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环境是由地壳(岩石、地貌)、大气(气候)、水、生物和土壤等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一、陆地环境
1、地表形态的变化和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由于自然界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
分 类 | 能量来源 | 表现形式 | 相互关系 |
内力作用 | 地球本身,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能 |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 内力作用形成高山盆地,外力作用把高山削低凹地填平,两者同时进行,一般内力作用起主导作用 |
外力作用 | 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 |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积沉岩 |
(1)地壳运动
性质方向 | 概 念 | 结 果 | 关系 |
水平运动 | 沿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 使地壳物质弯曲变形常形成巨大褶皱山系,有的断裂张开,形成裂谷和海洋 | 相伴发生,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
升降运动(垂直运动) | 沿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 表现为地壳的抬升或下沉,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
板块概念:岩石圈(地壳和地幔上部软流层以上)被一些断裂构造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
全球六大板块:亚欧、非洲、美洲、印度洋、南极洲、太平洋(全部是大洋板块)
需要关注的几处地方:
①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几乎都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地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山脉、岛弧链、深海沟。
②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③冰岛:生长边界。
④安地斯山脉:墨西哥以北的美洲部分为太平洋板块交界,墨西哥以南部分为南极洲板块交界。
运动规律: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交界处地壳比较活动
注意: 海底岩石年龄由生长边界(大洋中脊)向两侧逐渐变老。
(3)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概念:地壳运动的足迹称为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岩层的弯曲变形,叫褶皱。岩体发生破裂,并且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叫断层。
形式 | 从形态上看 | 从岩层新老关系上看 |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 |
褶皱 | 背斜 | 向上拱起 | 岩层中心老、两翼新 | 背斜顶部受到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不易被侵蚀反而成山岭 |
向斜 | 向下弯曲 | 岩层中心新、两翼老 | ||
断层 | 地垒 | 两条断层之间中间上升,两边下降,形成块状山地,如庐山、泰山 | ||
地堑 | 两条断层之间中间下降,两边上升,形成凹陷地带,如东非大裂谷 |
(4)外力作用与地貌
风化作用:岩石在温度变化(物理风化)、化学破坏(化学风化)、生物生长活动(生物风化)变成松散、碎屑状沉积物,残留地表形成风化壳,为侵蚀作用提供条件
在我国天山山麓、太行山东部山麓、祁连山北部山麓有较大面积的冲积扇,冲积扇边缘形成绿洲。
带有大量沙粒的气流,如果遇到灌丛或石块,风沙受阻堆积下来,就形成沙丘.如果没有植被的滞阻,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则成为流动沙丘.它会淹没农田村舍,破坏交通.
需注意的地方:
①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泉。
②背斜:良好的储油、气构造;铁路隧道。
③向斜:利于储藏地下水,常形成自流盆地,水库坝址选择点
④断层:隧道、水库选址时,应避开,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本文标题:地理专题5 地质、地貌和陆地环境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zhuanti/4651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zhuanti/46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