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试题解析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试题解析 > 山东省新泰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

山东省新泰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

时间:2018-01-11 19:34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据新华社北京2017年10月17日电:国际天文学家近期发现,太阳系中存在一对像彗星一样活跃的双小行星。这对小天体一边相互绕转,一边向宇宙中喷射气体和尘埃。这是人类首次发现如此活跃的双小行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双小行星的运行轨道可能介于(    

A. 地球和金星之间    B. 地球和火星之间

C. 火星和木星之间    D. 木星和土星之间

2.比太阳系高一级,比总星系低一级,且不包含双小行星的天体系统是(    

A. 地月系    B. 河外星系    C. 银河系    D. 总星系

 

“生命宜居带”是指恒星周围的一个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下图为天文学家公认的恒星周围“生命宜居带”示意图。下图中横坐标表示行星距离恒星的远近,纵坐标表示恒星质量的大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山东省新泰二中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解析】3.宜居带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 行星的体积    B. 宇宙辐射的强度

C. 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    D. 适宜呼吸的大气

4.生命存在需要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层,大气层的存在主要取决于(    

A. 日照条件稳定    B. 有原始海洋

C. 行星与恒星的距离适中    D. 行星的体积、质量适中

 

下图为“太阳辐射量随纬度分布示意图”。可能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完成下面小题。

山东省新泰二中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解析】

5.云量最少的地区是

A. 赤道    B. 北纬20°    C. 北纬40°    D. 北纬60°

6.影响可能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 大气云量    B. 大气组成

C. 日地距离    D. 纬度位置

 

太阳能属于“绿色能源”,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西藏太阳能应用的投资,这不仅是西藏常规能源短缺的一个很好的补充,也对西藏的环境保护也有着积极作用。结合所学,回答下面小题。

7.8.西藏地区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有

①地势高,离太阳近   ②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 

③晴天多,光照时间长 ④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9.10.除太阳辐射能外,青藏地区的其他能源也很丰富,其中哪一项能源与太阳能无关[]

A. 风能    B. 柴达木盆地的天然气

C. 藏南谷地的地热能    D. 雅鲁藏布江的水能

某年2月15日上午10时左右,太阳爆发了一次X2.2级耀斑(X为最高级别)。结合太阳大气层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山东省新泰二中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解析】

11.太阳黑子和耀斑(  )

A. 都发生在①层    B. 分别发生在①层和②层

C. 都发生在②层    D. 分别发生在②层和③层

12.此次太阳耀斑爆发给地球带来的影响可能包括(  )

A. 出现“磁暴”现象,使罗盘等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B. 许多地区的有线通信中断

C. 我国上海地区上空出现极光

D. 美国遭飓风袭击

13.在太阳剧烈活动的时期人们可以采取的保护措施有(  )

①尽量减少室外的活动 ②关闭所有大型发电设施

③关闭所有的通信设施 ④适当调控人造卫星的运转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读“地球各圈层划分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山东省新泰二中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解析】

 14.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的特征

B. 地球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圈层结构

C. 地幔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间的一层

D. 地壳既属于地球外部圈层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

15.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C圈层是由岩石构成的,故称为岩石圈

B. B所在的圈层是一个连续且规则的圈层

C. A圈层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

D. E圈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16.地震波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手段,当c处岩层发生地震时,地表科研人员测得地震波在经过f界面时的变化是(  )

山东省新泰二中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解析】

 ①纵波速度加快 ②纵波速度减慢

③横波速度加快 ④横波速度减慢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17.一般认为,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来自(  )

A. a岩层内部    B. c岩层内部    C. d岩层内部    D. e岩层内部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山东省新泰二中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解析】

 18.图中a~e表示的辐射中,属于短波辐射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9.a~e中,表示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是(  )

A. a    B. b    C. c    D. d

20.当大气中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时(  )

①箭头Ⅰ可能增强 ②箭头Ⅱ可能增强 ③箭头c可能增强 ④箭头a可能增强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山东省新泰二中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解析】

 21.该岛的水循环属于(  )

A. 海陆间循环    B. 陆地内循环

C. 海上内循环    D. 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22.从水循环来看,小岛(  )

①夏季水循环的速度较一年中其他季节慢

②夏季水资源丰富,造成水循环比其他季节快

③受温室效应的影响,水循环的平均速度会加快

④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水循环会出现异常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009年入秋后,我国西南五省(云、贵、川、桂、渝)遭受百年不遇持续旱情,生产、生活用水紧张,灾情严重。进入春播期,大部分水田改为旱作,地方政府动用一切力量,组织灾区群众全力抗灾,稳定经济生活。回答下面小题。

