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试题解析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试题解析 >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作业19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作业19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时间:2018-04-09 08:22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读下面“田纳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和“流域内甲地降水量与气温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河北省张家口一中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作业19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解析】

1. 甲地区防洪水库为雨季蓄洪腾出库容开始放水的时间在

A. 8月    B. 11月    C. 1月    D. 4月

2. 关于田纳西河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但航运作用小

B. 流域内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

C. 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一级支流,水量丰富但不稳定

D. 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等

3. 下列关于田纳西河流域治理与开发的经验,错误的是

A. 设置专门开发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

B. 做好土地利用规划,留出大面积土地用于生态恢复,建立自然保护区

C. 大力发展水电,不建火电站和核电站,以减轻环境污染

D. 因地制宜选择开发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模式

4. 下列有关田纳西河流域梯级开发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修建大坝和船闸改善了通航条件,利于航运发展

B. 修建大坝调节了径流量,有利于灌溉

C. 大坝修建使水能得以充分开发,成为了该流域的唯一能源

D. 梯级开发、水库的修建、流域内环境的改善,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答案】1. A    2. D    3. C    4. C

【解析】

1. 从图中看该流域11月降水开始增多进入雨季,防洪水库为雨季蓄洪腾出库容开始放水的时间应在11月之前,8月,A正确。

2. 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大,水力资源丰富,多山的地形使得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流域内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集中在冬末春初,夏秋季节降水相对较少;田纳西河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水量丰富但不稳定;流域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铜等,D正确。

3. 田纳西河流域发展水电,并充分利用流域的水和煤炭等资源大规模发展火电和核电,使该流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C不正确。

4. 田纳西河流域发展水电,并充分利用流域的水和煤炭等资源大规模发展火电和核电,使该流域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基地,C不正确。

我国水能蕴藏量约6.8亿千瓦,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我国电力工业主要有水电和火电两种形式,其中火电是主体。田纳西河流域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达457万千瓦,目前装机容量为414万千瓦,水力资源利用率约为90%。回答下列问题。

5. 我国河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A. 水电开发利用程度低    B. 我国水能资源不丰富

C. 由于我国用电量大,所以水力资源尽管开发率很高,但仍比火电少    D. 我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数量少

6. 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

A. 土地资源利用率及高耗能工业    B. 河流的梯级开发    C. 旅游业开发    D. 水能发电

【答案】5. A    6. B

【解析】

5. 我国水能资源丰富,可开发的水能资源数量多,但水电开发利用程度低,A正确。

6. 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河流的梯级开发,B正确。

读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河北省张家口一中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作业19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解析】

7. 金沙江干流适于水电梯级开发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A. 珠三角地区能源短缺,电力缺口大

B. 位于地势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C. 径流量丰富,且季节变化大

D. 该地区技术力量雄厚

8. 水库建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可能有

①库区及周围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②上、下游间物种交流受到阻隔③流速减缓造成泥沙沉积于库区,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 ④引发旱涝灾害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7. B    8. D

【解析】

7. 由图可以看出:金沙江下游段落差大,这里地处我国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交界处,水能资源丰富,适于水电梯级开发。选B正确。

8. 水库建设可使库区及周围地区云量增多、湿度增加,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是有益影响;水库建设也使上、下游间物种因大坝的出现交流受到阻隔,影响河流的生态系统,是不利影响;水库建设使下游河道流速减缓造成水质下降,河口三角洲面积萎缩,是不利影响;水库建设不会引发旱涝灾害。选B正确。

下图所示国家与我国西藏自治区接壤,森林覆盖率达72%,经济以传统的种植业、林业与牧业为主。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河北省张家口一中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作业19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解析】

9. 关于该国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的是

A. 地形以山地为主    B. 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C. 地势北高南低    D. 多地质灾害

10. 该国水能资源极为丰富,但开发利用率很低,主要原因是

①径流季节变化大,开发困难②资金、技术缺乏,开发能力不足

③河水含沙量大,水库易淤积④以传统经济为主,电力需求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9. B    10. C

【解析】试题分析:

