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据微信大数据分析,2017年春节期间,全国微信红包收发总量突破460亿个。下图为“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前五位省份分布图”。读图回答
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
A. 京一冀
【答案】D
【解析】根据图中提示,箭头方向表示红包流向,粗细表示红包流量大小,广东流向湖南的箭头最大,所以省际间红包单向流量最大的是粤一湘。故答案选D项。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 图2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A. 四川盆地
3. 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A. 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C. 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4. 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
A. 川剧
【答案】2. D
【解析】
2. 据图可知,图示景观以小桥、流水为主,反映的是江南水乡的景观,对应的应该是长江三角洲地区。故选D。
3. 江南水乡的形成主要与区域的气候和地形有关,长三角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充足;地形平坦、河流流速较缓,分叉较多,因此河道密集,传统出行方式为船,故选B。
4. 川剧为四川一带的剧种,豫剧是河南一带,粤剧是广东、广西一带,越剧是上海、江苏一带的剧种,故选D。
下图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 据图可知(
A. 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
C. 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
6. 该区域(
A. 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
C. 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
【答案】5. B
【解析】
5. 春分(3月21日)之后为一个节气清明,读图可知清明节之前30°N以北地区为多晴朗天气,降水少,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35°N以北地区秋高气爽,伏旱位于35°N以南地区长江中游地区。
6. 根据该区域的降水集中在夏季,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绝大部分属于外流区,主要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东部降水主要受东南季风影响大;人口密度南部大于北部,所以A正确。
黄河入海水量l951年大约为500亿立方米,2010年大约为l40亿立方米,总体呈下降趋势。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7. 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上游水电站增多
C. 下游降水量减少
8. 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 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减轻
C. 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增加
【答案】7. D
【解析】试题分析:
7. 导致黄河入海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流域内用水量增多,C对。 上游水电站增多,不会影响径流总量变化,A错。中游水土流失加剧,不是径流量减少的原因,B错。下游是地上河降水量减少对径流量影响不大,D错。
8. 黄河入海水量减少带来的主要影响是河流携带入海的泥沙减少,三角洲扩展速度减慢,B对。河流水位降低,海水影响增强,三角洲土壤盐渍化加重,A错。河流携带泥沙能力减弱,入海口河水含沙量减少,C错。河口地区的气候变化不明显,D错。
【考点定位】河流入海径流量变化的原因,对入海口环境的影响。
【名师点睛】入海径流量变化,是沿途耗水量大。修建水库 ,主要是调节径流的季节分布特点。不会减少年径流总量。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不影响径流量。黄河下游是地上河,无支流注入,降水影响不大。河流径流量变化的影响,主要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三角洲面积、土壤等因素的变化。
下图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9. 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
A. 新,耕地、牧草地
C. 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10. 内蒙古(
A. 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
B. 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
C. 地势平台,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D. 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答案】9. A
【解析】
9. 根据内蒙古草场比重最大,可知Ⅱ为牧草地,贵州耕地比重大,可知Ⅰ为耕地,甲地区草地和其他未利用地比重大,结合选项,只能是新疆。
考点:土地利用类型,中国区域地理。
【点睛】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的内蒙古和贵州两省区的土地利用结构图,判断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是耕地、牧草地,从而再判断甲是哪个省级行政区。
河南淅川是我国南橘北种的最后一站,因其个大、质优、早熟,深受消费者喜爱。图5为“汉中、渐川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1. 与同纬度汉中相比,淅川柑橘上市较早的优越自然条件是(
A. 北部山地阻挡南下冷空气,冬季气温高
B. 地处山间谷地,云雾多,气温日较差小
C. 位置偏东,受东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多
D. 临近水库,水体对当地气候调节作用强
12. 最适宜种植柑橘的地区是(
A. ①
【答案】11. D
【解析】
11. 与同纬度汉中相比,淅川柑橘上市较早,说明淅川柑橘生长期内热量条件好。读图可知,淅川临近水库,水体对当地气候调节作用强,因此其柑橘生长期内热量条件好,柑橘上市时间较早。
