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物候的气候因素时,较多的强调了温度条件,但它并不是唯一条件,日长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有时它的影响比温度还重要。
一个重要发现 较早并明确将日长视为控制开花的环境因子的,是两个美国科学家加纳、阿拉德。美国很早就对我国的大豆感兴趣,可是将大豆移到高纬栽培却遇到了困难,因为在那里大豆秋天开花太晚,不能在霜冻前成熟。1918年加纳、阿拉德对大豆作分期播种试验中发现,从春季到整个夏季分期播的大豆,都趋于同期开花。显然这牵涉到一个季节性因子。
他们还注意到一种叫马里兰猛象的烟草,在夏季茂盛生长,但只有在冬季温室内才开花。他们试验了一些可能影响的因素,如温度、移植时的震动、光质等,最后肯定,关键因素是日长。如果在夏季人为地缩短日长,将这种烟草放在暗处,使其受到相当于冬季的日长后,这样它在夏季也开花。相反,在冬季温室内,用人工光照延长日长,它则保持营养状态。显然这种烟草只在短日条件下开花。以后进一步证明,如果日长超过14小时,马里兰猛象烟草便不开花。这就是本世纪初植物生态学上的重大发现之一——光周期现象。
日长对开花的影响 在各种气象要素中,日长是季节变化的最可靠的信号,植物在长期适应过程中,可对日长有不同反应,以致可在一年中的特定时间开花。有许多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一段时期每日需要较长的光照时间才能开花,而且光照时间越长,开花越早,如果日长处在临界长度以下,则植物不开花,这类植物称为长日照植物或长日性植物。自然界中那些初夏开花的植物多属此类。对这类植物用人工方法延长光照,能提早开花,如大麦、小麦、豌豆、油菜、萝卜以及越桔属的果树。另一类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一段时期每天要有一段较长的暗期(长夜)才能开花,在一定范围内,暗期越长,开花越早,如果处在暗期的临界长度以下,则植物不能开花,这类植物称为短日照植物,也叫短日性植物。自然界那些通常在深秋或早春开花的植物多属此类,用人工方法缩短光照能使它们提前开花,如大豆、棉花、烟草以及菊花等。还有一些植物对日长的要求不严格,称为中日照植物,又称中日性植物,如番茄,四季豆、花生等,只要温度适宜,一年四季均能开花。此外,有些植物花芽的发生与开放,往往需要不同的日长,所以又有长短日照植物与短长日照植物之分。前者如翠菊,其花芽在长日照中形成,而开花在短日照中促进;后者如瓜叶菊,其花芽的分化在短日照条件下形成,分化后在长日照条件下促进开花。还有一些其他类型,就不一一列举了。
地球上不同地区一年中的日长是有规律地变化着的。如北半球,每年夏至(6月21—23日)的日长最长,冬至(12月21—23日)的日长最短,春分(3月21—23日)和秋分(9月21—23日)的日长各为12小时。在冬半年,日长都少于12小时,同一天里纬度越高则日长越短;在夏半年,日长都超过12小时,同一天里纬度越高则日长越长。各种植物开花对日长的要求不同,显然与它的地理起源和长期所处的生态环境有很大关系。热带、亚热带终年的日长都接近12小时,在这里起源的植物多半属于短日性的;在温带和寒带,生长季主要限于较长日照的时期,起源于这里的植物多半属于长日性的。不论是长日植物还是短日植物,其临界日长都随植物分布的纬度而不同,生长地区越北,临界日长越长,这也是和长日植物多半分布在高纬地区,短日植物多半分布在热带或亚热带相一致的。
日长与落叶休眠 日长对植物的落叶、休眠同样有控制作用。落叶植物在光照较长的情况下,可以推迟叶柄基部离层的形成,而在光照缩短时,会加速离层的形成。如鹅掌楸在适宜的温度下,每日给予长光照,可以继续维持生长状态18个月之久。若把桦树暴露于人工缩短的光周期下,会产生类似于秋天到来时的结果。苏联列宁格勒一般不能种核桃树,因为9月份核桃尚未落叶的时候,严霜已经来临,而使核桃树受冻而死,但若9月间下午三时以后,把核桃树用柏油防水布遮盖起来,使它不见阳光,则霜冻以前核桃树已提前落叶,进入休眠状态,提高了耐寒性,核桃树便能在这里生长了。
本文标题:日长是影响物候期的重要生态因子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wuhou/953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wuhou/9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