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面小题。
1. 图示区域最大的高差可能是
A. 650米
2.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有可能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A. 甲
3. 与②河段相比,①河段
A. 水位季节变化更小
C. 年径流量更小
【答案】1. B
【解析】试题分析:
1. 图示区域的最小值介于400-450米,最高值介于950-1000米之间,所以区域的最大的高差是550-600米之间,选B。
2. 最有可能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地区应该位于山谷附近且坡度较大,四地当中,唯有丙地位于山谷附近,且等高线密集,故选C。
3. 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所以河流由②流向①河段。②河段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流速快;①河段经过了湖泊的调节,水位季节变化小。选A。
考点:本题组考查等高线图判读及应用。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要素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下列三图中分别标注了我国的甲、乙、丙三个不同区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比较甲、乙、丙三个地区,从农业区位的角度来看,共同点是
A. 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
C. 农作物都有春小麦、玉米、甜菜
5. 乙区域中的山脉为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山脉大致是
①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
A. ①②
【答案】4.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地理知识,学生要熟悉中国地理的主要特征和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4. 甲、乙、丙三个地区都属于东部季风区,夏季热量充足,雨热同期,A对;丙属于山东省,人口密度大,B错;甲有春小麦、玉米、甜菜,丙主要为冬小麦,没有甜菜,C错;土壤肥沃,黑土广布是指甲,乙、丙没有黑土,D错。
5. 乙区域中的山脉为贺兰山,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该山脉大致是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半干旱和干旱分界,温带草原与温带荒漠分界线,草原畜牧业与山地畜牧业分界线;不是暖温带和中温带分界和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分界,选择D。
土壤盐渍化是指土壤底层的盐分随水分上升到地表,并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将新疆南部某河流域1985年土壤普查图与1998、2008年的土地盐渍化分布影像进行叠加和统计,获得“1985-2008年盐渍化耕地面积变化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6. 获取该图的地理信息技术有
A. RS与GIS
7. 造成该流域土地盐渍化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 开垦流域荒地扩大灌区面积
C. 退耕还草还牧,恢复自然植被
【答案】6. A
【解析】试题分析:
6. 根据材料,获取资源普查信息,需要用RS技术。将信息进行叠加、统计处理,需要用GIS技术。所以获取该图的地理信息技术有RS与GIS,A对。GPS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不能进行资源普查与统计,B、C、D错。
【考点定位】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土地盐渍化变化的原因。
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向外转移,读“广东产业转移效应理论模型图”,回答下面小题。
8. 下列产业中,最有可能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衰退性产业转移、扩张性产业转移的分别是
A. 汽车制造、金融保险
C. 纺织业、石油化工
9. 衰退性产业转移对广东省东西两翼和山区产生的正效应是
A. 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B. 有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
C. 增加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D. 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
【答案】8.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学生要掌握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其影响。
8. 根据题意可知,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向外转移,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及高耗能、高污染、附加值低的产业。服装鞋帽、电子装配、纺织生产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由于劳动力的价格提高,在珠三角地区的竞争优势逐渐减弱,属于衰退性产业;该地区以轻工业为主,石油化工产业正在发展,属于扩张性产业转移。故C正确。
9. 接纳产业转移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对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的作用不大;有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是产业转移的负效应。选择C。
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线工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修建西气东输主干管线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 地形类型
11. 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部下列哪个环境问题没有明显改善
A. 粉尘污染
【答案】10.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西气东输工程,要求掌握西气东输主干管线走向,熟悉西气东输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10. 城市是天然气的主要消费市场,修建西气东输主干管线要考虑市场,要有利于天然气的销售,所以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城市分布;地形类型、资源状况、人口数量不是主要因素。选择B。
