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土壤地理学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土壤地理学 > 土壤发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

土壤发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

时间:2010-01-29 03:30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三)土壤发育与生物的关系

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它们是土壤有机质的制造者,同时又是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者。它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的最活跃因素。其中植物,特别是高等绿色植物及其相应的土壤微生物类群,对土壤的作用最为显著。绿色植物对分散在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有选择地加以吸收,利用太阳辐射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成活体有机质,并把太阳能转变为潜能,再以有机残体的形式,聚积在母质表层,然后,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合成作用,或进一步转化,使母质表层的营养物质和能量逐渐丰富起来,产生了土壤肥力特性,改造了母质,推动了土壤的形成和演化。据统计,陆地上植物每年生成的生物量约有5.3×1010吨,相当于8.92×1020焦耳的热能(表2-2)。

不同的植被类型所形成的有机质的性质、数量和积累的方式各不相同,因而对成土过程所产生影响也不同。一般说来,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有机残体的数量多于温带夏绿阔叶林,温带夏绿阔叶林又多于寒带针叶林,草甸植物多于草甸草原植物,草甸草原植物多于干草原植物,干草原植物又多于半荒漠和荒漠植物(表2-3)。

木本植物的枝叶以凋落物的形式堆积于土壤表层,因而剖面中腐殖质是自表层向下急剧减少。而草本植物的根系占很大比例,因而剖面中腐殖质自表层向下逐渐减少。

草本植物每年进入土壤的有机残体绝对数量虽不如木本植物多,但其灰分含量则超过木本植物,半荒漠和荒漠的猪毛菜为200—300克每千克,干草原为120—200克每千克,草甸草原为50—120克每千克,草甸为20—40克每千克,从干旱的荒漠向湿润的草甸过渡,草本植物的灰分含量有规律地减少。在比较干旱的气候条件下,草本植物残体分解后,形成中性或微碱性环境,钙质丰富,有利于腐殖质的形成和积累,加之草本植被有很发达的须根穿插、挤压和胡敏酸钙为主的胶结作用,有利于形成团粒结构。木本植物的灰分含量一般比草本植物低,针叶林的针叶灰分含量为30—70克每千克,阔叶林的阔叶灰分含量90—100克每千克。针叶枯枝落叶所形成的土壤腐殖质以富里酸为主,呈酸性或强酸性,使土壤产生强烈的酸性淋溶,阔叶林因其灰分含量比针叶林多,其枯枝落叶所形成腐殖质,以胡敏酸为主,酸度较低,淋溶较弱,盐基饱和度高。

地带性土壤一般有它特定的植物群系。例如,灰化土分布在针叶林和真菌为主的微生物相结合的群系;黑土、黑钙土分布在草甸草本植物和嫌气细菌为主的微生物相结合的群系;栗钙土分布在草原草本植物和好气细菌为主的微生物相结合的群系。不同植物群系决定着土壤形成过程的发展方向,而植被的演替又导致了土壤类型的演变(图2-2)。

土壤微生物在成土过程中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并且是多方面的。它最主要的作用是分解动植物有机残体,使其中潜藏着的能量和养分释放出来,供生物再吸收利用,使生物能世代延续下去。土壤物质的生物循环不断反复进行,土壤肥力也不断地演化和发展。微生物在分解有机质的同时,还参与土壤腐殖质的形成。此外,某些特种微生物,如固氮菌能增加土壤氮素养分。各种自养性细菌对矿物质的分解等,都对土壤形成和发展起一定的作用。

土壤动物中的原生动物,各种土栖昆虫、蚯蚓和鼠类等,它们的残体也是土壤有机质的一种来源,同时它们以特定的生活方式,参与土壤有机残体的分解、破碎,以及翻动、搅拌疏松土壤和搬运土壤的作用。蚯蚓还能将土壤通过其肠道分解,造成独特的胶状有机-矿质混合体,在草甸土中,蚯蚓能在一年内将每公顷80—90吨的排泄物搬到地表,而在热带地区,每年搬运量每公顷可达250吨。[NextPage]

有些地区土壤中的动物为数不少,其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据美国布朗(Brown)等人的研究,在山毛榉林下,土壤中动物(个体为0.2—18.92毫米)总量每公顷为286公斤,总数达61.79亿个。有的草原土壤,每公顷土壤上黄鼠和鼹鼠的洞穴可达3000—4000个,而砂土鼠穴每平方米有300—400个,它们将数米深,特别是50厘米处的土壤母质和有机质上下翻动,每公顷数量可达数百万或更多,对土壤物理、物理化学性质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地说,在阔叶植被落叶层和土壤中动物最多,丛林地与草原次之,荒地与旱地最少。耕种熟化土比生荒地动物可多几十倍到几百倍。因此,土壤动物种群的组成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是土壤类型和土壤性质的标志,并可作为肥力指标(麦2-4)。


  本文标题:土壤发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turangxue/1090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turangxue/10908.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土壤发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土壤发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
推荐土壤地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