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甲、乙两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甲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
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C. 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 影响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经济水平 B. 教育水平
C. 历史条件 D. 自然条件
3. 甲国或乙国目前的人口状况是( )。
A. 甲国男女比例失调,人口增长缓慢
B. 乙国青壮年人口多,即将进入人口生育高峰期
C. 甲国青少年人口少,劳动力不足
D. 乙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负担加重
【答案】1. B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呈“金字塔”型,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传统型。其特征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据此分析选B。
【2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国人口增长速度快,乙国人口增长速度慢,导致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差异的主要原因为经济水平的差异,据此分析选A。
【3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国人口增长模式是传统型,人口增长快,青少年人口比重大,人口压力大;乙国的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老龄化现象严重,劳动力不足等问题,据此分析选D。
【点睛】人口金字塔图的类型、特点及判读方法:一、人口金字塔图的类型及特点掌握人口金字塔图的结构特点,明确人口金字塔图的类型及其内涵,是准确解读人口金字塔图的基础。人口金字塔图又称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它是一种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塔状条形统计图。金字塔的每一层代表一个年龄组的人口,上部代表老年人,下部代表少年儿童,中间部分代表青壮年;左半部分代表男性,右半部分代表女性;横条的长度表示某年龄组男性和女性人口的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百分比)。根据人口金字塔图所反映的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可将其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扩张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静止型——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收缩型——底部收缩,上部变宽,金字塔已经变形。
读长江中下游与青海、西藏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人口密度表,完成下面小题。
4. 青海、西藏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势高、气候寒冷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自然资源丰富 ④土地生产潜力小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5. 据分析研究,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减少,原因可能是( )
①消费水平迅速上升 ②生产活动过程中破坏了生态环境 ③青藏铁路的开通,方便了与外界之间的联系 ④自然灾害的增多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6. 下列观点中,不符合我国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观点的是( )
A. 实行计划生育 B. 实行环境保护的国策 C. 努力提高人口素质 D. 提倡高消费观念
【答案】4. D
【解析】
【4题详解】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土地生产潜力小,所以环境承载力小。据此分析选D。
【5题详解】
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科技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而资源状况则是影响人口承载力大小的首要因素。环境人口容量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与地区开发程度成正比,与消费水平成反比。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减少,原因可能是人民消费水平提高,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增大。青藏铁路的开通,方便了与外界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扩大环境人口容量。据此分析选A。
【6题详解】
环境人口容量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与地区开发程度成正比,与消费水平成反比。据此分析选D。
【点睛】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科技水平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而资源状况则是影响人口承载力大小的首要因素。环境人口容量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与地区开发程度成正比,与消费水平成反比。加强进藏交通建设,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开发资源、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加强环境保护可以扩大人口容量。
读下面黑龙江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比较图(单位:‰),回答下面小题。
7. 黑龙江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全国同期相比差异最小的年份是( )
A. 2012年 B. 2010年 C. 2000年 D. 1995年
8. 目前,黑龙江省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是( )
A. 人口增长模式为“高—低—高” B. 总量呈下降态势
C. 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D. 总量呈增长态势
【答案】7. B
【解析】
试题分析:
【7题详解】
读图,左侧分别是全国和黑龙江的人口死亡率,右侧分别是黑龙江与全国的人口出生率。根据图中出生率、死亡率,可以计算出人口自然增长率黑龙江与全国同期的差异大小。1995年相差2.6‰,2000年相差3.6‰,2010年相差2.4‰,2012年相差3.6‰,故2010年相差最小。B对。
【8题详解】
根据图中数据可以判断,黑龙江省人口增长模式为“低—低—低”模式,A错。该地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故人口总量仍呈增长趋势,B、C错,D对。
【考点定位】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模式 。
下图为甲、乙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9. 目前与甲国1890~1920年人口再生产类型相同的国家是( )。
A. 韩国 B. 中国 C. 新西兰 D. 埃及
10. 乙国1970年以后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自然灾害频繁,饥荒严重 B. 政局动荡,长期战乱
C. 国家政策调控 D. 抚养孩子成本上升,夫妇不愿多生孩子
【答案】9. D
【解析】
【9题详解】
