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
A. 出生率高低 B. 死亡率高低
C. 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 D. 自然增长率高低
【答案】C
【详解】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选C。人口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故ABD可排除。
读“人口增长及其转变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
2.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 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 B. 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 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 D. 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3. 在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先转变的是( )
A. 出生率 B. 死亡率
C. 自然增长率 D. 生育率
4. 关于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Ⅰ阶段
B. 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Ⅱ阶段
C. 目前,印度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Ⅲ阶段
D. 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从Ⅱ阶段向Ⅲ阶段的过渡阶段
【答案】2. 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
【2题详解】
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导致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B正确。
【3题详解】
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命保证能力增强,人口死亡率降低,从而使得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实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B正确。
【4题详解】
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从Ⅱ阶段向Ⅲ阶段的过渡阶段,A错误;D正确.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Ⅲ阶段,B错误;印度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Ⅱ阶段,C错误。
【点睛】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题。
下图为2016年世界四个国家的人口结构金字塔图。完成下列问题。
5. 四国中人口增长属于典型的“高—低—高”模式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6. 四国中
A. 甲国人口老龄化加剧 B. 乙国劳动力比重增加
C. 丙国人口规模会缩小 D. 丁国出生性别比失衡
【答案】5. D
【解析】
【分析】
该组试题以人口金字塔图为切入点,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发展变化,总体难度适中。
【5题详解】
“高—低—高”模式表现为人口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快,青少年人口比重大,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大致呈三角形,图中丁符合该模式,故选D。甲、乙、丙老年人口比重均较大,不符合该模式。
【6题详解】
一般来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超过7%即进入老龄化社会,从甲图中可以看出,该国老年人口比重大,且目前45-54岁的人口比重大,今后老年人口比重仍会继续增加,因此该国人口老龄化加剧,A正确。劳动力一般指15-64岁的人口,乙国该年龄段人口大致随年龄减小而减少,今后劳动力比重下降,B错误。丙国各年龄段人口比重差别小,青壮年人口较充足,不能反映出该国今后的人口规模会缩小,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丁国新生人口中男性和女性比重大致相同,性别比较平衡,D错误。故选A。
【点睛】人口金字塔是表示人口年龄、性别结构的一种特殊的条形图,能形象地直观地反映人口午龄、性别结构,便于说明和分析人口现状、类型和未来发展趋势。一般来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有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种,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长期都高的结果。第二种类型,静止型,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像一个清真寺的顶部塔形。这种类型是出生率与死亡率差不多,它未来的人口再生产趋势是稳定的零左右的增长。第三种,收缩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金字塔已经变形。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生率长期下降的结果。可能出现人口负增长。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7. 形成图中人口迁移的原因是
A. 环境恶化
B. 自然灾害频发
C. 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
D. 社会文化因素影响
8. 图中M地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温暖湿润 B. 水资源丰富
C. 矿产资源的大力开发 D.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答案】7. C
【解析】
【分析】
考查人口迁移,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地理图像信息的能力和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
【7题详解】
观察图中人口迁出地为重庆地区,迁出的方向为四川、湖南、江西、湖北、广东等中东部省份,迁移原因是因为三峡工程建设导致的工程建设移民,C对;重庆地区与迁入省份相比,生态环境问题并突出,而与四川相比,地震灾害较少,社会文化条件差别不大,故A、B、D错。
【8题详解】
M地为广东省,人口迁入M省的原因是广东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D对;M地气候温暖湿润、水资源丰富,但这些不是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且重庆市气候条件和水资源条件均较好,A、B错;广东省矿产资源较少,C错。
