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城市不同功能区占用土地面积空间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丙功能区是( )
A. 住宅区
2. 甲所代表土地利用类型的人口数量变化是( )
A.
【答案】1. C
【解析】
1. 读图可以看出,丙功能区占地面积较小,主要集中在市中心,所以丙功能区是商业区。故C正确。
2. 甲功能区在整个城市面积中占的比重最大,应该是住宅区。住宅区夜间人口数量最多,白天由于出行导致人口数量逐渐减少。故B正确。
【点睛】注意功能区的位置与特点。面积最小的功能区为商业区,最大的为住宅区。商业区一般位于城市中心,工业区一般位于城市外围。
读“农民工回流地点选择的推力、拉力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3. 在农民工回流的推力和拉力中( )
A. 拉力Ⅰ可能表示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
C. 推力可能表示环境质量日趋恶化
4. 农民工回流对城市产生的影响是( )
A. 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C. 缓解了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答案】3. D
【解析】试题分析:
3. 本题主要考查农民工回流的相关问题。虽然县镇、农村的生活水平、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条件与过去相比得到了改善,但与城市相比仍没有优越性,所以这并不是导致农民工回流的拉力,故A、B选项错误;经济因素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故排除C选项;由于城市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优于农村,大量的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住房、子女教育等生活成本提高,使这些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压力增大,导致农民工回流,D选项正确。
4. 本题主要考查农民工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农民工由于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在城市主要从事工厂流水作业、服务业和建筑业等,所以农民工回流可能导致这些产业受影响,使其出现“用工荒”现象,但不会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而且农民工回流与对劳动力需求大的产业外迁等有很大关系,所以A、D错误;农民工回流不会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所以B错;城市人口减少,会使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城市问题得以缓解和改善,C正确。
【考点定位】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可以将中国不同地区划分为快速增加、缓慢增加、缓慢降低和快速降低四个类型。其中人口密度快速增加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都市圈和青藏高原等地区。下图是2000~2010年不同因素对我国四类地区人口密度变化的影响程度对比。图中的系数绝对值越大,对人口密度的影响程度越大;系数为正时,影响因素与人口密度变化为正相关,反之,为负相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 我国人口密度降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
A. 人口密集省
6. 据图可知长江三角洲地区( )
A. 初始人口密度较低,环境承载力大
B. 医疗条件好,人口自然增长较快
C. 发达的经济掩盖了人口密度过大的劣势
D. 交通通达度高,是人口增加的主要“拉力”
【答案】5. A
【解析】
5. 从图中可看出,人口密度降低的地区中,主要影响因素都有初始人口密度;依据“系数为正时,影响因素与人口密度变化为正相关,反之,为负相关”可知人口密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初始人口密度大,则人口密度降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省份。
6. 长江三角洲为人口密度快速增加地区,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国内生产总值,即发达的经济促进了人口密度快速增加。
读“我国某城市人口增长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
7. 上面左图所示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状况最接近右图中的( )
A. 甲点
8. 该城市今后应采取的发展措施是( )
A. 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B. 制定鼓励生育的政策,提高出生率
C. 完善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工作
D. 挖掘资源潜力,积极扩大生产规模
【答案】7. D
【解析】试题考查人口增长模式和应对人口老齡化的措施
7. 左图中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都小于1%,对应右图中的丁点,D正确。
8. 该城市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老齡化严重,应完善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工作,C正确。
【点睛】
我国主要人口问题及对策: 1、人口增长的绝对量大,科学文化素质较低;措施主要有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社会生产力,转变生育观念。2、人口老龄化,措施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鼓励老有所为、延迟退休年龄。3、劳动年龄人口年龄升高,比重下降,措施是加强岗位技能培训,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素质。4、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流动迁移量大,措施有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城市公交通等。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日本政府在2014年6月首次明确设定了“50年后维持人口1亿人”的人口目标。下表为“日本人口统计及未来人口推测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 日本劳动年龄人口变化趋势及其影响是( )
A. 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社会负担减轻