从图中曲线变化规律及出生率、死亡率数值可知,甲国在1890~1920年期间,人口再生产类型为过渡型,选项中、B、C三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均为现代型,只有埃及为过渡型,故本题选D。
【10题详解】
自然灾害和政局动荡与人口出生率无关,因此AB两项排除。根据人口再生产类型特点可知,乙国为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国家,因抚养孩子成本上升而不愿多生孩子的现象还不多见,答案D排除。再联系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实际,不难得出C答案可能性最大。据此分析选C。
【点睛】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1)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对人口自然增长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它决定了人口的增殖条件和生存条件,通过改变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人口的自然增率。经济发达或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对人口具有一种吸引力和凝聚力,人口机械增长为正值;相反,经济落后或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地区,对人口会产生一种排斥力和离散力,人口机械增长一般为负值。
(2)文化因素 :这一因素更多地影响着人口的自然增长。
(3)医疗卫生因素 :医学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有着直接影响。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箭头表示人口迁移方向,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1. 若该图表示目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
A. 从北美迁往拉美 B. 从亚洲迁往北美 C. 从亚洲迁往非洲 D. 从欧洲迁往亚洲
12. 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
A. 从湖南流往广东 B. 从北京流往河北 C. 从广东流往新疆 D. 从湖北流往贵州
【答案】11. B
【解析】
【11题详解】
当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因素,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故北美经济较亚洲发达,故人口由亚洲迁往北美地区。故答案选B项。
【12题详解】
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方向是由内陆省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区,四川位于西部地区,且人口稠密,为我国主要的人口迁出省区,广东经济发达,是人口主要迁入省。故答案选A。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
读人口迁移分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是目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B. c不能称为人口迁移
C. b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人口迁移类型 D. d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14. 世界发达国家目前出现了下列哪种情况?( )
A. a B. b C. c D. d
【答案】13. A
【解析】
【分析】
本题组通过示意图考查人口迁移类型划分。题干中已经说明a、b、c、d均为人口迁移,故解题重点是区分a、b、c、d分别属于哪种人口迁移类型。
【13题详解】
根据图示材料分析可知,a是从农村迁移至城市,是目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b是从城市迁移至农村,目前多见于发达国家;c是从农村迁移至农村;d是从城市迁移至城市,据此分析选A。
【14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b是从城市迁移至农村,目前多见于发达国家,据此分析选B。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等。
15.读某市人口迁移及从业人员构成图,回答问题。
关于该市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口迁移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B. 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
C. 该市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
D. 迁入人口不会对该市产生婚姻生育等社会问题
【答案】B
【解析】
【详解】读图,从人口迁移的年龄构成看,迁移人口主要是青壮年,应是务工、经商为主,所以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不是自然因素的影响,A错。读从业人员构成图可知,该地服务业占比例大,所以迁入人口中女性数量多于男性可能与该市产业结构有关,B对。图中只是迁移人口情况,不能表明该市外来人口大于本地人口,C错。迁入人口必然会对该市产生婚姻生育等社会问题,D错。据此分析选B。
【点睛】在某种特定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例如,美国部分老年人在退休后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西部、南部“阳光地带”迁移,这主要受气候条件影响;而年轻人从东北部老工业区向 西部、南部迁移,主要是考虑就业等社会经济因素。总体来说,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在逐渐减弱,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6.读美国与中国东北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问题。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一般起主要作用。图中①②③④的迁移中,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不是经济因素的是( )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图示②表示美国的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冷冻地带向南方阳光地带迁移,主要影响因素是气候;③表示1950年之前,山东等地的农民向东北迁移,主要是东北的土地资源优势。气候与土地资源优势都不是经济因素,据此分析选B。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自然环境因素
(1)气候:通过影响人类生产生活而影响人口移动,如美国老年人向“”(37°N以南)迁移。
(2)淡水:其分布变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的、,如早期的逐水草而居。
(3)土壤:通过影响而影响人口迁移,如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新土地而迁移。
(4)矿产资源:随其而发生人口迁移和流动,如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等矿业城市的形成。
二、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引起或而迫使人们迁移。
三、社会经济因素
(1)经济因素: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多数情况下,人口迁移是为追求更好的、更高的和;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也会造成大量的人口迁移。
(2)交通、通信:其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促进了人口迁移,如近几个世纪的人口迁移高潮。
(3)文化教育:改变了人们的、及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促进了人口迁移.