9. 根据材料及经纬度判断,该国位于喜马拉雅山区, 地形以山地为主,A正确。属于高山高原气候,B不正确,选B。 根据河流流向,地势北高南低,C正确。位于板块交界处,多地质灾害,D正确。

10. 该国水能资源极为丰富,但开发利用率很低。该地径流季节变化大,不是开发困难的主要原因,①错。根据材料,该国经济落后,资金、技术缺乏,开发能力不足,②对。该地植被覆盖率高,河水含沙量小,③错。该国以传统经济为主,电力需求小,④对。所以C对。

【考点定位】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区域水能开发利用率低的原因。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河流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河北省张家口一中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作业19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解析】

11. 下列对该河流的水文特征描述错误的是

A. 河流年径流量较大

B. 河流的汛期较长,主要集中于夏季

C. 冬季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小

D. 河水以雨水补给为主

12. 图中河流流域中上游重点发展了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其主要的区位优势是①有色金属原料丰富②廉价水电③经济发达,基础好④科技发达⑤廉价水运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13. 近年来,该河流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日渐突出,该问题的出现与下列现象基本无关的是

A. 人口增加,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需水量大增    B. 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

C. 水体污染严重,许多水体水质下降    D. 气候变得干旱,降水减少

【答案】11. C    12. A    13. D

【解析】

河北省张家口一中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作业19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解析】

12. 看图可知,河流流域中上游有色金属原料丰富,有水电站、有河运,但经济和科技并不发达,所以选B。

13. 珠江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人口增加,经济发展迅速;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浪费严重;水体污染严重,水质下降。本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并不少,故选C。

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河北省张家口一中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作业19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解析】河北省张家口一中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作业19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解析】

14. 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A. 降水量增加    B. 蒸发量增加    C. 下渗减少    D. 地表径流减少

15. 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A. Ⅰ、Ⅱ、Ⅲ    B. Ⅱ、Ⅰ、Ⅲ    C. Ⅲ、Ⅱ、Ⅰ    D. Ⅰ、Ⅲ、Ⅱ

【答案】14. C    15. C

【解析】试题分析:

14. 该流域开发过程中,气候没有明显变化,降水量、蒸发量不会增加,A、B错。聚落增加,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下渗减少,C对。地表径流增加,D错。

15. 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随着区域开发,植被破坏,地表径流量应增大。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的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III、II、I ,C对。A、B、D错。

考点:流域开发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读“我国某河流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河北省张家口一中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作业19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解析】

16. 造成流域内Ⅰ、Ⅱ两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    B. 气温    C. 降水    D. 植被

17. 合理开发利用该河流的资源优势,正确的是:

A. 开发Ⅰ区河流侧重于修建大型水库以发展旅游业和航运

B. 开发Ⅱ区河流侧重于水力发电和灌溉

C. Ⅱ区河流沿岸应广泛发展茶树种植

D. Ⅰ区河流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应同时进行

【答案】16. A    17. D

【解析】试题分析:

16. 读图,根据图例,I区是山地,II区是平原,造成流域内两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A对。气温、降水、植被的差异是受地形影响形成的,不是主要因素,B、C、D错。

17. 开发Ⅰ区河流,可以侧重于修建大型水库以发展旅游业,但山区不利于发展航运,A错。开发Ⅱ区河流,侧重于灌溉,平原地区不适宜水力发电,B错。Ⅱ区是平原,河流沿岸起伏小,不便于排水,不适宜发展茶树种植,C错。Ⅰ区是山区,河流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应同步进行,D对。

【考点定位】影响区域差异的主导因素,区域合理开发利用的措施。

【名师点睛】根据图例,判断区域差异形成的主要因素,山区与平原地区的差异,主要是地形的影响。山区落差大,水能丰富,适宜开发水电。平原地区,落差小,水流平缓,便于航运、灌溉等。茶树适宜在排水良好的坡地种植,不适宜在平原地区种植。

“中国龙”——黄河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河北省张家口一中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作业19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解析】

18. 黄河各河段“病症”的成因及对症的“药方”组合正确的是

A. “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旱—加高、加固堤坝

B. “腹泻”—地表植被遭到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C. “脚肿”—黄土结构疏松,地表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

