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正确的是
A. 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
B. 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
C. 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
D. 北欧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2.湖陆风是一种在沿湖地区昼夜风向明显改变的地方性的大气现象,分为“湖风”和“陆风”。关于“湖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上午产生
3.(题文)水的运动对地表环境的形成和人类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下列属于水循环意义的是
A. 潮汐现象
4.关于图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地气温日较差比B地大
C. ②④两地的暖空气中,被迫抬升的是②地
5.(题文)f1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f2表示地转偏向力,f3表示摩擦力。下列图示能正确表示南半球中纬西风的是
A. B. C. D.
6.下图为气压带风带分布局部示意图。
与地中海气候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气压带、风带图示是
A. ①
7.衢州市位于浙江西部。下图为衢州市域不同时期主要交通线路分布图,甲乙丙丁为该区域的四个聚落。读图完成下题。
关于图示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地衰落明显②乙城规模最大③丙地发展缓慢④丁为后起之秀
A. ①②
8.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它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2017年5月,中国首次在南海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从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角度,可燃冰属于
A. 水资源
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9.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A. ①②
10.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A. ①②
11.12.火星上的夜晚可能观察到
A. 美丽的银河横跨星空
C. 土星遮住火星的卫星
13.14.造成火星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有
①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小②白天火星表面吸收大气辐射多③夜晚大气阻挡火星表面辐射多④夜晚火星表面吸收大气辐射少
A. ①②
(题文)读长江三峡中巫峡的景观素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小题1)关于该处景观形成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岩层沉积——地壳抬升——断裂下陷——洼地积水
B. 岩层沉积——挤压褶皱——地壳抬升——流水下切
C. 挤压褶皱——岩层沉积——冰川侵蚀——冰雪融化
D. 岩浆侵入——岩层沉积——断裂抬升——流水下切
16.(小题2)下列地理事物的成因可能与巫峡相似的是
A. 东非大裂谷
(题文)2017年4月10日,来自西亚的14万吨原油在缅甸马德岛卸载,中缅原油管道工程正式投运,标志着中缅两国能源领域合作步入新阶段。完成下面小题。
17.(小题1)中缅输油管道建设的积极影响有
A. 改善云南大气质量
C. 加强我国能源安全
18.(小题2)关于缅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势南高北低
C. 全年高温多雨
19.(小题3)海上巨轮运输易造成污染,海上油污扩散的主要原因是
A. 洋流
2017年9月29日兰渝铁路全线通车,乘车从兰州到重庆,可看到沿途植被景观变化明显。下图为兰渝铁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0.从兰州到重庆,图中看到秦岭南北自然植被类型差异明显,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地形
21.修建铁路北段时,适合保护生态的措施是
A. 临近城镇设置隔音屏障
C. 铁路多处采用桥梁或隧道
下图为美国某农场农事安排表和本土农业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2.该农场最可能出现在右图中的
A. 甲地
23.该地形成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原因是
A. 优越的自然条件
C. 发达的农业技术
下图为我国西气东输线路布局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关于西气东输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线跨我国三大自然区
B. 二线自西向东太阳辐射量逐渐增加
C. 甲、丁两地植被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
D. 二线沿途的自然带类型多于一线
25.影响一、二线工程线路布局最主要的因素是
A. 城市与地形
C. 植被与水文
下图为世界某地区距海里程等值线(单位:km)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6.与甲地相比,乙地
A. 年降水量大
C. 冬季气温高
27.图中甲地土壤较为贫瘠,其原因之一可能是
A. 植被不落叶,有机质产生少
B. 冰川作用后,土壤发育较差
C. 地形起伏大,有机质迁移快
D. 冬季气候冷,微生物活动弱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美国五大湖附近发展乳畜带的原因是
(2)20世纪初,匹兹堡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是
(3)匹兹堡是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4)比较A、B两地夏季降水量的大小,并从大气环流角度解释其原因。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图中城市共同的自然区位特征是
(2)影响雄安新区建设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3)图上箭头所示为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分析其对输入地的影响
(4)华北地区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
全球气候变暖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可能增加,海平面上升,A错。导致灾害性天气频繁,气温升高,中国自然带北移,B对。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C错。中纬度地区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可能减少,D错。
考点:全球变暖的影响。
2.A
【解析】
白天随着太阳高度增加,陆面受热快形成低气压区,湖面较冷,形成高气压区,风由湖吹向陆,即湖风;随着太阳高度减小,到了夜晚陆面冷得快,湖面冷得慢,相反,会形成由陆吹向湖的风,即陆风。选A正确。
3.B
【解析】
水循环通过降水及径流,会不断的改造地表形态;潮汐现象是天体引力对地球上水体的作用,与水循环无关;植被、水体等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的作用,不是水循环的作用。
【点晴】
水循环是发生在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及生物圈之间,通过水的不同形态,在不同空间连续运动的过程;通过水循环连接了四大圈层,促进了能量的转换,塑造了地表形态,也为陆地带来了丰富的淡水资源。
4.D
【解析】
【详解】
据图可知,B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温差较大,故A项错误;甲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风力较大,故B项错误;④地受冷空气控制,暖空气被迫抬升,②地受暖空气控制,暖空气主动爬升,故C项错误;①位于暖锋的锋前,③位于冷锋的锋后,故两地此时都可能出现阴雨天气,D项正确。
【点睛】
锋面气旋的判读
1.冷锋、暖锋的判断:在锋面气旋中,要判断冷锋和暖锋,需要先判断出是冷气团还是暖气团主动移动。常规的方法是根据槽线处锋面的移动方向来判断:如下图,在虚线处画出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由外向内,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如甲线箭头所指方向;再根据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偏转规律(以北半球为例,向右偏转)可知气团的运动方向为乙线箭头所指方向。通过作图很容易判断出虚线甲处是北侧冷气团主动移动,为冷锋;虚线丙处是南侧暖气团主动移动,为暖锋。南半球判断方法与此类似。?
