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
1990 年港口货物吞吐量1.396 亿吨,比1952 年增加24 倍。城市建设中,
1949~1990 年陆续新建6541 万平方米住宅,新增住宅面积约为上海50 年代
前住宅总面积的2.8 倍;开辟了数十个工人新村或住宅区;改善了市区居民的住房条件。为适应
经济建设和生产发展,在市区边缘辟建了漕河泾、长桥、周家渡、庆宁寺、
高桥、桃浦、彭浦、吴淞、东沟、北新泾等近郊工业区和闵行、吴泾(已划
入市区)和松江、安亭、嘉定、金山卫等卫星城镇。近年又开辟了虹桥、闵
行、漕河泾3 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它们将成为上海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现
代化新区。1990 年4 月,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浦东新区将开发
为上海中心城市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化的外向型工业基地、对外开放新窗
口。上海已从单一结构的城市初步发展为以市中心区为主体,与周围一系列工业区、卫星城镇相联系的群体组合城市;成为中国具有重要工业、港口和
外贸、科学技术基地等多功能的特大城市。
工业及其布局
上海是中国发展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城市。近代
工业发展已有140 多年历史。但1949 年以前,上海工业基础薄弱,且绝大部
分为轻纺工业,结构畸形。1949 年全市工业总产值中,轻纺工业约占88.2%,
重工业只占11.8%。机械工业没有制造整机的能力,仅能对进口机器和国内
轻纺工业设备进行装配和维修;钢铁工业年产能力仅5000 吨钢;化学工业也
只能生产少量的酸碱和低级的硫化染料;仪器仪表工业基本空缺。当时,全
市2 万多家工业企业绝大多数为小厂,分布零星,多与住宅混杂,设备简陋,
技术落后,产品重复,布局极不合理。电力、煤气等动力工业及交通、公用
事业等重要部门都为外资垄断;工业原料、燃料和工业产品销售市场也多为
外资控制,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工业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原有工业基础上,进行了几次规模较大的
改组、更新改造和布局调整,创办了石油化工、新型金属材料、电子计算机、
精密仪表和机床等,扩大了生产规模。近年来,在改造、更新轻纺工业的同
时,重点发展了钢铁、石油化工、汽车制造、民用航空、电子和电站设备等
6 个新的骨干工业。1990 年重工业的比重占48.12%,轻工业占51.88%。1990
年底,全市2635 个全民所有制企业拥有的工业固定资产原值占全国的1/18
左右,工业总产值却占全国的1/11。其中,轻工业产值约占全国的8.61%,
重工业产值约占全国7.35%;棉纱、棉布部门。50 年代以前,上海轻工业主
要包括纺织、面粉、卷烟、造纸、橡胶、皮革、肥皂和火柴等8 个行业。50
年代以后,又发展了钟表、自行车、缝纫机、电影机、照相机、家用电器、
塑料制品等产品的生产,现已成为全国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等产量最高、
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的生产基地。
④冶金工业。原为上海基础薄弱的原材料工业。50 年代以前,钢产量低,
品种少,规格不全。50 年代以来,随吴淞钢铁工业区的扩大,特别是80 年
代宝山钢铁总厂的兴建,大大提高了上海的钢铁工业生产能力, 1990 年全
市钢产量914 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3.79%,成为中国东部沿海的大型钢铁
基地,在中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⑤化学工业。新兴的石油化工和合成材料工业发展最快,综合利用国内
石油、煤炭、原盐等天然资源,主要生产酸、碱和各种高分子合成材料及多
种复杂化工产品,品种近2 万种。主要化学工业区有金山、高桥、吴泾、桃
浦。其中尤以金山卫石油化工厂、高桥化工厂和吴泾化工厂规模最大。
交通运输上海交通四通八达,海运、河运、陆运、空运等各种运输方式
兼俱,对促进上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①上海是中国最大港口、华东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世界十大港口之一。
本文标题:上海市(ShanghaiShi)(4)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baike/837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baike/8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