(4)婚姻、家庭:婚姻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口迁移起重要作用。
四、政治因素
(1)政策:政策尤其是有关人口迁移的政策有重要影响,如从新中国成立到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
(2)政治变革:政治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常引起人口迁移,如历史上我国的都城变换和朝代更替引起的人口迁移。
(3)战争: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和,并引发人口迁移,如一战、二战、当代局部战争和冲突引起的人口迁移。
按照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夫妻双方有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家庭户可以生育二胎,但现在许多单独户夫妇却不想生育二胎。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7. 这种变化是哪种中国文化的变化( )
A. 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的变化 B. 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的变化
C. 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的变化 D. 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的变化
18. 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我国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 ②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③受宗教的影响 ④受婚姻不够稳定的影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17. B
【解析】
【17题详解】
根据政策,夫妻可以生育二胎却不生二胎,反映的地域文化是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的变化,选B。
【18题详解】
我国的生育观念变化与我国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有关;也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有关。与宗教无关,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家庭婚姻状况较为稳定,据此分析选A。
19.我国古代南方城市大多建在河流汇合处,北方城市多建在大道会合处,说明(
A. 水源对城市的影响显著 B. 气候对城市的影响显著
C. 自然资源对城市的影响显著 D. 交通运输对城市的影响显著
【答案】D
【解析】
【详解】我国古代南方城市布局于河流交汇和大道交汇处,主要反映城市总趋向于交通便利的地方,据此分析选D。
【点睛】城市是聚落的高级形式,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人类文明的结晶,面积虽然不大,作为人类活动的中心同周围广大区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具有控制、调整和服务功能。
20.下列城市依次是在河流、交通、政治、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组是(
A. 攀枝花
C. 赣州
【答案】C
【解析】
【详解】攀枝花为著名的矿业城市,石家庄为铁路交汇而兴起的城市,大同为煤矿城市,堪培拉是因政治职能而形成的城市,A错误;广州位于河流入海口,华盛顿因政治职能形成,西安为古都城市,鞍山为矿业城市,B错误;赣州位于赣江水运的起点,株洲位于铁路交汇,巴西利亚因政治职能而形成,玉门为石油之城,C正确。郑州、杭州是省会城市,邯郸是古驿道的交汇处、交通成因,也是古城,D错。据此分析选C。
读欧洲西部某城市地域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关于该城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城市兴起的主导因素是河流 B. 甲区域为高级住宅区
C. 交通是乙、丁两区共同的区位因素 D. 火车站与汽车站不宜集中布局
22. 该市高速公路的开通,最先影响其( )
A. 城市等级 B. 服务范围 C. 产业结构 D. 行政范围
【答案】21.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分区和城市体系,学生要熟悉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和影响城职能及其等级的因素。
【21题详解】
火车站与汽车站都是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应布局在城市的边缘地带,汽车站要靠近火车站,利于接送、及时疏通客货流量,有利于城市交通的疏通,D项错。
【22题详解】
高速公路的开通,首先缩短了城市间的交通时间,扩大了城市人们的出行范围,扩大了城市的服务范围;其后可带动流动人口和货运量,改善城市产业结构;随着城市交通能力增强,城市地域范围增大,城市规模扩大,但不等于城市等级提高;城市服务范围扩大,也不等于其行政范围扩大。
23.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若该城市工业布局合理,则该地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是( )
A. 西北风 向北流 B. 东北风 向南流
C. 东南风 向南流 D. 西南风 向北流
【答案】D
【解析】
化工厂应该布局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者垂直于主导方向的两侧,位于河流的下游,若该城市工业布局合理,则该地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是西南风,河流向北流。选择D .
