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计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5年前发射的“朱诺”号探测器到达木星云层上方4 200公里处,正式拜谒太阳系“行星之王”——木星,“朱诺”木星探测器是从美国东南佛罗里达半岛的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的。
材料二 木星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中体积和质量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木星并不是正球体的,而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木星主要由氢和氦组成。
(1)“朱诺”号木星探测器使用太阳能作为能源,但木星上太阳辐射能相对较弱。为了保证“朱诺”号上的能源供应,应采取何种措施?
__加大太阳能电池帆板面积;采取措施使太阳能电池帆板始终对着太阳。__
(2)木星有哪些条件有利于生物生存?有哪些条件不利于生物生存?
__有利条件:有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太阳光照稳定。不利条件:距太阳远,温度较低;缺少液态水;缺少供生物呼吸的氧气。__
(3)美国为什么选择在佛罗里达州建航天发射基地?
__佛罗里达州纬度较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较大,有利于航天器发射;临海,有利于大型火箭的运输;海洋面积广阔,发射后较安全。__
27.(2018·安徽示范高中月考)读“我国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分析甲地多年平均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的原因。
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②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数长。
(2)分析乙地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辐射总量出现低值的原因。
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3)说出我国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
总体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28.(2018·山西大同重点中学质检)读“某日地球光照示意图”,回答问题。(10分)
(1)此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_北回归线__,这天的日期是__6__月__22__日前后,节气是__夏至日__,这一天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__。
(2)图中ADB是__晨__线(晨、昏),C地的日出时间是__6时__。
(3)图中E地的地方时是__10__时,此时北京时间是__4__时。
(4)A、B、C三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C__,三地的自转角速度__相同__。A、B、C三地中白昼最长的是__A__,A和B地昼长时间相差__24__小时。
(5)六个月后,A、B、C三地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__C__。此时北半球的节气为__冬至__。
【解析】 第(1)题,读图,图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间为6月22日。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
第(2)题,读图,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图中ADB是由黑夜进入白天,为晨线;C点位于赤道,昼夜平分,C地日出时间为6时。
第(3)题,D点为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点,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E点地方时为10时,图中180°经线为8时,此时北京时间为4时。
第(4)题,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相等,为15°/小时;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A、B、C三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C点,三地角速度相同;A点位于北极圈,昼长为24小时,在A、B、C三地中白昼最长;A点位于北极圈,昼长为24小时,B点位于南极圈,昼长为0小时,两者相差24小时。
第(5)题,读图,该日为夏至日,6个月后,时间为12月22日,为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A、B、C三地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C点。
29.(2018·江苏扬州中学期中)下图为“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读图分析回答。(10分)
(1)当太阳直射点位于F时,北京时间是__12__月__22__日__22__时。此时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__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__。
(2)当太阳直射点从D点向E点移动的过程中,上海昼夜长短是__昼长夜短__,且昼变__短__(长或短)。
(3)当太阳直射点从B点移到C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BD__(多项选择)。
A.扬州昼渐短,夜渐长
B.南极洲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到南极圈
C.北京白昼时间比扬州短
D.天安门广场旗杆正午时的影子逐渐缩短
(4)请在图上画出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时的昼夜状况。(要求画出晨昏线,并用斜线表示黑夜)。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F点位于南回归线上,且当地的经度为30°W,当太阳直射点位于F时,该日为冬至日(12月22日),30°W的地方时为12点,利用地方时“东加西减,东早西晚”的计算原则可以测算北京时间为12月22日22时,此时地球上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第(2)题,D点和E点分别位于北回归线上和赤道上,太阳直射点从D点向E点移动的过程即夏至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动,北半球的上海昼长夜短,且昼长渐短,夜长渐长。第(3)题,图示B点和C点分别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上,太阳直射点从B点移到C点的过程为春分日至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北半球的扬州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A选项错误;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时,南极洲范围内无极夜现象,随着直射点北移,南极洲范围内开始出现极夜,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时,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极夜,故B选项正确;春分日至夏至日期间内,北半球的地点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长越长,故北京白昼时间比扬州长,C选项错误;春分日至夏至日期间,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天安门广场旗杆正午时的影子逐渐缩短,D选项正确,综上分析,本题选择B、D选项。第(4)题,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时,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以南出现极夜,此时C点为12点,晨线经过B点(6点),昏线经过E点(18点),图像如下:
30.(2018·广西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月考)下图表示全球昼长的年内变化幅度(一年内昼长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随纬度的分布规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甲、乙两地昼长的年内变化幅度分别是__24__小时,__0__小时。
(2)甲地一年中昼长的最大值为__24__小时,乙地一年中昼长的最小值为__12__小时。
(3)甲地所在的纬线是__66°34′N纬线(或北极圈)__,乙地的纬度数为__0°(填赤道不得分)__。
(4)甲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出现在__6月22日前后(填夏至日不得分)__(日期),大小为__46°52′__,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__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__。
(5)当太阳直射乙地时,甲、乙、丙、丁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序为__乙>丁>丙>甲__。之后一个月内,丁地正午日影渐短,此时,甲、乙、丙、丁四地昼长由小到大的排序为__甲<丙<乙<丁__。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可以直接读出甲、乙两地昼长的年内变化幅度。第(2)(3)题,根据图示,甲地到90°N的年内昼长变化幅度为24小时,可以判断甲地为北极圈,因而一年中甲地昼长的最大值为24小时;乙地年内昼长变化幅度为0小时,说明乙地位于赤道,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第(4)题,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并且纬度每差1°,正午太阳高度就减小1°;北极圈与北回归线之间的纬度差为66°34′-23°26′,因而6月22日北极圈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66°34′-23°26′)=46°52′。第(5)题,根据前面判断,乙位于赤道,当太阳直射赤道时,赤道上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距离赤道越近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所以,当太阳直射乙地时,甲、乙、丙、丁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序为乙>丁>丙>甲;之后一个月内,丁地正午日影渐短,说明太阳直射点向丁移动,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短,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因此,甲、乙、丙、丁四地昼长由小到大的排序为甲<丙<乙<丁。
本文标题: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学业质量标准检测试题及解析(6)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8702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87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