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某旅行者在其旅行日记中写道:“凌晨,寒风刺骨,等了两天,夜空中美丽的景色还是被我等到了,漫长无尽的黑夜里,看到你是我最大的欣慰……而此时我的家乡应该是一番‘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日记中记述的地区,可能有
A. 驯鹿迁徙
C. 成群企鹅
2.此时该旅行者家乡
A. 早稻成熟,遍地金黄
C. 明前龙井,采摘正忙
【答案】
1.C
2.A
【解析】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桃花别样红”的景色是西湖6月,中国的夏季。但材料中的旅游地却是寒风刺骨、黑夜漫长且凌晨有极光现象,因此参观地应位于南半球的南极圈以内地区,据此选C。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不会有驯鹿。
2.该旅行者家乡‘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据此应为江南的6月,此时早稻成熟,遍地金黄。苹果挂枝,硕果累累是北方的秋季;明前龙井,采摘正忙是早春景色;麦浪滚滚,丰收在望是北方景色。据此选A。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河南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联考)亚洲高压是冬半年盘踞于蒙古一西伯利亚地区对流层下部的稳定而强大的冷气团气象学中一般用1025hPa等压线作为其分布范围的标注线。下图为1951年以来亚洲高压的位置平均变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受亚洲高压的影响,下列地区自1951年以来,冬季气候特征最稳定的是
A. 日本群岛
4.与亚洲高压1025hPa等压线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的因素是
A. 海陆位置
【答案】
3.B
4.C
【解析】
3.1025hPa等压线的任置变动反映亚洲高压的强弱及其位五,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显示中亚地区该线位置最稳定,说明中亚地区受亚洲高压影响的冬季气候最稳定,所以B正确。
4.由于海陆热力生质差异导致网纬度海陆之间产生温差,海陆溫差越大,.陆地上因气温低而形成的高压越强盛.高压控制的范围就越大,所以海陆温差与亚洲高压控制范围呈正相关关系。


A. 温暖湿润
6.该岛稀有生物品种多的地理条件是
A. 纬度低地形复杂
【答案】
5.D
6.C
【解析】
5.读图文材料可知,该岛上植物有瓶状茎、叶柄短、革质等特点,这些特征是植物为了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气候进化的结果,反映了该岛气候干旱,高温干燥。
6.读材料可知:“索科特拉岛在过去的600或700万年间,一直被非洲大陆孤立在外。”

7.图中甲地所处半球及天气系统分别为
A. 北半球准静止锋
8.受图中甲地天气系统移动的影响,乙地未来一两天
A. 气压升高,气温降低
C. 乌云压顶,阴雨连绵
9.影响图中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A. 洋流、纬度
C. 纬度、大气环流
【答案】
7.B
8.A
9.C
【解析】
7.图中实线是等压线,虚线是等温线。等温线数值向南减小,甲地所处半球是南半球,A、D错。风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根据风向判断,图示气压中心为低压中心,天气系统是锋面气旋,甲地位于锋面气旋左侧,是冷锋,B对,C错。
8.冷锋降水在锋后,受图中甲地天气系统移动的影响,乙地未来一两天将有冷锋过境天气,气压升高,气温降低,A对,B错。阴雨连绵是暖锋过境的天气特征,C错。冷锋过境,不一定是雪花漫舞,图示锋面过境时,应是偏西风,D错。
9.图中等温线分布符合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规律,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等温线形态受锋面气旋活动影响,主要因素有大气环流,C对。图中信息不能体现洋流、地形差异的影响,A、B、D错。
(广东省深圳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在全球范围内,云层分布面积、纬度或高度的变化将影响全球的温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强于云层的温室效应);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强于云层的削弱作用)。研究发现,自19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云层多少没有明显变化,但高空云升高(云层厚度和成分无明显变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的趋势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随若全球气候变暖,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表明
A. 极地东风减弱
11.高空云升高较明显的季节及其气候效应是
A. 夏季、变冷
12.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将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A. 中低纬度增多,高纬度也增多
