工程的实施完成,充分显示出我国遥感的特色和水平。
我国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为开展遥感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优越的环境条件。我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急需遥感在提供及时准确的各种资源与环境信息方面发挥作用。这些无疑为我国遥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我国在遥感起步之初即紧紧围绕着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这一宗旨开展工作,并先后组织实施了几项大型或跨省区大区域的遥感工程。例如,北京大学等高校完成的山西省农业资源遥感综合调查,以及内蒙古草场资源遥感调查;以中国科学院系统为主要力量完成的黄土高原遥感综合调查,及“三北”防护林遥感综合调查等。这些调查的完成不但为区域的治理开发及规划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而且在遥感技术的应用方法方面取得重大成果和重要进展,产生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充分显示了我国遥感的特色,以及我国在遥感应用方面的水平。
90年代及今后我国遥感发展的前景将更为广阔,90—95年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遥感课题“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和主要作物估产运行系统的设计实验”的实施和运作;我国将积极参与的地球系统全球宏观综合研究工作;以及进行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等,将进一步证明我国在遥感技术领域具有参与国际竞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本文标题:遥感发展概况及其展望(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yaogan/1111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yaogan/11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