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试题解析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试题解析 >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时间:2018-11-29 07:59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1.下图是“太阳系局部图”,黑点表示小行星。图中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是( )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A.①B.②C.③D.④

  【答案】A

  【解析】太阳系的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即图示②是火星③是木星,地球是紧临火星的是①;地球是太阳系中目前发现的唯一有生命现象的行星。选A正确。

2.来自欧洲的天文学家宣称,他们在距离地球20.5光年以外的太空发现了一颗与地球颇为相似的行星,并认为这颗行星可能适合孕育生命。据此回答下题。

该行星适合孕育生命的条件应该主要包括( )

①温度适宜  ②有液态水  ③无大气  ④宇宙环境安全、稳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地球上生命存在的自身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较厚的大气层和液态水”;地球的宇宙环境:由于大小行星各行其道,故地球形成了较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光照条件。故③项错误。用排除法可选B项。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地球上生命存在条件的原因分析,调用课本相关内容,注意因果关系。

太阳活动爆发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太阳发脾气”,人们也一直在研究“太阳发脾气”时地球上发生的变化,但仍有很多领域的问题难以解决。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太阳发脾气”时可能发生( )

①手机用户通话时信号时强时弱 ②信鸽迷途

③地球各地的夜空产生极光 ④固定电话信号中断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4.到下列哪个国家旅行有可能欣赏到因“太阳发脾气”而形成的空中梦幻景观( )

A.加拿大B.巴西C.澳大利亚D.意大利

【答案】3. A 4. A

【解析】

【3题详解】

“太阳发脾气”时耀斑暴发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导致无线电信号减弱或中断。可能发生手机用户通话时信号时强时弱,①对。干扰地球磁场,使指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可能使信鸽迷途,②对。地球只有两极的夜空产生极光,③错。固定电话是有线电话,信号不会中断,④错。A对,B、C、D错。

【4题详解】

旅行有可能欣赏到因“太阳发脾气”而形成的空中梦幻景观是极光现象,能看到的国家应位于极圈内,最可能是加拿大,北极圈穿过领土北部,A对。巴西、澳大利亚、意大利在极圈外,看不到极光现象,B、C、D错。

点睛:太阳活动的耀斑暴发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导致无线电信号减弱或中断。干扰地球磁场,使指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可能使信鸽迷途。地球只有两极的夜空产生极光,能看到极光现象的国家有领土位于极圈内。

5.关于地球自转说法正确的是( )

A.各地角速度都相等B.从地轴北端上空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C.各地线速度都不等D.地球自转360°,需要的时间为24小时,即1恒星日

【答案】B

【解析】

除两极点外,地球自转各地角速度都相等,A错。从地轴北端上空观察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B对。纬度相同,线速度相等,C错。地球自转360°,需要的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即1恒星日,D错。

昼夜更替,潮起潮落,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了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回答下面小题。

6.在下列现象中,可以成为地球自转的证据是(  )

A.日月升落B.极昼极夜C.月相变化D.四季转换

7.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  )

A.23小时56分B.24小时零4分

C.24小时56分D.24小时

【答案】6. A 7. D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的规律。地球自转是自西向东,可以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极昼极夜、四季转换现象是地球公转产生的;月相的变化是月球公转的现象。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24小时,它是昼夜更替的周期;以恒星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

【6题详解】

地球自转是自西向东,可以看到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极昼极夜、四季转换现象是地球公转产生的;月相的变化是因为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是月球公转的现象。选A正确。

【7题详解】

以太阳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24小时,它是昼夜更替的周期;以恒星为参照点,地球自转一周所需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选D正确。

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8.据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  )

A.低纬地区B.中纬地区

C.北极附近D.南极附近

9.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  )

A.1个多小时B.3个多小时C.5个多小时D.7个多小时

【答案】8. A 9. B

【解析】

考点定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北半球观测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故是北半球低纬地区,在南极附近看不到北极星。2.以遥远的恒星作为参照物,地球自转一周为360 °,用时约24小时,即15°/1小时。a恒星视运动转过角度约50°,拍摄时间为3个多小时。

【8题详解】

北极星位于地轴的北极延长线上,北半球观测纬度应该等于当地的观测仰角,在南半球是看不到北极星的。图中北极星的地平高度较低,可判断该地在北半球的低纬度地区,故答案选A,其它选项排除。

【9题详解】

以恒星为参照,地球自转一周为360°,用时23时56分4秒,约15°/小时,恒星转过50°,时间约为3个多小时。

10.下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自西向东;在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自西向东;图A北极为中心图错,图B南极为中心图错,图C自转方向相反了错。选D正确。