【点睛】当前我国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以经济因素为主,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区域的大规模开发等,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成功机遇,吸引了大量人口的迁入。在分析我国人口迁移原因时,应首先考虑经济因素的影响。
读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9. 1953年中国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是
A.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10. 据表判断1953~2010年中国
A. 人口总数增长缓慢 B. 农村人口比重减少
C. 劳动力数量减少 D. 自然增长率增加
11. 1982年以来,中国农村人口大量迁入城市,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生态环境因素 B. 经济因素
C. 政治因素 D. 社会文化因素
12. 人口合理容量
A. 是地球可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B. 总是大于环境承载力
C. 总是小于环境承载力 D. 与环境承载力相同
【答案】9. 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相关理论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9题详解】
1953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2.2%,是高增长率,直接排除A、B和C。故正确答案选择D。
【10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得出,1953年人口总数5.8万,城市人口0.8万,农村户口为5亿,农村人口比重很大;2010年人口总数13.4万,城市人口6.7万,农村户口为7.7亿,农村人口比重明显变小。从表格中看,中国人口因为基数大,1953~2010年,人口总数仍然增长较快,劳动力总数还是在增多的,同时自然增长率在减小,排除A、C和D。故正确答案选择B。
【11题详解】
1982年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沿海地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快速提高,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吸引中国农村人口大量迁入城市,B选项符合题意;生态环境因素、政治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和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在题干中未有体现,A、C、D选项错误,综上分析,故正确答案选择B。
【12题详解】
人口合理容量则不是指最大或最高人口,而是指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有些接近地区最适宜人口的含义。所以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容量的含义相近,都是指这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大或最高人口数量。故正确答案选择C。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自然:气候条件,土地数量和质量,矿产资源的开发,淡水分布等;
社会经济:国家政策,政治中心的改变,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交通和通信的发展,战争,婚姻家庭,文化教育事业等。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2017年春节期间,“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都至少有一半的人回家过年,主要前往附近省份或本省异地,其中一些金融行业人士纷纷选择高效便捷的交通工具。深圳的空城率达到69%,为四城最高,堪称名副其实的“空城”。
据此完成完成下列各题。
13. 四城市中,深圳春节期间空城率达最高的原因是
A. 流动人口比重最高 B. 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C. 流动人口数量最多 D.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14. 四省市人口流出与主要目的地对应正确的是
A. 北京→广西 B. 广州→河北
C. 甘肃→江苏 D. 深圳→江苏
15. “春节空城”的出现凸显出这些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A. 住房紧张 B. 传统节日文化遭到冲击
C. 对外来务工者社会保障力度低 D. 环境质量下降
【答案】13. A
【解析】
本题考察人口迁移规律和我国城市过程中反应出的问题。
【13题详解】
深圳春节期间空城率最高反映的是与流动人口比重的正相关,是比例,所以流动人口比重越高,自然得出的空城率越高。环境污染情况、流动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转型情况,从材料中无法推断得出,排除B、C和D。故正确答案选择A。
【14题详解】
人口流出主要是从经济发展落后省份地区向经济发达省份地区的人口迁移。甘肃(经济发展落后省份地区)→江苏(经济发达省份和地区)符合人口流出的迁移规律,A和B选项目的地方向错误,D项的深圳和江苏都是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排除A、B和D,故正确答案是C。
【15题详解】
“春节空城”多少折射出了这些“空城”为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家人提供的就业支持、基本医疗、义务教育等公共服务覆盖而有限,水平和层次不高,保障力度不够,不能使城市务工人员真正市民化。故正确答案是C。
2013年3月发布的《京津冀发展报告(2013)——承载力测度与政策》指出,从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综合研究,北京综合承载力进入危机状态。
读数据表,完成下列各题。
16. 从表中可知北京市(
A. 环境承载力
2300万人 B. 人口合理容量为2019万人
C. 环境承载力为3000万人 D. 人口合理容量为3000万人
17. 目前下列影响我国不同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效应”中短板的是(
①四川——水力资源
②山东——交通状况
③西北内陆——水资源
④北京——水资源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8. 谋求达到北京人口合理容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提高资源利用率
②提高生活消费水平
③解决北京水资源、生态、交通等问题
④向其他地区移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16. C