B. 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加,社会负担减轻
C. 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加,社会负担加重
D. 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社会负担加重
10. 日本最突出的人口问题是( )
①人口老龄化 ②人口少子化 ③低死亡率 ④人口数量急剧下降
A. ①②③
【答案】9. D
【解析】试题分析:
9. 注意比较表格中不同年龄段的比重差异;由图可知15—64岁人口比重逐渐降低,说明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而65及其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越来越大,说明劳动年龄人口社会负担加重,故选项D正确。
10. 由表格可知65及其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由2000年的17.4%,到2055年达到40.5%,说明人口老龄化严重;利用表格中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可得自然增长率,可以发现从2005年后,日本都是负增长,而且呈加重趋势,说明日本人口人口少子化严重;由总人口可知2005年后人口数量急剧下降,故选项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主要国家、人口结构和人口问题。
读“我国近年来的人口变化情况表”,完成下列各。
11. 我国2011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
A. 4.79%
12. 表中数值反映我国人口( )
①人口出生率一直在下降②人口死亡率一直在上升③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在下降④人口总数在减少
A. ①②
【答案】11. B
【解析】
【点睛】本题易错选成A答案,注意题目中的“%”与“‰”。
12. 表中数值反映我国人口出生率在波动下降,①错误;表中自然增长率一直大于0,说明人口总数在增加,④错误。故C正确。
【点睛】本题采用排除法可提高解题速度。
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即出现“人口红利”。反之,可能出现“人口负债”。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3. 婴儿潮指的是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较高的现象,下列年份中“婴儿潮”较明显的是( )
A. 1950~1960
14. 关于上图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 就业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就业机会少导致的
B. 抚养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劳动年龄人口较多导致的
C. 2015年以后抚养比逐渐升高是由于婴儿潮导致的
D. 近几年就业比逐渐下降将会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
15. 2015年后“人口负债”愈发严重,对此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有( )
①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增加生育率 ②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 ③限制劳动年龄人口向国外迁移 ④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⑤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⑥建立健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
A. ①③④
【答案】13. B
【解析】
13. 根据图中信息显示,1960—1970年之间,中国人口抚养比最高,这一时期中国人口出生率较高,故“婴儿潮”较明显,80年代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下降,“婴儿潮”不明显,故选B项。
14. 根据抚养比的计算方法,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因此抚养比最低的时期应该是劳动人口多而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少导致的,故选B项。
15. 2015年后“人口负债”严重,是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导致的,所以延长退休年龄、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发展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健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是可行性措施,故选D。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因此不能全面放开生育政策;随着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限制劳动年龄人口向国外迁移也不现实;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会使“人口负债”愈发严重。
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与迁出人口数的差值与总人口之比。读我国东部某省(市)2006~2014年人口增长率变动图,回答下列各题。
16. 图示时期该省(市)人口总数( )
A. 持续上升
17. 推断图示时期该省(市)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城镇房价增长快
C. 产业升级和转移
【答案】16. C
【解析】试题分析:
16. 一个区域人口总数的变化受人口机械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共同影响,如果两者之和为正值,人口总数增加,反之减少。分析图中信息可知,2012年以前,该省人口机械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之和为正值,说明人口总数增加,2012年以后,该省人口机械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之和为负值,说明人口总数减少。故选C。
17. 该省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早年因为改革开发,经济发展快,吸引内地其他省区劳动力,人口机械增长较快,近年因产业升级和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地转移,人口机械增长率下降以至为负增长。故选C
考点:人口的变动及原因.
