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演义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地理演义 > 郑三保,七下西洋打开异域门窗,哥伦布,四探北美撩起他乡面纱(5)

郑三保,七下西洋打开异域门窗,哥伦布,四探北美撩起他乡面纱(5)

时间:2010-01-29 01:46 来源:未知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这样一来,从南到北,再也没有必要像过去那样拐到郑州转运,至少比隋运河缩短航程一千里,从而建成了纵贯祖国东部的南北大运河。

    在开挖山东运河的过程中,难度最大的问题就是地势起伏比较大、水源补给严重不足。因为山东运河所流经的是南北大运河中地势最高的山东中部丘陵地带,其中又以南旺一带地势最高。它北去临清,地面高差90尺,南到沽头(今沛县城西),高差1.6尺,素来有南旺水脊之称。意思就是说,南旺就好像屋脊一样。河水分别流向南北两个方向,南水无法北去,北水也无法南进。

    郭守敬等在开挖山东运河时,曾采取了好多水工措施,但一直收效不大。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黄河在阳武决口,黄水泛滥,泥沙漫流,淹没安山湖,山东运河几乎全部被淤塞,以后就废置不用了。

    所以说白英老人解决了山东运河的水源问题,真正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中国治河史上,更在中国水文地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明代的时候,各层各级统治者还曾经多次组织人员编写总志,其中编写了不少的地理总志。在这些地理总志中,流传至今,影响较大的有两部。一部叫做《寰宇通志》,另一部叫做《大明一统志》。

    《寰宇通志》的作者是陈循等人。是在没有完成的《天下郡县志》的基础上修成的。不过,直至“土木堡之变”,景帝即位后的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才完书。

    全书约119卷,先列两京,后叙十三布政使司。其下又分建置沿革、郡县、山川、形势、风俗、土产等38门。不久,英宗复位,命人修成《大明一统志》,自《大明一统志》问世以后,这部地理总志就被毁版,至今已很少有流传,只有《玄览堂丛书续集》有少许收入。

    在明代,有部非常重要的官修地方总志,这就是《大明一统志》。

    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英宗复位以后,认为《寰宇通志》“繁简失宜,去取未当”,便命李贤、彭时等人重修。

    全书一共90卷,到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成书。

    《大明一统志》的体例因袭《大元一统志》,先叙天顺时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公区,下述府、州、县。分建置沿革、郡名、形胜、风俗、山川、土产、公署、学校、书院、宫室、关梁、寺观,祠庙、陵墓,古迹、名宦、流寓、列女、人物、仙释等方面叙述。

    与《寰宇通志》相比,《大明一统志》把《寰宇通志》中的“公廨”改成“公署”、“桥梁”改成“关梁”;把“宫殿”、“楼阁”、“堂亭’、“池馆”、“台榭”合并成“宫室”。并且删去了“馆驿”,“井泉”,“关隘”,“题咏”等项,增加了“流寓”、“列女”、“仙释”之类的项目。

    在《大明一统志》的书后还附有关于“外夷”各国的记载。到了弘治、万历时,先后有了刻本,增加了嘉靖、隆庆时的建置情况。

    《大明一统志》的全书不是一个人写成的,里面出现了不少的错误,甚至引用古籍的时候还出现了“并句读而不通”这样的情况,但全书毕竟保存了不少明代的资料,特别是沿革地理的资料,从这点来说是相当可贵的。

    明代黄佐的《广东通志》对珠江三角洲海边的人工促淤作了记录,说:“石歧海……海中多洲潭,种芦积淤成田。”这就说明了明代已经知道用种草、芦等办法促淤。

    河口区的淤积还可广泛地见于长江口、旧淮河口。《续文献通考》卷31载:“自刘家港开洋,至撑脚沙转沙咀,至三沙样子江,至青水洋,又经黑水洋,至成山,……抵界河口。”这里指出了长江口、旧淮河口、旧黄河口都是沙、沙咀、长沙发育之区,情况已和今天相应。

    明冯应京《月令广义・方舆高下寒热界》引《内释经》一书,对于全国性气候的分布,讲得比较好。

    书中说:“地高多寒,地卑多热,故高山多雪而寒,平川多雨而热。中华地三分:一自汉蜀江南至海,二自汉江至平遥县,三自平遥山北至蕃界、北海也。南方太热,北方太寒,中央兼寒热。”

    《月令广义》还说:“东西高下亦三别:一自汧源县西至沙洲,二自开封县西至汧源,三自开封县东至沧海。东方大温,西方大凉。寒热不同,阴阳多少不一。春气西行,秋气东行,夏气北行,冬气南行。”

    上面所引的这两段话的意思,就是把我国南北分为三个气候带,东西也分为三个气候带,平遥在今山西中部太原之南,汾阳之东,汧源在今陕甘交界处,可见北方气候以山东中部为南界;南方气候带以长江为北界,但四川、汉中包括在内。

    东西方的气候带则基本上是以地势的高低来划分的,东方气候带在开封以东,基本上为平原;西方气候带以汧源为东界,基本上是在青藏高原东北方六盘山东南一带,就黄河以北来说,基本上属黄土高原。

    根据这种南北分三区,东西也分三区的气候划分,可以看出纬度越高(即越北),气温越低;高度越高(即越西),气温也越低。这样一来,实际上是把全国分为九个气候区,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较为细致的气候区别。它是以纬度和地势高低为区分标准的。

    特别难得的是,《月令广义》已经能够用春气、夏气、秋气、冬气运行方面的不同来解释季节在各地有来迟来早的不同。这已经触及到大气环流问题了。

    冯应京采用向什么方向,每距离差多少,春气或秋气发早发晚几天的办法来表示气温变化的梯度方向及大小,基本上已具有用类似矢量的概念动态地表达各地气温差异的能力了。
  本文标题:郑三保,七下西洋打开异域门窗,哥伦布,四探北美撩起他乡面纱(5)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yanyi/638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yanyi/6382.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
欢迎你对郑三保,七下西洋打开异域门窗,哥伦布,四探北美撩起他乡面纱(5)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郑三保,七下西洋打开异域门窗,哥伦布,四探北美撩起他乡面纱(5)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