【解析】
考查人口合理容量、环境人口容量的限制性因素。
【16题详解】
由表中可知,北京利用各种资源最多可容纳3000万人,即其环境承载力为3000万人;在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的人口数是2300万人,即北京的人口合理容量为2300万人。故选C。
【17题详解】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科技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而资源状况则是影响人口承载力大小的首要因素。依照木桶效应含义,人口容量大小取决于最小的那个制约因素,西北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故水资源为制约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北京位于华北地区,缺水严重,水资源为人口容量的限制性因素,③④正确。像山东的交通状况、四川的水力资源均为各省区的优势资源,不是限制性因素,故排除①②。故选C。
【18题详解】
人口
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社会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度及消费水平等,要谋求达到北京人口合理容量,应提高资源利用率,解决北京水资源、生态、交通等问题;谋求合理的生活消费水平;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不是向其他地区移民。故选D。
读长江中下游与青海、西藏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人口密度表,完成完成下列各题。
19. 青海、西藏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势高、气候寒冷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自然资源丰富
④土地生产潜力小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20. 据分析研究,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减小,原因可能是( )
①消费水平迅速上升
②生产活动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环境
③青藏铁路的开通,方便了与外界之间的联系
④自然灾害的增多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21. 提高西藏人口合理容量的可行措施是( )
①加强进藏交通建设,加强与外界的联系
②开发资源、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
③加强环境保护
④限制外地人口进藏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19. D
【解析】
【19题详解】
青海、西藏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是地势高、气候寒冷,属于高寒气候,①对。生态环境脆弱,②对。自然资源丰富,不是环境承载力低的原因,③错。土壤肥力较差,土地生产潜力小,④对。D对,A、B、C错。
【20题详解】
据分析研究,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减小,原因可能是消费水平迅速上升,①对。生产活动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环境,②对。青藏铁路的开通,方便了与外界之间的联系,是环境人口容量增大的原因,③错。人类破坏生态环境,导致自然灾害的增多,④对。A对,B、C、D错。
【21题详解】
提高西藏人口合理容量的可行措施是加强进藏交通建设,加强与外界的联系,①对。开发资源、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②对。加强环境保护,利于提高环境合理人口容量,③对。限制外地人口进藏,不能提高人口合理容量,④错。C对,A、B、D。
城市中不同功能的小区有规模地结合,构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2. 城市最基本的功能用地是( )
A. 商业区用地 B. 工业区用地
C. 住宅区用地 D. 绿化用地
23. 城市中基本的功能区是( )
A. 商业区、行政区和文化区 B. 工业区、行政区和休养健身区
C. 行政区、住宅区和旅游度假区 D. 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
24. 影响住宅区分化,形成不同级别的住宅区的常见原因是( )
A. 地形因素 B. 收入高低
C. 通达度 D. 距市中心的远近
【答案】22. C
【解析】
【22题详解】
城市最基本的功能用地是住宅区用地,一般占城市用地面积的一半以上,C对。商业区用地要求交通通达度高,占地面积小,A错。工业区用地主要分布在城区外围郊区,或远离城区,B错。绿化用地占城市用地比重小,D错。
【23题详解】
城市中基本的功能区是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D对。行政区、文化区、休养健身区占地面积小,不是城市基本功能区。有些城市没有文化区、旅游度假区等,不是基本功能区。A、B、C错。
【24题详解】
影响住宅区分化,形成不同级别的住宅区的常见原因是收入高低,高收入阶层居住在高级住宅区,消费水平高。低收入阶层居住在低级住宅区,B对。
【点睛】城市最基本的功能用地是住宅区用地,一般占城市用地面积的一半以上。商业区用地要求交通通达度高,占地面积小。城市中基本的功能区是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影响住宅区分化,形成不同级别的住宅区的常见原因是收入高低。
下图中甲乙丙三曲线代表城市商业、住宅、工业用地付租能力。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5. 按甲乙丙顺序,对应的用地类型正确的是(
A. 商业、住宅、工业 B. 住宅、商业、工业
C. 住宅、工业、商业 D. 工业、住宅、商业
26. 当①线变成②线时,则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
A. 一环路 B. 二环路 C. 三环路 D. 环城路
27. 近年,该市环城路附近出现了大型批发市场以及超市,主要原因是(
①市中心用地紧张,地租上涨
②人口向郊区迁移
③环城路交通便利
④一、二、三环交通拥堵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25. D
【解析】
【25题详解】
城市各地的地租主要受地理位置和交通通达程度的影响,而商业、工业和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也不相同,商业用地大于住宅用地,住宅用地大于工业用地。读图分析可知丙在一环到市中心的范围付出地租最高,应该为商业,乙在一环和二环之间付出的地租最高,应该为居住区;二环以外付出地租水平最高的为甲,应该为工业,故D正确
【26题详解】
根据地租理论,图中城市功能区由中心向外依次是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图中①线代表住宅功能区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线,在一环路和二环路之间住宅功能区付租能力最高,则住宅功能区就主要分布在一环路与二环路之间。当①线变成②线时,在一环路与三环路之间,住宅功能区的付租能力都最高,因此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三环路,故