11. 西气东输工程将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我国东部地区,减少东部地区的煤炭的利用,所以说减少粉尘污染、 酸雨、煤烟污染等,但是对我国东部地面下沉没有明显改善,因为地面下沉是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的,与能源利用没有关系,选择C。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若在汉江乙水库以上河段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
A. 甲区域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加剧
C. 乙水库蓄水量逐渐减小
13. 为缓解汉江流域乙区域人地矛盾,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 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C. 从乙区域向甲区域移民
【答案】12. C
【解析】试题分析:
12. 汉江流域上游山区甲区域,若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将导致水土流失;A错。乙水库因泥沙淤积加速而萎缩,库容减小,调节径流能力减弱,下游水位变化加大,下游地区雨季时河流水补给地下水多了,地下水位上升;B对,C,D错。
13. 乙区域为丹江口库区,应因地制宜地发展水产养殖和利用周边农业资源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及旅游业。甲区域为山区,环境容量小,接受移民会加剧人地矛盾,不利于可持续发展。修建水电站对于缓解汉江流域的人地矛盾影响不大。
考点:区域农业发展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L湖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
A. 甲河秋季输入L湖泥沙最多
B. 甲河流量变化深受L湖影响
C. 乙河是L湖重要补给水源
D. 乙河对L湖具有排盐作用
15. 对L湖东、西两岸芦苇分布差异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A. 主导风向
C. 沿岸坡度
【答案】14. D
【解析】试题分析:
15. 芦苇是淡水浅水域生长的植物,其生长受水面深浅、盐度高低和土壤肥力影响,与风向无关。故选A。
【考点定位】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
读黄河干支流部分河段水质状况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6. 有关①、②两河段水质状况及成因分析正确的是A. ①河段水质较好,因为该河段流域内工业布局较少
B. ①河段水质较差,主要由于该河段上游支流植被覆盖差,水土流失严重
C. ②河段水质较好,因为该河段支流多,河流净化能力强
D. ②河段水质较差,因为该河段工业污染大
17. 从③河段到②河段,黄河干流
A. 平均流量明显加大
【答案】16. D
【解析】试题分析:
16. 读图,图中 ①河段水质较好,因为该河段位于支流的上游,污染较少,A错。该河段上游支流植被覆盖较好,水土流失少,B错。 ②河段水质较差,因为该河段位于包头市场下游,河水受工业污染大 ,D对,C错。
17. 从③河段到②河段,黄河干流经过灌溉农业区,用水量大,平均流量明显减少,A错。水向低处流,地势逐渐降低,B对。该段植被覆盖较好,含沙量变化不明显,C错。纬度相近,结冰期变化不大,D错。
【考点定位】河流水质情况及成因,河流水文特征。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能源消费的增长率与GDP 增长率之比。下图是“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和GDP增长率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我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持续上升
B. 能源利用率越高,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越大
C. 人口数量变化是引起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变化的主要因素
D.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
19. 2002—2004年间,我国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较高,可能的原因是
A. 科技水平迅速提高
C. 使用清洁能源比重上升
【答案】18. D
【解析】试题分析:
18. 图示我国的能源弹性系数是波动变化的,不是持续上升,A错;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能源消费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不能说明能源利用率高,B错;能源消耗大小是与经济发展状况相关的,与人口数量变化无关,C错;不同工业的能源消费量差异很大,重工业消费能源量大于轻工业,第三产业的能源消费量又小于工业,所以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D正确。
19. 2001年-2004年间,我国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较高,说明能源消费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比值大,则可能是高耗能产业发展较快。选B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我国的能源消费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知识拓展】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反映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之间比例关系的指标,通常用两者年平均增长率间的比值表示。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区域或国家GDP增速与能源消费增速的比值,一般用来预测该区域的能源需求量。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发展变化与国民经济结构、技术装备、生产工艺、能源利用效率、管理水平乃至人民生活等因素密切相关。当国民经济中耗能高的部门(如重工业)比重大,科学技术水平还很低的情况下,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总是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快,即能源消费弹性系数>1。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耗能工业的迅速发展,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会普遍下降。