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干旱缺水问题只在我国少数地区发生

B. 干旱缺水问题是由于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和地区分配不均造成的

C. 降水的季节变化大是造成我国西北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

D. 干旱缺水问题是由于我国水资源总量不足造成的

24.夏季风势力强的年份,往往造成我国东部地区(  )

A. 南旱北涝    B. 北旱南涝    C. 南北皆涝    D. 南北皆旱

 

25.西南旱灾造成的主要影响有(  )

①农业减产 ②持续高温、无降水天气 ③大熊猫等野生珍稀动物饮水困难,大批死亡 ④边远乡村面临“水荒”,生活困难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下图为某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山东省新泰二中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解析】

 26.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时期是

A. 20世纪初期    B. 20世纪40年代    C. 20世纪末期    D. 20世纪60年代

27.该国在20世纪末期的人口增长模式表现为

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结合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山东省新泰二中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解析】

 28.在世界各大洲中,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大洲已经出现了众多的环境问题,其中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 环境污染    B. 水土流失    C. 荒漠化    D. 土壤盐碱化

29.地球环境人口容量一直是学者讨论的话题,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总人口数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 世界人口总量已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C. 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

D. 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

30.下列各国中,环境人口容量最小的国家是(  )

A. 日本    B. 加拿大    C. 德国    D. 科威特

下图是喀斯特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山东省新泰二中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解析】

 31.32.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  )

A. 岩石有风化裂隙    B. 岩石中含有化石

C. 岩石具有层理构造    D. 岩石具有可溶性

33.34.图中a、b、c地貌的形成原因是(  )

A. 流水侵蚀作用    B. 化学沉积作用

C. 化学溶蚀作用    D. 风力侵蚀作用

 

甲、乙两图示意两种常见的热力环流,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山东省新泰二中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解析】山东省新泰二中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解析】

 35.36.图甲所示的热力环流(  )

A. 出现在白天    B. 出现在夜间

C. 此时陆地近地面为低压    D. 此时海洋高空为低压

37.38.图乙中(  )

A. 市区气温高于郊区    B. 市区气压高于郊区

C. 在①地建设绿化带比在②地更合理    D. 在②地布局水泥厂比在①地更合理

 

近年来我国某特大城市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下图为“城郊间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山东省新泰二中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解析】

 39.40.图中①~④处,气压最高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1.42.下列能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是

A. 提高建筑物高度    B. 增加市区道路密度

C. 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D. 扩大中心城区面积

 

下图中M、N为等压线,其气压值分别为PM. PN,且PM

山东省新泰二中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解析】

 43.若此图表示北半球近地面同一水平面,则0点稳定风向为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4.若此图表示南半球高空同一水平面,则0稳定点风向为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下图示意某流域开发的三个阶段(a)和三条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山东省新泰二中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解析】

 45.该流域开发过程中(   )

A. 降水量增加    B. 蒸发量增加    C. 下渗减少    D. 地表径流减少

46.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在图a中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A. Ⅰ、Ⅱ、Ⅲ    B. Ⅱ、Ⅰ、Ⅲ    C. Ⅲ、Ⅱ、Ⅰ    D. Ⅰ、Ⅲ、Ⅱ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象灾害成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山东省新泰二中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解析】

 47.图中甲、乙、丙气象灾害分别是(  )

A. 春旱、寒潮、沙尘暴    B. 寒潮、台风、沙尘暴

C. 伏旱、暴雪、沙尘暴    D. 伏旱、洪涝、冻害

48.该地区最有可能是(  )

A. 青藏高原    B. 东北平原    C. 华北平原    D. 东南丘陵

 

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山东省新泰二中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解析】

 49.P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

A. 夏季风的进退    B. 海陆位置不同

C. 台风影响先后    D. 用水季节变化

50.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    )

A. 人口稀少    B. 经济落后

C. 平原地形    D. 高原和盆地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据此回答

山东省新泰二中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解析】

 51.若此图表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A. 从北美迁往拉美    B. 从亚洲迁往拉美    C. 从非洲迁往西欧    D. 从欧洲迁往非洲

52.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A. 从湖南流往广东    B. 从河北流往山东    C. 从新疆流往内地    D. 从湖北流往重庆

 

读中国、日本和韩国人口负担系数百年比较图[注:人口负担系数=(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回答下面小题。

