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确标注图中天体系统的名称的是
A. 太阳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图示的天体系统依次表示A为总星系;B为太阳系;C为地月系;D为银河系,所以C正确。
考点:宇宙中的地球
2.地球是颗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表现在
A. 是太阳系中体积、质量最大的行星
C. 既有公转运动又有自转运动
【答案】D
【解析】
所谓地球是太阳系一颗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体现在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D对。太阳系中体积、重量最大的行星是木星,A错。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是水星,B错。既有自转运动,又有绕日公转运动是太阳系行星共同特征,C错。
点睛:地球是太阳系一颗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体现在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太阳系中体积、重量最大的行星是木星,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是水星。
3.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A. 耀斑爆发产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太阳内部核聚变反应 ,是4个氢原子聚变成一个氦原子,聚变过程中发生质量亏损,亏损的质量转变成太阳能量,D对,B错。 耀斑、黑子活动是太阳活动的基本类型,不是能量来源,A、C错。
【考点定位】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活动类型。
【名师点睛】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是氢、氦组成,太阳大气内部发生着剧烈的核聚变反应,在聚变过程中,亏损的质量转变成巨大的能量。太阳大气不同球层有不同的太阳活动类型,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4.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地理现象是
A. 酸雨的形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太阳活动中的耀斑会引起地球的电离层的强烈扰动,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考点:太阳活动的影响
点评: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很大,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会简单区分其对地球的不同影响。
5.下列地理现象中,因地球自转而产生的是
A. 杭州夏季昼长夜短
C. 东海潮汐周期性变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杭州夏季昼长夜短是由于地球公转导致的,A错。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转,所以河流右侧淤积,与地球自转有关,B对。潮汐周期性变化与地球与月球的引力有关,C错。南极洲出现的极光,是由于太阳风轰击高层大气导致的,D错。故选B。
考点:地球自转的意义
6.关于时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全球共分成24个时区
C. 东经5°属于东时区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每15°划分为一个区时,全球共划分为24个区时;东经7°为零时区;东八区的中央经线是东经120°;西经52度属于西三区。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7. 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B. 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D. 各圈层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8. 有关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属于地壳的一部分
B. 岩石圈位于上地幔的上部、软流层以下
C.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全部
D.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处于软流层以上
【答案】7. C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地球外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按体积百分比大小而言,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A项正确。组成水圈的水体有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项正确。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亦即生物圈不只是班阔地球上的生物,C项错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通过其间物质能量的交换使之产生各圈层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
考点:地球外部圈层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地球外部圈层的认知与分析能力。
【8题详解】
试题分析: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岩石圈位于软流层之上,包括上地幔顶部和全部地壳,故A、B、C项错误,D为正确选项。
考点:岩石圈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岩石圈的认知与分析能力。
9.以下不是天体的是
A. 星云
【答案】D
【解析】
【详解】天体是指宇宙空间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判别天体的标准之一是看其是否位于地球的大气层中,位于外层空间的是天体,位于地球大气层中的不是天体。陨石位于大气层以内,是地球的一部分,不属于天体。
2017年2月23日,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在距离地球40光年的一颗恒星(TRAPPIST-1)周围发现了7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类地行星,其中e、f、g位于宜居带内。下图为“TRAPPKT-1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0. 与“TRAPPIST-1系统”级别相同的天体系统是
A. 地月系
11. 推测位于“宜居带”内的行星“宜居”,最可能是因为
A. 与TRAPPIST-1距离适中
C. 有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气
【答案】10. B
【解析】
【10题详解】
TRAPPIST-1是一颗恒星,和与其绕转的行星构成恒星系。故B正确。
【11题详解】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主要有: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起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充足的水分。读图可知A正确。B、D不是生命存在的条件;材料未反映出大气状况,且大气层太厚不利于生命的存在。故B、C、D错误。
12.地震发生时,当地居民的感觉是
A. 左右摇晃
C.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答案】D
【解析】
【详解】地震发生时,纵波使人上下颠簸,横波使人左右摇晃,因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故人会感到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下表为某报刊登的某日我国部分城市日出日落时间表(北京时间),回答下面小题。
13. 该日北京的昼长是
A. 8时57分
14. 2012年1月10日,太阳直射点位置处在是
A. A-B段
【答案】13. B
【解析】
【13题详解】
由表格中北京的日落时间减去日出时间可得昼长为9时32分。
【14题详解】
图中A位置为6月22日,B位置为9月23日,C位置为12月22日,D位置为3月21日,1月10日位于C-D段。
15.下图中,正确表示6月22日昼夜分布状况的是
A.