下图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0. 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A. 过度围垦
21. 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 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C. 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答案】20.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结合地区的地理特征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
20. 缓坡可以发展种植业;陡坡不能发展种植业,可以发展林业或者畜牧业;水面发展渔业;平原发展种植业;从图中的信息看种植业比重比重过大,林业比重太小,说明部分不适宜开垦的土地被开垦为耕地,属于过度开垦,选择B。
21. 丘陵地区应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大牧场放牧业应该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地种植业的比重已过大,不应继续扩大种植业面积;全面封山育林,不符合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选择C。
读某河流水系图,回答下面小题。
22. 该河流许多支流与干流垂直的原因是
A. 人工裁弯取直
C. 山脉走向多与海岸线大致平行
23. 该流域上游地区开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治
A. 石质荒漠化
C. 次生盐渍化
【答案】22. C
【解析】试题分析:
22. 河流流向主要受地形影响,支流与干流垂直的原因是山脉走向多与海岸线大致平行,C正确。
23. 由图中的经纬度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集中,多暴雨,因此河流上游开发过程中要注意水土流失,D正确;石质荒漠化主要出现在我国西南云贵高原;土地沙漠化和次生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干旱地区。
【考点定位】河流流向影响因素、生态问题的分布
【方法总结】石质荒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云贵高原最典型;土地沙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次生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地区;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和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下图为M河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4. 计划开发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坝的最理想位置是
A. a处
25. M河流域植树造林,植被主要的生态功能是
A. 防风固沙
C. 美化环境
【答案】24.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开发,根据不同河段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
24. 开发河流的水能要选择在河流落差大的、水量较大的河段,读图可知c处落差大,水量较大,所以说修建大坝的最理想位置是c处,选择C。
25. M河流域位于河流上游,坡度大,植树造林主要的生态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选择D。
下图是某研究所机构利用水池(4m×2m×1m)、土壤、芦苇丛、水管等材料设计制作的一个人工湿地系统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26. 该实验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①防风固沙
A. ①③
27. 若图示意某真实的湿地生态系统,则在去除湿地植被的情况下,可以检测到
A. 湿地下游的含沙量增加
C. 湿地下游的排水量减少
【答案】26. D
【解析】试题分析:
26. 仔细读图可知,通过水管进水后,经过下渗,增加土壤中的含水量,及土壤和植物根系的涵养、过滤等作用,出水水量减少,水质变好;从而具备净化水质、涵养水源的功能;实验中,没有风沙现象及其他生物,所以该模拟实验不能反映防风固沙、保护生物多样性,故选项D正确。
27. 依据题干要求,若去除湿地植被,那么土壤因失去地表植被的保护而裸露,容易受到流水侵蚀作用发生水土流失,土壤养分流失,湿地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上游湿地水土流失,下游地区排水量增加,含沙量增加,湿地下游流速与地势的起伏大小、河道的弯曲状况等有关,无法确定是否明显减慢,故选项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等高线图,回答下面小题。
28. 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表述中,最符合的是(
A. 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C. 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29. 图中所标出的三道堤坝,其主要作用是(
A. 蓄水发电
30. 为改善生态环境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该地区计划发展林果业。适宜在该地区种植的果品是(
A. 柑橘、梨
【答案】28. D
【解析】试题分析:
28. 此图等高线数值不是特别大,多弯曲,所以当地山不是很高,但地面起伏,沟壑纵横。选D。
29. 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黄土高原上,水土流失以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为例,采取“保塬、护坡、固沟”的措施,沟谷的堤坝的主要作用是拦泥蓄水。选C。
30. 该地为暖温带地区,应该适合温带水果的生长。故只有C。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分析。
第II卷
(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4题,共计4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
31. 读我国东北地区多年冻土南界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处等值线向南弯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乙处有大面积的沼泽分布,试从地形、气候等方面分析此处沼泽形成的原因。
(3)近年来我国逐渐停止了对本地区沼泽湿地的农垦项目,试分析该措施的生态意义。
【答案】(1)甲处为大兴安岭,地势高,气温低
(2)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降水较多;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等.