【名师点睛】一个区域人口总数的变化受人口机械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共同影响,如果两者之和为正值,人口总数增加,反之减少。导致一个地区人口迁移的原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等。
读我国不同时期部分省(区、市)人口迁移率分布图(人口迁移率是一定时期、一定地区人口迁入、迁出的绝对量与该时期、该地区平均人口数之比),回答下列各题。
18. 关于2005~2010年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江西迁出率最高
C. 广东人口迁入量比天津大
19. 两图显示我国人口迁移的变化是( )
A. 人口迁移总量减少
B. 人口迁入重心北移
C. 环渤海地区人口迁入量减少
D. 珠三角地区始终是人口迁入量最大的地区
【答案】18.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通过读图可知人口迁移的方向和人口重心的变化。
18. 读图可知,图中横坐标是迁入率,纵坐标是迁出率,2005—2010年,安徽迁出率最高,A错;安徽在虚线的左侧,迁出率大于迁入率,B错;广东在天津的右侧,广东人口比天津多,迁入量比天津多,C对;福建在平均迁入率右侧,迁入率高于 全国平均水平,D错。
19. 后期平均迁入和迁出率都增大,人口迁移总量增大,A错;向北方地区迁入率增大,人口迁入重心北移,B对;北京和天津人口迁入率增大,环渤海地区人口迁入量增大;广东省迁入率小于北京、上海、浙江,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不是人口迁入量最大的地区,D错。
读“我国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图”,回答下列各题。
20. 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
A. 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C. 未利用土地面积持续增加
21. 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市区( )
A. 交通紧张状况缓解
C. 环境质量下降
【答案】20. B
【解析】
20. 读图可知,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故B正确。林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故A错误。未利用土地面积先增后减,但变化不大,故C错误。水域面积呈减--增--减变化,但变化不大,故D错误。
21. 该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城市化水平提高,因此可能产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交通拥堵,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较少等。故C正确,A、D错误。该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说明人口向市区迁移,故B正确。
下图为“我国2016年春运首日十大人口流出(入)城市统计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2. 有关春运首日人口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口流动的方向主要是农村到城市
C. 十大流出城市大多在沿海发达地区
23. 现阶段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A. 政治因素
【答案】22. C
【解析】
22.
23. 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人口迁移的方向是从农村向城市,从内地向沿海(迁入人口较多的是上海、广东、北京)和工矿城市。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下图为“某城市居住区空间结构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4. 该城市( )
A. 主城区为煤炭资源初加工从业者聚居区
B. 不同聚居区分布与煤炭产业分工无关
C. 城市形态不受煤炭资源矿点分布影响
D. 居住区呈现“城—矿—乡”空间结构模式
25. 影响居住区内部分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职业与收入
【答案】24. D
【解析】
24. 读图可知,城市主城区为煤炭资源深加工从业者或一般工薪阶层或退休人口聚居区;本题聚居区的分布与煤炭产业的分工有关;城市形态受煤炭资源矿点分布的影响;居住区呈现“城-矿-乡”的空间结构,故选D。
25. 本题考查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因。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有: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其中历史因素是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基础,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风化影响显著,社会因素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职业、收入水平、民族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往往影响人们对住宅区的选择。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点睛:本题考查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下图为“某城市用地及规划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6. 若该城市规划合理,则甲、乙功能区和城市主导风向分别是( )
A. 工业区、住宅区、西南风
C. 工业区、住宅区、西北风
27. 下列城市规划的理由,正确的是( )
A. ①处建钢铁厂——交通便利
B. ②处建大型仓库——水源充足
C. ③处建信息产业园——科技水平高
D. ④处建食品加工厂——城市地价低
【答案】26. D
【解析】
26. 图中甲功能区是城市中占地面积最大的,主要分布在中心商业区的周围,可判断是住宅区;乙功能区沿铁路线分布,交通便利,远离中心城市和居民区,可判断是工业区;且乙功能区是西北-东南向延伸,说明城市盛行东南风或西北风。选D正确。
27. ①处靠近居民区,不宜建钢铁厂;
下图为“四国2010年和2050年(预测)每100劳动人口(15~65岁)的家属(15岁以下和60岁以上)数量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