11.有关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角速度全球各地均相等

B.线速度北京<广州

C.北纬60°的角速度约为赤道地区的一半

D.拉萨的线速度比杭州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地球自转速度有角速度和线速度之分,角速度全球各地相等,但两极点无速度,A错;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北京<广州,B正确;北纬60°的线速度约为赤道地区的一半,C错;拉萨海拔高,纬度两地相差不大,拉萨的线速度比杭州大,D错。选B正确。

12.下列各地与“坐地日行八万里”最吻合的是( )

A.89°S 90°WB.40°N 120°E

C.0° 50°WD.30°N 90°

【答案】C

【解析】

【详解】赤道是地球上最大的圆,其长度约4万公里,约8万里;“坐地日行八万里”在赤道上随着地球自转一周走过的距离约8万里。选C正确。

13.印度尼西亚特尔纳特岛上的瓜马拉马火山于2012年9月16日喷发,大量火山灰喷涌而出。此次火山活动的岩浆最有可能的是来自(  )

A.地壳B.上地幔上部

C.下地幔上部D.外核

【答案】B

【解析】

【详解】岩浆源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顶部,属地幔层。选B正确。

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21时25分45秒,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至10月6日18时,“天宫一号”已绕地球飞行109圈。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14.“天宫一号”所绕转的天体属于(  )

A.恒星B.行星C.卫星D.星云

15.“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图中字母所示的某天体构成一个天体系统,该天体及其所在的天体系统分别是 (  )

A.c、地月系B.d、太阳系

C.b、河外星系D.c、银河系

16.图中所示信息反映了行星的运动特征是(  )

A.自转方向都一致

B.公转方向都一致

C.公转轨道都为正圆形

D.公转轨道面完全重合

【答案】14. B 15. A 16. B

【解析】

【14题详解】

“天宫一号”绕地球飞行是地球的卫星;地球是行星,绕恒星太阳运行;星云是太阳系外的天体。选B正确。

【15题详解】

图示c是地球,“天宫一号”绕地球飞行是地球的卫星,与地球形成“地月系”;d是火星、b是金星,都是绕太阳运行的行星。选A正确。

【16题详解】

图示太阳系,太阳及其八大行星示意图,八大行星绕太阳运行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但自转的方向不都一致,金星是自东向西;八大行星绕日运行的轨道都近似于圆的,不是正圆;公转近于同一平面,但公转轨道不重合。选B正确。

【点睛】行星是绕恒星运动,卫星绕行星运动。

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公转方向相同)、近圆性(公转轨道接近圆)及共面性(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三大特征。 1、同向性:从北极上空看,各行星都按逆时针绕日旋转 2、近圆性:运行的轨道都近似圆形 3、共面性:各行星的轨道大体在同一平面上

2011年2月22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根据美国宇航局科学家第一次对银河系行星数量普查做出的估计,银河系内的行星数量是一个天文数字,至少达到500亿颗,其中有大约5亿颗坐落于所谓的“金发姑娘区”,也就是适居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7.对“金发姑娘区”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这一地区的温度既不太高,也不太低,适宜生命存在

B.这一地区只有气态水的存在

C.这一地区宇宙环境比较安全

D.这一地区星球的表面可能存在大气层

18.地球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和其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适中的日地距离

B.适宜的温度——地球适中的质量和体积

C.液态水——地球大气的成分

D.适宜的温度——适中的日地距离

【答案】17. B 18. D

【解析】

【17题详解】

“金发姑娘区”是适居区,即有生命存在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A正确;有液态的水,B错;有安全的宇宙环境,C正确;有适宜的体积和质量,表面有厚厚的的大气层,D正确。选B正确。

【18题详解】

对于生物呼吸的大气,取决于适中的体积和质量,A错;太阳是地球能量的源泉,适宜的温度,取决于适中的日地距离,B错、D正确;液态水的存在,与地球的温度适宜有关,与大气的成分无关,C错。选D正确。

【点睛】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有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

1、太阳的稳定——提供光和热

2、安全的行星际空间——轨道共面同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

自身条件:

1、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适度

2、可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形成大气层

3、液态水——生命存在的物质基础

水星合木星,是指两颗星在各自的轨道空间内运行,运行到了两者之间的最近距离处。2011年,水星合木星发生了两次,第一次发生在3月17日,第二次发生在5月11日,而我们也可以观测到这种难得一见的“甜蜜”景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9.在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木星的“左邻右舍”是 (  )

A.水星和金星B.火星和土星

C.水星和土星D.天王星和海王星

20.如果把太阳系中地球和水星的位置互换一下,则(  )