【27题详解】
商业中心的布局原则有市场最优原则、交通最优原则。大型综合商场和超级市场占地面积大,地租成本较高,同时对交通要求较高,所以应布局在交通便利、地租相对较低的区域。
市中心用地紧张,地租上涨
读某城市地租等值线和城市功能区分布图,回答完成下列各题。
28. 图例
适宜布局在图中的地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9. 图例
适宜布局在图中的地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0. 图中可以看出,影响城市土地租金的因素,不仅有距离市中心的距离还有
A. 城市历史 B. 城市人口数量
C. 城市占地面积 D. 交通运输的通达度
【答案】28. A
【解析】
【28题详解】
读图,图例
代表的是商业中心用地,商业区通常布局在市中心地区,①地位于市中心地区且交通通达度高,地租最高,应为中心商业区;②距市中心较远,地租较①低;③④位于郊区,地价低,通常为工业区,故选A。
【29题详解】
图例
代表的是住宅用地,住宅区通常位于工业区和商业区之间的城市中间地带,占地面积大,①地位于市中心,③④位于郊区,②在它们之间,因此②为住宅用地,选B。
【30题详解】
观察图中地租等值线的分布,总体由市中心向郊区递减,但在②附近和图中左上角附近形成了两个等值线闭合区,这两地为地租次高峰,地租较周围高的原因是位于道路交汇处,交通通达度较好,因此影响城市土地租金的因素除与市中心的距离外还有交通通达度,选D。
如下图是我国某经济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下图为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1. 图中,等值线a、b、c的付租能力关系是(
A. a>b>c B. a<b<c
C. a=b>c D. a>b=c
32. 造成图中局部地区地租分布等值线由中心向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条件 B. 交通条件
C. 人口分布状况 D. 早期商业活动
33. 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群,主要原因是该地(
A. 位于城市外缘,环境质量好 B. 远离中心城区,地价便宜
C. 地势开阔,便于建立住宅区 D. 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答案】31. A
【解析】
【31题详解】
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城市土地供应有限,条件好的地点需求量大,地租高,在竞争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距离市中心越近,交通通达度越高,地价越高。读图分析可知,等值线a、b、c的付租能力关系是a>b>c
【3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影响地租的因素。地租的影响因素有二个,一方面是距市中心的距离;一方面是交通的通达度。等值线向外凸出,主要是交通影响造成的。选择D 项。
【33题详解】
本题考查高级住宅区的区位条件。高级住宅区位于城区外缘,环境质量高,基础设施齐全。选择A项。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经济因素,难度较小,解答本题需明确:(1)影响城市地租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距离市中心的远近,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二是交通通达程度,交通通达度越高,地租越高。地租分布等值线并不是呈同心圆,而是有明显的凹凸,是因为道路沿线地租水平较高。(2)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较多,有历史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政治因素等。其中历史因素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非常显著。
下表显示商品等级与城市等级的关系,下图是“城市服务范围图”。根据图表完成下列各题。
34. 关于图示城市等级的比较,正确的是
A. C>A>B B. C>B>A C. A>B>C D. B>C>A
35. 图中甲地居民要购买4、5级商品,应去的城市最合适的是
A. B1 B. B6 C. C6 D. A
【答案】34. C
【解析】
【分析】
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城市等级体系和中心地理论的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在城市体系中,城市的等级不同,其功能和服务范围也不同。基础知识类题目,难度较小。
【34题详解】
结合表格城市A、B、C所能提供的商品种类的多少,反映出:城市等级越高,商品种类越多;商品等级越高。故选C。
【35题详解】
表格资料显示城市AB等级均具有4、5级商品,根据就近原则购买B1 最为合适。故选A。
【点睛】城市的等级愈高,其服务范围就愈大、功能越全面、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越高级、数目越少、距离越远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36. 该市主导风向最不可能的是
A. 东风 B. 西风 C. 南风 D. 北风
37. 图中乙功能区最有可能的是
A. 商业区 B. 住宅区 C. 文化区 D. 行政区
【答案】36. C
【解析】
【36题详解】
图中丙位于郊区,临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为工业区。应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依据指向标可知丙位于城南,因此该市主导风向最不可能的是南风,故C正确。
【37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乙功能区占地面积最大,为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类型,属于住宅区,故B正确。
【点睛】为减轻工业发展对城市的环境污染,工业区应建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季风气候区应建在和盛行风向垂直的对角线上。同时解答与方向有关的题目一定要注意图中的是否有指向标,有指向标的地图,一定要依据指向标判断方向。
38.从环境角度出发,下列城市内部结构中最合理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卫生带应建在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相对于居民区,工业区应位于盛行风的下风向