C. 中低纬度增多量大于高纬度减少量
【答案】
10.A
11.B
12.C
【解析】
10、由于全球变暖,使得两极地区与中纬度地区热量交换活动减弱,相应水平气压梯度力变弱,极地东风风力减弱,从而导致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故答案选A。
11、由材料可知,高空云能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强于云层的削弱作用),使得大气保温作用更加明显。夏季由于太阳辐射量大,高空云大量困住云层下的热量,使得空气温度上升,空气对流活动更加强烈,高空云升高较明显。故答案选B。
12.由材料可知,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强于云层的温室效应),中纬度低层云向两极移动使得高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减少;中纬度地区由于低空云数量减少,对太阳辐射量的削弱作用减弱,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增加;同时中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于高纬度地区,因此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中低纬度增多量大于高纬度减少量,故答案选C。
【点睛】要准确理解材料中高空云与低空云对大气温度的影响是解决该题的关键。高空云能够困住云层下的热量(强于云层的削弱作用),故高空云使大气升温;低空云能遮挡入射阳光(强于云层的温室效应),故低层云使空气降温。
(山西省太原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下图示意2018年1月29日-2月7日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的气温距平(气温与多年平均气温之差)等值线分布。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图中部分地区出现低温凝冻灾害(气温剧烈下降并伴有雨雪冰冻),给交通、电力、农业等部门造成较大的损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 大寒
14.该时段内,图示区域受低温凝冻损害最大的地区可能是
A. 藏南
15.据图推测,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甲行政区此时段
A. 积雪量大,大气反射量多
C. 积雪量少,大气吸收量少
【答案】
13.B
14.D
15.D
【解析】
13.图示为2018年1月29日-2月7日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的气温距平,该时段内,恰逢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所以B正确。
14.图示为2018年1月29日-2月7日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的气温距平,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图中部分地区出现低温凝冻灾害,该时段内,图示区域受低温凝冻损害最大的地区可能是滇东,所以D正确。
15.图示为2018年1月29日-2月7日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的气温距平,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图中部分地区出现低温凝冻灾害,甲行政区此时段积雪量少,地面反射量少。

A. 降水
17.该时段图中出现浮尘的地区,浮尘形成原因包括
①天气晴朗少雨②偏北风较强③气温快速回升,蒸发旺盛
A. ①②③
【答案】
16.A
17.C
【解析】
16.从图中可以看出,此季节盛行西北偏北风,大风天气,降温幅度较大,易出现霜冻,受地形、阴雨天气影响,夜间大气逆辐射较强,气温较高,是未出现霜冻的原因。
17.读图分析可知,下沉气流,风速减小,浮尘沉积,扬沙通过高层气流吹向乙地高空,后下沉形成浮尘,所以浮尘来自高空气流,主要是大风所致,所以C正确。
18.树干涂成白色的主要目的是
A. 白天降低树干温度
B. 晚上增加路面亮度
C. 增大树干的昼夜温差
D. 美化城市景观
19.涂白剂中的生石灰和硫磺等主要作用是
A. 防治牲畜啃食,保护树木
C. 杀菌、杀虫,提高抗病能力
20.我国北方地区树木涂白的最佳时期是
A. 夏季
【答案】
18.A
19.C
20.C
【解析】
18.树木涂白不会影响地面辐射,也不会影响气温,因此也不会影响树木萌芽和开花时间;树木涂白可以反射阳光,减弱树干吸收太阳辐射,使得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不大,减少树皮开裂,所以A正确。
19.行道树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可以起到杀菌、杀虫作用和防冻害的作用;从材料中可看出涂白可起到美化作用,所以C正确。
20.将树干涂成白色,既可以消灭越冬害虫和病菌,也可防止日灼病,同时还能推迟开花期、躲避晚霜冻害,因此我国北方地区树木涂白的最佳时期是秋末冬初,所以C正确。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某年10月,来自世界各地的汽车越野挑战賽选手在澳大利亚完成了7日赛程,图中黑线为越野线路。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1.与图示沙漠成因最为相似的是