山东省新泰二中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解析】

 53.54.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据图,中国“人口机会窗口”达到顶点的时间为(    )

A. 1970年前后    B. 1990年前后

C. 2010年前后    D. 2030年前后

55.56.“人口机会窗口”期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是(    )

A. 人口老龄化加剧,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B. 生育率迅速上升,造成人口结构失衡

C. 劳动人口过多,失业率下降

D. 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负担相对较轻,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第II卷(非选择题)

四、综合题

57.下图为北半球高空气压分布图,图中MN为等高面。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山东省新泰二中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解析】

(1)甲乙两处地面冷热不均,甲、乙中受热的是       处,气压              ;冷却的是           处,气压               

(2)图中A、B、C、D、E五处,气压相等的是               三处;气压最高的是______处;气压最低的是_____处。

(3)若此图是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环流侧视图,则           处是城市中心。若此图是海洋    和陆地之间白天热力环流侧视图,则     处是陆地,          是海洋。(填甲或乙)

58.读下面的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山东省新泰二中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解析】

 (1)图示水循环的类型是________,在C海区附近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形成,与图示中的________(水循环环节)有密切关系。

(2)A是水循环中的________(环节),它对海洋和陆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促使这种水循环运动的能量是________和重力能。

(4)若在B处大量抽取地下水,可能会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问题。

(5)如果图中河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每年4、5月份会有春汛,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中新网2011年4月28日电 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公报显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 265 825 048相比,十年共增加73 899 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其中,0~14岁人口为222 459 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 616 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 648 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 831 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

材料2:我国隔5年的65岁及以上人口增长示意图(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7%,则出现人口老龄化)。

山东省新泰二中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解析】

 (1)根据材料1判断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2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中存在的何种人口问题____________从图中看出该问题产生的时间大约在________年。我国应如何应对此问题?。

 

(3)下面漫画反映出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长大以后问题就更明显了”表现在哪些方面?

山东省新泰二中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解析】

 (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应包括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

 

1.C

2.B

【来源】[中学联盟]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

1.小行星带位于类地行星和巨行星之间,类地行星包括水、金、地、火星,巨行星包括木星和土星,故C正确。

2.比太阳系高一级,比总星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为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但银河系包含双小行星所在的太阳系,故B正确。

 

3.C

4.D

【来源】[中学联盟]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

3.材料主要反映日地距离适中,故使宜居带内行星表面的温度适中,C正确。

4.地球上适宜的大气是由于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故引力适中,形成了较厚的大气层。D正确。

【点睛】

 

5.B

6.D

【来源】【全国百强校】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5.根据图示北纬20°地区的可能总辐射量与有效总辐射量差最小,反映云量最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B正确。

6.图示可能总辐射量随纬度而变化,纬度因素影响年平均太阳高度而影响可能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D正确。

 

7.8.B

9.10.C

【来源】【全国百强校】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及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7.8.西藏地区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天气晴朗,光照时间长;空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所以成为我国太阳能最多的地区。B正确。

9.10.地热能来自地球内能,与太阳能无关,故选C。

 

11.B

12.A

13.D

【来源】山东省新泰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

【解析】

11.读图,图中①是光球层,②是色球层,③是日冕层,太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即分别发生在①层和②层,B对。A、C、D错。

12.此次太阳耀斑爆发给地球带来的影响可能包括出现“磁暴”现象,使罗盘等不能正确指示方向,A对。太阳活动不影响有线通信,B错。极光只出现在极圈内的极夜时期夜空,我国上海地区不会出现极光,C错。美国遭飓风袭击与太阳活动无关,D错。

13.在太阳剧烈活动的时期人们可以采取的保护措施有尽量减少室外的活动,①对。关闭所有大型发电设施、关闭所有的通信设施,不能减少太阳活动影响,②、③错。适当调控人造卫星的运转,可减少太阳活动影响,④对。D对,A、B、C错。

点睛:太阳外部大气结构由内向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光球层主要太阳活动是黑子,色球层主要是耀斑。耀斑暴发能使扰乱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信号。可以干扰地球磁场,引起磁暴现象。

 

14.D

15.C

【来源】山东省新泰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

【解析】

14.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的特征,A正确。地球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圈层结构,B正确。地幔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间的一层,外面一层是地壳,里面一层是地核,C正确。地壳属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岩石圈属于地球外部圈层结构,划分依据不同,D错误,选D。