【点睛】卫生带应建在工业区和居住区之间。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 450 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9. 更多“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B. 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C. 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D. 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40. “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
A. 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 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C.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D. 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答案】39. B
【解析】
【39题详解】
根据材料“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的实施”,这说明“城归”的出现是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选B;城市产业尚未达到饱和,经济效益仍增长,A错;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乡村土地的撂荒不是主要原因,且乡村土地并未出现大面积撂荒现象,C、D错,所以该题选B。
【40题详解】
改善环境质量不属于社会效益,A错误;过去由于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使得农村产生大量的留守儿童和老人,随着城归现象的出现,回流了青壮年劳动力,可以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B正确;增加家庭收入和促进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属于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属于社会效益,C错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及基础设施建设不是首先带来的而是后期“城归”返乡创业带动的,D错误。所以本题B正确。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心区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热岛强度是用城市和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来表示。下图为“某地热岛强度日变化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41. 一天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时间段是
A. 6:00~8:00 B. 10: 00--12:00
C. 12:00~16:00 D. 22: 00--4: 00
42. 能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有
①多利用太阳能
②鼓励私家车出行
③采用集中供暖
④增加绿地面积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41. D
【解析】
【41题详解】
热岛强度是用城市和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来表示。根据图示热岛强度变化曲线,一天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时间段是差值最大的时段,时间是22: 00--4: 00,D对。A、B、C错。
【42题详解】
能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有多利用太阳能,减少地面吸收,①对。鼓励私家车出行,汽车尾气等温室气体排放多,热岛效应加强,②错。采用集中供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③对。增加绿地面积,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④对。B对,A、C、D错。
读部分国家城市化过程图,完成下列各题。
43. 图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是
A. 英国 B. 美国 C. 日本 D. 巴西
44. 20世纪70年代后,图中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国家是
A. 印度 B. 巴西 C. 美国 D. 英国
【答案】43. A
【解析】
【43题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图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英国,其次是美国、巴西和印度。A正确。
【44题详解】
20世纪70年代后,也就是1970年后,巴西的城市化进程图增长速度最快,城市进程是最快的国家,其次是美国、印度和英国,B正确。
厦门市入选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海绵城市”是指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存水、净水,需要时把存蓄的水再“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读“海绵城市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5.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对图中水循环环节的影响符合实际的是
A. ①增加 B. ②减少
C. ③减少 D. ④增加
46. 下列地区中,适宜建设海绵城市的是
A. 塔里木盆地 B. 内蒙古高原
C. 华北平原 D. 青藏高原
47. 厦门某校学生为建设“海绵城市”献计献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 城市湖泊铺设不透水地膜
B. 公园建设下凹式草坪
C. 城市便道采用不渗水地砖
D. 城市建设拓宽排水渠
【答案】45. D
【解析】
【45题详解】
“海绵城市”是指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存水、净水,需要时把存蓄的水再“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对图中水循环环节的影响符合实际的是植被涵养水源能力提高,城市蒸发、蒸腾增强,④增加,D对。植被覆盖率提高,②下渗增加,B错。③地下径流增加,C错。①是地表径流减少,A错。
【46题详解】
适宜建设海绵城市的是降水较多,季节变化大,水资源短问题缺严重的地区,如华北平原,C对。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气候干旱,年降水少,不适宜,A、B错。青藏高原蒸发弱,冰雪融水多,需求量小,不适宜,D错。
【47题详解】
厦门某校学生为建设“海绵城市”献计献策,可行的措施是公园建设下凹式草坪,有利于涵养水源,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B对。城市湖泊铺设不透水地膜,下渗减少,影响地下水平衡,A错。城市便道采用不渗水地砖,地表径流量大,易出现内涝,C错。城市建设拓宽排水渠,占地面积大,加重城市用地紧张问题,D错。
