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西北内陆地区的祁连山、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以及青藏高原部分河流,主要由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径流量的变化与气温有密切关系,年内分配比较均匀。
(三)水资源条件和问题
1.水资源总量不少,但人均、亩均水量较少,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应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国策。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为27115亿立方米,少于巴西、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五位(见表1-3)。从水资源总量来说不算少,但我国人口众多,90年人均地表水量只有2338米3,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耕地面积也不少,亩均水量1759立方米,约为世界亩均水量的四分之三,可见我国水资源并不富裕。水是重要的资源,关系到国计民生,必须十分珍惜,合理开发利用,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作用。
2.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与人口、耕地的分布不相适应,进行水量的地区调配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课题。从全国来说,南方水多、地少、人多,北方水少、地多,造成了南方水量有余,北方水量短缺的局面。从表1-24中可知,南方四区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81%,人口占全国的54.7%,耕地只占全国的35.9%;而北方四区(不含内陆区)水资源总量只占全国的14.4%,耕地却占全国的58.3%,人口占全国的43.2%。北方四区人均水量为938立方米,其中海滦河流域只有430立方米;而南方四区人均水量为4170立方米,其中西南诸河高达38431
立方米。北方四区亩均水量454立方米,其中海滦河流域只有251立方米;南方四区亩均水量4134立方米,其中西南诸河高达21783立方米。南方与北方比,人均水量为4.4倍,亩均水量为9.1倍;西南诸河与海滦河相比,人均水量为89倍,亩均水量为87倍。内陆诸河人均、亩均水量虽然不少,但有人居住地区水量有限,水量亦感不足。
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北方用水紧张的局面,除了开源节流、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外,应当积极研究跨流域调水工程措施,将南方多余的水量调至北方缺水地区,对水资源进行地区上的再分配。
3.水量的年内、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抗旱防洪涝始终是一项艰巨任务我国位于东亚季风区,降水和径流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年际变化大,少水年和多水年持续出现。这些特点是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农业生产不稳定的主要原因。
1950—1983年34年中,全国平均每年水旱灾害面积约4亿亩,占耕地面积约26%(表1-25);成灾面积约1.6亿亩,约占耕地面积的10%。水灾面积超过2亿亩的有4次,旱灾面积超过4亿亩的有8次,平均三年发生一次较严重的水旱灾害。
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可能发生旱灾,但灾情差别大。全国有5个主要旱灾区,自北而南为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东部和北部、云贵高原至广东湛江一带。全国约有70%以上的受旱面积在这些地区,以黄淮海平原受旱最严重,受旱面积占全国受旱面积一半以上。
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黄河、海河、长江、珠江、松花江、辽河等7大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其中以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最为严重,受灾面积占全国水灾面积四分之三以上。这些地区耕地广布,人口众多,城镇密集,是中国工农业最发达的地区,地面高程多在江河洪水位以下,河岸虽有大堤防护,但大洪水的威胁仍然很大,防洪任务非常繁重。
4.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增加了江河防洪困难,降低了水利工程效益。长期以来人类活动的结果,我国森林覆盖率很低,只有12.9%,水土流失严重,其流失面积为120万平方公里。根据近20年的泥沙观测资料统计分析(表1-26),全国年输沙模数大于1000吨/平方公里的面积达60万平方公里,其中黄河流域29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13万平方公
里,辽河流域6.3万平方公里,海滦河5万平方公里。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带,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年输沙模数大于5000吨/平方公里的面积就有15.6万平方公里,局部地区高达22000吨/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造成许多河流含沙量大,泥沙淤积严重,全国平均每年进入河流的悬移质泥沙约35亿吨,其中约有20亿吨淤积在外流区水库、湖泊、中下游河道和灌区内。黄河是中国含泥沙最多的河流,年平均含沙量和年输沙总量均居世界大河的首位。
本文标题:地球上水的分布与水资源(4)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shuiwen/1009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shuiwen/10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