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羚、华南虎等。
南海约有鱼类860 多种。其中有属于中国四大鱼类的黄鱼、带鱼、鲷鱼
和墨鱼。并有大量金枪鱼、马鲛鱼、红鱼、石斑鱼、斑节对虾、梅花参、海
龟、玳瑁、海贝和海藻等。全省淡水面积27.3 万多公顷,主要淡水鱼类有鲩、
鳙、鲢、鲮、鲤等。西江是中国天然鱼苗主要产区之一。
广东省土壤的地带性分布,自北而南可分为红壤、赤红壤、砖红壤和磷
质石灰土4 带。粤北红壤较多,适于种植茶叶、油桐、油茶等亚热带作物。
雷州半岛以砖红壤较普遍,适于种植橡胶、油棕等热带作物。赤红壤分布于
省境中部,介于红壤与砖红壤之间,有明显过渡性质。东沙群岛由珊瑚、鸟
粪等物质构成磷质碱性土,肥力高。河流沿岸和珠江三角洲平原多为冲积土,
适于种植水稻、蔗、府、桑、水果等。
自然
地理区在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中,省境所辖分属华中华南湿润亚热带
地区的中亚热带长江南岸丘陵盆地常绿阔叶林区、南亚热带岭南丘陵常绿阔
叶林区和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的琼雷热带雨林季雨林区、南海诸岛热带雨林
区。
中亚热带长江南岸丘陵盆地常绿阔叶林区省境梅县、五华至英德一线以
北属该区的南岭山地亚区。以山地为主,间有众多的山间盆地,垂直差异明
显,多喀斯特地形和丹霞地形。因地势高,位置偏北,年有重霜,平地偶有
微雪,山地冰雪稍重,是广东最冷地区,甘薯不能越冬。气候湿润,春雨较
多,秋冬少雨。台风影响不显著。林木较多,杉、樟、油茶、茶等生长良好。
南亚热带岭南丘陵常绿阔叶林区上区以南至北纬21°31′~22°附
近,地势由北向南降低,北部以盆地和山间谷地为主,南部以丘陵平原为主。
该区包括3 个亚区,即粤东、闽东南沿海山丘台地平原亚区、珠江三角洲丘
陵平原亚区和粤西桂东南山地谷地亚区。其中珠江三角洲是华南亦为全国重
要的农业区之一。气候夏长,少酷热;冬无雪,作物全年可生长。但冬季寒
潮南侵时偶有奇寒。雨水充沛,多夏雨、暴雨。台风活动频繁,为害较重。
江河两岸常有洪涝威胁。琼雷热带雨林、季雨林区上区以南的沿海和雷州半岛。地势较低,以台
地、丘陵为主。高温多雨,热量丰富,橡胶、椰子、胡椒等热带作物终年可
生长。受海洋影响大,热量和水分季节分配较明显,地区差异较大。年雨量
充足,但季节分配不均。降雨以热雷雨为主,台风雨次之,秋雨较多。冬春
有明显的干季。多台风侵袭。暴雨多,常风大,蒸发强。河流短小。土壤淋
溶作用强烈。滨海泥质海岸有红树林。包括粤西桂南沿海台地平原和雷州半
岛台地2 亚区。
东沙群岛热带雨林区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海拔6~12 米,由珊瑚
礁构成。土层浅薄,上有鸟粪层,有机质丰富。热量高,雨水多,但风大,
年均风速6.5 米/秒,尤以冬天更大。植被矮小,以灌丛为主,少乔木,但可
栽培椰子。
发展简史
广东是中国文化发源较早地区之一。早在二三十万年以前,就有“马坝
人”(旧石器时代中期或晚期的古人)在韶关曲江一带繁衍和生息。
春秋战国时,广东为百越地。公元前214 年秦平定岭南,置南海、桂林、
象郡等。广东大部分属南海郡,粤西肇庆一带属桂林郡,粤北连江一带则属
长沙郡,雷州半岛以南属象郡。秦将数十万汉人迁移到岭南三郡。
秦末南海郡尉赵佗在广州自立为南越武帝,后汉高祖封之为南越王。西
汉广东人口已超过25 万人,普遍使用铁器,造船工场初具规模,陶器制作发
展迅速,漆器可与长沙媲美,海上对外贸易亦已开始。广州已成全国较大都
市之一,南方犀角、象牙、翡翠、珠玑、葛布等均汇集于此北运。
自三国分立到南北朝结束的300 多年,北方战乱纷繁,人口大量徒入广
东。西亚和南亚一带的阿拉伯商人也乘船东来,以广州为据点,开展东西方
海上贸易。
本文标题:广东省(Guangdong sheng)(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baike/906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baike/9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