48.荷兰被称为“鲜花王国”,各种鲜花远销世界各地,形成这里专业化生产的区位因素是:
①国家政策的影响
②城市及工矿区的形成和需要
③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④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⑤市场的影响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③④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荷兰形成“鲜花王国”并不是国家政策的特殊支持,①错;花卉生产与工矿区的形成和需要关系不大,工矿区对自然资源、交通等因素依赖大,②错;荷兰鲜花要销售到世界各地需要依靠便捷的现代交通条件(空运)和先进的保鲜、冷藏技术,③④对;荷兰鲜花享誉世界,市场广阔,⑤对,故选D。
漠河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大兴安岭山脉北麓,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县份。漠河县盛产蓝莓且蓝莓品质优良,有“蓝莓之乡”的美誉。下图为漠河地理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9. 漠河可以因地制宜种植蓝莓的原因是蓝莓
A. 好暖 B. 耐涝 C. 喜湿 D. 耐寒
50. 漠河蓝莓品质优良,主要是因为该地
①黑土土壤肥沃
②昼夜温差大
③环境污染轻微
④病虫害少
⑤生长周期短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答案】49.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特点,农业的区位因素。
【49题详解】
据图可知,漠河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温低,可以种植蓝莓说明需耐寒的生长习性,故正确答案是D。
【50题详解】
我国东北地区黑土广布,土壤肥沃,且纬度高,气温低,病虫害少,环境污染少,夏季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①②③④正确;但漠河因纬度高气温低,导致生长周期长,这样有利于有机质积累,⑤错误。故正确答案是B。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1. 图示阴影部分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季风水田农业 B. 传统早作谷物农业
C. 商品谷物农业 D. 热带作物种植园
52. 不属于此种农业地域类型主要特点的是
A. 小农经营 B. 水利工程量大
C. 机械化水平低 D. 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高
53. 该地区主要的气象灾害是
A. 地震 B. 海啸 C. 龙卷风 D. 早涝
【答案】51. A
【解析】
【51题详解】
图中的阴影部分主要在亚洲的季风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故答案选A。传统旱作谷物农业区多是文明起源地,如黄土高原的,故B可排除;商品谷物农业在我国主要在我国的东北和西北地区,与题中图示不符,C可排除;热带种植园农业主要在热带地区,与题中图示不符,D可排除。
【52题详解】
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是与“一大一小”,即小农经营、水利工程量大;“一高三低”即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科技水平低,机械化程度低,故本题选D。
【53题详解】
季风气候区旱涝灾害频繁,故本题选D。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54. 下列关于图中阴影区农业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 B. 种植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
C. 位于美国中央大平原,地广人稀 D. 与我国东北地区的经营方式相同
55. 阴影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不包括( )
A. 国际市场广阔 B. 交通便利
C.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D. 技术装备好
【答案】54. D
【解析】
【5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地域类型。图中阴影部分位于美国的中央大平原,地广人稀,属于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地区,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ABC正确;该地经营方式为私营的农场主形式,我国东北部属于国营农场,D错误。故答案选D项。
【55题详解】
美国发展商品谷物农业有利的区位条件主要由于的自然条件之外,还具有地广人稀、国际市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等区位优势,因此ABD正确,C错误。故答案选C项。
阿根廷的牧牛业是世界大牧场放牧业的典范。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56. 除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促进牧牛业的发展,阿根廷人还做了哪些工作( )
A. 培育良种牛 B. 开辟更大
牧场
C. 充分运用原有的交通运输条件 D. 大量增加牛的数量
57. 潘帕斯草原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的有利区位因素有( )
①水热丰富的热带草原
②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③交通便利,距海港近
④历史悠久,印第安人最早在这里经营大牧场放牧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56. A
【解析】
【56题详解】
阿根廷人促进牧牛业发展的措施,除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促进牧牛业的发展之外,还不断培育良种牛,加强良种牛的培育和牛群病害的研究,另外不断改善交通运输条件,
【57题详解】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质优良,①错误;该地地广人稀
点睛: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区位优势:
1、气候
2、地广人稀
3、距海港近
读“澳大利亚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58. 上图中阴影部分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大牧场放牧业 B. 混合农业
C. 商品谷物农业 D. 乳畜业
59. 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农产品是(
A. 玉米、棉花 B. 小麦、玉米