12. ①位于水库附近,海拔低,水热条件好,是最适宜种植柑橘的地区;②、③、④海拔较高,气温偏低,热量条件相对较差。
考点:等高线的判读和农业区位条件。
【点睛】柑橘是热带、亚热带常绿果树,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低温。柑橘果树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与温度、日照、水分(湿度)、土壤以及风、海拔、地形和坡向等环境条件紧密相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温度。
下图为107国道邯郸 -武汉段及其附近区域简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3. 该段国道能够(
①增加沿线商业网点数量 ②促进沿线地区人口流动③缓解陇海铁路运输压力 ④促使省会城市空间形态呈带状分布
A. ①②
14. 图示区域内(
A. 地形复杂多样,风能资源丰富
B. 以水田农业为主,水稻播种面积大
C. 国道以西公路建设难度小,路网密度大
D. 南部水资源丰富,可跨流域向北部调水
15. 图中黄河以北部分地区将生产冬小麦的土地休耕,种植雨热 同季的春玉米。该做法可以(
①提高太阳辐射利用率
A. ①②
【答案】13. A
【解析】
13. 107国道沿线地区交通便利,可增加沿线商业网点数量,促进沿线地区人口流动;107国道线与陇海铁路线垂直,不能缓解陇海铁路运输压力;省会城市空间形态受铁路、高铁、河流和地形等多方面的影响,单一国道线不会造成省会城市空间形态呈带状分布。
14. 图示区域位于河北、河南和湖北省,属于我国中部地区,风能资源不丰富;南部的湖北省以水田农业为主,水稻播种面积大,北部河北、河南省以旱地农业为主,小麦播种面积大;国道以西地形起伏较大,公路建设难度大,路网密度小;南部湖北省水资源丰富,可跨流域向北部调水。
考点:交通线和农业。
【点睛】该题要求根据图中信息进行空间定位,确定图中区域跨越了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南方以水田农业为主,北方以旱地农业为主。
随着全球化发展,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图中显示了我国省级行政区1987—2010年纺织服装业总产值占全国该产业份额及2010年职工年平均工资。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6. 据上图判断,下列省级行政区纺织服装业发展变化特征与原因的正确组合是(
A. 京津沪产业份额下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B. 福建产业份额增长快——原有工业基础雄厚
C. 苏浙产业份额逐年递增——本地市场需求旺
D. 新疆产业份额历年较低——纺织业原料短缺
17. 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 交通运输
【答案】16. A
【解析】
16. 当前,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读图分析可知,京津沪产业份额下降,但年平均工资却较高,说明应是该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结果,A正确;福建位于沿海地区,对外交通便利,有利于服装产品出口,这是其产业份额增长快的原因,福建原有的工业基础并不雄厚,B错误;苏浙为经济发达地区,其产业份额逐年递增是因为这里原有工业基础雄厚,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提高,C错误;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地,因此其产业份额历年较低不可能是原料短缺所致,D错误。故选A。
17. 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纺织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劳动力价格上涨,成本上升;而河南、江西等中部地区,经济相对东部沿海地区较为落后,劳动力成本较低。因此,导致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业向河南、江西等地区转移。故选B。
考点:纺织工业的发展与变化,产业转移的原因。
【点睛】本题以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发展为背景材料,考查纺织工业的发展与变化、产业转移的原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第4题,要结合图示信息和区域的特征进行分析和判断;第5题,要明确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纺织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和地价的上涨是工业转移的原因。
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18. 左图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A. 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C. 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19. 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A. 海平面间歇性下降
C. 海滨泥沙不断淤积
20. 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
A. 锋面过境频繁
21. 右图所示甲地比周边地区气温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A. 海拔高度低
【答案】18. C
【解析】试题分析:
18. 根据图中4条古海岸线的分布, 大致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变化, 离现在海岸线最近,形成的越晚,地势越低,所以古代海岸线分布地区的地势总体是由西北向东南倾斜,C对。
19. 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经历了图中显示的 共4个位置,海岸线的贝壳堤,是径历了较长时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所以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变化反映了海平面间歇性下降,A对。不能显示气候变暖,地壳阶段性下沉,B、D错。与泥沙沉积关系不大,C错。
20. 结合等高线图分析,与天津市其他地区相比,北部地区海拔较高,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因而降水较多,B对。锋面过境次数没有差异,A错。该地主要是锋面雨,C、D错。
21. 右图所示甲地为天津市的中心城区的位置,人口密度大,城市热岛效应明显,所以比周边地区气温高,C对。甲地的海拔、降水、距海远近不是气温高的主要影响因素,A、B、D错。
考点:海岸线变化、降水和气温特点的成因。