A. 西亚阿拉伯沙漠
C. 塔克拉玛干沙
22.参赛选手在赛程期间需克服的主要困难可能是
A. 暴风雪、寒潮、缺氧
C. 风暴潮、高温、洪水
23.①②③④四地中,荒漠化发展最快的地区是
A. ①
【答案】
21.A
22.D
23.B
【解析】
21.该地与西亚阿拉伯沙漠均位于回归线附近,由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干燥信风的影响,气候干早;南美巴塔哥尼亚沙漠位于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降水稀少;塔克拉玛干沙漠属于温带沙漠,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索马里半岛沿岸沙漠的形成主要与沿岸寒流有关。故答案选A。
22.越野线路位于澳大利亚中西部,穿越大范围热带沙漠气候,高温、缺水;10月为澳大利亚春季,此时多沙。故答案选D项。
23.荒漠化的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类活动的强度。②地位于墨累河流域,降水较少,加之人类高强度开发,不合理用水等,导致该地区荒漠化发展很快。故答案选B项。
地形条件使水库附近还受到山谷风的叠加影向。下图为8月月16日15时该水库附近的气温分布图(单位:C)。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4.该考察区域
A. 位于长白山的山麓
C. 西南部地势起伏小
25.图示时刻,P地的风向为
A. 东北风
26.考察发现,此时库区的局地风速北侧大于南侧,其主要原因是
A. 水库北侧的气温差异较大
C. 水库南侧的地表植被茂盛
【答案】
24.C
25.A
26.D
【解析】
24.本题主要考查等值线的综合判断。根据经纬度判断该地位于北京附近,排除A;根据题意,水库三面环山,且图中有200米等高线,由此可以判断西北、东北、东南都较高,只有西南较低,排除B项;该地属于半湿润地区,排除D;故答案选C项。
25.本题主要考查热力环流。根据时间为下午3点,陆地和水库因比热容的差异,水库升温慢,气温相对较低,形成高压,周围地区升温快,气温高,形成低压,因此根据热力环流原理,P地应该吹东北风,答案选A。
26.根据上图可以发现北侧存在山谷风,白天以谷风为主,与湖陆风向一致,因此答案选D项。气温差异较大,但是不能证明该地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也不能成为风速大的理由,A错误;白天应该以谷风为主,B错误;材料无法显示南北侧植被是否茂盛,C错误。故答案选D。
(广东省佛山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基瓦利纳是美国阿拉斯加州的一座小镇,它位于一条狭长的沙坝上,海拔约约1.8-3米。历史上,在一年中的大多数日子,基瓦利纳几乎被厚厚海冰包围,每到秋冬季多暴风雪发生。近50年来,由于全球变暖效应,海水侵蚀使基瓦利小镇岛屿面积急剧减少,预计到2025年,该小镇将会彻底沉入海底。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7.形成狭长沙坝的地质作用是
A. 冰川侵蚀
28.当基瓦利纳小镇处于一年中冰雪融化最多的时候,该区域
A. 出现极夜现象
C. 河流从东面冲刷岛岸
29.近50年来,基瓦利纳小镇岛屿面积急剧减少最主要原因是
A. 暴风频率增加,风浪侵蚀海岸加剧
C. 海平面上升,岛屿沿岸低地被淹没
【答案】[来源:Zxxk.Com]
27.B
28.C
29.D
【解析】
27.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结合材料可知,该地为沙坝,考虑是外力作用堆积的结果,排除A、D,又因其是沙坝,排除C珊瑚堆积;所以其成因考虑是海浪堆积的结果,读图可知,该地为潟湖,因此其成因是河流和海浪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故答案选B项。
28.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候的因素。通过题干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一年中冰雪融化做多的事后在北半球夏季,就纬度而言可以出现极夜,但下半年应该出现极昼现象,排除A;材料提示暴风雪天气在冬季,排除B;西风带在夏季确实会北移,影响范围只能到65°左右,因此排除D;夏季东部河流进入汛期,流量增大,所以会冲刷东面岛岸,因此本题选C项。
29.首先材料以及现实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该区域风暴频率增加,排除A;也没有材料表明该地区原本植被丰富或者有植被破坏的提示,所以排除C;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纬高山地区冰雪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的确会淹没低地,但是近100年以来,因为气候变暖,全球海平面才上升12CM,但是材料提示该岛面积是急剧减少,而且8年时间该岛屿完全沉没海底,说明最主要的原因不在于海平面上升,二是海冰融化后失去对沙质岛岸的保护,面积急剧减少,答案选D项。
本文标题:2018届高三地理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专题02地球上的大气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712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7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