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中国的三大三角洲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中国的三大三角洲 > 长江三角洲-工业(2)

长江三角洲-工业(2)

时间:2011-02-05 08:03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2.部门工业的发展

长江三角洲基础原材料工业原来较为薄弱,但近10年来有了相当大的发展。

(1)钢铁工业 据统计,全区有大中型钢铁企业约25家,其中分布在上海的有8家,江苏4市11家,浙江3市6家。多数生产加工各种钢材,冶炼能力集中在上海。上海钢铁厂有年生产钢和钢材各500万吨的能力。宝山钢铁厂的建设加强了上海钢铁工业在全国的地位。1990年全市产钢914.6万吨,占全国钢材量13.8%,已成为仅次于鞍山的全国第二大产钢基地。宝钢2期工程建成投产后,可年产生铁650万吨,钢671万吨,钢材422万吨。上钢与宝钢联合后,能生产国内70%的钢材品种。宝钢三期工程即将上马,2000年建成后,钢年产量可达1500万吨,届时将成为全国最大的钢厂。上钢还有设在南京附近板桥的梅山铁厂,是上钢的生铁基地,规划将配套产钢,达到年产钢材115万吨的能力。

其他各市的钢铁厂,如无锡、苏州钢铁厂,均有30万吨的生产能力,各钢铁厂利用废钢铁等生产优质钢,合金钢,以及轧制各种钢材,满足当地需要。

(2)电力工业 长江三角洲缺少煤炭资源和水能资源,长期以来依靠区外输电或运煤发电,但难以满足全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缺电、缺煤严重,约有20—30%的设备不能发挥能力。

全区有大中型电厂15处,并从区外通过电网输电,葛洲坝电站通过50万伏高压输送1080公里,输电120万千瓦。

近几年来,国家和地方通过各种渠道在沿江大力发展电力工业。如江阴利港电厂270万千瓦,第一期4×30万千瓦机组1993年可建成发电;常熟电厂240万千瓦,南通华能电厂2×35万千瓦,第一台机组35万千瓦已发电;上海石洞口电厂总装机360万千瓦,今年建成。此外,长江沿岸常熟的徐六泾及上海高桥也将建大型电站。

核电也已起步,位于浙江海盐的秦山30万千瓦核电站,已于1989年建成,年可向华东电网输电15亿度。这是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由于站区地质条件优良,三面傍山,一面临海,无人区半径有700米(国外核电站一般为300米),因此国家批准在秦山再建2个60万千瓦核电站。

作为能源工业的一部分,本区还有上海炼油厂,年加工原油能力400多万吨,金山石化总厂500万吨能力的炼油厂,无锡也有一个小炼油厂。

此外,上海还将开发东海油田的平湖4号井,日产天然气80万立方米,作为解决上海约100万煤气用户的气源。

(3)机械电子工业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机械电子工业的中心。机械工业历史悠久,如造船、机床、轻工机械以及电子仪表等等。建国以后,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特别是结合新技术革命,发展了一系列高新技术产业,使本区机械电子工业以门类全、规模大、技术新、设备先进而居全国前列。

上海是一个综合性的机械电子工业基地,机械工业产值占全国10%。近年来又发展了:飞机制造业,与美国麦道公司合作生产MD—82型大型客机;汽车制造业,与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合作生产桑塔纳轿车,成为全国3大轿车生产基地之一,1990年生产轿车2万多辆,占全国产量70%;航天工业,参与人造卫星的发射,到1988年底止,全国发射25颗人造卫星中,上海参与了12颗。以及各种电子通讯及计算机工业等等。总之,上海已发展成为制造飞机、汽车、轮船的综合性的交通工业中心,1990年全国货轮载重吨的70%由上海制造(平均每艘2万吨以上);及以电子、自动化、计算机等先进设备为支撑的航天工业和通讯工业的中心。

苏锡常地区机械电子工业也相当发达,并各有特点,无锡的微电子工业,苏州的家用电器和常州的柴油机、计算机均在全国有重要地位。杭嘉湖地区的电气和轻工机械也有自己的特点。

长江三角洲机械电子工业的发展以高精尖新为目标,并以此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各部门现代化和提高人民生活的的重要基础。

