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试题解析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试题解析 > 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二2017-2018学年4月阶段性检测文综地理试题

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二2017-2018学年4月阶段性检测文综地理试题

时间:2018-05-11 20:31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1.下图为天体系统关系图,对应正确的是

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二2017-2018学年4月阶段性检测文综地理试题

 

A.甲—总星系B.乙—地月系C.丙—银河系D.丁—太阳系

【答案】A

【解析】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月球和地球构成地月系,地月系从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又是银河系中极微小的部分,银河系与河外星系合起来叫做总星系,它是目前所知道的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所以甲是总星系,乙是银河系,丙是太阳系,丁是地月系。所以BCD错误,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级别。示意图如下:

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二2017-2018学年4月阶段性检测文综地理试题

 


2.以下地点:①青藏高原、②长江中下游平原、③成都平原,年太阳辐射总量由多到少依次是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②①③ D. ②③①

【答案】A

【解析】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太阳高度)、海拔、天气气候等。青藏高原与同纬度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两区域纬度相同,但由于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因此太阳辐射比长江中下游平原丰富,成都平原阴雨天气较多,但纬度位置较低,光照较充足,但远远不及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所以BCD错误,故选A。

北京、杭州等地曾受“日凌”的袭击,广播电视、通信信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据北京天文台介绍,每年的春分、秋分前后,太阳、地球和同步通信卫星将会呈一线排列。这时,通信卫星处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太阳较强的电磁波辐射就会进入接收系统,干扰通信业务信号,产生所谓的“日凌”现象。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二2017-2018学年4月阶段性检测文综地理试题

 

 

3. 下列有关“日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日凌”产生时,太阳电磁波较弱 B. “日凌”是太阳本身的一种异常活动

C. “日凌”是太阳对广播电视、通信信号的干扰现象 D. “日凌”是太阳黑子爆发的结果

4. 2017年3月发生“日凌”现象时,地球位于图中的

A. ①处附近 B. ②处附近 C. ③处附近 D. ④处附近

【答案】3. C 4. A

【解析】

3.估计材料可知,“日凌”时,太阳电磁波较强,日凌是由于太阳、地球、月球和同步卫星位于特殊的位置而形成的对同步卫星的干扰现象,“日凌”是太阳发出的电磁波辐射对同步卫星通信业务信号的结果,ABD错误,故选C。

4.根据图中太阳的位置,可以判断出①春分, ②是夏至,③是秋分,④是冬至,所以2017年3月发生“日凌”现象时,地球位于图中的①处附近,BCD错误,故选A。

读地震波速度和地球构造图,完成下面小题。

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二2017-2018学年4月阶段性检测文综地理试题

5. 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 B通过固体、液体传播,A的传播只能通过液体

B. B传到F界面时,波速突然下降

C. A和B在D处波速明显减小

D. C、E均为液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

6. D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

A. 地壳和地幔 B. 岩石圈和地壳 C. 地幔和地壳 D. 岩石圈和地幔

【答案】5. B 6. A

【解析】试题分析:

5. B是纵波传播速度快,可以通过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物质,A是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体物质,A错;CE均为固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D错误;B传到F,波速突然下降,B正确;A和B在C中波速几乎不变,C错误。

6. F为古登堡面,古登堡面以上为地幔,以下为地核,C正确。

【考点定位】地球内部圈层

读喜马拉雅山某处石块照片(图甲)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乙),完成下面小题。

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二2017-2018学年4月阶段性检测文综地理试题

7.图甲照片中石块所属的岩石类型是

A.变质岩B.沉积岩C.侵入型岩浆岩D.喷出型岩浆岩

8.图乙中箭头标注错误的是

A.①②B.④⑤C.③⑤D.⑦⑧

【答案】7. B 8. D

【解析】

7.沉积岩具有两个特征,一个是含有化石,一个是具有层理构造,故B项正确。

8.岩浆不能直接转化为变质岩,故⑦错误;变质岩不能直接转化为沉积岩,故⑧错误,D项正确。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和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二2017-2018学年4月阶段性检测文综地理试题

9. 图中表示向斜构造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戊

10. 如果要在甲、乙、丙、戊四处选址修一条南北向的隧道,宜选择

A. 甲 B. 乙

C. 丙 D. 戊

11. 图中丙、丁处的地貌作用形成是由于

A. 风力沉积 B. 风力侵蚀

C. 流水沉积 D. 流水侵蚀

12. 人类大量砍伐森林,使水循环中(  )环节水量明显增多。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9. D 10. A 11. C 12. D

【解析】

9.从岩层走向上看,向斜向下弯曲。根据图示可知,图中戊处岩层向下弯曲,所以为向斜,所以ABC错误,故选D。

10.背斜构造不易坍塌,可以避免渗漏,且天然拱形结构稳定,适合建隧道。根据图示可知,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适合建隧道。BCD错误,故选A。

11.据图可知,丙地貌为冲积扇,丁地貌为三角洲,两种地貌均为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的。所以ABD错误,故选C。