28. 2010年尼日利亚每100劳动人口的家属数量最多,主要由于( )
A. 出生率高
29. 中国劳动人口家属数量增加明显最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出生率下降
C. 人口迁移量增大
【答案】28. A
【解析】试题分析:
28. 根据材料,劳动人口家属指15岁以 下和65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图中2010年尼日利亚每100劳动人口的家属数量最多,主要由于出生率高,A对。死亡率低不是15岁以下人口多的原因,B错。迁入率、迁出率不改变家庭人口数量 ,C、D错。
29. 中国劳动人口家属数量增加明显最主要原因是人口老龄化加剧,C对。人口出生率下降,家属数量减少,A错。人口迁移量增大 ,不影响家属数量,B错。城市化速度加快,不改变家属数量,D错。
考点:劳动人口的家属数量,主要影响因素。
图Ⅰ是“我国南方某大城市地铁线分布图”,图Ⅱ是“该城市某地铁站一天中部分时段进出站人数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0. 据图Ⅰ分析,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位于中心商务区的是( )
A. 甲地
31. 据图Ⅱ分析,该地铁站所在的功能区是( )
A. 中心商务区
【答案】30. A
【解析】试题分析:
30. 从图中可看出甲地位于地铁网的中心,应该是市中心位置而地租最高。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可以判断,甲地位于市中心,属于中心商务区所在地,乙丙丁交通通达度低,不适宜布局中心商务区,故选A。
31. 读图乙可知,该地铁站人流进站时间集中在6-9点,出站时间集中在18-21点,与人们上下班的时间一致,应为住宅区,中心商务区、工业区、文化区人流方向与住宅区相反,故选B。
考点:城市功能区布局的影响因素,不同功能区人口流动方向的时间特点
2013年年初“大妈”的汉语拼音“Dama(大妈)”登上《华尔街日报》之后,近日一则关于“Dama”等中文热词有望以单词形式收录进《牛津英语词典》的消息再次引发国际社会热议。“中国大妈”抢购黄金、炒房、抢购比特币等引发海内外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32. “中国大妈”这个群体引起海内外关注,从侧面反映了我国什么现象比较突出( )
A. 人口老龄化
C. 人口流动
33. “中国大妈”抢购黄金、炒房、抢购比特币等投资行为,从侧面反映出( )
A. 我国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
B. “中国大妈”比较富裕
C. “中国大妈”在投资方面经验丰富
D. “中国大妈”熟悉国内外经济形势
【答案】32. A
【解析】
32. “中国大妈”这个群体一定意义上是中老年妇女的代称,因此,该现象侧面反映了我国人口老龄化。故A正确。
33. “中国大妈”抢购的黄金、炒房、抢购比特币等均为保值产品投资,对于养老、保障等有不安全感,这从侧面反映了我国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故A正确。
【点睛】本题解答关键是对“中国大妈”的理解。
法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在欧盟国家中较为典型。历史上,法国长期高度中央集权,巴黎一直是其政治中心。法国的人口、生产、服务活动高度集聚于巴黎,大巴黎地区人口数量为第二位城市里昂的7倍以上。20世纪60年代,法国选择了若干边缘城市集聚区建立“平衡城市”,阻滞人口和产业向巴黎集中,以消除巴黎与其他地区之间发展的高度不平衡问题。读法国“平衡城市”影响范围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34. 法国人口高度集聚于巴黎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
35. 法国建立“平衡城市”的主要目的是维持边缘城市集聚区的( )
A. 服务门槛
36. “平衡城市”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优化法国城市的( )
A. 空间结构
【答案】34. D
【解析】
34.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巴黎是法国的首都,属法国的政治中心,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以及经济发达程度较高,因此吸引大量的人口迁入,故答案选B。
35. 20世纪60年代,法国选择了若干边缘城市集聚区建立“平衡城市”,主要是为了维持边缘城市集聚区的服务范围
36. “平衡城市”规划可以将一些产业转移到边远地区,从而可以优化法国城市的产业协作,故答案选B。
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完成下列各题。
37. 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城市自然环境好
C. 城乡收入差距大
38. “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带来( )
A. 土地资源浪费
C. 城乡协调发展
【答案】37. C
【解析】
37. 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的空心化现象,是由于城乡收入差距导致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导致的,B对。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是由于城市的就业机会多,A错。农村人均居住面积大于城市,C错。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D错。故选B。
38. “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说明大量农村人口涌进城市,会导致农村人才流失,不利于农业发展水平提高,A错。会导致土地资源浪费,B对。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C错。会使得农村老龄化程度提高,D错。故选B。
【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
迁出地:
有利的:加强了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地影响。不利的:造成了人才外流。
迁入地:
有利的:弥补了劳动力不足,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节约了教育和培训费,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带动经济的发展。不利的:引发种族冲突,影响社会治安,给自然和生态环境、人口与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如西部大开发对西部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
据2016年1月26日(农历腊月26)上午10点数据:在迁入成都的1 000个人中,来自北京的占了249个;从成都迁出的1 000个人,到北京的就有329个。专家称之为“逆向春运”。完成下列各题。
39. 造成“逆向春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年轻人中独生子女比例升高,子女接双方父母赴京过节
B. 春节期间北京旅游活动丰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
C. 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春节在家过年习俗逐渐淡化
D. 我国成都至北京的交通条件大为改善
40. 影响春节期间人口流动的主导因素是( )
A. 传统观念
【答案】39. A
【解析】
39. 春节时一家团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随着全国交通网络的完善,人们出行比较方便,因此在春节前,从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的父母会赴京和在城市里工作的子女一起过春节,出现了“逆向春运”。故A正确。春节期间,不是北京的旅游旺季,与北京旅游资源丰富关系不大,故B错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春节在家过年的习俗不是逐渐淡化,是仍然保留,故C错误。我国成都到北京的交通条件大为改善,不是出少入多的原因,故D错误。
40. 春节是中国人的最重要的节日,家庭聚会、访亲探友是必不可少的项目,造成人口流动大,故A正确。春节人口流动与经济、教育、交通的关系不大,故B、C、D错。
【点睛】本题以图和文字材料的形式为背景,考查了春节期间的“逆向春运”,学生从传统观念和身边案例分析就可以解决问题。
二、综合题(共40分)
41. 上海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的人口问题与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并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等因素影响。阅读下面资料,回答问题。
(1)归纳1990年以来上海市人口数量变化状况。
(2)请分别说明上海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变化特征的形成原因。
(3)请分析外来人口对上海城市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答案】(1)常住人口数量不断增多,户籍人口变化不大
【解析】试题分析:
(1)观察图1可得出结论,1990年以后常住人口增加,但户籍人口变化不大。
(2)上海市地处沿海,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吸引不少外力人口,使常住人口增加;从图2可知,上海市户籍人口自然增长为负值,出现负增长现象,所以户籍人口变化不大。
考点:读图分析能力;影响上海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因素;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影响
42. 新疆各区域环境承载力存在巨大差异,其中准噶尔盆地南部最高,其次为伊犁河谷、塔里木盆地北部、准噶尔盆地北部、塔里木盆地西部、东疆地区,塔里木盆地南部最低。结合图示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准噶尔盆地南部环境承载力最高的原因。
(2)为提高塔里木盆地南部的环境承载力,当地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3)在新疆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为32人/km2,目前已达13人/km2,有人认为“为促进该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不宜限制人口”,但对人口环境学颇有研究的赵先生却认为这种看法不妥,试为赵先生的说法提供依据。
【答案】(1)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基础较好;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任选3点)
【解析】(1)影响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资源等,其中制约环境承载力最首要的因素是资源。从图中提供的信息看,准噶尔盆地南部石油、煤等资源富集,说明经济基础相对较好;有国际铁路通过,同时区域首府乌鲁木齐也位于这里,说明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
(2)提高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措施,必须围绕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及区域环境、资源特点分析。塔里木盆地深居大陆内部,周围高山环绕,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因植被破坏与水资源利用不当,荒漠化严重。因此要提高南部的环境承载力,应防治土地沙漠化;加速节水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实行农牧结合;发展经济。
(3)赵先生的观点是基于环境承载力的内涵与当地生态环境特点两方面考虑的。环境承载力决定人口的最大容量,如果人口密度达到最大值,不但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实际的人口密度必须低于这一数值,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较快,因此应控制人口;从环境角度分析,新疆气候干旱,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的稳定性较差,因此环境承载力低。
本文标题:河北省安平中学高一实验部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地理试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444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4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