C. 小麦、牛肉 D. 小麦、羊毛
【答案】58. B
【解析】
【58题详解】
据图可知,阴影部分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和西南部,可判断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混合农业。故选B。
【59题详解】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主要小麦种植和绵羊饲养,形成小麦-牧羊带。故选D。
60.泰国的湄南河平原地区、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美国的中部平原、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四地农业地域类型分别是 ( )
A. 水稻种植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
B. 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
C. 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
D. 水稻种植业,、混合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
【答案】D
【解析】
泰国
平原位于东南亚的季风区,故为水稻种植业;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美国中央大平原为玉米带和小麦带,即商品谷物农业;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为小麦—牧羊混合农业。
第Ⅱ卷
二、填空题(3小题,共40分)
61.读“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_______,从总体上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图中________阶段。
(2)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最快的是________阶段,该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快速提高的原因是________。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快速下降的是_______阶段。
(3)D阶段人口出生率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
(4)目前发达国家最主要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解决这一问题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
【答案】
【解析】
【详解】(1)图中有出生率和死亡率,和二者相关的名词自然就是自然增长率;其计算方法为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其值为图中阴影部分。目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趋缓,从总体上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图中的C阶段。
(2)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最快的是传统型阶段,该阶段人口增长特征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较高的自然增长率,反映出人口增长较快,此阶段对应图中B;该阶段人口自然增长率快速提高的原因是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口死亡率快速下降。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快速下降的是伴随死亡率下降之后出生率开始下降的阶段,对应图中的C。
(3)由图可知,D阶段的人口增长特征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世代更替缓慢。这是因为该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较大转变,社会保障程度提高,避孕节育措施的日益普及等。
(4)目前发达国家最主要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这种问题往往是生产力水平较高的阶段才达到的。解决这一问题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鼓励生育,接纳移民,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关心照顾老年人等。
【点睛】人口增长模式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根据人口自然变动的特征,可将人口增长的一般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它体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原始型”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转变的过程。
原始型
基本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高低)
“高高低”模式
分布:原始社会和现非洲个别国家的个别地区原始社会受自然环境的限制,自然环境优越的地区自然增长率高,环境差的地区自然增长率低。
传统型
基本特点: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高低高)
“高低高”模式
利:增加社会劳动力,增加社会财富,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时促进城市化进程;
弊:过多的人口造成社会就业压力空前,更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紧缺,社会难以安定等一系列问题。
现代型
基本特点:人口出生率开始明显下降,死亡率继续下降并达到低水平。随着两者的差距逐渐减小,自然增长率逐渐降低,有些发达国家甚至开始出现负增长或零增长。(低低低)
利:有效缓解人口迅猛增长的趋势,使区域人口从严重的不平衡状态回复到新的基本平衡状态。
弊:随着“现代型”的发展,有的国家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这使得社会劳动力缺乏,不利于产业发展,不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国防兵力不足;并出现人口老龄化严重,增加社会福利负担,更不利于国家的财政建设。
6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判断下列各农业区位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A地种果树是否合理?________,理由是_______。
B地种小麦是否合理?________,理由是_______。
C地词养奶牛是否合理?_______,理由是_______。
D地建养鸡厂是否合理?_______,理由是_______。
E地种蔬菜是否合理?________,理由是_______。
(2)如果安排得不合理,应怎样调整?