D. “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19. 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A. 地处我国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B.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

C. 地势平坦,水量大,水流平缓    D. 地处北方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

【答案】18. B    19.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黄河的有关知识,要求我们掌握黄河流域各河段存在的问题,熟悉掌握解决的主要措施,同时熟悉黄河流域的开发。

18. 上游“大量脱发”是指土地荒漠化,不能靠加高、加固堤坝进行防治,A错; “脚肿”是指地上河,黄河带来泥沙淤积形成的,不能在下游修筑梯田,B错;“腹泻”使水土流失,产生主要原因是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治理主要措施退耕还林、还草,C对; “动脉阻塞”主要是河流的凌汛,与过度放牧与垦殖没关系,D错。

19. 黄河上游水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有利于行梯级开发,A对;不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B错; 地势平坦,水流平缓 水能资源少,C错;气温高,蒸发旺盛不利于梯级开发,D错。

读汉江流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河北省张家口一中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作业19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解析】

20. 汉江流域发展航运的有利条件是

①流程长,径流量大,通航里程长②上下游落差大,流速快,节省运行时间③汉江全年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④含沙量小,水位季节变化小,利于航行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

21. 丹江口水库建设对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是

A. 含沙量减小    B. 径流季节变化增大    C. 地下水水位升高    D. 水温变化幅度增大

【答案】20. D    21. A

【解析】试题分析:

20. 读图,江汉流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的流程长,径流量大,通航里程长,①对。 上下游落差大,流速快,不利于航运发展,②错。汉江全年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③对。含沙量小,位于季风气候区,水位季节变化大,④错,D对。

21. 丹江口水库建设对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是泥沙在库区沉积,下游含沙量减小,A对。径流季节变化减小,B错。下游地区地下水水位下降,C错。水位变化幅度减小,水温变化幅度也减小,D错。

考点:河流水文特征,水库建设对下游地区的影响。

下图是长江的干流剖面图和中下游逐月流量变化曲线图,联系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利用的经验,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河北省张家口一中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作业19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解析】

22. 下列描述能正确反映长江中下游气候、水文特征的是

A. 温带季风气候,河流有两个汛期    B. 温带大陆性气候,河流下汛冬枯

C. 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水量夏秋多、冬春少    D. 高寒气候,冬季断流

23. 受流域自然背景的影响,长江的利用方式和流域开发方向是

A. 上游以生态效益为核心,开发旅游业    B. 中游疏通河道,大力发展航运

C. 下游兴建大坝,防洪、发电    D. 采取梯级开发,实现流域的综合开发利用

【答案】22. C    23. D

【解析】试题分析:

22. 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带季风气候,河流有一个汛期,A、B错。亚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水量夏秋多、冬春少,C对,D错。

23. 联系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利用的经验,长江流域应采取梯级开发,实现流域的综合开发利用,D对。 上游落差大,水能丰富,以实行梯级开发为核心,注意保护生态环境,A错。中游疏通河道,加固堤坝,兴建大坝,防洪、发电,B错。下游大力发展航运,C错。

考点:长江流域的气候、水文特征,长江的利用方式、开发方向。

水库具有多种功能,如防洪、发电、灌溉、养殖等,并且能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下图甲是某水库洪水时径流调节示意图,下图乙是某水库蓄水前后对库区周围地区降水量的影响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河北省张家口一中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作业19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解析】

24. 图中水库最高水位出现的时间是

A. t1    B. t2    C. t1之前    D. t2之前

25. 导致水库中心区蓄水后年降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 蓄水后夏季水域增温慢,大气的上升运动不旺盛

B. 水库中心区蓄水后冬季气温升高,大气上升运动旺盛

C. 常年在高气压的控制下

D. 蓄水后水汽蒸发量变大

【答案】24. B    25. A

【解析】试题分析:

24. 根据图中进水流量线与出水流量线关系,可知水库最高水位出现的时间是在进水流量等于出水流量并开始小于出水流量时,即t2 时。

25. 水库蓄水后,水量增多,夏季水域增温慢,大气的上升运动不旺盛,可能导致水库中心区蓄水后年降水量变小。

考点:流域的综合开发

汉江流域是××半岛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读汉江流域水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河北省张家口一中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作业19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解析】