【名师点睛】以天津市古海岸线、气温和降水分布图为材料,通过古海岸线分布特点,判断天津市地势变化趋势。根据贝壳堤的形成条件,推断该地区5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特点。要充分理解贝壳堤的形成过程,是贝壳堆积形成。地壳下沉是整体的不是贝壳海岸变化的原因。
某教授参加了新疆阿尔泰山科学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路旁出现了积雪,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的边缘,此时飘起了大雪……”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2. 此时教授正站在阿尔泰山的(
A. 山地针叶林带
23. 阿尔泰山南坡(
A. 森林大多为落叶阔叶林
C. 此时季节为冬季
【答案】22. B
【解析】试题分析:
22. 阿尔泰山的垂直带谱从下到上依次为荒漠带、草原带、针叶林带、高山草原和冰雪带。教授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眼前簇簇花草相映,再往上看,花开始变得星星点点,这说明他位于山地针叶林带。故选B。
23. 阿尔泰山处于在大陆的内部,东面与太平洋之间有重重山脉阻档,水汽难以到过。西面地形比较平坦,再加上阿拉山口可以有西面大西洋的水汽到达,所以南坡降水多。森林为针叶林,A错。山麓地带为荒漠,B错。此时有簇簇花草,说明为夏季,C错。水汽来自大西洋,D对。故选D。
【考点定位】垂直自然带分布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4. 图中等降水量线明显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是(
A. 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
B. 地处迎风坡
C. 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季风深入
D. 多锋面、气旋活动
25. 有关该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区有丰富的水能、地热能资源
B. 图中河谷成因与东非大裂谷相似
C. 图中甲处自然带表现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
D. 图中甲处等降水量线密集的主要影响是地形
【答案】24. A
【解析】
24. 据图经纬度和地理事物可知,该区域地处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图中等降水量线明显向北凸出,根据“凸高为低凸低为高”规律反映此处降水较多,主要是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沿河谷深入所致。故选A。
25. 据经纬度可知,该地区地处青藏高原,有丰富的水能、地热能资源,A正确;图示区域地形崎岖落差大,图示区域河谷成因主要为外力作用,而东非大裂谷的成因主要是内力作用,B错误;图中甲处地处河谷,自然带表现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C正确;图中甲处等降水量线密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D正确。故选B。
Ⅱ卷(50分)
26.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据表中数据推测,该省境内河流结冰期约为
(2)说明上图中a点上游河段的水文特征。请回答三项(结冰期长除外)。
(3)上图所示地区生产的矿泉水远近闻名,销量较大。矿泉水生产企业若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可能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答案】(1)6 (2)流量较大;含沙量较小;流速较快;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较大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航运的因素以及表现、河流水文特征、区域水资源过度开发所产生的问题等相关知识,难度较低,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和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河流在结冰期往往不能通航,因此运输量为0,表格中的数据是吉林省境内河流水运交通逐月累计旅客发送量,因此如果河流结冰,不能通航,则累计数量为0或不变。
(2)河流水文特征,需要结合区域的气候、植被覆盖率、地形等特征,从水量、水位变化、含沙量、结冰期、水能方面进行分析。
(3)矿泉水生产企业扩大规模,直接导致矿泉水资源不断减少,根据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可知,矿泉水资源减少,进而会造成地表水减少和地下水水位下降。
27.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古人登上大别山主峰,不禁感叹南北两侧的景色:“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
(1)推断古人登山的季节,分析该季节南北景色差异的原因。
图示灌区是我国高产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该区水利工程具有“蓄、引、提、排相结合”的特色。
(2)简述形成该特色的自然条件,说明灌区水利工程在高产农田建设中的功能。(5分)
(3)分析甲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的原因,概述该公路对大别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为大别山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新契机。但调查发现部分地区的酸性红壤,土质黏重,有机质含量低,严重限制了农业发展。
(4)请列举几条改良红壤的措施。
【答案】(1)春季。位于亚热带北部;主峰海拔高,气温低,有季节性积雪;山北为阴坡,山南为阳坡,阴坡气温低于阳坡 (2)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年降水量较大且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年际变化大。灌溉,抗旱,蓄洪,排涝
扩大对外联系;缩短距离,节约时间;带动相关产业;增加就业
【解析】整体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区域差异分析、水利工程分布原因和影响、交通运输建设影响因素及意义和工业发展区位条件分析等知识,综合性强,需要对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分析,用科学、简练的语言进行阐述。
(1)注意材料中有“等大别山主峰,„„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从大别山所在地理位置及山地南北坡的气温不同等角度分析。