A地_______;B地_______;C地_______;D地_______;E地_______。
【答案】(1)不合理 A地地价高,离城镇近,而果树单位面积产值相对该处地价不合适
不合理 B地离城镇近,地价高,宜种蔬菜,而种植小麦需要的土地面积大,且单位面积产值低
不合理 C地远离城镇,而乳品加工业需接近市场分布
不合理 D地离交通线远,而养鸡场的产品易变质,需要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不合理 E地近城镇、交通线,地价高;而B处离河流近,水源充足,相对地价也较低廉,因此B地适合种植蔬菜
(2)应作如下调整:A养奶牛,B种蔬菜,C种果树,D种小麦,E建养鸡场。
【解析】
(1)农业布局是否合理取决于该地是否适宜该类农作物的自然生长及该产业的地租等投入成本借以判断产业利润的大小。据此, A地地价高,离城镇近,而果树单位面积产值相对该处地价不合适,在A种果树不合理;B地离城镇近,地价高,而种椬小麦需要的土地面积大,建在B处成本过高,收益低,不合理;C地远离城镇,而乳品加工业需接近市场分布,在C处运输及保鲜成本过高,不合理;D地离交通线远,而养鸡厂的产品易变质,需要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该处不合理;E地接近城镇和交通线,地价高,且E地距水源较远,种植成本过高,不太适合种植蔬菜。
(2)A地地价高,离城镇近,而养奶牛需要接近市场且产值较高,建在A地合适;B地离河流近,水源充足,相对地价也较低廉,适合种植蔬菜;C地为丘陵地带,从经济及生态效益来看,适合种果树;D地远离城镇,土地面积大,地租低,适合种小麦;E地接近城镇和交通线,地价高,适合发展乳畜类产业,适合建养鸡厂。
【点睛】
解答此题需要综合考虑该地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闪素, 判断时关键抓住以下几点:①距离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因此农业生产的成本越高②不同类型的农业,单位面积的产值有很大区别③还应考虑这几种农业所需土地面积的大小,生产需水多少和产品对运输的迫切性等。
63.读下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草原区位图
材料二:下图
(1)材料一图中所示山脉名称
_______。
(2)材料一图中阴影区域的草原名称为_______,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
(3)材料一中,该区域发展畜牧业优越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社会经济条件是_______,交通区位优势是_______。
(4)材料二中,判断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_______,并从区位选择的角度,分析农场在P农田种植花卉的有利条件_______。
【答案】(1)安第斯山
【解析】
(1)根据图中地理事物轮廓及方位可以判定图中山脉为安第斯山,其东部为大西洋。
(2)图中阴影区域的草原为潘帕斯,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
(3)该区域发展畜牧业优越的自然条件是处于温带,气候温暖适宜,草类茂盛;社会经济条件是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交通区位优势是这里著名海港是布宜诺斯艾利斯,而这里距海港近,交通便利。
(4)该农场有种植业也有畜牧业,因此其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由图可知, P农田临近公路,便于运输;有河流穿过,满足用水要求,交通和水源可以满足种植花卉的需求,水源,农场在此处种花卉。
本文标题:甘肃省金昌市第二中学高一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8361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83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