(4)化学工业 长江三角洲的化学工业也很有基础,包括日用化工和精细化工,农用化工,有机化工等等,一般在工业总产值结构中居第三位。苏锡常地区化工工业占产值比重均在15%左右。

本地区新发展的化学工业是石油化工工业,上海金山卫石化总厂利用华北和东北运来的原油,经炼厂加工,然后制成各种化工原料产品。历时5年投资58亿元的上海30万吨乙烯工程于1992年5月提前打通全流程,由此使上海石化总厂成为国内石油化工品种最多、加工度最深的大型石化联合企业,每年可提供530万吨的炼油能力、45万吨乙烯、35万吨化纤,30万吨塑料,为全国和本地区工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上海石化和南京的炼油厂和石化企业,仪征的石化企业以及镇海的炼油厂和石化企业相联系,构成了整个长江下游巨大的石化工业群,成为我国新兴的石化工业基地。

(5)纺织工业 纺织工业是三角洲的传统工业,也是目前工业的主导部门,在丰富的农业资源和精湛的技术力量的基础上,本区的纺织工业一直居全国前列,在布局上也形成特色。上海是综合性的纺织工业基地,棉、麻、丝、毛、化纤、纺、印、染、服装加工齐全,在全国向居重要地位。苏州、湖州、杭州以丝织为特色,苏州、杭州、湖州、盛泽为明代“四大绸都”,苏州宋锦与南京云锦、四川蜀锦为明代“三锦”。常州、无锡、南通等棉纺织业有重要地位,并以独特产品而获盛名,如常州灯芯绒,南通布等等。

长江三角洲纺织业的特点之一是遍布各县市,并以国内外市场为主,其产品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与此相联系,纺织品(包括服装)交易很盛。常熟的招商市场有5000个摊位,全国各省市均来此批发服装。

在农业原料和工业原料保证的前提下,长江三角洲的纺织业还将进一步发展。

轻工业是本区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常州自行车,上海、苏州、嘉兴冰箱,无锡、苏州电风扇,杭州、上海洗衣机等均负有盛名。

(6)在众多的工业部门中,长江三角洲富有特色的工艺美术业也十分重要,尤其是结合旅游业的发展,很有发展前途,如宜兴陶瓷、无锡泥人、苏州、杭州丝织、湖州的扇子和湖笔等。

3.乡镇工业的发展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乡镇工业发展最早和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乡镇工业萌发于50年代末(社队工业),起步于70年代初(五小工业),发展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今天,已如上述,成为区域工业的半壁江山,农村经济的支柱。

就整个太湖地区而言,1978年已有乡村工业33000个,工业总产值48.9亿元,占全国乡村工业总产值12.7%;亦工亦农人数170.73万人,约占全区农村总劳动力的1/3。80年代以来,尤其是80年代中期以来,乡镇工业有很大发展,1985年乡村办工业企业已有8.2万个,工业总产值340.5亿元,比1978年增长近7倍,占全国乡村工业总产值25.96%。

在长江三角洲的乡镇工业发展中,苏锡常地区人多地少,劳动力过剩,接近大城市,发展最快;杭嘉湖地区耕地相对较多,且实行双季稻制,蚕桑业也较发展,劳动力剩余少,上海、南通等地多植棉,上海还多城郊农业,从事乡镇工业的人数相对较少。苏州市1978年乡村工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仅33.5%,而1988年达72.1%,乡村工业产值增加了21.6倍,年平均增长36.6%。1979年至1989年,全市70万劳动力由农业转向工业,占同期农业向非农业转移劳动力总数的80%。常州市,1988年乡镇工业产值也占全市工业近一半,10年平均年增34.6%。无锡市乡村工业由1978年0.58万家到1988年增至1.19万家,工业产值由10.89亿元增到202.23亿元,10年增17.6倍,平均年增加33.9%,占全市工业比重也由21.5%增到61%。无锡县的乡村工业发展更具盛名,1978年已占全县工业产值64.8%,1988年,有乡村工业企业4957家,工人42.8万人,产值82.3亿元,乡村工业劳动力占农村总劳动力60.5%,农民纯收入中,61.8%来自乡村工业。

