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水运动观点来说,垂直引潮力仅减轻海水的重量,因而引起海水运动的主要原因是水平引潮力。月球位于天球赤道上时,地面上各点水平引潮力的分布。
在引潮力作用下,如何产生潮汐呢?这一问题,现在有两种理论,即平衡潮理论和动力理论。
(二)平衡潮理论(静力学理论)
平衡潮理论系由牛顿1687年首创,它假定:①地球完全被等深的海水覆盖,海底平坦;②海水没有惯性;③忽略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在这些假定下,某一时刻引潮力,在压强梯度力和重力平衡时,海面保持稳定状态所求得的潮汐,即为平衡潮。
在没有引潮力作用时,重力与压强梯度力相平衡,海面为一圆球形状,海水深度处处相等,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所以没有潮汐涨退。当考虑引潮力作用时,此时需要引潮力、压强梯度力和重力3个力相平衡,才能使海面保持稳定,而这只有当海面重新调整,使它与引潮力和重力相垂直时,这才有可能。这样一来,海面将会发生变形。因此,只有在和月球距离最近和最远两点上的海面稍稍升高,而在两点中间地方的海面稍稍低落时,海面才能重新达到稳定。由于引潮力的作用,使原来球形海面变为椭球形,由于这一变形结果,一些地方的海面比原来高,而另一些地方的海面又较原来海面低,形成所谓“潮汐椭圆”。由于地球自转,一固定地点的海面便将发生周期性的涨退,形成潮汐。
牛顿的平衡潮理论可以近似地解释一些潮汐现象和推断未来潮汐。但是,实际上海洋中潮汐现象是极其复杂的,平衡潮理论往往与实际情况不符:①它完全没有考虑到海水运动。在自然条件下,月球赤纬改变时,海水必将产生运动;②根据平衡潮理论计算的最大潮差为78厘米,这与大洋的“实际潮差”相近,但与浅海的潮差相差很大,浅海区的潮差有时可达几米,甚至几十米;③平衡潮理论认为赤道上不会出现全日潮,低纬地区以半日潮占优势。事实上,许多位于赤道与低纬区的港口,也有全日潮出现;④平衡潮理论不能解释潮流这一重要现象。
(三)潮汐的动力理论
拉普拉斯于1775年提出了动力理论,他认为:对于海水运动来说,只有水平引潮力才有重要性,而垂直引潮力所产生的作用只使重力加速度产生极微小的变化,故不重要。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水平引潮力作用下的一种潮波运动,即潮汐现象是一种波动。大洋海水受到水平引潮力场的作用将发生流动,某处因水体的堆积而使海面上升,某处因水体流失而使水面下降,这样一来,便在理想的“地球”上,形成了水波,其最高处为波峰,当波峰到达时,便形成高潮;最低处为波谷,而当波谷到达时发生低潮。因为它是引潮力场所产生的,所以叫做“潮波”。动力理论消除了静力理论的主要缺点,即关于海洋表面在引潮力和重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这一假设。对于潮波运动的作用,除引潮力外,还有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这是一种当运动发生以后才存在的力,运动一旦停止,这两个力也就消失了。因此,研究潮波在海洋中的运动,应特别考虑地转偏向力及其与海底的摩擦力(这在浅海更为重要),才能与实际情况相符。拉普拉斯研究了被海水所覆盖的地球面上的海水,在引潮力、压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潮波的运动。在求解时,分别考虑了长周期、半日和全日周期潮三种类型的潮波运动情况。拉普拉斯在研究过程中,仍然存在略去摩擦力和不考虑地形两个缺点。但是他建立的将潮汐看作强迫振动的潮汐运动方程组,至今仍是研究潮汐的理论基础。拉普拉斯动力理论没有考虑边界问题。
三、潮汐的变化
(一)潮汐周期现象
根据平衡潮理论,在引潮力作用下,海面呈椭圆球状,形成潮汐椭球。由潮汐椭球的概念,解释几种潮汐的周期现象。
1.潮汐的日变
1)半日周期潮 当月球赤纬为零时,即月球在赤道上空,地球各点的海面,在一个太阴日内,将发生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两次高潮的时间间隔为12时25分,涨、落潮时间各为6小时12.5分,而且潮差相等。当月球在A点上中天时,A点发生第一次高潮;当A点处于A1点时,发生第一次低潮;处于A2点时,出现第二次高潮;到A3点时,又出现低潮,因此形成典型的半日潮。潮汐高度有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趋势,并以赤道相对称,因此称为赤道潮或分点潮。
本文标题:第三节 潮汐(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shuiwen/1007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shuiwen/10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