15.读图, C圈层在大陆部分平均厚度33千米,是由岩石构成的,称为地壳,A错误。B所在的圈层是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B错误。A圈层是大气圈,是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C正确,选C。E圈层是地核的外核,岩浆的发源地在上地幔软流层,D错误。

16.B

【来源】山东省新泰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

【解析】读图,图中f界面是莫霍界面,当c处岩层发生地震时,地震波是向地面传播,向上在经过f界面时纵波速度减慢,①错,②对。横波速度也减慢,③错,④对。B对,A、C、D错。

17.C

【来源】山东省新泰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

【解析】一般认为,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来自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对应图中的d岩层内部,C对。a岩层是地壳,由岩石组成,A错。c岩层是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由岩石组成,B错。根据深度判断,e岩层是下地幔部分,没有软流层,D错。

点睛:根据图示深度分析,约80千米深度以上部分是岩石圈,a层是地壳部分,ac之间分界是莫霍界面。d层是上地幔软流层,从莫霍界面到深度1000千米处,是上地幔部分。从1000千米到2900千米深度处,是下地幔部分。e处位于上地幔软流层以下。

 

18.A

19.C

20.D

【来源】山东省新泰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

【解析】

18.根据波长人们一般把太阳辐射称为短波辐射(主要包括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把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称为长波辐射(主要是红外线),图中a为太阳辐射。故选A。

19.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图中,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图中表示大气辐射的箭头有d、c,f是表示大气的散射,c是指向地面,所以是表示大气逆辐射。故选C。

20.大气热力作用各因素里,二氧化碳和水汽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云量和水汽含量增加能明显增强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热量,保温作用增强;云量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箭头c表示大气逆辐射会增强,箭头a表示太阳辐射会被削弱。所以①②③正确。故选D。

 

21.A

22.D

【来源】山东省新泰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

【解析】

21.该岛的水循环实现了海洋和陆地之间物质的迁移,能量的交换,属于海陆间循环,A对。陆地内循环是陆地内部水汽蒸发、又以降水形式回到陆地上,海上内循环是海洋水汽蒸发,又以降水形式回到海洋,没有径流、水汽输送环节,B、C、D错。

22.从水循环来看,小岛位于东亚地区,夏季降水多,水循环的速度较一年中其他季节快,①错,②对。受温室效应的影响,可能影响蒸发量、降水量,不会影响径流速度,水循环的平均速度,③错。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水循环会出现异常,④对。D对,A、B、C错。

 

23.B

24.A

【来源】山东省新泰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

【解析】

23.干旱缺水问题在我国分布地区广,A错误。干旱缺水问题是由于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和地区分配不均造成的,B正确,选B。降水少,蒸发量大是造成我国西北地区缺水的主要原因,C错误。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不是干旱缺水问题形成的原因,D错误。

24.夏季风势力强的年份,锋面雨带到达北方的时间早,离开的晚,在北方持续的时间长,北方降水量大。而南方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时间长,降水少,蒸发量大。往往造成我国东部地区南旱北涝,A对。B、C、D错。

25.C

【来源】山东省新泰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

【解析】旱灾是一种气象灾害,一般指因土壤缺水导致的作物减产,甚至危害人或动物的饮水安全。西南旱灾造成的主要影响有农业减产,①对。持续高温、无降水天气可能是气候干旱地区特征,不是灾害,②错。西南旱灾没有导致大熊猫等野生珍稀动物大批死亡,③错。正常年份西南地区降水多,不需要打井抽取地下水,持续干旱,地表水缺乏,可能导致边远乡村面临“水荒”,生活困难,④对。C对,A、B、D错。

点睛:旱灾是一种气象灾害,一般指因土壤缺水导致的作物减产,甚至危害人或动物的饮水安全。西南旱灾影响人或动物的饮水,但没有导致大熊猫等野生珍稀动物大批死亡。正常年份西南地区降水多,地表水丰富,不需要打井抽取地下水,但持续干旱,地表水缺乏,可能导致边远乡村面临“水荒”,生活困难。

 

26.A

27.C

【来源】山东省新泰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

【解析】

26.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根据曲线对应数值判断,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时期是20世纪初期,A对。选项中其它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B、C、D错。

27.该国在20世纪末期的人口出生率约30 ‰,人口死亡率约10 ‰,人口自然增长率约20 ‰,人口增长模式表现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C对。A、B、D错。

 

