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土壤地理学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土壤地理学 > 淋溶土(2)

淋溶土(2)

时间:2014-07-04 10:54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二)植被

    淋溶土分布区,自然植被以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一落叶阔叶混交林、草甸和草甸沼泽类型的草本植物为主。其中,白浆十分布区,自然植被以喜湿性植物种类为主要成分,主要是草甸和草甸沼泽类型的草本植物,在木本植物中,以喜湿性的落叶松、白桦、水曲柳、丛桦为最常见。暗棕壤的原生植被为针阔混交林,主要的针叶树种有红松、冷杉、云杉等。落叶阔叶树种很多,较重要的有白桦,黑桦、枫桦、柞栎、春榆、胡桃楸、槺椴、紫椴、色木槭等。林下灌木和草木繁茂,就林型说,主要属于山地阔叶林群系,一小部分属于云杉、冷杉和落叶松林群系。棕壤区的原生植被为落叶阔叶林,主要树种为辽东栎、蒙古栎和赤松,原生植被多已破坏,目前多为次生夏绿阔叶林,部分为针叶树等。黄棕壤分布区的原生植被为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以槭属、枫杨属、栎属的乔木为代表。

    (三)地形、母质

    淋溶土分布区的地形多为低山丘陵、低平原河谷阶地、山间盆地和盆地、山前台地及部分熔岩台地。成土母质为残积物、坡积物、第四纪沉积物。其中,白浆土在地形上主要处于低平原、河谷阶地、山间谷地、山前台地以及部分熔岩台地,母质多为河-湖相沉积物。暗棕壤所处的地形,多为中山、低山和丘陵,成土母质主要为残积物、坡积物和一部分第四纪湖积冲积物。棕壤所处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母质为残积物、坡积物和部分黄土性物质。黄棕壤所处的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地区,成土母质为不同时期的沉积岩、花岗片麻岩、玄武岩和第四纪沉积物,在丘陵区以下蜀黄土为主。[NextPage]

 

三、成土过程

 

    本土纲成土过程主要包括粘化移淀过程和腐殖质累积过程。

    (一)粘化移淀过程

    淋溶土分布的地区,夏季温暖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水分季节变化明显。在温暖多雨季节,原生矿物分解强,土壤中的易溶性盐类和碳酸盐均遭到淋失,原生矿物分解的结果,形成粘土矿物,如水化云母、蛭石、高岭石等,这些粘土矿物,一部分就地残积于土体层,成为残积粘化作用,另一部分粘粒随着季节性水分的变化,向下淋溶,在心土层淀积起来,使心土层的粘粒含量增高,假定土壤不遭受侵蚀,粘化层的厚度自高纬度向低纬度逐渐增厚。在粘粒形成的同时,铁、锰逐渐释放,被释放出来的亚铁化合物因氧化而淀积,并以棕色胶膜形态包被于土粒或结构体表面,使土体呈棕色,而这种颜色由高纬向低纬越来越鲜艳、醒目。由于淋溶土分布南北跨度大,水热条件差异较大,风化、淋溶作用自北向南增强,反映到各土壤类型的粘化作用方式、粘化强度等都有差异,主要表现有下列几点:

    1.土壤酸碱度和盐基饱和度的差异 暗棕壤母岩风化过程较弱,钙、镁虽得到淋溶,但盐基未完全淋失,盐基饱和度一般较高,土壤呈中性到微酸性反应。棕壤盐基已被淋失殆尽,无石灰性,一般呈微酸性至酸性,盐基饱和度一般在70%以上,盐基不饱和。而黄棕壤淋溶强烈,土壤溶液呈酸性,盐基饱和度比棕壤低。

    2.粘粒在剖面中的差异 暗棕壤残积粘化作用和淋溶作用较弱,粘粒在剖面上部含量较高,向下部减少。而棕壤剖面上部因淋溶粘粒减少,剖面中、下部因粘粒淀积而增高,B层粘粒含量比表层和母质层高出1.5至2倍,剖面中下部空隙壁普遍有粘粒淀积胶膜。黄棕壤粘化作用更深,粘化层深厚,甚至形成粘磐,粘粒含量高达30%以上。

    3.铁、锰氧化物在剖面中的差异 暗棕壤剖面中铁有移动,铝的活性较低,移动量不大,粘土矿物以水化云母为主,蒙脱石和绿泥石都很少。而棕壤铁、锰淋溶淀积明显,游离铁的含量除BC层外,都低于20克每千克土,铁的游离度(Fed/Fet)大体在25~35%之间,低于黄棕壤(40%上下),铁的活化度(Feo/Fed)多低于15%,个别可达16~18%,剖面中下部结构面上可见到铁锰胶膜或铁锈斑纹,粘土矿物仍以水化云母和蛭石为主,但已有高岭石出现,粘土矿物处于脱钾阶段。黄棕壤除铁、锰移动明显,游离铁的含量高于20克每千克土外,还可见铁、锰结核累积层,铁锰粘土胶膜在土体结构中普遍出现,铝硅酸盐受到破坏,硅亦移淀,粘土矿物已处于脱钾和脱硅阶段,粘土矿物中除了水化云母和蛭石外,高岭石已增多,表明已有弱富铝化现象。

    白浆土的形成过程有所不同,它是以白浆化为特点,由于白浆土分布区降水亦较多,土壤质地上轻下粘重,透水不良,表层常处于周期性滞水状态,而表层有机质的累积和转化,也为成土物质的还原淋洗创造了条件。在还原条件下,包被于土粒表面的铁、锰胶膜被还原,在透水不良的心土层顶托下,还原态的铁、锰大部分沿缓坡随侧向水流不断淋失,一部分未被淋失的铁锰在临时滞水消失、氧化过程占优势时又被氧化,与土壤中的有机和无机胶体胶结而被固定下来,尚有一部分则沿心土棱柱状结构的裂隙下渗,在淀积层中形成铁锰锈斑、结核和黑色胶膜,由于铁锰的淋失和淀积,在腐殖质层下颜色变淡,出现白色土层,成为白浆化过程的主要特征。由于铁、锰的淋失是逐渐的,所以白浆化过程显出不同阶段,在初期,因铁锰淋失量不大,部分铁水化,白浆化土层呈黄色,或为黑黄土,以后铁锰进一步大量流失,土层变白,成为白浆土。

    白浆土的土壤溶液中重碳酸钙镁含量亦有明显季节变化,以高温多雨的7—8月含量最高,土壤溶液中的铁含量以腐殖质层最高,达24毫克每升,而白浆层和淀积层含量较少,土壤溶液中硅的含量以表层最高,达20—30毫克每升。白浆土层都含有剩余的硅,尤以白浆层及其过渡层中最多,剩余硅的出现,说明硅铝酸盐遭到水解而产生脱硅作用,并使硅进入土壤水和地下水中随水分而迁移,当水分蒸发时,溶液状的硅脱水而成无定形SiO2,因此,在白浆土的结构面上和缝隙中,均可见到较多的白色粉末。

    白浆土粘粒的机械淋溶也十分明显,表层和亚表层大量粘粒被淋去,粉砂含量高,土壤易板结,从颗粒组成看,腐殖质层和白浆层的粘粒含量比母质层中少45~55%,其中大部分随水淋出土层,淋溶到淀积层的只有11%左右。
  本文标题:淋溶土(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turangxue/1089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turangxue/10898.html

顶一下
(1)
50%
踩一下
(1)
50%
-------
土壤地理学:淋溶土(1)
欢迎你对淋溶土(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淋溶土(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
推荐土壤地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