(3)停止农垦减少了对沼泽湿地的破坏,这样有利于维护生物的多样性;调蓄洪水;净化水中的污染物质等
【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图示为我国东北地区,甲处为大兴安岭,地势高,气温比同纬度两侧地区低,所以等温线向南弯曲。
(2)地形方面:乙处位于三江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候方面:乙地属于湿润地区,降水较多;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有冻土发育,不利于下渗等,所以形成沼泽。
(3)我国停止农垦,减少了对沼泽湿地的破坏,这样有利于保护沼泽的生态系统,维护生物的多样性。沼泽有调蓄洪水,净化水中的污染物质等功能。所以要保护沼泽湿地。
【考点定位】影响等温线分布的因素,区域沼泽成因,保护湿地的意义
3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大同市是山西省第二大城市,素有“中国煤都”之称。该市经济发展对煤炭行业的依赖性强,但煤炭资源经过多年的高强度开采,已经越来越少,主要矿区的服务年限仅够维持15-20年。下图为大同市矿业城市生命周期。
(1)从矿业经济的发展过程看,大同市目前处于哪个时期?
(2)山西省与德国鲁尔区相比,发展工业的区位条件较鲁尔区较欠缺的条件有哪些?
(3)为了避免大同市城市经济进入衰退期,应该借鉴德国鲁尔区哪些整治经验?
【答案】(1)衰退期(2分)
(2)交通条件
(3)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治理污染,美化环境;延长生存链,发展煤炭深加工。
【解析】试题分析:
(1)从材料中信息可知,大同煤炭已经越来越少,正处于衰退期。
(2)与德国鲁尔区相比,山西省发展工业过程中在交通条件、水源条件、技术条件等方面较为欠缺。
(3)本小题考查传统工业区综合整治的措施,可从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治理环境、延长产业链等方面回答。
考点:传统工业区发展条件和综合整治措施
33. 下左图为世界局部区域图,右图为A城市P电脑公司某产品产业链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MN段引水路线的流向并说明判断依据。
(2)调水工程使用一段时期后,沿线地区土地出现了盐碱化现象,请分析原因。
(3)简述该地成为了主要瓜果产区的区位优势。
【答案】(1)从M流向N(或自北向南)。依据:北部降水多于南部。
(2)沿线下渗量增加,地下水位上升;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少雨,蒸发旺盛;过度引水灌溉,产生土地盐碱化。
(3)主要为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北水南调的引水系统
【解析】(1)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北部地区降水量多,南部地区降水量小。再者北部海拔比南部高,所以云和应该是从M流向N(自西北流向东南)。
(2)跨流域调水必然会在造成对原来生态环境的破坏,河水在引流过程中必然会造成水流下渗,地下水位上升。又因南部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蒸发旺盛,盐分大量积聚在地表,造成土地盐碱化现象。
(3)从纬度位置来看,该地处于北纬30°—40°大陆西岸,应该是地中海气候,该气候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长,经济效益高。夏季热量充足,阳光照射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非常适合水果的种植。又有北水南调工程保障了灌溉用水。
3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红水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
(2)简述红水河流域水电基地的建设对当地的影响。
(3)在我国西电东送的规划中,红水河流域的水电对输入地区会产生哪些影响?
【答案】(1)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落差大。
(2)红水河流域水电基地的建设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淹没农田,占用耕地;移民搬迁。
(3) 可以有效地改善华南大气环境质量;缓解当地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解析】(1)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红水河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红水河位于喀斯特地区,地表崎岖,再者红水河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所以水力资源丰富。
(2) 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将本地区的水能资源转化成经济优势,为地区提供能源,水电建设带动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建造水库导致河流水位升高,会淹没农田,占用耕地;一些居民点被淹没,要移民搬迁。
(3) 红水河水电梯级开发,可以满足珠江三角洲地区用电需求的增长, 改变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改变成以清洁的水电为主的能源结构,从而 改善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环境质量。增加能源的供应,缓解当地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本文标题:广西桂林中学高二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3953.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3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