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a>b>c>d
B. 气压:d>a>b>c
C. 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D.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复杂的形式
2.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图,③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A. 净化、增温
3.3.洪水一方面给人类带来灾害,另一方面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做法不可能提高洪水利用率的是( )
A. 蓄洪发电
4.建构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
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
A. 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 洋流②为暖流
C. 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 ④处渔场成因为寒暖流交汇
5.下垫面与大气之间存在水热交换,由于水汽蒸发而产生的潜热释放被称之为“潜热通量”.我国某湖泊常年水量稳定,如图反映该湖泊一年内潜热通量日均值变化及降水累计量,回答问题。
1. 在下垫面水分充足情况下,潜热通量值通常( )
A. 夜大于昼
6.从地转偏向力考虑,理想状态下,下列示意图中,空心箭头表示水流初始运动方向,虚线箭头表示水流实际运动方向),能正确表示水流流向的是(
A. ①
7.7.下图表示某些工业部门对区位因素(仅考虑原料、能源、劳动力)的依赖程度,判断图中①、②、③代表的工业部门分别可能是
①炼铝、普通服装、家具制造
A. ①④
8.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A. 庐山
读我国某特大城市2011年居民购物出行空间距离表,回答下列各题。
9.居民倾向于到中心城区购买的商品是(
A. 水果
10.影响居民购买食品和日常用品空间的主要因素是(
A. 出行距离
下图是我国某省劳动年龄组(男16-59岁,女16—54岁)、低于劳动年龄组、超过劳动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年份变化的示意图,图中a、b、c表示不同的年龄组。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1.图中a、b、c分别表示(
A. 低于劳动年龄组、劳动年龄组、超过劳动年龄组
B. 低于劳动年龄组、超过劳动年龄组、劳动年龄组
C. 超过劳动年龄组、劳动年龄组、低于劳动年龄组
D. 超过劳动年龄组、低于劳动年龄组、劳动年龄组
12.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990年该省已全面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
B. 1995年此时社会养老压力最轻
C. 2010年劳动力数量最少
D. 我国生育政策调整的依据之一是c年龄组比重总体上升
读下图,回答问题:
13.图中的M天体可能是( )
A. 月球或水星
14.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 ②没有坚硬的地表③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④体积和质量很小
A. ①②
15.农业谚语“鱼靠水、娃靠娘,万物生长靠太阳”中,体现了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了( )
A. 光、热资源
C. 生产能源
假设每生产1吨钢要消耗1.5吨煤炭和1.5吨铁矿石,下图中甲、乙两地和乙、丙两地相距都为 10km,甲、丙两地相距 8km。每吨煤炭、铁矿石和钢材的运费分别为0.2 元、0.12元和0.35元每千米。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6.若甲地为钢铁的消费市场,则图中最适合建钢铁厂的是(
A. 甲地
17.上题中钢铁厂选择在该地布局的理由是(
A. 靠近铁矿.运费低
C. 运费低.靠近河流,运输方便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8.图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 ①——重熔再生
C. ③——变质作用
19.主要由图中②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是(
A. 长江三角洲
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距今已有上亿年,周围有4-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图是该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20.形成“蜂巢”地质作用是(
A. 流水侵蚀
21.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A. 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 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
C. 岩浆喷出-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D. 岩浆侵入-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下图为我国南极长城站(62°13′S,58°58′W)科考基地附近的局部等高线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2.“站在这里向北看去,山丘下的湖泊,就像一块碧玉一般,镶嵌在大地上,而湖泊北部和东部两座延伸出来的长长山脊,如同一双温柔的手,以无限的深情呵护着这熟睡的精灵”。文中的“这里”最可能是(
A. 甲地
23.该科考基地2月份可能出现的现象(
A. 正处于极昼期
C. 正处于科考的繁忙时期
一家英国媒体撰文呼吁中国全面放宽计划生育政策以应对人口问题。我国人口专家翟振武教授也表示,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时候已经到了。结合图,回答下列各题。
24.翟振武教授认为“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时候已经到了”的主要依据是(
A. 人口数量持续减少
C. 15~64岁人口比重有所下降
25.上图中,能够反映我国2010年人口年龄构成的是(
A. ①点
下图是“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6.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A. 地下水位上升
C. 蒸发量增加
27.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生活用水量增加
C. 降水下渗量减少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冰雹灾害是由强对流天气系统引起的一种剧烈的气象灾害,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巨大的危害,下图为某区域冰雹次数等值线(单位:次/年)分布图。
(1)试分析该区域冰雹空间分布特征。
(2)试说明冰雹给该区域带来的危害。
29.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荷兰须得海分为外须得海和内须得海两部分,沿岸为荷兰重要的鲜切花出口生产区和海洋渔业生产区,但风暴潮多发,1931年荷兰建设海堤将内须德海与外须得海隔开,内须得海变为艾瑟尔湖,艾瑟尔湖在筑堤后逐渐地由咸水湖变为淡水湖。
(1)分析须得海海堤建设前内须得海沿岸风暴潮多发的原因?