28.C

29.D

30.D

【来源】山东省新泰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

【解析】

28.在世界各大洲中,人口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为解决粮食问题,大规模开垦草地,扩大耕地面积,已经出现了众多的环境问题,其中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荒漠化问题,C对。环境污染不是人口增长快引发的问题,A错。非洲地形单一,地表起伏较小,水土流失问题少,B错。土壤盐碱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一种,不是大力开垦草地形成的,D错。

29.能够持续供养的总人口数量最少的环境因素,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A错。世界人口总量没有超过环境人口容量,B错。目前生产力水平下,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C对。环境人口容量具有相对性,没有不确定性,D错。

30.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资源、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科威特国土面积最小,资源总量少,是环境人口容量最小的国家,D对。其它国家面积较大,环境人口容量较大,A、B、C错。

 

31.32.D

33.34.B

【来源】20102011学年山东省莘县实验高中高一第一次阶段检测地理卷

【解析】

31.32.喀斯特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称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所以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是岩石具有可溶性。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33.34.图中a、b、c地貌为喀斯特地貌,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外力作用为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35.36.B

37.38.A

【来源】2016-2017学年福建福州外国语学校高一上期末模拟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35.36.从图中可见,近地面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是因为晚上海洋放热慢,形成低压,陆地放热快,形成高压。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相反。

37.38.乙图为城市风,是因为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城市气流上升,到郊区下沉,然后在城郊之间,空气由郊区流回城区,因此在布局工业时,要把污染严重的企业布局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外。在此范围内可布置绿化带净化空气。

考点:大气运动

 

39.40.B

41.42.C

【来源】【百强校】2015-2016湖南浏阳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测地理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39.40.读“城郊间热力环流示意图”,可以知道,②③位于近地面,①④位于高空。根据海拔越高气压越低的原理可知,③气压大于④,②气压高于①。另外,③处气流上升,形成低压,②气流下沉,形成高压,故②气压高于③,所以①②③④气压由高到低顺序为②③④①,最高为②,故选B。

41.42.提高建筑物高度,会导致城市风力减弱,热量不易散失,加剧热岛效应,A错。增加市区道路密度,会导致城区机动车数量增多,交通排放的热量增多,热岛效应增强,B错。加强城市绿化建设,会使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能力增强,降低热岛效应,C对。扩大中心城区面积对缓解热岛效应作用不大,D错。故选C。

【考点定位】热力环流中气压判断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措施

【名师点睛】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因素有城市下垫面、人工热源、水气影响、空气污染、绿地减少、人口迁徙等多方面的因素。

 

43.B

44.D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word】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联合体”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

43.据题干知,气压值PM空气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高压流向低压即由N→M,北半球向右偏。若在近地面,要受到摩擦力作用,在三个力的作用下形成稳定风后,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夹角,即图中②为0点稳定风向。故选B。

44.若此图表示南半球高空同一水平面,空气由M流向N。若是南半球,空气将向左偏转,且不受摩擦力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即④为 0稳定点风向。故选D。

 

45.C

46.C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45.该流域开发过程中,气候没有明显变化,降水量、蒸发量不会增加,A、B错。聚落增加,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下渗减少,C对。地表径流增加,D错。

46.假设该流域三个阶段都经历了相同的一次暴雨过程,随着区域开发,植被破坏,地表径流量应增大。在P处形成的流量变化过程与图b中的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III、II、I ,C对。A、B、D错。

考点:流域开发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47.A

48.C

【来源】2011-2012学年广东省东莞七中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

47.根据关联图中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可以判断出甲是春旱,乙是寒潮,丙是沙尘暴。

48.根据上题中的灾害种类,可以判断出该地区是气象灾害的多发区——华北平原。

 

49.A

50.C

【来源】2012年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四2.2气象灾害练习题(带解析)

【解析】

49.试题分析:P地主要指我国华北地区,Q地主要指我国江淮地区。P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这与夏季风的进退有关。夏季风强的年份,东南季风迅速到达北方,北方地区夏季风来得早,退得晚,雨季长,降水量偏大,多形成涝灾。由于锋面雨带长期停留于北方,导致南方雨季短,降水偏少,形成旱灾。夏季风弱的年份,东南季风很难到达北方,锋面雨带长期滞留于南方,导致南方多雨北方干旱。由此分析可知,A为正确选项。

考点:我国东部地区旱涝灾害成因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我国东部地区旱涝灾害成因的认知与分析能力。