2.降水区域的判断: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而暖锋降水在锋前。但锋前、锋后的判断是一个难点,这要根据锋面的移动方向来分析,锋面将要经过的区域为锋前,锋面已经经过的区域为锋后。这里同样有一个规律:锋面降水都在冷气团一侧,即图中的1和4区域。?
3.锋面过境时的天气变化:冷锋过境时出现雨雪或大风天气,而暖锋过境时出现连续性降水。甲处为冷锋,过境时,气温下降、气压上升,出现雨雪或大风天气。
5.D
【解析】
南半球地转偏向力是向左偏,地转偏向力的方向与风向垂直,向左应是图示D正确。
6.B
【解析】
【详解】
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少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结合图形可知,B项正确。
【点睛】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⒈全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⒉移动晚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约1个月
⒊年移动幅度约为10°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的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和黄赤交角的存在(即地轴的倾角不变)
7.D
【解析】
【详解】
对比两幅图可知,右图中甲地中没有交通线路通过,说明其发展缓慢,明显衰落,故①正确;图中丙地区位优势明显,规模较大,故②错误;丙地有国道和省道通过,发展迅速,故③错误;丁地有国道和省道通过,发展较快,为后起之秀,故④正确。结合选项可知,D项正确。
8.C
【解析】
【详解】
据材料可知,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它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中国在南海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可以用于生产和生活的能源,故可燃冰属于矿产资源,C项正确。
9.B
10.C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
9.图示迁入的男性人口少于女性;迁入的年龄结构与原有的人口年龄结构有互补性;而迁入人口的年龄主要以青壮年为主,属于劳动力人口,表明迁移的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受经济因素的影响。故选C。
10.迁入的劳动力增多,加大了该市就业紧张局面,但促进了该市经济发展;而人口的增多,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少年儿童和老人的迁入,增加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故选D。
考点:人口的空间移动
11.12.A
13.14.D
【解析】
11.12.本题主要考查八大行星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安与太阳的距离由远及近,水星、地球、火星和土星分别位于图中第一颗、第三颗、第四颗和第六颗的位置、任何行星都不可能遮挡其他行星的卫星;水星远离小行星,不可能穿梭于小行星带;火星上大气稀薄,故能见度很高,可以观察到银河系;因地球公转轨道位于火星公转轨道之内,尽管夜晚可以短暂观察到地球,但由于地球体积较小,只能观察到地球较为明亮的光点,而不可能是圆圆的球体。故答案选A。
13.14.因为火星大气稀薄,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少,气温高;夜晚大气保温作用效应差,大气逆辐射弱。火星表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导致气温较低,因此①④正确,故正确答案选D项。
15.16.B
【小题2】【小题2】D
【解析】
15.16.图示山峡地区岩层有层理结构-沉积岩,岩层有明显的褶皱变形-挤压褶皱,山峡两岸是高大山地-地壳抬升,峡谷-流水下切。选B正确。
【小题2】【小题2】东非大裂谷、渭河谷地是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地垫带;挪威峡湾是冰川侵蚀形成的;虎跳峡是流水侵蚀形成的。选D正确。
17.18.C
19.【小题2】D
【小题3】【小题3】A
【解析】
17.18.中缅输油管道建设,可使我国进口石油的线路大大缩短,利于我国的能源安全。选C正确。
19.【小题2】缅甸河流多自北向南流,地势北高南低;是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明显的旱雨两季,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多降水;河流无冰期,不可能有凌汛。选D正确。
【小题3】【小题3】海上石油泄漏造成污染,主要是通过洋流运动而扩散。选A正确。
20.D
21.C
【解析】
20.从兰州到重庆,自然植被由温带落叶阔叶林变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造成这种分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选D。
21.“临近城镇设置隔音屏障”可以减少对城镇的噪声污染,与保护生态无关,A错;在铁路沿线应该设立生物通道,B错;采用桥梁或隧道可以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C对;铁路北段为温带落叶阔叶林,D错。
【点睛】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1)规律:自然带大致与纬线平行,沿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
(2)成因:热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是产生这种分异的基础,水分条件也有重要影响。
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1)规律:自然带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
(2)成因:从沿海到内陆,水分条件不同。
22.A
23.D
【解析】
22.图示该农场春季播种,秋季收割,一年地熟,应是美国纬度较高的甲地,种植春小麦。选A正确。