26. 从图中水系特征可以看出

A. 地势特征是北高南低    B. 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

C. 东部沿海地势坡度较大    D. 河流流向以自南向北为主

27. 关于汉江的综合开发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A. 航运价值小,应大力拓展水运    B. 水能丰富,应突出开发水电

C. 流域降水少,应重点发展灌溉    D. 支流众多,不适合综合开发

【答案】26. C    27. B

【解析】试题分析:

河北省张家口一中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作业19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河流的水系特征。

27. 半岛面积狭小,河流短促,水流湍急,航运价值小,不适宜发展水运,故A错。水能资源丰富的两个重要条件:一是落差大,二是河流流量丰富。图示区域多山地,地势起伏较大且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河流流量丰富,故B正确,C错误。图示区域支流众多,适合综合开发,故D错。

考点:本题考查河流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读某河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和该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回答下列问题。

 

1980年

2010年

耕地

55%

40%

林地

20%

44%

草地

5%

7%

荒地

15%

2%

其他

5%

7%


河北省张家口一中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作业19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解析】
28. 1980年与2010年相比,有关河流R处以下河段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 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小    B. 河流的含沙量大

C. 河流的汛期长    D. 河流中钙物质的含量小

29. 该流域的治理中,对R和T之间的河段的主要治理措施有

A. 东侧坡修建梯田,西侧坡植树种草    B. 西侧坡修建梯田,东侧坡植树种草

C. 两侧坡都大量植树种草    D. 两侧坡都大量修建梯田

【答案】28. B    29. A

【解析】试题分析:

28. 通过“土地土地利用结构表”对比2010年与1980年土地利用比重变化可知,1980年耕地面积比重较大、林地和草地面积比重较少;结合等高线图可知,该区域地形起伏大,水土流失较重,1980年河流的含沙量较高,故选项B正确。

29. 根据图中等高线疏密状况可知,图中R和T之间河段的东坡等高线稀疏,说明坡度较缓,可修建梯田,进行粮食生产;而河岸西坡等高线密集,说明为陡坡,应该植树种草,保持水土;故选项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流域的综合开发与农业区域的综合开发。

【名师点睛】本题组以“某河流域等高线地形图和该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为背景,根据表格中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推断低山丘陵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如果区域耕地比重下降、林地、草地比重增加,即植被覆盖率增加,那么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增强,流域内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减小、含沙量降低;植被覆盖率对河流汛期长短基本没有变化;农业生产要注意因地制宜,一般情况下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牧业;山地丘陵地区坡度陡缓不同,农业类型有所差异,以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下图为M河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河北省张家口一中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作业19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解析】

30. 计划开发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坝的最理 想位置是

A. a处    B. b处

C. c处    D. d处

31. M河流域植树造林,植被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A. 防风固沙    B. 调节气候

C.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D. 美化环境

【答案】30. C    31. C

【解析】试题分析:

30. 从a、b、c、d四处对应的干流河床剖面图来看,c处的河流落差最大,是最理想的坝址。

31. M河地处流域上游,故M河流域植树造林,会使河流上游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会使上游的水土流失量减少,植被主要的生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考点:等高线、地形剖面图、等值线图

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称赞“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无与伦比”,都江堰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河北省张家口一中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作业19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解析】

32. 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如图a中适宜修建引水工程的地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3. 河水侵蚀河岸易引起崩岸决口。“遇弯裁角”是都江堰水利工程治理岷江水患的成功经验。如图b中需裁去的是

A. 甲角    B. 乙角    C. 丙角    D. 丁角

34. 都江堰水利工程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自动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开发了水利。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都江堰,保护其自身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至关重要。从这一角度考虑,在背景区内发生的下列行为对都江堰工程保护危害最大的是

A. 上游破坏植被和湿地    B. 下游随意添加辅助设施

C. 上游乱建水利工程    D. 下游不断扩大灌区面积

【答案】32. C    33. B    34. C

【解析】试题分析:

32. 读图可知,①②两地位于两处位于河流上游地区,地势高,不便于修筑水利工程,故 A、B 错误;③处位于河流下游,出山口位置,河水水量集中,河流两侧地形平坦,便于引水,故 C 正确;④处位于河流下游,河道宽阔,水位低,水量分散,故 D 错误。

33. 由于河水的惯性凹岸流速快,为侵蚀岸,凸岸为堆积岸,流速慢,为堆积岸;由图示可知丙为凹岸,乙河岸为凸岸,乙岸容易造成泥沙淤积,阻挡河道,需裁去,故 B 正确。答案选B项。

34. 在河流上游破坏植被和沼泽,加大河流上游的水土流失,,但都江堰水利工程有自动排沙功能,对中下游地区影响不大,故 A 错误;在河流上游乱建水利工程,会破坏原有的水利设计,影响河流全线,,影响较大,故 C正确;在河流下游随意添置辅助设施和不断扩大下游灌溉区面积,影响范围主要集中于下游地区,对中上游影响较小,故B、D错误。

考点:河流的特征、水利工程的建设。

【知识拓展】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岷江由山谷河道进入冲积平原的地方,它灌溉着灌县以东成都平原上的万顷农田。原来岷江上游流经地势陡峻的万山丛中,一到成都平原,水速突然减慢,因而夹带的大量泥沙和岩石随即沉积下来,淤塞了河道。

每年雨季到来时,岷江和其它支流水势骤涨,往往泛滥成灾;雨水不足时,又会造成干旱。远在都江堰修成之前的二、三百年,古蜀国杜宇王以开明为相,在岷江出山处开一条人工河流,分岷江水流入沱江,以除水害。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李冰为蜀郡守。李冰在前人治水的基础上,依靠当地人民群众,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灌县,建成了都江堰。

河北省张家口一中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作业19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解析】

都江堰工程布置图

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

1、宝瓶口的修建过程

首先,李冰父子邀集了许多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凿穿玉垒山引水。由于当时还未发明火药,李冰便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终于在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因其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

之所以要修宝瓶口,是因为只有打通玉垒山,使岷江水能够畅通流向东边,才可以减少西边的江水的流量,使西边的江水不再泛滥,同时也能解除东边地区的干旱,使滔滔江水流入旱区,灌溉那里的良田。这是治水患的关键环节,也是都江堰工程的第一步。

2、分水鱼嘴的修建过程

宝瓶口引水工程完成后,虽然起到了分流和灌溉的作用,但因江东地势较高,江水难以流入宝瓶口,为了使岷江水能够顺利东流且保持一定的流量,并充分发挥宝瓶口的分洪和灌溉作用,修建者李冰在开凿完宝瓶口以后,又决定在岷江中修筑分水堰,将江水分为两支:一支顺江而下,另一支被迫流入宝瓶口。由于分水堰前端的形状好像一条鱼的头部,所以被称为“鱼嘴”。

鱼嘴的建成将上游奔流的江水一分为二:西边称为外江,它沿岷江河雨顺流而下;东边称为内江,它流入宝瓶口。由于内江窄而深,外江宽而浅,这样枯水季节水位较低,则60%的江水流入河床低的内江,保证了成都平原的生产生活用水;而当洪水来临,由于水位较高,于是大部分江水从江面较宽的外江排走,这种自动分配内外江水量的设计就是所谓的“四六分水”。

3、飞沙堰的修建过程

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起到分洪和减灾的作用,防止灌溉区的水量忽大忽小、不能保持稳定的情况,李冰又在鱼嘴分水堤的尾部,靠着宝瓶口的地方,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以保证内江无灾害,溢洪道前修有弯道,江水形成环流,江水超过堰顶时洪水中夹带的泥石便流入到外江,这样便不会淤塞内江和宝瓶口水道,故取名“飞沙堰”。

飞沙堰采用竹笼装卵石的办法堆筑,堰顶做到比较合适的高度,起一种调节水量的作用。当内江水位过高的时候,洪水就经由平水槽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使得进入宝瓶口的水量不致太大,保障内江灌溉区免遭水灾;同时,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的水流产生了游涡,由于离心作用,泥砂甚至是巨石都会被抛过飞沙堰,因此还可以有效地减少泥沙在宝瓶口周围的沉积。