(2)说明艾瑟尔湖(原内须得海)由咸变淡的过程。
(3)推测须得海海堤建成后对内须得海地区农业的影响。
30.阅读资料和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德国鲁尔区是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区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钢铁产量占到全国70%左右,煤炭产量高达80%以上,在本国以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资料二:
资料三: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地理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石油、天然气和核电的广泛使用,导致对煤炭的需求不断所减少;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出现,对钢铁需求量减少。鲁尔工业区从以煤炭和钢铁工业为中心的资源型生产基地,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环境优美的新型经济区。
(1)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发展煤炭和钢铁工业有利的地理环境是什么?(试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分析)
(2)右图表现出的70年代后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是
(3)试从地理环境变化角度分析首钢迁出北京的原因。
参考答案
1.C
2.B
【来源】【全国百强校首发】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
1.据图可知,a处气流因冷空气收缩下降,近地面形成高气压,高空形成低气压;b处气流因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高气压。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的温度低。近地面无论是气压还是温度,都要比高空大。所以,温度:b>a>d>c,气压:a>b>c>d,AB错误;形成该环流的主要原因是受热不均,C正确;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的形式,D错误。故选C。
2.若此图是城郊环流侧视图,③处为绿地,则对城市可起到降温、增湿、净化作用。故选B。
3.D
【来源】2015届广东省湛江市普通高考测试(二)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洪水利用是指把本来白白流入海洋的洪水加以利用,可以用来发电,冲沙,淤灌等;导洪入海可以减少洪水的灾害,但不能提高洪水利用率。
考点:资源和灾害。
4.B
【来源】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和洋流的影响。结合图示分析可知该地洋流模式呈逆时针方向,且该地洋流地处南半球部分。因此该洋流模式应该南半球中低纬环流圈,洋流①属于南赤道暖流,对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A错误;洋流②位于大洋西部,属于暖流,B正确;洋流③是西风漂流,对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C错误;④处是离岸信风形成的上升补偿寒流形成的渔场,D错误。
5.C
【来源】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和对新概念潜热通量的理解运用。由于水汽蒸发而产生的潜热释放被称之为“潜热通量”,白天温度高潜热通量大于夜间,故A项错误;因日出前后是一天气温最低的时候,黄昏前后气温高于早晨的气温,故潜热通量昏大于晨,B项错误;夏季温度高,冬季温度较低,故潜热通量夏大于冬,C项正确;阴天气温低,晴天温度高,故潜热通量晴大于阴,D项错误。
6.A
【来源】2015-2016学年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二中学高一上二次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读图可知,AB图中的纬度自南向北递增,为北半球,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侧偏转,图A正确,故选A。
7.B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泉港区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这类题目考查的是变形坐标系。在三角形的三个边上,各有一个坐标轴,分别代表三个参数的含量或者分布程度,读图的原则是每一个事物的三个参数的百分数之和为100%,再根据获得的百分数确定结论。从图中看,①点主导因素是能源占70%以上,②点主导因素是原料,③点主导因素是劳动力。结合选项可知B正确。
考点:三角形统计图的判读,影响工业的主导因素。
8.D
【来源】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断层地质结构的判读和应用。根据图示可知图中岩层发生了错位移动,是断层构造。M是上升的岩块,属于断块山,庐山、泰山和华山都是断块山,故不符合题意;喜马拉雅山是板块挤压形成的褶皱山,D选项符合题意。
9.D
10.A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省湖州市高一第一学期期终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9.水果、牙膏汇入食盐属于日常生活用品,卖这些物品的地点较多,质量也相似,所以人们就近购买;彩电属于大宗商品,消费量较少,卖此类商品的地点较少,而中心城区是消费人群汇聚的地方,商品的品种齐全。
10.食品和日常用品各个购物点的质量和价钱相差无几,所以人们往往就近购买。
考点:城市功能分区。
11.A
12.D
【来源】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人口增长和人口问题。
11.结合题目材料可知a、b、c表示劳动年龄组(男16-59岁,女16—54岁)、低于劳动年龄组、超过劳动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劳动年龄组(男16-59岁,女16—54岁)应该属于所占比重最多的,对应b;a从1990年到2014年逐渐减少,c从1990年到2014年呈上升趋势,结合我国人口增长趋缓、老龄化趋于严重的国情分析,a应该对应低于劳动年龄组,c对应超过劳动年龄组。所以本题A选项正确。
