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中学地学科技活动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中学地学科技活动 > 河流水文观测(4)

河流水文观测(4)

时间:2010-01-29 01:06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每天测量水温时间为08时、14时两次,每次测温水深为水面以下10厘米和河底的两个深度点,每测深点放表时间不小于5分钟。观读温度表到小数点后一位。如果河水深度超过2米时,在垂线上可采三点、五点法测量水温;当水深不足0.5米时,可采用水面以下20厘米一点法测量水温。

  观读温度表的数值要进行复读;对读数有疑问时要进行重测,确保测量准确无误。把观读的水温及时记录在专用表格内。

  日平均水温的统计。一点法采用两次测温的平均值法该日的日平均水温值。采用两点法或多点法测温记录资料,利用算术平均法统计出该次的河水温度,然后将两次河水温度的平均值为该日的日平均水温值。

  月、年的河水平均温度。月内日平均水温的平均值,为该月的月平均水温。一年内日平均水温的平均值,为该年的年平均水温。

  同样办法,可以统计出如下特征值:多年平均水温和正常年平均水温;历年最高、最低河流水温。

  2.冰情观测

  (1)河流冰情发展的4个阶段

  ①结冰.由于河水是流动的,当气温达到零下3℃以下时,河水温度<0℃时,(过冷却状态)才有可能结冰。结冰常常开始于水流缓慢的、背阴的河湾附近。为了测量到该河结冰时水温,每天观测次数增加,甚至间隔一小时测量一次水温。

  ②封冻。河水结冰后,气温和水温继续下降,冰面不断在扩大,直至全河面被冰层复盖时,称为封冻。如果气温、水温继续下降,则冰层逐渐加厚。

  观测和统计资料:河流封冻时间、当时气温和水温数值。冻厚测量在每月5、10、15、20、25日和最后一天,共6次。当冰厚超过20厘米时,河中心和靠近岸边两点同时观测冰厚。钻洞测冰厚时,同时测量不同深度上的水温。统计最大冰厚出现的时间,同气温、水温的关系。

  ③解冻。到了回暖的春季,气温、水温要逐渐上升。由于封冻期河水流动速度差异,流速最快的主流线上河水温度上升速率快,往往冰盖先融化后,出现一片一片的河水面;或靠近阳坡一侧的岸边处先融化,露出片状水面,称其为解冻。

  注意观测解冻开始日期、相应的气温、水温数值。

  在河上形成多处自由水面,在流水作用之下,冰层不平衡发生破裂,冰块随水流向下移动,即流冰现象出现了。此时,对河上、岸边水工建筑物破坏力较大。

  ④消融。当气温、水温继续升高,河冰融化速度加快,直至河面所有冰块全部融化,称其消融终止。注意观测冰情消融终止时间,相应的气温、水温数值。

  (2)关于河流冰情,应统计如下数值

  ①河流多年平均结冰日期、平均封冻日期、平均解冻日期和消融终止日期。

  ②从结冰开始到消融终止的时间为冰期,统计多年平均冰期日数。多年平均封冻期日数。

  ③多年平均最大冰厚,即年最大冰厚的平均值。多年平均最大冰厚出现的日期。

  五、河流泥沙和水化学的观测、资料统计

  1. 泥沙运动形式

  河水中的固体物质称为泥沙,泥沙是河水中的组成物质,并随水流向运动,又称其为固体径流。泥沙颗粒大小不同和水流速度、水量不同,泥沙运动形式也不一样。悬浮河水中的泥沙、随水流向下运动为悬移质泥沙;泥沙不完全脱离河底,呈跳跃式向下运动为跃移质泥沙;泥沙不脱离河底,随水流向下移动为推移质泥沙;河床中的大砾石、大卵石,只有特大洪流时才能向下运动,是河床的组成部分,为河床质泥沙。

  泥沙主要来源于流域坡面的侵蚀、搬运进入河床的固体物质;其次是水流对河床的侵蚀和切割,增加河水中的固体物质含量。

  根据泥沙测验资料统计结果:悬移质泥沙占泥沙总量80%以上;因此,平常所说河流泥沙是指悬移质泥沙。

  同样粒径的沙粒,在水流湍急的中、上游河段为悬移质泥沙;进入水流平稳的下游河段可能成为跃移质泥沙或推移质泥沙。同一粒径的泥沙在同一河段,由于水量不同,运动形式也是不一样的。
  本文标题:河流水文观测(4)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dikeji/462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dikeji/4624.html

顶一下
(1)
50%
踩一下
(1)
50%
-------
欢迎你对河流水文观测(4)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河流水文观测(4)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