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Shanxi Sheng)
位于华北平原西侧,黄土高原东部。简称晋。介于北纬34°35′~40°43′,东经110°15′~114°33′。东以太行山与河北为邻,西隔黄河与陕西相望,北倚长城与内蒙古毗连,南与河南接壤。面积15.60 万平方公里。1990 年人口2 875.901 4 万。辖6 地区、6 地级市、7 县级市、93 县。省会太原市。
自然条件
地质与地貌 地质构造上主要属中朝准地台山西断隆。大致为南北向的穹窿地块,中央局部断陷。境内地层,除上奥陶系至下石炭系缺失外,其余均
有出露。前震旦纪的基底,经数度区域性变动和变质,形成紧密的褶皱和北
东东向的断裂;晚期加里东至早期华力西运动,本省处于隆起状态;燕山运
动以断裂为主,构造线方向北北东;喜马拉雅运动继承和发展了燕山运动,
形成雁行排列的地堑式盆地,其中以大同—静乐断陷和太原—临汾断陷规模
较大。第四纪有黄土堆积和沉积。新构造运动活跃,是中国地震强度大、频
度高的省份之一。从公元前231~公元1983 年,共发生4 级以上地震109 次,
其中有两次8 级地震。
矿物资源丰富,尤富煤,素有“煤海”之称;其次是铝、铁、铜等金属
矿物和耐火粘土、硫、磷、石膏等非金属矿物。煤种齐全,埋藏浅,储量多,
主要含煤层为石炭系太原组和二叠系山西组,主要分布于大同、宁武、太原
西山、沁水、霍西、河东六大煤田和浑源、五台、垣曲、平陆等煤产地。铁
矿类型多、产地多,但富矿少,矿石可选性差。铜矿主要蕴藏在中条山地区,
属细脉侵染型矿床。铝土矿属中石炭统沉积矿床,分布在孝义、阳泉、保德、
原平、平陆、沁源等地。
山西处于中国黄土高原东部,通称山西高原。境内高低悬殊,最高为五
台山的北台顶,海拔3 058 米,是华北第一高峰;最低在垣曲县东南的西阳
河入黄河处,海拔180 米。全境海拔一般在1000~2 000 米,与其东侧华北
平原和西侧陕北高原比较,呈整体隆起。在高原中央插进了包括大同、忻州、
太原、临汾、运城五大盆地在内的一列雁行排列的断陷盆地。盆地带以东是
以太行山、恒山、五台山、太岳山、中条山等为主体的山地和构造高原,以
西是以吕梁山为主体的山地和晋西黄土高原。全省分为东部山地、中部盆地、
西部高原3 地貌区。
气候 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季节变化明显,地区差异大,垂直差异常大于
水平差异,南部运城盆地和沿黄河谷地热量丰富,永济年均温13.8℃,10℃
以上活动积温为4 563.2℃,无霜期221.5 天,属暖温带,接近亚热带;北部右玉热量最低,和永济相比,年均温低10.2℃,积温少2 338.8℃,无霜
期短99.3 天,属温带。省内暖温带与温带的分界,大致沿恒山—内长城一线,
此线以北极端低温多在-27℃以下,冬小麦难以越冬,为春小麦区。温度的
地区差异大,使山西农作物具有多样性,既能种耐寒的莜麦、胡麻等,又可
种喜温的玉米、棉花。中条山南毛竹生长良好,雁门关外不见枣、核桃。山
西年降水量多在400~600 毫米。五台山年降水913.3 毫米,是山西降水量最
多之地。降水分布自东南向西北减少。省境各地历年降水量悬殊,多雨年为
少雨年的2~3 倍;年内降水约60%集中于7、8、9 三月,且多暴雨。由于
降水变率大,季节分配不均,地表又缺乏植被,不能涵养水源,故旱情较普
遍。此外,干热风、霜冻、冰雹、大风均为影响本省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
水文 省境西部与南部河流属黄河水系,北部与东部属海河水系。黄河干
流流经本省西界及西南界,龙门的径流量为381 亿立方米。境内以汾河最大。
径流量达26.5 亿立方米。20 世纪70 年代以来,由于连年天旱、地下水开采
加大及水源涵养条件恶化等原因,各河水量多呈减少趋势。受降水影响,各
河径流年内分配不均,汛期6~9 月水量占全年1/2,表现了夏雨型河流特色。
本文标题:山西省(Shanxi Sheng)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baike/838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baike/8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