为了观测和控制内江水量,李冰又雕刻了三个石桩人像,放于水中,以“枯水不淹足,洪水不过肩”来确定水位。还凿制石马置于江心,以此作为每年最小水量时淘滩的标准。

在李冰的组织带领下,人们克服重重困难,经过八年的努力,终于建成了这一历史工程——都江堰。

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上游部分河段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电力部门准备对该河段进行梯级开发。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河北省张家口一中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作业19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解析】

35. 影响该流域年均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    B. 大气环流

C. 地形    D. 海陆位置

36. 该河流最适于梯级开发的河段是

A. ①以西河段    B. ①②之间河段

C. ②③之间河段    D. ③以北河段

【答案】35. C    36. B

【解析】试题分析:

35. 读图,图中该流域年均温等值线在河谷地区发生弯曲,是因为河谷海拔低,气温较高。等温线数值越靠近上游,温度越低,说明影响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C对。根据指向标,图中河段等温线有南北延伸部分,受纬度影响延伸方向应与纬线平行,A错。等温线有东西或南北延伸部分,大气环流、海陆位置不是主要因素,B、D错。

36. 根据图中等温线,等温线密集,说明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所以该河流最适于梯级开发的河段是①③之间河段,B对。等温线稀疏,说明河流落差小,不适宜梯级开发,A、D错。②③之间河段包括范围小,C错。

【考点定位】影响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河流梯级开发的自然条件。

【名师点睛】受纬度影响,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受海陆位置影响,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一致。大气环流影响,应与环流有移动方向相关。受地形影响,等温线延伸方向与地形变化一致。河流分布在山谷中,图中等温线在河谷处弯曲,说明地形、地势是主要影响因素。

二.非选择题

37. 位于南北天山之间的伊犁河谷地——西域的绿色走廊,被称为中国最美的地方。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处西天山的伊犁河谷兼有南北疆特点,素有“中亚绿洲”、“塞外江南”的称誉。那里既有雄美的雪峰、冰川,又有俊秀的河川;既有恬静悠然的牧场,又有人神共织的农耕大地。由雪岭云杉形成的森林沿山谷向山下延伸,与山地草场交织在一起。

材料二 雾凇美丽皎洁,晶莹高雅。在寒流滚滚的冬季,使横竖成林、山坡独树的杨、柳、榆、桦的枯枝成为琼枝玉叶,让棵棵青松翠柏成为银菊盛开,把簇簇小草装扮得婀娜多姿,玲珑剔透……新疆伊犁河谷的冬韵,迷人不已,特别是那有着晶莹剔透、千姿百态的冰花的雾凇,最是醉人。

材料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

河北省张家口一中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作业19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解析】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说明该地地形对伊犁河谷自然环境的影响。

(2)在伊犁河谷地区,有一部分山地长有“阴阳脸”,即一侧山坡林木葱郁(“阴脸”),另一侧山坡草地青翠(“阳脸”),出现了山脉“阴阳脸”的现象。请说出“阴脸”的坡向,并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阴阳脸”现象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试分析伊犁河谷雾凇的成因。

(4)2010年5月,中共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将西北边陲小城——霍尔果斯定为经济特区。试分析霍尔果斯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答案】(1)西部敞开的半封闭地形,利于河谷形成地形雨;山地植被覆盖率高;河流水量丰富,落差大;北部高大山脉可抵御来自西伯利亚(北部)的干冷气流;南部高大山脉可阻止来自塔里木盆地(南部)的风沙入侵和夏季热浪侵袭。

(2)北坡。

阴坡温度低,蒸发弱,湿度大,林木生长旺盛;阳坡温度高,蒸发强,水分少,只适合草甸生长,从而形成这里山脉的“阴阳脸”现象。

(3)伊犁河谷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温度低;但上游河流落差大,水流急,冬季不易结冰;在河谷容易形成雾且河谷地形相对封闭雾不易扩散;大量雾气遇冷后便以霜的形式凝结在周围粗细不同的树枝上,形成大面积的雾凇奇观。