(2)首先简述形成该特色的自然条件,然后从气候、地形和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角度分析水利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及影响。
(3)影响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的主要原因从地形、河流、气候等角度分析;公路发展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加强联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增加就业等角度。
(4)因红壤养分含量低,速效养分缺乏,是缺磷的酸性土壤,而加石灰也是南方改良酸性土壤的常用方法。
2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据右图,简述江苏省人口变化一粮食增产关系的主要区域差异。
(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粮食的品质。江苏不少农业示范区推广种植有机大米,试分析种植有机大米的有利条件。
【答案】(1)长江以南沿海地区:京津地区
【解析】(1)读图可知,我国高缺粮省市的分布区域主要为长江以南沿海和京津地区,长江以南沿海和京津地区属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人均耕地少,再加上进行了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所以成为我国高缺粮省市的主要分布区。保障高缺粮地区粮食供给的主要措施有粮食的跨区域调配,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单产等。
(2)根据图16可知,苏州、无锡和常州市位于苏南地区,经济发达,外来人口多,人口增长快,耕地面积少,粮食增产慢;徐州、盐城等苏北地区人口负增长,粮食增产快。
(3)江苏种植有机大米的有利条件可从市场需求、技术、生态环境和政策等方面分析。
考点:人口问题、粮食问题和区域农业发展。
【点睛】解答该题主要是理解人口变化和粮食增产之间关系,流动人口增多,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粮食增产速度慢。新中国之所以成功地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主要经验有:改革农村生产关系,扩大粮食的市场调节范围,合理调整粮食价格,调动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不断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增加农业投入,保护生态环境;在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综合开发利用国土资源,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2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以水少沙多、含沙量高而著称,其多年平均输沙量16亿t(吨),天然径流量为534.8亿。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黄河水沙情势发生明显变化(表2),并引起一系列新的问题。长期人工退耕还林还草可能带来植被退化和水资源失衡等问题。因此,专家建议:未来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不宜继续人工扩大退耕还林还草面积,而应以植被自然演替为主。
(1)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河段,瀑布流向与图中此河段的整体流向一致,图中照片的拍摄者此时正位于
(2)根据表2简述1997年以来黄河中游地区水沙情势的变化。
(3)简述黄河水沙情势发生变化的可能原因。
(4)推测黄河水沙情势变化对下游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5)专家建议未来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应以植被自然演替为主,试解释其原因。
【答案】(1)晋 (2) 1997年以来,黄河水沙发生了显著变化;实测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急剧减少 (3) 自然原因:黄河上游、中游地区降水减少;降水的季节变化发生改变(降水的集中度发生改变);降水的强度发生变化(低强度降水天数增加,中、大雨天数减少)。(任答2点即可)人为原因: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引水、河道取沙等。(任答2点即可)(4)水沙减少,河道改变,自净能力减弱;地下水位下降,湿地减少,生态环境恶化;来水来沙减少,三角洲增长减慢,海岸线改变等。(任答3点,答得合理可酌情给分。(5)人工林单一速生,虽短时效果好,但消耗土壤水分多,易导致群落衰败和生态系统退化;人工植被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如遇强自然灾害,可能加重灾害损失;植被自然演替具有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演替过程,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更适合当地环境和水土长远保持(任答3点,答得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整体分析:该题以黄河流域图为切入点,考查水量变化、水文特征等相关知识,难度较小,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河,布流向与图中此河段的整体流向一,该瀑布位于山西省境内。
(2)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河,1997年以来,黄河水沙发生了显著变化;实测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急剧减少。
(3)黄河水沙情势发生变化,自然原因可以从黄河上游、中游地区降水减少、降水的季节变化发生改变等方面回答,人为原因从水利工程建设、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方面回答。
(4)黄河水沙情势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以从水沙减少、河道改变、自净能力减弱、地下水位下降、湿地减少等方面回答。
(5)人工林单一速生,虽短时效果好,但消耗土壤水分多,易导致群落衰败和生态系统退化,因此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应以植被自然演替为主。
本文标题:四川省德阳五中高二2017-2018学年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检测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640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6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