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陆地表面水的组成与运动 第二节 流域产流与汇流
上一章第七节曾述及,出口断面的流量过程线是降雨径流形成的结果,而降雨径流的形成过程大致可分为流域产流,流域汇流两个过程。本节将分别介绍这两个过程的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产流、汇流理论是河流水文学的核心理论,它是以综合分析自然现象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基础的,是地理水文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尚待完善。我们地理水文工作者责无旁贷地应该投入流域产流、汇流理论的研究中去。
一、流域产流理论
产流过程是指流域中各种径流成分的生成过程,也是流域下垫面对降雨的再分配过程。产流实质上是流域降水后,水在具有不同的阻水、吸水、持水和输水特性的下垫面土层中垂向运行时,“供水与下渗”一组矛盾相互作用的产物。有供水而无下渗,例如,雨水降在全不透水的岩石面上,并不构成矛盾,没有产流问题,只有汇流。有供水有下渗,则不仅存在产流问题,同时也存在不同成分的径流生成问题和不同量的时间分配问题。供水与下渗的矛盾贯穿于整个产流过程中,它不仅时间上自始至终,而且在空间上贯穿于整个包气带和整个流域。
(一)产流机制
水在沿土层的垂向运行中,供水与下渗矛盾在一定介质条件下的发展机理和过程,称为产流机制。不同的供水条件和不同的介质条件,径流的形成过程与机理各异,因而就出现不同的产流机制,呈现不同的径流特征。
1.超渗地面径流的产流机制是指供水与下渗矛盾发生在包气带上界面(地面)的产流机制。地面径流的形成过程是在降雨、植物截留、填洼、雨期蒸发及下渗等几个过程组合下的发展过程。它们都是在相应的作用力下垂向运行的过程。自降雨开始至任一时刻的产流过程如下式:
式中,Rs(t)、为t时刻地面径流深;i、in、e、sd、f分别为降雨强度、截留率、蒸发率、填洼率、下渗率(毫米/分)。
上式右方降水是收入项,其余为损失项。由式可见降水是产流的必要条件。流域上有降水产流才有可能。但降水并非只是产流的唯一条件,只有满足了植物截留、蒸发、填洼和下渗的损失,才具备产生地面径流的充分条件。如前所述,上述损失项中,植物截留量、雨期蒸发量、填洼量一般较小,而下渗量一般较大、而且变化幅度也很大,它从初渗到稳渗、在时程上具有急变特性,空间上具有多变的特性。由于降雨特性和下渗特性的不同,下渗量可占降水量的百分之几到全部。因此,下渗在地面径流的产流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前式中忽略雨期蒸发和填洼损失项,并微分可得:
式中,rs为地面径流产流率(毫米/分)。从上式可见,地面径流是供水与下渗矛盾发展的产物。
只有当i>f时,才能产生地面径流。因此降雨强度大于下渗率是产生超渗地面径流的充分条件。
应当指出:同一种土壤情况下,土壤干燥时,下渗能力强,产生超渗降雨所需的降雨强度也大。土壤湿润时,下渗能力小,产生径流所要求的降雨强度也小。在同一降雨强度下,由于先后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地面径流的产流率是不同的,在同一下渗能力下,尽管降水量相同,如果雨强不同,所产生的径流量也是不同的。
综上所述,超渗地面径流产生的前提条件是:产流界面是地面(包气带的上界面);必要条件是要有供水源(降水);充分条件是降雨强度要大于下渗能力。三者都具备才能产生超渗地面径流。
2.壤中径流的产流机制壤中径流发生于非均质或层次性土壤中的透水层与相对不透水层界面上,它可以发生在饱和水流情况下,也可以发生在非饱和水流情况下,一般前者是主要的,是形成洪水径流的主要部分。
本文标题:流域产流与汇流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shuiwen/1008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shuiwen/10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