(4)是通向中亚的重要门户;交通便利;政策支持;自然资源丰富。

【解析】试题分析:

(1)自然地理环境描述包括地形、气候、植被、水文、土壤等;图示伊犁河谷地处南北天山支脉间,面向西部开口;西部敞开的半封闭地形,利于大西洋水汽进入,在河谷形成地形雨;山地垂直差异大,植被覆盖率高;地形起伏大,河流水量丰富,落差大;北部高大山脉可抵御来自西伯利亚(北部)的干冷气流;南部高大山脉可阻止来自塔里木盆地(南部)的风沙入侵和夏季热浪侵袭。

(2)这里的阴阳脸现象主要是由于降水差异而形成的。北坡是阴坡,温度低,蒸发弱,湿度大,林木生长旺盛;南坡是阳坡,温度高,蒸发强,水分少,只适合草甸生长,从而形成这里山脉的“阴阳脸”现象。

(3)雾凇也是一种水汽的凝结物,其中要有足够多的水汽和遇冷凝结两个条件。伊犁河谷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温度低;但上游河流落差大,水流急,冬季不易结冰;在河谷容易形成雾且河谷地形相对封闭雾不易扩散;大量雾气遇冷后便以霜的形式凝结在周围粗细不同的树枝上,形成大面积的雾凇奇观。

(4)霍尔果斯通向中亚的重要门户,这里有丰富的矿产等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北疆铁路连能中亚,交通便利;我国鼓励边境贸易,边境开放政策条件好。

【考点定位】考查新疆的地理环境及发展。

 

3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河段,金沙江约占长江干流全长和总落差的55%和95%,水能资源的富集程度堪称世界之最,是我国规划的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最大水电基地。

材料二  松茸是世界上珍稀名贵的天然药用菌。松茸分布于海拔1600--3200米的山坡上,与松、栎属的树木须根发生共生关系,形成菌,松茸在出土前,必须得到充足的雨水,出土后必须立即得到充足的光照。我国香格里拉产区是松茸产量最高的地区,年产量约占中国松茸总产量的70%,以及全球总产量的33%。

材料三  下图为“金沙江下游河段梯形水电站规划及香格里拉松茸产区示意图”。

河北省张家口一中2018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作业19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解析】

(1)分析金沙江水能资源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

(2)分析该地适宜松茸生长的条件。

(3)说明松茸产业对香格里拉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

【答案】(1)主要位于季风区,降水量大,径流量大;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多峡谷地形,易于建坝;当地人口稀少,移民工程量小;政策支持力度大。(2)高山地区气候温凉,雨季降水充足,湿度大;海拔高,大气透明度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植被茂盛,多松树、栎树,可提供营养支持;高山地区虫害少;生态环境好,污染小。

(3)松茸价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经济价值高,提高当地居民收入;采摘、加工、运输等产业随之兴起,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解析】试题分析:

(1)水能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主要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金沙江下游段落差大,又地处我国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又位于季风区,降水量大,径流量大,水量丰富,故水能资源丰富,另外,多峡谷有利于建坝,该地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人口密度低,再加上国家政策的扶持,故适于水电梯级开发。

(2)本题可以借鉴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因素进行分析,该地山地多,气候温凉多地形雨,为松茸的生长提供水源条件,又海拔高,空气稀薄,故大气透明度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该地多松树、栎树可提供营养支持,再加上地势高,气温相对较低,病虫害少,所以有利于松茸的生长。

(3)松茸是世界上珍惜名贵的天然药用菌,是亚洲地区的特有物种,故松茸价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经济价值高,提高当地居民收入,又在‘采摘、加工、运输’过程中会带动其他产业一起发展。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水能资源开发,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对经济的影响。

【名师点睛】水能梯级开发,要从水量和落差两方面分析。该地降水量大,流程长、落差大,有利于水能的梯级开发。要仔细阅读材料,找出区域适宜天然药用菌生长的独特环境。松茸产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从经济收入、区域相关产业发展、技术提高等方面分析。



  本文标题: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作业19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5706.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5706.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作业19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作业19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