23.甲地是商品谷物农业,该地地形平坦、气候相对温和湿润,地广人稀,加之美国科技水平高、机械化水平高,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在此形成商品谷物农业,这是因地制宜的综合策略的结果。选D正确。
【点晴】
由于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在一定地域内的较稳定的、区域性的多种农业地域类型。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商品谷物农场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
24.C
25.A
【解析】
24.一线跨我国两大自然区,故A项错误;二线自西向东太阳辐射量总体上是减少的,故B项错误;甲地位于新疆,地带性植被是荒漠,丁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地带性植被是落叶阔叶林,故C项正确;二线沿途的自然带类型与一线相似,故D项错误。
25.据图可知,一、二线工程线路布局都经过了很多的城市,而且通过地区尽量减小工程量,易于施工建设,故A项正确;交通线路的布局与西气东输线路布局无关,故B项错误;植被、水文、资金与科技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故C、D项错误。
【点睛】
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从国家层面的意义
①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②为沿途各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激活沿途省区钢铁、建筑、建材、运输、商业、水泥、土建安装和机械电子等产业的发展潜力。
2.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西部的资源优势与东部的经济、技术优势相结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6.D
27.B
【解析】
26.据图可知,甲地位于沿海地区,受洋流及海水影响较大,降水较丰富,太阳辐射较贫乏,故A项错误,D项正确;甲地受西风势力较强,故B项错误;受海洋调节作用,甲地冬季气温较高,乙地气温较低,故C项错误。
27.甲地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A项错误;该区域地质时期受冰川作用影响,土壤发育较差,故B项正确;甲地区为平原地区,故C项错误;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多雨,故D项错误。
28.(1)气候湿冷,利于牧草生长;城市人口多,市场广
(2)工业化阶段、自然生态环境(环境)(气候)
(3)能源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4)A地夏季降水小于B地(或“B地夏季降水多于A地”),因为A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B西风控制降水多,降水多。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匹兹堡的位置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乳畜业发展的条件,考查区域发展的阶段,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
(1)考查乳畜业发展的条件。结合美国五大湖附近的自然特征,该地区纬度较高,气候湿冷,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但有利于牧草的生长;该区域是美国发展最早的区域,城市数量多,人口密度大,对乳畜品的需求量较大。
(2)考查区域发展的阶段。据材料分析可知,20世纪初,匹兹堡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是工业化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人口由东北迁往南部和西部“阳光地带”的主要因素是气候条件。
(3)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匹兹堡附近有矿产资源,能源资源丰富;接近美国东北部,传统工业基础好,市场广阔;临近交通线路,交通便利;临近水源,水源条件好。
(4)根据两地的地理位置可知,A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多晴朗天气;B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受西风带控制,多降水天气,所以A地夏季降水小于B地。
【点睛】
农业的区位因素
(1)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
(3)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
29.(1)濒临河流
(2)政策
(3)缓解水资源供应紧张状况
(4)洪涝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海河流域示意图为背景,考查影响城市形成的因素,考查南水北调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
(1)考查影响城市形成的因素。据图可知,图中城市位于河流附近,故图中城市共同的自然区位特征是濒临河流;该区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2)根据材料可知,影响雄安新区建设的主导区位因素是政策因素;随着北京非首都职能不断地向雄安新区转移,会使越来越多人口受经济因素吸引进入新区。
(3)图上箭头所示为我国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对于北方地区可以缓解水资源供应紧张状况;提供充足的水源,满足生产生活用水,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地表水,可能会造成盐碱化的发生。
(4)考查华北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从气候上分析,该区域受季风影响,夏季降水丰富且集中;从地形上分析,地势地平,地表水不易排出。
本文标题:浙江省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919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9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