12.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在1990年时该省60岁及以上老人口占9.6%,该省还没有全面进入老龄化,A错误;1995年时老人人口占比达11.2%,超过1990年老年人口占比,社会养老压力较大, B错误;2010年时该省呈现老龄化,但劳动年龄组所占比重大,劳动力数量不是最少的时候,C错误;我国生育政策调整的依据之一是老龄化趋于上升,为应对我国人口增长趋缓,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的情况,我国开始实施“二胎政策”,D正确。
13.B
14.C
【来源】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解析】试题分析:
13.在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是: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读图可判断图中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行星有两颗即水星和金星.正确答案选B。
14.该题主要考查地球上生命物质存在的而原因。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水、距日较近,表面温度较高。正确答案选C。
【考点定位】太阳系以及地球上生命物质存在的原因。
【名师点睛】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如下表所示。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
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 |
|
外部条件 |
太阳光照稳定 |
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 |
运行轨道安全 |
地球附近的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
|
自身条件 |
有适宜的温度 |
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使地表平均气温约为150C,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都较小。 |
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并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 |
|
有液态的水 |
地球内部的水随物质运动带到地表,形成原始海洋。 |
A
【来源】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解析】试题分析:“鱼靠水、娃靠娘,万物生长靠太阳”体现了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A正确。
【考点定位】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6.A
17.C
【来源】2013届河南省扶沟县高级中学高三第三次考试地理试题(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6.结合题目信息,若甲地需1吨钢材,则将钢铁厂建在甲地,铁矿石的运费为1.5×0.12×10=1.8元;煤炭的运费为1.5×0.2×8=2.4元;总运费为4.2元。同理可以分别计算出钢铁厂建在乙、丙两地的运费。比较可知钢铁厂建在甲地的运费最低。乙地和丙地之间有丘陵不适宜建钢铁厂。
17.结合上题分析,将钢铁厂布局在甲地总运费较低,且甲地靠近河流,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考点:本题考查工业区位的合理布局。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需要一定的计算,学生往往容易出现分析耐心不够或计算错误。
18.C
19.A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一上学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带解析)
【解析】请在此填写整体分析!
18.请在此填写小题的解析!岩浆经过冷凝作用形成岩浆岩,根据图中的物质和箭头分析,图中的①是冷却凝固,故A错误;沉积岩的形成主要是经过风化作用、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的,根据图中的物质和箭头分析,②是外力作用,故B错误;变质岩主要是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的变质作用而形成的,根据图中的物质和箭头分析,③是变质作用,故C正确;已经形成的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在高温条件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成为新的岩浆.根据图中的物质和箭头分析,图中的 ④是重熔再生,故D错误。故该题选C正确。
19.请在此填写小题的解析!
点睛: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以及地壳的物质循环,此题难度一般。熟悉内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以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区分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是解题的关键。
20.B
21.A
【来源】【百强校】2015-2016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20.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外力作用以风力为主,形成图中“蜂巢”的地质作用是风力侵蚀,A对。在干旱区,流水、冰川不是主要外力作用类型,流水侵蚀形成峡谷地貌,冰川侵蚀形成U形谷,流水沉积形成的是平原地貌,B、C、D错。
21.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最可能是先形成沉积岩层,后来岩浆侵入,切断了沉积岩层。再经过地壳抬升,高出地表,受外力侵蚀,形成蜂巢地貌,A对。B、C、D错。
点睛: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外力作用以风力为主,图中“蜂巢”地貌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流水侵蚀形成峡谷地貌,冰川侵蚀形成U形谷,流水沉积形成的是平原地貌。侵入岩形成晚,将先形成的沉积岩层切断。
22.D
23.C
【来源】2015届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最后一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22.根据题中信息及读图可知,甲地北侧没有湖泊,与题意不符,故A错;乙地北侧虽然有湖泊,但是湖泊北部和东部没有延伸出来的长长山脊,故B错;丙地北侧有湖泊,湖泊北侧有山脊,但湖泊东侧没有延伸出来的山脊,故C错;图中只有丁地符合题中所给条件,故D正确。
