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2亿人口日
根据国家统计局测算,1995年2月15日是我国第12亿个公民出生日。这个推迟9年到来的“12亿人口日”是我国人口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既表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表明我国的人口形势不容乐观。我国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从而实现到本世纪末将我国人口控制在13亿以内的战略目标。
据1995年全国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截止到1995年10月1日0时,人口总数为120 778万人;与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990年7月1日0时113 368万人相比,5年零3个月我国人口增加了7410万人。
1991年,中科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关于《中国土地资源生产力及人口承载研究》报告认为:“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绝不能超过17亿。”这就是说,16亿~17亿是我国的一条“生命线”。如今,我们距离这条生命线只有4亿~5亿,时间只有20年~30年,形势非常严峻。
我国人口发展的基本特点
我国人口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基数大、增长快,农村人口比重大,年龄构成比较轻,人口分布不均。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增长迅速。从1949年至1990年,我国人口增长了1倍多。自70年代以来,我国推行计划生育,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下降,全国约少生2.4亿人。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每年净增人口数仍很多,如1990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净增1490万人。
1995年,我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的71.15%,这就意味着我国农村人口有9亿多人。我国城乡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不同,农村人口多,人口自然增长率又高,控制难度大。所以我国当前既要控制城市人口的增长,更要控制农村人口的增长。
我国现有人口 12亿多, 86%为1949年以后出生的。我国30岁及30岁以下的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65%。15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7%,世界上发达国家只占12%。因此,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年龄构成比较轻的国家之一。人口年龄构成轻,进入或将进入婚育年龄的人口就多,人口增长的势头很难在短期内控制。
华侨和侨乡
长期侨居国外的中国公民,称华侨。已经取得居住国国籍的中国人,称为外籍华人。我国政府的一贯政策是:赞成和鼓励华侨根据自愿原则选择居住国的国籍,反对采取强迫他们改变国籍的做法。凡是已经自愿加入或者已经取得居住国国籍的外籍华人,就自动失去了中国国籍,但和中国人民仍然保持着亲戚关系。对于保留中国国籍的华侨,我国政府要求他们遵守侨居国的法律,尊重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和当地人民友好相处。他们的正当权力和利益,我国政府一向都加以保护。
定居在香港和澳门地区的同胞称为港澳同胞。
我国广东、福建两省的一些沿海地区,历史上外出谋生的人较多,故有侨乡之称。如福建的厦门、晋江、漳州,广东的梅县、汕头和佛山等地区,以及海南省的一些地方,都是著名的侨乡。
华侨和外籍华人总数约 3 000万人,遍布 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其次是南、北美洲和欧洲,大洋洲和非洲也有一定数量的分布。
我国民族的分布
我国汉族分布遍布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大多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大多同汉族杂居或交错聚居。
除5个自治区少数民族集中分布以外,云南、贵州、青海、甘肃、吉林、四川等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面积较大。黑龙江、辽宁、广东、湖南、湖北、浙江、福建、海南、台湾等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面积相对较小。在这些省中,以云南省为主要聚居地的少数民族数量最多,有白族、哈尼族、傣族等15个民族。
民族宗教信仰
我国是一个存在多种宗教的国家,全国大约有 3 000万~4 000万教徒。我国少数民族信仰的宗教主要有伊斯兰教和喇嘛教(又称藏传佛教),此外还有大、小乘佛教和道教、原始宗教,也有少数人信仰基督教。信仰伊斯兰教的主要有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10个民族;信仰喇嘛教的有藏族、蒙古族等民族。至今,宗教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仍有很大的影响。
伊斯兰教最早在隋代经由海路传入我国,后至唐代又经陆路由西域传入。目前,我国大陆有穆斯林1400万人,占世界伊斯兰教徒的2.44%。
喇嘛教是佛教的一个分支。它是在西藏当地的原始宗教与内地传入的大乘教,以及印度的显教、密教等长期影响、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并于13世纪后传入蒙古族地区。
本文标题:我国的人口和民族--我国地理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diandian/709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diandian/7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