TOD模式,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用地开发模式。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米(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集商业、工作、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区域中心。下图为TOD开发模式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图中A,B,C三类城市功能区分别为( )
A. 居住区、办公区、核心商业区
B. 居住区、核心商业区、办公区
C. 核心商业区、居住区、办公区
D. 办公区、核心商业区、居住区
25. TOD开发模式可以( )
A. 完全用步行替代公共交通
B. 降低土地利用密度
C. 减少人口“钟摆式”流动导致的交通拥堵
D. 降低区域人口密度
【答案】24. B
【解析】
试题分析:
【24题详解】
A占地面积最大,为居住区;B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为核心商业区;C位于居住区和核心商业区之间,交通便利为办公区,B正确。
【25题详解】
TOD模式,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用地开发模式,并不能完全用步行替代公共交通,A错;TOD开发模式主要是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与土地利用密度和人口密度关系不大,C正确,B、D错。
【考点定位】城市功能分区
读某大城市功能区分布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从城市功能区分布的结构看,该城市属于( )。
A. 同心圆模式 B. 扇形模式 C. 多核心模式 D. 条带状
27. 若在该城市建设一座集零售、娱乐、餐饮、办公于一体的高层建筑,应建在( )。
A. a区 B. b区 C. c区 D. d区
【答案】26. B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
【26题详解】
图示功能区的分布特征:以中心商务区为中心,其他功能区围绕市中
心向外辐散;符合扇形模式特征。
【27题详解】
集零售、娱乐、饮食、办公于一体的高层建筑属于综合服务功能,应
位于中心商务区,选A项。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28. 甲图中P处房价明显偏高,其原因可能是( )
①依山傍水临近风景区,环境优美 ②地势平坦,有工厂在此集聚 ③接近文化区,有众多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 ④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9. 乙图中所示地铁人口流量最有可能来自甲图中的( )
A. M B. P C. F D. N
【答案】28. C
【解析】
【28题详解】
P处位于城市外缘,但平均房价较高,说明该地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或者靠近文化区。工厂附近环境条件较差,地价较低。
【29题详解】
P处位于郊区地带,且距城市公路较远,但平均房价较高,可推测该地区为远离市区的高级住宅区,早晨人员大量离开本区去市区上班,傍晚下班回到本区休息,乙图正是反映了这样的规律。
下图为“甲、乙、丙三个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0. 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服务中心甲、乙、丙的服务职能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
A. 高档电器、早点铺、星级宾馆
B. 汽车销售、珠宝商行、星级宾馆
C. 星级宾馆、家用电器、早点铺
D. 早点铺、星级宾馆、家用电器
31. 对图中甲、乙、丙三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该区域范围内,类似甲的城市数量最多
B. 地租水平:乙>甲>丙
C. 乙处最可能布局居民区
D. 据图中显示的条件,乙地服务范围和功能有增大的趋势
【答案】30. C
【解析】
试题分析:
【30题详解】
从图中可知三个服务中心的等级为:甲最高,乙次之,丙最低。因此其服务等级也是甲最高,乙次之,丙最低。与此相对应的正确答案只有C项。
【31题详解】
从图中所示可知地租水平应是:甲>乙>丙。甲等级最高其数量应最少;乙处于区域边缘且交通便利最有可能布局工业。受交通运输条件的影响乙地的服务范围和功能会有增大的趋势。
考点:本题考查中心地理论。
读我国某市1982~2012年30年间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图,回答下面小题。
32. 1992年该市的城市化水平约为( )
A. 10% B. 20% C. 30% D. 40%
33. 2002年以来该市农村人口减少的可能影响因素是( )
①农村生态环境改善
④城市就业机会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④⑤
【答案】32. B
【解析】
【32题详解】
1992年该市的城市化水平也就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其数值约为20%,选B。
【33题详解】
2002年以来,该市农村人口减少伴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因此,最可能的情况是很多农村人口进城了。吸引农村人口进城的最关键因素是城乡经济收入差距加大,城市就业机会多,
【点睛】城市化程度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自然条件、地理环境、总人口数量的差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国城市化的水平和速度相差很大。经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的城市化程度要远远高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农业国家。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城市化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城市化是人类进步必然要经过的过程,是人类社会结构变革中的一个重要线索,经过了城市化,标志着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城市常住人口是指在城市地域内实际居住超过6个月(舍6个月)以上的人口。它是城市人口的主体部分,是城市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甲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之一,2017年底,甲国总人口达到320万人。下图为2010年和2018年甲国前十大城市常住人口的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4. 推测该国家可能是( )
