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层的过渡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种:
明显过渡:过渡界线的宽度为1厘米,也有人采用2或3厘米作为标准。
清楚过渡:界线宽1—3厘米,也有人采用2—5厘米或3—6厘米作为标准。
较清楚过渡:界线宽3—5厘米,也有人采用5—12厘米或6—13厘米作为标准。逐渐过渡:界线宽大于5厘米,也有人采用大于12厘米作为标准。
土壤剖面土层代号及图例见下表。
(三)土壤剖面构型
土壤剖面构型是土壤剖面构造类型的简称。
根据土壤发育程度的弱强把土壤剖面分为(A)C剖面、 AC剖面、 A(B)C剖面、ABC剖面,按水成作用影响分出AG剖面。这种表示土壤剖面发育的剖面构型划分,在土壤调查工作和科研上被广泛应用(图1-5)。
根据土壤剖面发生层的特征,可以分为简单剖面和复杂剖面两大类
1.简单剖面
1)原始剖面:剖面上部只有很薄的A层或AC层,下面即为母质层C。又叫AC剖面,如石质上,黑色石灰土等。
2)弱分异剖面:剖面层次分异不明显,A、B、C各层之间无明显界线。如发育于冲积母质上的潮土,黄土性土壤黄绵土等。
3)正常剖面:最常见的一种剖面构型,具有代表该土壤形成过程的完整发生层,而且土层厚度正常。
4)侏儒剖面:土壤发生层完整,但每一土层的厚度甚薄,仅数厘米。见于陡坡、高山带,荒漠带,或形成于紧实块状结晶岩之上,如欧洲的高山侏儒灰壤(nano podzols),某些棕漠土等。
5)巨型剖面(giant profile):是湿润热带气候条件下高度风化形成的超深厚剖面,厚度可达数米至十余米。
6)侵蚀剖面:土壤剖面上部被侵蚀掉,又叫截头剖面,只残存部分A层者为弱度侵蚀剖面,缺A层和残存部分B层者为中度侵蚀剖面,缺A、B层者为强度侵蚀剖面。
2.复杂剖面
1)异源母质剖面:土壤剖面上部土层的成土物质与底部基岩或母质的物质组成不一致的剖面。
2)埋藏剖面:由于后来物质的覆盖,在土壤剖面的一定深度中出现一个或一个以上埋藏层或埋藏剖面的剖面。
3)多元发生剖面:土壤剖面中有二个以上由于生物气候条件演替而形成的,反映土壤不同发育历史和环境条件的特征性发生层。
4)堆叠剖面:原来的土壤剖面上多次被沉积物质覆盖,或者由于大量施用泥肥、土粪或进行淤灌等使土壤表层或耕层不断垫高。
5)翻动剖面:剖面表土层以下的土层经人为翻动到地表。
6)人造剖面:在采矿、兴修水利等活动后,将混杂的土壤物质堆积或填回而形成的剖面。
由此可见,土壤剖面构造反映了土壤的发育程度、土壤形成的特点以及土壤的形成演化过程。
二、土壤形态学特征
(一)土壤的颜色
土壤颜色(soil colour)是土壤最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根据土壤颜色的变化可作为判断和研究成土条件、成土过程、肥力特征和演变的依据。土壤颜色也是土壤分类和命名的依据之一。世界上许多土类用颜色来命名,如红壤、黄壤、黑钙土、栗钙土等。
土壤颜色主要决定于土壤的化学组成与矿物组成,它既反映土壤物质的组成和变化,又是成土过程的结果和外在表现。影响土壤颜色的主要因素有:有机质、矿物质、水分、质地和生物活动等。
土壤黑色的深浅一般与腐殖质含量呈正相关。土壤腐殖质含量在80—100克每千克以上,呈深黑色;少于40—50克每千克时呈暗灰色。黑色一般是肥力高的标志,但也不是绝对的,有时土壤颜色虽然很暗,而腐殖质含量却不高。例如,热带、亚热带的黑粘土,颜色很黑,但腐殖质却很少超过30克每千克。据研究,这是由于这些土壤中含有大量以蒙脱石为主的粘粒,表面积大,使腐殖质的染色效果很强。碱土中腐殖质高度分散,少量的腐殖质也能把土壤染成近于黑色。此外,某些硫化物(水陨硫铁矿FeS·H2O)、二氧化锰、磁铁矿、暗色原生矿物、铁质蒙脱石和木炭等都能使土壤呈黑色。土色的深浅与土壤湿度和质地也有关系。湿度大,土色深暗,反之则较浅。质地粗的土壤,只要少量有机质即可使土色变深,而质地细的土壤则需要较多的有机质,才能显示出同样的土色。在一般情况下,土壤剖面的颜色是自上而下逐渐变浅的。
本文标题:土壤形态(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turangxue/1091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turangxue/10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