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山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边泉州市北郊。清源山亦名齐 云山、泉山、北山,山体绵延 5 公里。名胜区包括清源山、九日山、灵山三 个景观区与草邦水库、桃源水库和西北洋 3 处水域,总面积为 62 平方公里。 景区内曲径交错,林泉清翠,奇石嵯峨,为闽南游览胜地。最高峰虽仅海拔 498 米,但因处在平坦的晋江平原上而仍显得高耸入云,故有齐云山之名; 山间有乳泉从石间流出,则又有泉山之名。泉州之名亦从山而得。唐宋间泉 州曾改名清源军,由此得“清源山”山名。山有三峰,中峰有清源洞、蜕岩、 紫泽宫诸胜;左峰有瑞像岩、碧霄岩、龟岩、赐恩岩诸胜;右峰有南台岩、 弥陀岩、老君岩诸胜。相传此山有 36 岩洞,洞洞奇特,景景佳妙,自古即有 “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称、“南国翡翠”之誉。清源山最早开发于秦代,唐 代“儒道释”三家竞相占地建址,且有伊斯兰教、摩尼教、印度教的活动踪 迹,于是逐步发展为多种宗教兼容并蓄的繁荣境地。景区内飞瀑流泉、奇岩 异洞、峰峦叠翠、古刹梵音,以宗教寺庙宫观、文人书院石室以及石雕、石 构、石刻等文物古迹为主的人文景观几乎遍布全山的每个角落。其中主要有 道教教主李老君坐像、伊斯兰教圣墓、九日山祈风石刻 3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此外,还有弥陀岩、瑞像岩、三世尊像、弘一舍利塔、陀罗尼经像 等景观。 一、老君岩造像 即宋代石刻老君坐像,位于清源山右侧山麓。老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 的哲学家和思想家。石像高 5.63 米,厚 6.85 米,宽 8.01 米,席地面积为 55 平方米,由一块完整天然岩石略施雕琢而成。为全国现存最早、最大的道 教石雕作品。整座石像传神逼真,状为左手扶膝、右手凭几、两眼平视、双 耳垂肩、脸带笑容,是宋代花岗岩石像雕刻艺术珍品,被誉为“老子天下第 一。” 二、祈风石刻群 我国现存最多的祈风石刻群,位于该名胜区的九日山景观区内,堪称我 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丰碑。至今尚存碑文 13 方,记载了从宋代淳熙元年至 咸淳二年(公元 1174~1266 年)近百年间,泉州郡守及提举市舶官员来此主 持向海神通远王祈祝“蕃帕”一帆风顺、往来平安、满载而归的盛况史实, 是研究古代泉州海外交通的珍贵史料。 三、伊斯兰教圣墓 这是我国现存最古老、保护最完好的伊斯兰教圣迹,位于名胜区中的灵 山景区内。这里长眠着唐高祖武德年间(公元 618~626 年)来泉州传教的穆 罕默德的门徒三贤和四贤。两墓并排一起,作须弥座式,分三层,采用花岗 岩石精制而成的具有阿拉伯风格的石盖墓及构筑物,被誉为伊斯兰教在东方 的一大胜迹。圣墓近旁有数以百计的元代和元代以前来泉州的阿拉伯穆斯林 古墓,还有明清以来泉州穆斯林的坟墓。圣墓右前方的“风动石”,被国内 外穆斯林认为是真主特意的安排,把它与伊朗伊斯法罕的伊斯兰教贤哲墓前 的晃塔同样珍视,也引得万千游客慕名而来。 四、石雕、石刻、石构 该名胜区石雕、石刻、石构建筑最为著称。石雕中以老君岩造像最著名; 瑞像岩是北宋元祐年间雕造的“释迦瑞像”,是宋代造型艺术佳作;年代最为远久的是宋初雕造的九日山大佛,已有千年历史;还有千手岩的千手观音 坐像、弥陀岩的阿弥陀佛立像、碧霄岩的三世尊坐像、赐恩岩的白衣观音立 像,它们都是宋元时代的石雕精品。大量的石刻是该景区又一特色,全山有 近 450 方,以唐以来各代名家、文人遗墨甚多,其中宋刻最多;其十方海船 祈风石刻被誉为国宝;还有唐代诗人欧阳詹、韩偓等人的诗刻和宋代蔡襄、 朱熹、王十朋、苏舜之及明代理学家蔡清、工部侍郎何乔远、文学家王慎中、 抗倭名将俞大猷等名家墨迹。清代题刻亦不少。石构建筑在此成为历史悠久 的文化内涵之一,如弥陀岩石室,瑞像岩石室,弘一、广钦、广洽法师石构 舍利塔,慈晖亭,急公尚义石牌坊,九日山石佛寺,灵山石回廊,老君岩众 妙之门,及现代清源山入口山门等等。 五、清源洞 亦名纯阳洞。位于名胜区中峰顶端,有古道通达。沿路名胜有小憩亭、 紫泽宫遗址、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的炼胆石和永不干涸的清源奇泉——“虎 乳泉”。山顶上有一平台,一列寺宇背东面西,寺后有洞名“蜕岩”,传说 此洞深不见底,可通至洛阳江。此外,清源山还有碧霄岩、赐恩岩等景点。 六、九日山 位于泉州西郊。有东西北三峰环抱,东峰因有唐代宰相姜公辅寄迹于此, 故称“姜相峰”;西峰也因唐代诗人秦系曾在此隐居,故称“高士峰”;北 峰联结东西二峰。三峰环抱之处为“白云坞”。山顶平坦宽敞,山中有亭阁 轩堂。九日山摩崖石刻历史悠久,镌刻如林,“山中无石不刻字”,计有 70 余处之多,有唐、宋名人遗墨 50 余处,最珍贵的是被视为“国宝”的祈风石 刻。
本文标题:清源山——闽海蓬莱第一山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huaxia/82016.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huaxia/82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