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遥感概论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遥感概论 > 陆地卫星图像(2)

陆地卫星图像(2)

时间:2013-07-15 13:43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0.76 — 0.90 μ m
属于近红外波段。相当于MSS-3 、MSS-4 的一部分。此波段避开了
小于0.76 μ m 出现的叶绿素陡坡效应的坡面和大于0.9 μ m 可能
发生的水分子吸收谱带,使之更集中地反映植物的近红外波段的强
反射,茂密的植被呈浅色。可用于植被、生物量、作物长势的调查
TM-5
1.55 — 1.75 μ m
属于近红外波段,波长大于TM-4 。处于水的吸收带( 1.4 — 1.9
μ m )内,对含水量反映敏感,可用于土壤湿度、植物含水量调查、
水分状况研究、作物长势分析等,从而提高了区分不同作物类型的
能力;对岩性、土壤类型的判定也有一定的作用。
TM-6
10.4 — 12.6 μ m
属于热红外波段。对热异常敏感。可用于区分农、林覆盖类型;辨
别地表温度差异;监测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热特征;进行水体温度变
化制图。
TM-7
2.08 — 2.35 μ m
属于热红外波段。可用于区分主要岩石类型,可用于地质探矿与制
图。
(三)空间分辨率
对于陆地卫星图像来讲,空间分辨率就是指地面分辨率。它大致上相当
于传感器探测地面上的瞬时视场的大小。传感器接收瞬时视场上的平均辐射
量,而在每个视场范围内就不能再区别内部的辐射差异,故可视为其分辨率。
由于传感器在对地面扫描时,瞬时视场前后有重叠部分,这就使分辨率大于
瞬时现场,也就是在卫星图像上可以分辨的最小面积小于瞬时视场的面积。
例如陆地卫星4、5 号的MSS 的瞬时视场为83m×83m,而地面的分辨率为83m
×68m。表5-6 列出4、5 号陆地卫星图像的地面分辨率。
表5-6 陆地卫星图像分辨率

陆地卫星编号传感器名称及波段编号地面分辨率(m)
4 、5 MSS1 、2 、3 、4 83 × 68
4 、5 TM1 、2 、3 、4 、5 、7 30 × 30
4 、5 TM6 120 × 120
1 、2 、3 MSS4 、5 、6 、7 79 × 79
地面分辨率可以理解为在图像显示出地面上最小地物的尺寸(也就是像
元)的大小。一般讲,凡是大于分辨率的地物可较为容易辨认;小于分辨率
的地物辨认就比较困难。实际上在判读时,由于地物与所处背景反差条件的
不同(即地物本身与背景间辐射量的差别),有时大于分辨率的地物在判读
时也可能很难以辨认,而有时小于分辨率的地物反而容易辨认。如果用“可
辨”这个词来说明从图像上判读地物难易程度的话,那么,当与背景的灰阶
反差小时,虽然地物大于分辨率,但该地物可能被“淹没”在背景之中,不
易辨别而可辨性差;当与背景的反差大,光照条件又适宜时,虽然地物小于
分辨率,而该地物可能会“突出”在背景之上,可辨性也好。
(四)不同季节对图像的影响
地球表面绝大部分地区,由于不同季节的太阳辐射、气温、降水等变化,
使地表植被、湿度也随之发生变化。特别是植物的变化更为明显,例如植物
的发芽、生长、成熟、枯黄、落叶以及农作物的收割等都有明显的季节性。
这些变化对于卫星图像的色调和可辨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冬季由
于气候干冷,植物枯黄,以及地表裸露,图像上能较好地反映地表物质(岩
石、沉积物)的光谱特性;在夏季由于植物茂盛,而有利于植物的判读。春、
秋两季,由于不同植物的生长季节不同,就有可能更细地区分和判读植被的
类型。因此,在判读时,应根据判读的内容、目的,选择最佳季节的图像,
以提高判读的效果。
二、陆地卫星图像的几何特性
(一)地理坐标
卫星图像中心的经纬度数据是根据成像时间、卫星轨道参数等要素,通
过计算机求得的,它是由地面接收处理机构完成的,记录在胶片(或图像)
上的文字注记中。经纬度注记在像幅四周,其间隔在中、低纬地区为30′,
纬度60°以上地区,采用1°的间隔。粗制图像的经纬度是用图像中心点的
经纬度数据推算的;精制图像经纬度是经过地面控制点纠正后计算而得的,
  本文标题:陆地卫星图像(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yaogan/11093.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yaogan/11093.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遥感概论:陆地卫星图像(1)
欢迎你对陆地卫星图像(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陆地卫星图像(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