A. 英国 B. 印度 C. 印度尼西亚 D. 蒙古国
35. 目前,该国城市人口的发展状况是( )
A. a城市人口以青壮年为主 B. 城市人口数量少于农村人口数量
C. 中小城市人口总数大于大城市人口总数 D. 城市老年人口数量增速低于农村
36. 近年来该国b、c两座城市人口增长较快,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地理位置优越 B. 气候温暖湿润 C. 自然资源开发 D. 交通运输便利
【答案】34. D
【解析】
【34题详解】
根据材料得知,甲国总人口320万。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国家总人口均超过2亿,排除BC。根据表中数据,甲国人口最多的城市总人数超140万,其他城市人口很少,说明该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可能是英国。2018年,英国总人口大概是6千万,故A不符。蒙古国地广人稀,人口密度小,发展中国家且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数据与材料相符,D对。
【35题详解】
根据材料得知,a城市的城市人口超过国内一半人口,说明a城市在全国经济最好的城市,较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大量青壮年入城,A正确;同时也说明大量人口集中在大城市而非中小城市。国内大城市发展速度较快,吸引大量农村人口进来,所以C错误。甲国总人口数320万,十大城市的城市常住人口总数超过国内一半以上,说明城市人口多于农村人口,B错误。表中数据没有年龄构成信息,无法判断老年人口地区差异,D错误。故选A。
【36题详解】
短期内,城市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变化小,造成人口快速增长可能性小,排除AB。近年来b、c城市人口增长迅速,主要是两城市能提供就业机会,促使人口迁移。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可短期内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加快人口迁移,C正确。交通条件的变化,不会短期内吸引人口大规模迁移,D不符。故选C。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37. 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和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它们对应的曲线分别是( )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① C. ②④③① D. ②①③④
38. 从图中能得到的结论是( )
A. 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在加快 B.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始终高于发达国家
C. 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到一半 D. 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以发展中国家居多
【答案】37. D
【解析】
试题分析:
【37题详解】
根据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特点的差异,判断出城市化曲线,另外根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判断出另外两条曲线。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现在已达70%以上,应对应曲线①;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已达40%以上,且发展快,应对应曲线②;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已超过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所以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对应曲线③;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对应曲线④,所以本题D正确。
【38题详解】
直接根据它们城市化特点进行判断分析。分析曲线图可知: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在变慢;70年代以前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快;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已达35亿左右,超过世界城市人口一半;但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以发展中国家居多,已超过发达国家,所以本题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人口半城镇化率M=(城镇常住人口-城镇户籍人口)/城乡总人口×100%,能反映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不完整程度,主要表现为没有城镇户籍,在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诸多方面未享有城镇户籍人口同等待遇。下图表示某年我国半城镇化率(M)的省际差异。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高的省市环境质量最好 B. M高的省市就业机会较多
C. M低的省市处于城市化成熟阶段 D. M低的省市经济发展速度快
40. 以下有助于解决半城镇化问题的措施
A. 降低城市化速度 B. 加速郊区城市化进程
C. 在农村宅基地上建商品房 D. 重视以人为本的城市化进程