长江三角洲乡镇工业发展具有自己的特点,例如“苏南模式”,其特点是:①以集体经营为主,而不同于以个体经营为主的“温州模式”和乡、村、联户、家庭4个轮子一起转的“廊坊模式”。上海郊区1985年联户和家庭工业产值只占乡村工业产值4.8%,无锡县为2.8%,嘉兴市5个县为9.6%。集体经营为主不仅有助于提高经营效益,发展规模经济,也有利于集体福利事业的发展。②乡镇企业规模大、实力强。太湖地区1986年乡村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乡就有117个,其中苏州市43个,无锡42个,常州9个,上海16个,杭州5个,嘉兴1个。1987年无锡县35个乡镇有33个超亿元,到1990年,武进一个县就有50多个超亿元的乡,苏州的盛泽镇工业年产值达10.4亿元,被评为1990年全国乡镇企业产值第一名,1991年工业产值已增至15.6亿元,1992年可达20亿。无锡县1990年乡镇工业产值达到104亿元,全县35个乡镇平均每个乡镇2.97亿元,其中>3亿元的有14个,前洲镇最高,近10亿元。强大的经济实力,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也为推动农村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坚实基础。③依靠城市,服务城市,联合城市。长江三角洲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在城市的支持帮助下发展起来的。本地区大中城市的退休工人较多,如在无锡从事机械工业的上海老工人,即为本地乡镇工业与上海牵线搭桥,促进了当地机械工业迅速发展。乡镇工业初期很多产品是从城市脱壳下来生产的,其产品又主要销售城市,从而成为城市工业的补充和组成部分。在乡镇工业壮大发展后,即开始与城市联合,共同组成企业集团,如无锡市组建的“梅花电子公司”,吸收了25家乡村工业。苏州市6县1986年有大小联合体近1000个。昆山纺织集团还与上海纺织行业实行联合。这种与城市联营方式,吸取了城市的技术,进入了城市市场,使乡村工业真正成为区域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部分。④重视科技知识和人才,提高产品质量。长江三角洲乡镇工业十分重视科技知识与人才,利用靠近城市的条件,聘请“星期日工程师”,邀请各类专家参与开发,并注意培养人才,选送工人去各高校培养学习,张家港市还自办工业学院等等。这样,不仅使乡镇企业产品不断更新,而且创造了许多一流产品,提高了乡镇工业的信誉,使乡镇工业长久不衰。

长江三角洲的乡镇工业正方兴未艾,并向现代化发展,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部分。苏州市乡村工业中外贸企业769家,占全市外贸商品收购额45.9%,同时还开始打入海外,与海外联合兴办合资企业。

目前,乡镇工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分散。据上海有关部分调查,只有20%的乡、村两级办的工厂分布在集镇上。这种“村村冒烟”的做法,浪费了土地和增加道路、给水等基础设施投资,也不能形成一定规模的农村生产和生活的服务中心。②一些村以下办的企业,规模过小。据统计,无锡1990年村以下企业的平均职工人数为2.42人,苏州、常州、南通相应为1.66人、3.0人和2.4人。规模过小,难以形成效益,提高技术和产品质量。③污染较重。乡镇企业中有不少是大城市污染企业扩散下来的,或是城市企业不愿办的。在企业规模小,经济力量有限时,难以进行污染治理,造成污染大面积扩散,破坏生态,影响人民健康。苏南很多地区地面水已不能饮用。因此,长江三角洲乡镇工业正面临着一个发展和改造的形势,一方面,进一步向先进技术找出路,成为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新型企业,使乡镇企业长久不衰;另方面,要与整个农村的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既为农村建设提供资金(苏锡常12个县市,1979年—1986年以工补农和建农的资金达11亿元,为同期国家投资的4倍),容纳劳动力(1986年苏南农村从土地经营转向非土地经营的劳动力已有300多万人,占农村总劳动力65%以上,无锡市等均已感劳动力不足,而从区外输入劳动力),同时也为建设一个环境优美、城镇繁荣的现代化新农村贡献力量。


  本文标题:长江三角洲-工业(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sanjiaozhou/2422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sanjiaozhou/24228.html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长江三角洲-工业(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长江三角洲-工业(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