50.试题分析:人口稀少、经济落后的地区不一定出现旱涝灾害,A、B项错误。平原地区地形平坦,雨季排水不畅,易出现涝灾;与山地地区相比较,大气运动不活跃难以形成有效降水,易出现旱灾。故C为正确选项。和平原地区相比,高原和盆地地区排水条件较好,不易出现涝灾。

考点: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属于基础性题目,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我国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的认知与分析能力。

 

51.C

52.A

【来源】【全国百强校】2016-2017学年辽宁省实验中学北校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题(带解析)

【解析】

51.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故西亚石油资源丰富,经济较非洲发达,故人口由非洲迁往西亚地区,故答案选C项。

52.改革开发后,我国的民工迁移也主要是受经济因素影响,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表现为由中西部内陆向沿海迁移,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从湖南流往广东,由经济落后的省份流向经济发达地区,故A项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和主要的原因。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试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掌握目前世界和我国的人口迁移方向的基本规律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推拉理论”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53.54.C

55.56.D

【来源】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3月月考地理试题

【解析】

53.54.人口机会窗口即人口负担系数低,故图示我国的人口机会窗口在2010年前后达到顶点。

55.56.从图示人口年龄结构数据看,该城市15—64岁人口比例约为75%,说明劳动力供应充足,自身的劳动力充足,就不会吸引人口大量迁入,该城市的人口负担系数≤50%,处于“人口机会窗口”开启期间,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该城市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0%,说明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养老负担逐渐加重。

【点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再生产类型发生变化,在从过渡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过程中,出生率下降速度快于人口老龄化速度,从而使得有一段时期劳动人口对少儿抚养与对老年的抚养都比较低,从而形成人口机会窗口。

57.(1)甲   低   乙  

(2)DBE  A  C

(3)甲  甲  

【来源】山东省新泰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

【解析】(1)甲乙两处地面冷热不均,根据箭头方向,甲、乙中受热的是甲处,气压低;冷却的是乙处,气压高。

(2)图中A、B、C、D、E五处,气压相等的是D、B、E三处,位于同一等压面上;在竖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气压最高的是A处;气压最低的是C处。

(3)若此图是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环流侧视图,城区气温高,气流上升,则甲处是城市中心。若此图是海洋和陆地之间白天热力环流侧视图,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流上升,则甲处是陆地,乙处是海洋。

58.(1)海陆间循环(大循环)   地表径流

(2)水汽输送   调节海洋和陆地的热量、水分平衡

(3)太阳辐射能

(4)地面沉降 海水入侵(答出一个即可)

(5)春季气温回升,大量积雪开始融化,造成河水暴涨形成春汛。

【来源】山东省新泰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

【解析】整体分析\:海陆间大循环实现了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物质迁移,能量交换。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环节,对海洋和陆地的作用是调节海洋和陆地的热量、水分平衡。水汽蒸发是太阳辐射能,径流是重力能。

(1)图示水循环实现了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物质迁移,能量交换,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大循环,在C海区附近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形成,与图示中的地表径流有密切关系,入海径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鱼类饵料丰富。

(2)A是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它对海洋和陆地的作用是调节海洋和陆地的热量、水分平衡。

(3)促使这种水循环运动的能量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水汽蒸发是太阳辐射能,径流是重力能。

(4)图中B处是城区,若在B处大量抽取地下水,可能会造成地面沉降等问题。

(5)如果图中河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每年4、5月份会有春汛,原因是东北地区冬季降雪量大,春季气温回升,大量积雪开始融化,造成河水暴涨形成春汛。

59.(1)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比重大)。

应对措施:弘扬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构建和谐的家庭养老模式;国家财政加大养老投入,完善社会养老保险体制。

(3)性别比例失调(偏高、升高),造成将来部分男性结婚困难,影响社会秩序和安定,并对就业和社会经济结构造成破坏。

(4)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完善养老保障制度;严格控制人口出生性别比例;提高人口素质。

【来源】山东省新泰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

【解析】(1)根据材料一,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0.57%,人口增长模式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2) 材料2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中存在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比重大,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重约占8.87%。主要应对措施是弘扬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构建和谐的家庭养老模式。加大养老投入,完善社会养老保险体制。

(3)材料表示的人口问题是性别比例失调,人口性别比偏高,造成将来部分男性结婚困难,影响社会秩序和安定,并对就业和社会经济结构造成破坏。

(4)我国人口政策应继续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针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要完善养老保障制度。针对人口性别比失调问题,要严格控制人口出生性别比例,减少人为因素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提高人口素质。


  本文标题:山东省新泰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408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4080.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山东省新泰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山东省新泰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