【答案】39. B
【解析】
【39题详解】
从材料可知,半城镇化的表现是“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城乡差异。据此,M高的省市城市化水平低,城市病不突出;M高的省市就业机会较多,吸引大批人口迁入,但城市建设等不能同步跟进,环境质量不高;M低的省市处于工业化阶段、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M低的省市经济发展速度一般不快,对外来人口的引力小。据此分析选B。
【40题详解】
降低城市化速度会加剧半城市化;中心城市的问题不能靠加速郊区城市化进程解决;在农村宅基地上建商品房既不现实也不能解决城市化问题;重视以人为本的城市化进程可以既有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城市健康发展,是有助于解决半城镇化问题的措施,据此分析选D。
【点睛】从材料可知,半城镇化的表现是“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城乡差异,因此M高一定是就业机会多,对外来人口引力大,但城市配套设施没有跟上,重视以人为本的城市化进程是健康城市化的做法。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1.读下表数据资料回答问题:
(1)
(2)
(3) 甲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属于__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详解】(1)总人口死亡率=死亡人数&pide;总人数,结合表格计算出各年龄段的死亡人数,再根据公式计算可知,甲为0.93 , 乙为0.81。
(2)根据表格可知,分年龄组死亡率甲组比乙组低;结合上题可知,总人口死亡率甲组比乙组高。产生上述反差现象的原因是甲组人口老年人比较多,而老年人的死亡率一般较高。
(3)甲地区人口老龄化严重,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低低低”模式 ,该模式的特点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乙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属于“高低高”模式,其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点睛】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根据人口自然变动的特征,可将人口增长的一般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它体现了人口增长模式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原始型”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转变的过程。
增长因素
自然因素:(1)自然环境(2)自然灾害
经济基础:(1)经济发达程度(2)文化教育水平(3)医疗卫生条件
上层建筑:(1)婚姻生育观(2)宗教信仰(3)风俗习惯(4)人口政策等
决定性因素:(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原始型
基本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高低)
“高高低”模式
分布:原始社会和现非洲个别国家的个别地区原始社会受自然环境的限制,自然环境优越的地区自然增长率高,环境差的地区自然增长率低。
传统型
基本特点: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高低高)
“高低高”模式
利:增加社会劳动力,增加社会财富,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时促进城市化进程;
弊:过多的人口造成社会就业压力空前,更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能源紧缺,社会难以安定等一系列问题。
分布:农业社会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除中国、俄罗斯)。
现代型
基本特点:人口出生率开始明显下降,死亡率继续下降并达到低水平。随着两者的差距逐渐减小,自然增长率逐渐降低,有些发达国家甚至开始出现负增长或零增长。(低低低)
利:有效缓解人口迅猛增长的趋势,使区域人口从严重的不平衡状态回复到新的基本平衡状态。
弊:随着“现代型”的发展,有的国家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这使得社会劳动力缺乏,不利于产业发展,不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国防兵力不足;并出现人口老龄化严重,增加社会福利负担,更不利于国家的财政建设。
42.依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表为2010年我国跨省人口流动地区构成情况和我国流动人口城乡结构表。
材料二 下图为“某年我国重点地区流动人口性别年龄金字塔图”。
(1)概括我国目前人口流动呈现出的主要特点。
(2)分析人口大量流动给流入地区带来的影响。
【答案】(1)从内地流向沿海;从农村流向城市;从经济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人口以青壮年男女为主(流动人口男性比重高于女性)。
(2)有利影响: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等。
不利影响:居住条件差;交通拥挤;社会治安变差;流动人口管理困难;就业困难;环境问题突出等。
【解析】
【详解】(1)我国目前人口流动的原因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呈现出的主要特点从内地流向沿海、从农村流向城市、从经济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人口以青壮年男女为主。
(2)人口大量流动给流入地区带来的影响有利有弊。有利方面是人口流动可以给流入区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等。不利影响是大量人口涌入会加剧城市化问题,使得居住条件差;交通拥挤;社会治安变差;流动人口管理困难;就业困难;环境问题突出等。
【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
对迁出地:有利的:加强了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地影响。不利的:造成了人才外流.