23.我国南极长城站(62°13′S,58°58′W)没有在南极圈内,故没有极昼和极夜现象,A错;科考基地纬度高又正值2月份,昼长夜短且夜极短,不是天文观测的最佳时期,但非常适合南极科考,故B错,C正确;此时为该地的夏季,冰川消融量大且多降水,R河河流流量较大,故D错
考点:等高线的判读 通过南极科考时间判断相关地理现象
24.D
25.A
【来源】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人口问题和人口年龄结构情况以及人口示意图的分析判读。
24.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0~14岁的人口比重不断下降,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因此我国为应对人口增长趋缓、老龄化趋于严重的人口情况需要对计划生育政策进行调整了。所以本题D选项正确。
25.从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圆环图中可以看出,我国0~14岁人口比重为16.60%,15~64岁人口比重为74.53%,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重为8.87%,对应三维坐标图中应该是①点,因此本题选A。
26.D
27.B
【来源】2011-2012学年山西省平遥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理科地理试题(带解析)
【解析】
26.城市建设,地表的硬化,导致了当地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A错。地表缺少植被阻挡,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B错。根据图中数值,蒸发量减小,C错。地表径流增大,汛期洪峰流量加大,D对。
27.城市建设后地面硬化建设,地面径流发生增大,主要原因是降水下渗量减少,C对。生活用水量增加与地表径流量无关,A错。城市建设破坏地表植被,植被覆盖率减少,B错。城市热岛效应与地表径流变化无关,D错。
点睛:城市建设后地面硬化建设,植被破坏,降水下渗量减少,地面径流发生增大,导致汛期洪峰流量增大。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生活用水量、城市热岛效应与城市地表径流变化无关。
28.(1)分布不均,北部多南部少,阿勒泰北部最多。(答对两点满分)
(2)影响农牧业生产,带来经济损失;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摧毁房屋建筑;影响交通运输。(答对两点满分)
【来源】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等值线特征的判读和冰雹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
(1)从图中等值线分布规律可看出,该区域冰雹次数空间分布不均,总体北部多、南部少,阿勒泰北部最多。
(2)冰雹对农牧业、人的生命安全、房屋建筑、交通运输等方面会造成危害。
29.(1)内须得海沿岸地处西风带,强盛的西风吹动下海水潮势强;沿岸陆地地势低平,易使海水涌入;内须得海出口小,潮水涌入后排出速度较慢。(答对两点满分)(2)海堤建成后,阻碍并减少了高盐度的海水的涌入。接着,湖泊中的咸水不断通过人工水渠接莱茵河排出,也通过风车等工具排出。同时,由于该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陆地淡水汇入量大,不断地稀释了湖泊的盐度。最终,艾瑟尔湖湖水盐度不断降低 (3)海堤建成后,有效地阻碍了海水的涌入,减少了该地区的风暴潮灾害;湖(海)水水位下降后,湖(海)底出露,利于围海造陆,为花卉种植业新增了大量用地;湖水由咸变淡,为该地提供了大量的农业灌溉用水,但破坏了海洋渔业的发展的咸水环境;海堤完善了区域内的陆地交通网络,利于农产品外输
【来源】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特征及其成因,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问题。
(1)须得海海堤建设前内须得海沿岸风暴潮多发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原因来分析。结合图示和该地所处的地理位置可知,内须得海沿岸地处西风带,受西风常年的影响海水潮位较高;荷兰沿海地区地势低平,海水容易涌入;内须得海出口小,潮水涌入后不易排出。
(2)海堤建成后,阻碍并减少了高盐度的海水的涌入艾瑟尔湖(原内须得海);湖泊周围为了农业生产,湖泊中的咸水不断通过风车、人工水渠等将咸水排出;同时该地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降水丰富,地表大量淡水注入湖中稀释;经过一段时间后,艾瑟尔湖湖水盐度不断降低,由咸变淡。
(3)海堤建成后,有效地减少风暴潮灾害;海堤有效阻挡了海水的涌入,湖泊水位降低,便于围海造陆,增加了耕地面积;海堤改善了农田灌溉和排水条件,并可防止土地盐碱化;湖水淡化,可提供大量淡水,但可能影响海洋渔业的生存的咸水环境;海堤完善了区域内的陆地交通网络,大大缩短了荷兰西南部和北部的交通联系,便于农产品的外运和销售。
30.(1)自然环境: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离铁矿近,水源充足;社会环境:世界对钢铁需求量大。(答对三点满分)(2)趋势:产业结构改变的趋势是第二产业比重逐渐降低,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上升。原因: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煤炭开采成本的升高,世界对煤炭和钢铁的需求量减少,环境污染严重、政策的支持等(答对三点满分) (3)环境恶化;用地用水紧张,交通拥挤等;政策的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城市规划);科技进步(答对三点满分)
【来源】【百强校】2016-2017学年贵州铜仁第一中学高二上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世界对钢铁需求量大。
(2)70年代后鲁尔区产业结构改变的趋势是第二产业比重逐渐降低,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上升。
(3)首钢迁出北京的原因,可以从环境恶化、政策的支持等方面回答。
考点: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本文标题: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683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6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