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初中地理点点通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初中地理点点通 > 我国的河流与湖泊--我国地理(7)

我国的河流与湖泊--我国地理(7)

时间:2016-10-21 16:37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三门峡水利枢纽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干流上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它委托国外设计,其基本方案是以高坝大库拦泥蓄水发电。由于对泥沙淤积的严重性估计不足,淤积部位从潼关向渭河迅速发展,形成“翘尾巴”的形势,不但水库有报废的危险,而且威胁渭河平原和西安的安全。为了彻底解决泥沙问题,分别在1965年和1970年开始进行两次改造工程,探索了一条“蓄清排浑”式排沙发电的新路子,并获得成功。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改造的重点是:将高位泄流改为低位泄流,并采用低水发电,虽然降低了发电能力,但加大了水库泄流排沙的能力,使水库能保持一定的库容,合理地发挥防洪、防凌、灌溉、发电和供水的作用,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73年12月26日,第一台5万千瓦机组正式发电,到1996年底装机总容量达到40万千瓦。据专家们评估,截至到1994年,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所发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已超过25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枢纽工程总投资的25倍。

小浪底水利枢纽

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北 40 千米处的孟津与济原市之间的黄河干流上。该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防洪、防凌、减淤,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小浪底水库的总库容126.5亿米3,长期有效库容51亿米3;控制流域面积69.4万千米2,占黄河流域总面积的92.3%。装机容量为156万千瓦,比河南省目前最大的发电厂装机容量还大,初期年均发电50亿千瓦时,后期增至60亿千瓦时。

小浪底工程完工后,可使下游河段20年不淤积抬高,并使下游防洪标准由现在的60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与三门峡水库共同调蓄凌汛期水量,使下游凌汛威胁基本得到解决,减少三门峡水库防凌运用机率,保证三门峡水电站凌汛期发电。每年可增加40亿米3的供水量,以保证沿河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下游灌溉用水将显著提高,同时能向京津地区和青岛输水。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将成为我国综合效益最强的水利工程。该工程的地下发电厂房长251米,最大跨度26米,高度61米,是目前我国长度、跨度、高度最大的地下厂房。此外,小浪底工程与古都洛阳有公路相通,雄伟的坝体,宽阔的水面,美丽的湖光山色,将成为洛阳新的旅游景点。

黄河的泥沙

黄河不但以“地上悬河”闻名世界,而且还是输沙量最大的河流,素有“一碗水,半碗泥”的说法。与世界含沙量较多的河流相比,黄河含沙量约相当于美国科罗拉多河的4倍,中亚阿姆河的 9倍多,非洲尼罗河的近38倍。黄河最大年输沙量可达43.9亿吨,平均年输沙量也达16亿吨,占全国外流河总输沙量的60%。如果把这些泥沙筑成高宽各1米的大堤,其长度是地球与月球距离的3倍,若用装载4吨的卡车来装运,110万辆卡车每天运一次,需要1年的时间才能运完。

黄河这16亿吨泥沙中,有4亿吨沉积在河道中,12亿吨被带入河口。结果,使黄河入海口每年向海中推近3千米。近百年来,黄河在入海口冲积成了一个面积达5 400千米2的三角洲。

地上河

指河底高于两侧地面的河流。在流域来沙量很大的河流中,水流的挟沙能力小于来沙量,不能被水流带走的部分泥沙在河底逐渐淤积,使河底高程增高。为了防止河水漫溢,只得不断加高堤防,当河底加高到一定程度后,河流在当地地面以上流动,就形成了“地上河”。例如,我国黄河下游河段,其河床一般都比两岸地面高出3米~4米,有的河段高出10米以上,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黄河的断流

黄河从1972年首次出现断流,26年来共有20余次河床干枯,平均4年3次断流。到了90年代,它年年春季断流,而且断流的时间愈来愈提前。原来只是在黄河尾闾段断流,1995年竟上延到河南封丘县的夹河滩,断流河段长达622千米,历时122天;1996年更创下断流140天的纪录,1997年、1998年断流的纪录又不断刷新。

人口增长过快,灌溉面积增加,加重水量消耗,是黄河断流的根本原因。据统计,黄河两岸的灌溉面积已由1950年的80万公顷发展到现在的883万公顷左右;黄河流域耗水量也由1950年的148亿米3增加到现在的488亿米3。全流域耗水利用率不足 40%,如宁夏、河套平原大水漫灌浇地,每公顷平均用水约15 000米3,是正常用水量的4倍。目前,黄河水资源管理处于失控状态,地区切块,部门分割。为此,国家曾制定了黄河供水分配方案,并有具体控制用水指标的下达,总计分配供水量为370亿米3,尚有190亿米3用来输沙入海。然而,这一方案并未受到重视,也没有严格执行,中游争水,导致下游断流。

黄河断流也有其客观原因,黄河经流年际变化具有连续丰水或枯水的特点。1969年~1980年曾出现历时十几年的枯水期,从1986年到现在又赶上一个连续枯水期。从经流年内分配来看,黄河具有夏秋季丰水,冬春季枯水的特点。每年3~6月黄河经流只占全年的22%,而此时却是引黄灌溉的高峰期,由于大量引水抗旱,无疑更是“雪上加霜”。

黄河断流,使沿岸 43 万公顷农田灌溉受到影响;引黄济青工程无水可引;济南、开封、商丘、东营等城市供水困难;胜利油田严重缺水,德州100多家工厂停工停产;山东莱州由于缺水,而超采地下水,结果使海水倒灌,海水入浸面积达3000千米2,6000余眼机井报废,3 000多公顷耕地产生次生盐渍化,使素有“山东粮仓”之称的莱州,粮食减产,生态环境恶化。黄河近年的断流,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少水利专家为此而焦虑。


  本文标题:我国的河流与湖泊--我国地理(7)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diandian/709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diandian/7095.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
欢迎你对我国的河流与湖泊--我国地理(7)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我国的河流与湖泊--我国地理(7)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