迁入地:有利的:弥补了劳动力不足,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节约了教育和培训费,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带动经济的发展。不利的:引发种族冲突,影响社会治安,给自然和生态环境、人口与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如西部大开发对西部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
4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D、E五个城市中,可能形成最早的是_____(填代码)城市,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C、D三个城市兴起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促进A城市发展和限制其发展的区位因素分别主要是___
(4)E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
【答案】(1)B和C 地形以平原为主,水源充足,交通(水运)便利
(2)矿产资源丰富
(3)铁路运输 气候干旱 河口三角洲
(4)旅游 在B、C、D、E四城市间的铁路交会处标F。
【解析】
(1)注意该地早期城市的发展没有铁路。主要应考虑自然条件,据图可知,B地位于河流交汇处,C地位于河口处,均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形平坦,临近河流,水源充足,水运便利,因此最可能形成最早。
(2)据图可知,A、C、D三地均有资源,因此A、C、D三个城市兴起的共同原因是矿产资源丰富。
(3)据图可知,促进A城市发展的条件是铁路的修建,则改善了资源开发的条件。限制条件:位于沙漠地区,因此气候干旱、缺水。C位于河流入海口,故地形属于河口三角洲。
(4)据图可知,E城市附近旅游资源丰富。据图可知,在B、C、D、E四城市间的铁路交会处,交通便利,最有可能再形成一个城市。
44.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近几年来城市化率变化图。
材料二:某年份中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城市化率排名与当年部分省区人均GDP数量及排名(除港、澳、台外)。
(1)材料中城市化率是指_________
(2)由材料一可知,我国近年来城市化水平呈______趋势,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
(3)由材料二可知,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省区大多分布在_____
(4)有关上海市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城市化基础水平高
C.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5)由材料二可知新疆人均GDP居14位,但城市化率较高,试分析其原因。
【答案】(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2)增长
(3)东部沿海地区 东部沿海地区工农业基础好,商贸发达,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
(4)C
(5)新疆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农业生产以游牧为主,人口稀少,而城市大多集中于自然条件优越的绿洲,人口密集。
【解析】
【详解】(1)城市化率是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它是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2)据图表可知,我国近年来城市化水平呈增长趋势,其根本原因是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3)由材料二可知,我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省区大多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其原因是东部沿海地区工农业基础好,商贸发达,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
(4)上海市城市化水平最高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发展基础等均有关,发达的经济吸引了大量人口的迁入,但经济发达,人口素质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不高,据此分析选C。
(5)新疆人均GDP居14位,但城市化率较高,说明新疆的城市人口占比重较高。这是因为新疆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农业生产以游牧为主,人口稀少,而城市大多集中于自然条件优越的绿洲,人口密集。
【点睛】城市化的标志及意义
城市化标志。衡量城市化水平主要有三个标志:
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
城市化的本质:第一,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城市化首先表现为大批乡村人口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步提高。 第二,城市化是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使得原来从事传统低效的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转向从事现代高效的第二、第三产业,产业结构逐步升级转换,国家创造财富的能力不断提高。 第三,城市化是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城市是高消费群体聚集所在。城市化使得大批低收入居民群体转变为高收入居民群体,因此城市化过程又是一个市场不断扩张、对投资者吸引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也是越来越多的国民在发展中享受到实惠的过程。
本文标题:河北省黄骅市黄骅中学高一2018-2019学年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8317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83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