12.根据图示可知,①是蒸发,②是水汽输送,③是降水,④是地表径流。人类大量砍伐森林,使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下降,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ABC错误,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和水循环。从岩层走向上看,岩层向下弯曲,是向斜;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背斜构造不易坍塌,可以避免渗漏,且天然拱形结构稳定,适合建隧道。丙地貌为冲积扇,丁地貌为三角洲,两种地貌均为流水沉积作用而形成的。人类大量砍伐森林,使水循环中地表径流明显增多。

 

读某河流三角洲沉积岩(物)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二2017-2018学年4月阶段性检测文综地理试题

13. 造成该地区地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内力作用 B. 外力作用 C. 风化作用 D. 板块运动

14. 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A. a层最老 B. b层最老 C. c层最老 D. 一样老

【答案】13. B 14. C

【解析】本题考查河流地貌。

13.图示为河流三角洲的泥沙沉积,为流水沉积地貌,属于外力作用。

14.按照沉积规律,越在下的沉积越早。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二2017-2018学年4月阶段性检测文综地理试题

15.图中乙、丙分别代表

A.岩浆、岩浆岩B.岩浆、沉积岩C.沉积岩、岩浆岩D.岩浆岩、岩浆

16.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箭头,属于内力作用的有

A.ACB.ABCC.BCDD.AD

17.下列岩石中都有可能找到煤层的是

A.砾石和大理岩B.页岩和石灰岩C.砂岩和玄武岩D.石英岩和花岗岩

【答案】15. B 16. D 17. B

【解析】

15.图中乙由变质岩转化而来,因此为岩浆。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因此甲为岩浆岩,进而推知丙为沉积岩。故B正确。

16.丙为沉积岩,则箭头C为外力作用(风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故D正确。据图可知,箭头A为重融作用,箭头B为岩浆上升冷却,箭头D为变质作用。

17.煤层存在于沉积岩中,砾岩、页岩和、石灰岩、砂岩属沉积岩。故B正确。大理岩、石英岩为变质岩;玄武岩和花岗岩为岩浆岩。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以变质岩为突破点。

猴子沟风景区内部资源是一个有机组合整体,主要景观有大面积的草原与草原中的峡谷、沟谷、峰林、峰丛、竖井、天坑、洼地等。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二2017-2018学年4月阶段性检测文综地理试题

 

18. 猴子沟风景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

A. 塔里木盆地 B. 内蒙古高原 C. 黄土高原 D. 云贵高原

19. 猴子沟风景区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风力侵蚀 B. 流水堆积 C. 冰川侵蚀 D. 流水侵蚀

【答案】18. D 19. D

【解析】

18.从图文材料中可以判断出猴子沟风景区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因而最有可能位于喀斯特地貌广布的云贵高原地区。

19.喀斯特地貌主要是石灰岩经流水的侵蚀作用后形成的。

下图示意地球圈层间的水循环,依据图示信息完成下面小题。

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二2017-2018学年4月阶段性检测文综地理试题

20. 图中Ⅰ、Ⅱ、Ⅲ所示的圈层分别是

A. 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B. 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C. 大气圈、岩石圈、水圈

D. 水圈、大气圈、岩石圈

21.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A. 大气降水 B. 水汽输送 C. 地表径流 D. 地下径流

【答案】20. C 21. C

【解析】

20.根据图例中箭头表示的含义,蒸发、蒸腾作用,水汽进入的是大气圈,图中Ⅰ是大气圈。径流最终流入海洋或湖泊,图中Ⅲ表示水圈。下渗是进入岩石圈的土壤中,图中Ⅱ表示岩石圈。图中Ⅰ、Ⅱ、Ⅲ所示的圈层分别是大气圈、岩石圈、水圈,C对。A、B、D错。

21.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C对。对大气降水、水汽输送、地下径流环节的影响小,A、B、D错。

点睛:根据箭头表示含义,判断所进入的圈层。蒸发、蒸腾作用,水汽进入的是大气圈。径流最终流入海洋或湖泊,进入水圈。下渗的水进入岩石圈的土壤中,是进入岩石圈。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如修水库、跨流域调水等。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计8分)

22.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二2017-2018学年4月阶段性检测文综地理试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________,L为________(晨线/昏线)。

(2) A、B、C三地昼长最短的是________。

(3)此时B的地方时是________时。

【答案】(1)(23.5°N,60°E) 晨(2)C

(3)12

【解析】(1)由图可知,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此时为北半球的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经度间隔为30°,据此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23.5°N,60°E),L为从黑夜即将进入白天的晨线。

(2) 该日,越靠北昼长越长,据此A、B、C三地昼长最短的是C。

(3)此时B点位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上,其地方时是12点。

【点睛】晨昏线为昼、 夜半球的分界线, 其有两个显著特征: 一是晨昏线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 二是始终平分赤道。 晨昏线判断的关键是沿自转方向看, 由夜到昼的为晨线, 由昼到夜的则为昏线。 晨线与昏线组成一个大圆平分地球。根据晨昏线及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来判断季节, 二分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其余时间则与经线斜交。

 


  本文标题: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二2017-2018学年4月阶段性检测文综地理试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640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6401.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二2017-2018学年4月阶段性检测文综地理试题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山西省太原五中高二2017-2018学年4月阶段性检测文综地理试题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