【答案】B
【解析】
【详解】A选项全球昼夜平分,为春秋分;B选项北半球昼长夜短,且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为夏至;C选项地球逆时针自转,为北极点俯视图,北极地区出现极夜,为北半球冬半年;D选项地球顺时针自转,为南极点俯视图,南极区出现极昼,为北半球冬半年。
16.下列地球略图,正确反映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为北极俯视图,地球自转应该是逆时针;b为南极俯视图,地球自转为顺时针;c为侧视图,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即自左向右;d为侧视图,南北极处自转方向均为自西向东。
考点:地球自转方向。
17.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南北纬60°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
B. 地球表面任何地点自转角速度相等
C. 地球上赤道处自转线速度最大
D. 两极点既无角速度又无线速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除极点外,全球各地地球自转方向均为15°/h;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南北纬60°的线速度大约为赤道上的一半。
考点:地球自转速度
18.关于晨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晨昏线与经线圈始终重合
C. 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平行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晨昏线与经线圈只有二分日重合,AB错。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垂直,C错。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D对。故选D。
【考点定位】晨昏线的特征
【方法总结】晨昏线的综合运用技巧
(1)确定日期和季节
(1)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与某一经线圈重合,与所有纬线圈垂直相交,可判定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
(2)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6月22日。
(3)晨昏线与南北极圈相切,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可判定这一天是12月22日。
(2)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日照图上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经度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需要根据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来确定,若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为α,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等于90°-α(南北纬视具体情况而定)。
(3)确定昼夜长短
某地的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与晨线和昏线两交点之间昼弧所跨的时间数,夜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上夜弧所跨的时间数。
(4)确定日出日落时间
某地的日出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经线与晨线的交点上的时间,日落时间就是该地所在经线与昏线的交点上的时间。某地日落日出时间的计算公式是12±昼长/2。
(5)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
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正好相反。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西藏太阳能应用的投资,西藏有关部门也更加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属于绿色能源,它的利用不仅是西藏常规能源短缺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对西藏的环境保护也有着积极作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9. 下列关于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原因的说法中不相关的是
A. 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C. 海拔高,气候寒冷
20. 除太阳辐射能外,青藏地区的其他能源也很丰富,其中哪一项能源与太阳能无关
A. 柴达木盆地的天然气
C. 高原北部的风能
21. 对于青藏地区积极开发太阳能的意义叙述错误的是
A. 减少居民对植被的破坏,有利于生态保护
B. 避免常规能源利用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
C. 增加了藏民的经济负担
D. 极大地改善了藏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答案】19. C
【解析】
试题分析:
【19题详解】
青藏高原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强;青藏高原海拔高,水汽难以上升到高原面,因此降水少,晴朗天气多。上述因素使得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气候寒冷和该地太阳辐射强无关。
【20题详解】
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水的运动的根本动力,因此风能、水能都和太阳辐射有关。天然气是人类间接利用太阳辐射能的一种形式。地热能是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向外释放的形式,和太阳辐射无关。
【21题详解】
青藏高原太阳辐射能丰富,开发太阳辐射能可减少因获取薪柴而造成的植被的破坏,有利于生态保护。太阳能是一种情结能源,太阳能的开发减少了常规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减轻大气污染。太阳能资源的开发为该地区提供了能源,改善了藏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考点定位:我国的太阳辐射分布
【方法总结】太阳辐射影响因素:①纬度高低,一般而言,纬度越低,太阳辐射越强。②天气状况,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多。③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④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光芒,尽管短暂,总好过地面的流萤。瞬间的灿烂,毕竟是绽开在九天之顶。”据此,回答下题。
22. 这首小诗最有可能描述的是下列哪种天体?