A.地球上将会被水淹没,人类无法在地球上生存下去

B.地球地表温度太高,原子无法结合起来形成生物大分子,也就不会有生命物质

C.地球上将不会有大气

D.地球上将只有固态和晶体物质

【答案】19. B 20. B

【解析】

【19题详解】

木星位于太阳系中火星与土星之间。选B正确。

【20题详解】

地球之所以存在生命一个重要的条件是日地距离适中,才使得地球的温度适宜,使得水以液态的形式存在;如果把太阳系的地球和水星的位置互换一下,使得地球距离太阳的距离增近,使得地球的温度过高,原子无法结合起来形成生物大分子,也就不会有生命物质;地球上即使有水也会因热而快速蒸发光的;大气的存在与日地距离无关,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有关;地球表面还有大量的气体,而不是只有固态和晶体物质。选B正确。

2014年1月13日,波多黎各北部附近海域发生6.5级地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21.地震时,位于地震附近海域船只中的人应感到(  )

A.上下颠簸

B.左右摇晃

C.先上下颠簸,再左右摇摆

D.无感觉

22.地震、海啸的发生,对下列哪一圈层影响最小(  )

A.岩石圈B.大气圈

C.生物圈D.水圈

【答案】21. A 22. B

【解析】

【21题详解】

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传播速度慢于纵波,且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在固体和液体中均能传播,在地震发生时,位于地震附近海域船只中的人只能感觉到纵波,表现为上下颠簸,故选A。

【22题详解】

地震是岩层受到挤压,发生断裂,引起地表的震动,且地震发生在海底,会对海水及海洋生物产生影响,而对于大气圈影响较小,故选B。

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据专家测量,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 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喻为“绿色聚宝盆”。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3.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  )

A.软流层B.地壳

C.地幔D.地核

24.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  )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D.地球内部

【答案】23. B 24. A

【解析】

【23题详解】

地壳的平均厚度约33千米,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应是在地壳层内;地壳层以下是地幔、地核,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顶部。选B正确。

【24题详解】

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它距离地表近,地表的温度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地表受热后向下热传导,缓慢积蓄在地下形成浅层地能。选A正确。

【点睛】浅层地能是指地球浅表层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中所蕴藏的低温热能。它的来源以太阳辐射为主,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地心热量,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一般温度恒定。由于浅层地下收集了太阳射向地球60%的能量,相当于人类每年能耗的近2万倍,加上地核芯热综合作用,这个地层形成相对恒温层带;与传统能源相比,浅层地能具有储量巨大、再生迅速、分布广泛、温度四季适中,并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点,是巨大的“绿色能源宝库”。

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下图示意1961~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25.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D.青藏高原

26.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B.植被少

C.地势高D.云雨少

【答案】25. D 26. D

【解析】

【25题详解】

由图示可以看出,青藏高原的PAR强度最大,即光合有效辐射最大,农业生产潜力最大。选D正确。

【26题详解】

乙地内蒙古高原,晴天多,太阳辐射强,PAR值高;甲地四川盆地,地势低、阴雨天多,太阳辐射弱,PAR值低。选D正确。

【点睛】太阳辐射中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分成为光合有效辐射(PAR)。光合有效辐射占太阳直接辐射的比例随太阳高度角增加而增加,最高可达45%。而在散射辐射中,光合有效辐射的比例可达60~70%之多,所以多云天反而提高了PAR的比例。光合有效辐射平均约占太阳总辐射的50%。中国区域PAR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总体呈现东南低、西部高的特点,青藏高原西南部 PAR 最高,四川盆地 PAR 最低。

太阳黑子活动的变化会对地球的气候产生明显影响。下图显示北半球部分高纬度地区太阳黑子活动与年均降水量的下面小题。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27.图中所示的34个测站分布范围主要在 (  )

A.亚洲B.亚洲和欧洲

C.亚洲和北美洲D.欧洲和北美洲

28.观测显示,所测地区年平均降水量(  )

A.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增大

B.随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强而减小

C.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吻合

D.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无关

【答案】27. D 28. C

【解析】

【2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位置的判读,考查学生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难度中等。由图中地理坐标可知,这34个测站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洲,故D项正确。

【2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太阳黑子活动对地球气候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中等。由图可知,年均降水量曲线与太阳黑子活动曲线波动周期基本吻合,即所测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变化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吻合,故C项正确。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工作人员于2010年12月6日在太阳观测图像中发现,太阳“脸上”新长出一颗“大痣”(如下图所示),其面积是地球表面积的数倍,中心区域的温度约为3 600摄氏度,而边缘地区则要超过5 800摄氏度。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29.该“大痣”出现在太阳的(  )

A.光球层B.色球层

C.日冕层D.中心区域

30.如果2011~2012年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那么上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  )

