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质学基础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地质学基础 > 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2)

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2)

时间:2010-07-03 06:07 来源:未知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二、构造运动的速度和幅度

  除去地震、断层等在短暂时间内可引起显著的变形、位移外,一般地讲,构造运动是岩石圈的一种长期而缓慢的运动,其速度以每年若干毫米或若干厘米计,因此凭人们的感官无法直接感觉出来。但是不管构造运动有多么缓慢,由于地球发展历史经历了漫长悠久的时间,因而便会产生巨大的变化。例如,喜马拉雅山是今天世界上最高大的一列山脉。在3000万年以前那里还是一片东西横亘的汪洋大海(古地中海的一部分),长期处于缓慢下沉和沉积阶段,但所形成的海相沉积岩总厚度竟达30000m,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后来亚洲大陆(板块)受到印度大陆(板块)的碰撞,岩层褶皱,大约在2500万年前开始从海底升起,到200万年前初具规模,虽然上升速度很慢,平均每年只有4mm,但现在已居世界之巅,并仍处于继续上升的过程中。

  又如,非洲和阿拉伯半岛本来连在一起,后来中间撕开一个裂口,并逐渐加宽,形成现在的红海,经测量证明,非洲已水平移动离开阿拉伯半岛200km。再以印度次大陆为例,根据地质、地层、古生物、古气候、古地磁等资料都证明它是从南半球漂移过来的。若以孟买所在的地理位置为标准点,侏罗纪时在40°S;而在1.9亿年之后的今天,漂移到19°N的地方,即每年以几厘米的速度向北移动了7000km。

  强调水平运动的存在,并不等于否定垂直运动的存在,例如板块的俯冲或仰冲,地壳的隆起和拗陷,岩层的褶皱和断裂,都会引起地壳的升降运动。升降运动的速度和幅度常随着时间的发展和地区的不同而有差异。例如,在同一地区,常表现为升降交替进行的情况。比方上升为下降所代替,下降又常为上升所代替。在同一时间,常表现为甲地上升而乙地下降,或者相反,彼此互相交替。无论从时间看还是从空间看,运动总是呈现波浪起伏的情况。

  三、构造运动的周期性和阶段性

  在地球演化历史中,构造运动无论是水平运动还是垂直运动,都表现为比较平静时期和比较强烈时期交替出现。在比较平静时期,运动速度和幅度都小;在比较强烈时期,运动速度和幅度都大。在漫长地史发展过程中,曾有过多次构造运动相对缓和和相对强烈阶段,因而使构造运动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构造运动从缓和到强烈,叫做一次构造旋回。一次构造旋回往往要经历2亿年左右的时间。

  地球历史每经过一次大的构造旋回,都要引起世界性的或区域性的海陆、气候、生物、环境的巨大变化;同时,一次大的构造旋回还往往包括若干次一级的和更次一级的构造旋回,导致区域性的或局部性的地理变化。构造运动的周期性,自然也就决定了地球历史发展的阶段性。所以地史可以划分为许多代,代又分为若干纪,纪还可分为几个世,就是这种阶段性的反映。

  虽然构造运动具有全球的周期性,但不同地区又有自己的周期性,而且不能认为每次构造运动都会波及整个地球,也不能设想每次构造运动在所有地方都会有相同的反映形式。例如,从晚第三纪以来,喜马拉雅山从古地中海升起,上升幅度达七八千米;而在同一时间,江汉平原地区却表现为缓慢下降,沉积了近一千米沉积层;在内蒙古高原地区表现为断裂活动和大面积的玄武岩喷发活动。

  应该指出,在板块构造学说出现之前,对于构造运动在时空的表现规律,其主导认识是构造运动具有全球的同时性,承认有统一的构造旋回,具有可对比性。板块构造学说兴起后,认识到岩石圈板块是以大致均匀的速率不间断地运动的。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否定了构造旋回的存在。但更新的理论对于这一客观存在必将会做出新的解释。


  本文标题: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dizhi/1514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dizhi/15149.html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