A. 恒星
23. 关于这种天体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自身不会发光
C. 可分为核、发、尾三部分
【答案】22. D
【解析】
【22题详解】
流星体是太阳系内颗粒状的碎片,流星体进入地球的大气层之后会发出可见的光亮,根据材料描述该现象为流星体。
【23题详解】
彗星可分为核、发、尾三部分,此并非流星体特征,故选C。
24.12月22日,能形成物影、且正午物体的影子始终朝北的地区是
A. 赤道以南地区
C.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9月23日至次年3月21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由于12月22日,北极圈内为极夜现象,极圈内无影子,故能形成物影、且正午影子始终朝北的是赤道及北极圈之间地区。
考点:本题考查地表物体影子朝向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易误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关键词,如“正午影子始终朝北”中的“始终”二字。
25.在下列地点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A. 广州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极点有半年极昼半年极夜,可知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四个地点中哈尔滨的纬度最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D正确。
【考点定位】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26.地球上有昼夜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 地球公转
C. 地球是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i透明的球体,因此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般,这是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
考点: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
27.一艘航行于太平洋上的轮船从1月20日12时起(区时),经过5分钟时间越过180度经线,这时,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 船上船员发现此时为1月19日12时5分
C. 船上船员发现此时为1月21日12时5分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共有三种可能的结果。180度经线部分与日界线重合,部分不重合。如果不重合,过180度经线日期不变,5分钟后时间自然为20日12时5分,B有可能。如果重合,还要讨论轮船航行的方向。一是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即为19日12时5分,A可能。二是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即为21日12时5分,C有可能。故选D。
考点:日界线
在一些城市交通的十字路口处,可以见到如图所示的太阳能交通信号灯。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8. 有人注意到在一周白天中,同一交通信号灯的亮度会出现变化,你认为影响因素主要是
A. 海拔高度
29. 下列哪一城市大量设置这种交通信号灯效果会更好
A. 拉萨
【答案】28. C
【解析】
【28题详解】
该处信号灯是太阳能信号灯,晴天时云层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而阴天相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弱,所以信号灯的亮度和天气阴晴状况有关,晴天较亮,阴天较暗,故C正确。海拔高度、交通流量对交通信号灯的亮度变化无影响,故A、D错误;电网供电电量稳定,信号灯不会出现明暗变化,故B错误。
【29题详解】
该处信号灯是太阳能信号灯,四城市中拉萨太阳能最丰富,故A正确。
【点睛】难度较低,理解大气受热过程及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即可,属于基础题。
30.下图中,由于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造成平直河道两岸冲刷与堆积的差异(阴影部分为堆积物),若河流由西向东流,则正确的图示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读图,若河流由西向东流,南半球水流向左偏,北岸是左岸,受侵蚀,无堆积物。南岸堆积,有沉积物。A、C错。北半球右岸是南岸,受侵蚀,无堆积物,北岸有堆积物,B对,D错。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31.左为太阳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右为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回答.
(1)左图为北半球_________(节气)的太阳光照图,EF为__________(晨或昏) 线
(2)此时此刻,A点的地方时是______,D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C点的昼长为____小时
(3)左图所示日期,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_____(快或慢),此时地球位于右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位置,正午太阳高度呈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分布规律。
(4)右图中当地球绕日公转由b运行到c时,直射点向______(南或北)移动,北半球白昼时间长短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公转的基本特征和地理意义。
【详解】第(1)题,左图中南极圈内出现极昼,北极圈内出现极夜,为冬至日。自西向东穿过EF会由黑夜进入白昼,故为晨线。
第(2)题,A点位于昼半球中央,地方时为12点。D位于赤道,赤道上昼夜等长,6点日出。C点位于晨线上,正值日出,由A地12点、图中两条经线间隔30°可推至C地日出地方时为8:00,上午下午各4小时,白昼为8小时。
第(3)题,冬至靠近近日点,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右图中abcd依次为夏至、秋分、冬至、春分,故位于c点,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第(4)题,秋分到冬至期间,直射点直射南半球且向南移动,北半球昼长越来越短。
32.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以________为中心,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_。
(2)A、D、E三点比较,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有一发炮弹从D点射向乙点方向,炮弹将落在D、乙所在经线的________(东或西)侧。
(3)E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C点的地方时为________时。
(4)A点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乙点的夜长为________小时。
(5)此日,三明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________
【答案】
【解析】
【详解】第(1)题,由图中45°经线和90°经线可知,东经度顺时针方向增大,地球顺时针自转,为南极点俯视图。此时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直射点直射南回归线。
第(2)题,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故A、D、E三点比较A>D>E。炮弹在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左侧偏转,将落在东侧。
第(3)题,E点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C位于昏赤交点,地方时为18点。
第(4)题,A位于赤道,全年昼夜等长,昼长12小时。乙地夜弧与昼弧之比为2:6,即夜长:昼长为2:6,夜长为6小时。
第(5)题,此时图中各地除赤道外昼短夜长,A点位于赤道,直射点直射南回归线时,赤道正午太阳高度为90°-23°26′,为66°34′。
本文标题:福建省三明一中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986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9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