A.2000~2001年B.2022~2023年

C.2006~2007年D.2087~2088年

【答案】29. A 30. A

【解析】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特点。“大痣”出现在太阳的光球层,是光球层出现的太阳黑子;它的温度较光球表面温度低,而出现的发暗现象。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若2011~2012年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那么上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2000~2001年。

【29题详解】

“大痣”出现在太阳的光球层,是光球层出现的太阳黑子;它的温度较光球表面温度低,而出现的发暗现象。选A正确。

【30题详解】

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若2011~2012年是太阳活动强烈的时段,那么上一个活动强烈时段约是2000~2001年。选A正确。

二、综合题(3题,共40分)

31.读“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1)八颗行星中,B表示________,D表示________。按结构特征,它们都属于________行星。

(2)按运动特征,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即都是____________,呈________时针方向运动。另外,还具有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

(3)若地球在H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 (  )

A.变为寒冷的“冰球” B.变为炽热的“火球”

C.大气层将会消失 D.体积将会变小

(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

【答案】(1)金星 火星 类地

(2)自西向东 逆 近圆 共面

(3)A

(4)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5)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

【解析】

【详解】(1)八颗行星中,距离太阳由近及远,B排在第二位,是金星;D是火星。按结构特征,,八大行星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它们都属类地行星。

(2)按运动特征,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即都是自西向东,呈逆时针方向运动。另外,八大行星绕日运行的轨道近乎在同一平面,轨道都近似于圆形,还具有近圆性和共面性。

(3)若地球在H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日地距离变大,地球表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地球变为寒冷的“冰球”;地球的质量和体积影响了大气层,与日地距离无关;日地距离变大,对地球的体积影响不大。选A正确。

(4)图示太阳系,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出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中,有利于生命的发展。

(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自身条件有:日地距离适中、体积和质量适中及液态水的存在;此图反映出来的是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

32.材料一 在“中国太阳城”德州,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无处不在,低碳经济悄然融入百姓生活,下图示意德州的全国首条接受阳光照射8小时就可以使用7天的长达10千米的太阳能路灯街道。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1)若在下列城市中推广太阳能路灯,自然条件最不适宜的是 (  )

A.银川 B.拉萨

C.成都 D.呼和浩特

(2)根据材料二描述我国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的总体特征。

(3)纬度大致相当的重庆、拉萨两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有什么差异?分析其原因。

(4)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除了材料中提到的太阳能路灯之外,还有哪些?

【答案】(1)C

(2)从总体上看,年太阳总辐射量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大。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一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特别丰富。)

(3)拉萨年太阳总辐射量大于重庆。 

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中尘埃含量小,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中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阴天、雾天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4)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子显示屏、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灶等。

【解析】

【详解】(1)四个城市中成都地处四川盆地,地势低多阴雨天气,太阳辐射弱,不适合发展太阳能路灯;其它三个城市晴天多,太阳辐射强,适合发展太阳能路灯。

(2)直观的读图可以看出我国太阳辐射量的空间分布特点;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年太阳总辐射量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大。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一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年太阳总辐射量特别丰富。)

(3)拉萨年太阳总辐射量大于重庆。两地纬度相近,太阳辐射的差异主要与地形及天气有关; 

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中尘埃含量小,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晴天多,日照时间长,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大。

重庆位于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中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多,阴天、雾天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4) 太阳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可随便举出实例: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子显示屏、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灶等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则少。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主要原因。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

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

4.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如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温差不大,是因为纬度越高的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了因太阳高度角低损失的能量。

33.下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____波,B表示________波。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表示________界面,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该面以上C代表________,该面以下E代表________。

(3)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________,地震波B速度________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________态, F面是________界面。

【答案】(1).横(2).纵(3).莫霍(4).横波和纵波在此处波速明显增加(5).地壳(6).地幔(7).消失(8).突然下降(9).固(10).古登堡

【解析】

【详解】(1)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慢,纵波速度快;图中A是横波、B是纵波。

(2)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和传播媒介,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D表示莫霍界面,该界面以下横波和纵波在此处波速明显增加;以此划分了地壳层和地幔层,莫霍界面以上C代表地壳,莫霍界面以下E代表地幔。

(3)图中F处是古登堡界面,地震波A完全消失,地震波B速度明显减速并继续往深处传播。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纵波可以固、液、汽三态中传播,F处横波A完全消失,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固态, F面以下可能为液态。

【点睛】地震波是指从震源产生向四外辐射的弹性振动波。地震按传播方式分为纵波、横波。纵波传播速度快,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传播速度慢,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纵波可以固、液、汽三态中传播。


  本文标题: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977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9772.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一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