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数字地球导论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数字地球导论 > 数字交通

数字交通

时间:2014-07-30 09:07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交通与通信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两大支住。其中交通问题日益引起广泛的重视。如交通拥挤,事故频繁及污染严重,造成了大量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仅仅依靠增加道路建设是不够的,必须依赖信息技术,达到加强交通管理的目的。90年代初,美国、西欧及日本就开始发展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1991年,美国启动了全国范围的智能交通系统(ITS)计划,1993年成立了四个国家级的ITS研究中心(RCE),1996年共完成了90个ITS应用课题,得到了较好的效果。欧洲、日本和澳大利亚也分别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ITS是将现代信息技术,包括传感与传输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交通管理系统,实现实时、准确、高效的管理。该系统将交通工具、驾驶员和道路、航线及其相关服务部门相互连结形成整体,实现智能化管理。ITS是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的综合。据美国估算,实行ITS管理后将产生35%的经济效益。

ITS主要由6个支系统组成:高级交通管理系统、高级运行信息系统、高级车辆控制系统、商业车辆运行系统、车辆自动定位系统,以及车辆自动识别系统,还可分为29个服务支系统共同组成对道路和街道的监测。

ITS是由遥感、遥测、遥控、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及现代通信信息技术,包括Internet-web技术及无线通信技术,如卫星通信技术、仿真与虚拟技术组成。它不但可以存贮、管理和更新交通网络的空间数据库,辅助交通线路规划,进行交通管理,而且可以建立广泛的、实时的数字交通信息服务体系,实现全数字化交通信息的实时发布、存贮与检索,为交通实时管理、自动及智能导航、客货运输调度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交通网络的技术特点:

(1)数据模型:一般GIS的点、线、面的矢量数据模型已不能满足数字交通的要求。而图(Graph)是数字交通的最常用的概念数据模型,因此,采用超图(Hyper-graph)或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的概念模型可以较好地满足这一要求。但交通建模算法的实现也比基于点、线、面的矢量拓扑数据结构复杂。随着三维交通的日益发达,三维表达技术越来越主要,但它又不需要真三维的表达,而仅要求是过渡性的数据模型。

(2)拓扑数据结构:很多交通问题的模型是属于网络分析(Network Analysis)的范畴,常用“图”表达。因此交通数据常采用“Forward Star”拓扑数据结构。基于交通数据的非平面特征,采用了动态分段技术和非平面拓扑性假节点,及建立庞大的节点转换表文件以辅助建模。

(3)线性参照系:由于大部分交通数据的定位基于线性参照系统,也是动态分段所采用的参照系统,可以进行线性目标重叠建模和“点—线叠加分析”。但在进行拓扑关系的空间分析与空间—属性数据集成时比较困难。

ITS与交通模型的集成:陆锋、崔伟宏(1999)建议采用以下的方法:

(1)采用数据转换程序作为GIS和交通模型之间的桥梁,即GIS仅储存与显示交通模型的数据及分析结果。这种解决方式亦称为“松散结合”;

(2)在一个完整的交通模型软件中加入部分的GIS功能;

(3)在一个全功能的GIS软件中加入部分的交通模型分析功能;

(4)由GIS软件和交通模型软件开发商共同合作提供一套用户界面来结合独立的GIS软件和交通模型软件;

(5)开发交通模型分析专用的GIS软件;

(6)将所有交通模型集成在一个全功能的GIS软件中,这种方式亦称为“完全结合”。
  本文标题:数字交通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shudao/1031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shudao/10310.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数字地球导论:数字交通(1)
欢迎你对数字交通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数字交通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