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天文学家宣布,他们在太阳系外发现了50多颗行星,其中有一颗与地球形态相似,它距离地球约35光年。研究表明,它的运行轨道与它的母星橙矮星距离适宜,且像地球一样主要由岩石构成,而液态水可能存在于这颗行星的表面,它的大气中存在氧气、二氧化碳和氮的成分,极有可能存在生命。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下列与材料中所说的“橙矮星”属于同一类天体的是( )
A. 太阳
2. 天文学家研究判断新发现的这颗行星极有可能存在生命的主要依据是( )
A. 这颗行星与地球形态相似
B. 这颗行星距离地球很近,只有约35光年
C. 这颗行星像地球一样主要由岩石组成
D. 这颗行星可能存在液态水及含有氧气的大气
【答案】1. A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的恒星,也是太阳系目前发现的唯一有生命的天体,即是日地距离适中、质量和体积适中及液态的水。
1. “橙矮星”是行星,与地球是一类天体;太阳是恒星,月球是卫星,哈雷彗星是彗星。选A正确。
2. 行星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主要是恒星与行星的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适当的体积和质量,有厚厚的大气,有供生物呼吸的大气;有液态的水。与形态特征、与地球的距离、及组成物质关系不大。选D正确。
3. 某行星从地球与太阳之间经过时,地球上的观察者会看到有一个黑点从太阳圆面通过,这种现象称为“凌日”。下图数码代表的行星中,能产生“凌日”的是( )
A. ①
【答案】A
【解析】结合太阳与八大行星的相对位置,只有水星和金星可能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所以在在地球上可以观察到①水星凌日。选A。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4. 属于巨行星的是( )
A. ②
5. 类地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
A. 金星
【答案】4. C
【解析】试题分析:
4. 八大行星按特征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其中巨星行为木星和土星。读图可知,图中①为水星,②为金星,③为地球,④为火星,⑤为木星,⑥为海王星。故答案选C。
5. 由上题可知,类地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其中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
考点:该题考查八大行星。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6. 图中的M天体可能是( )
A. 月球或水星
7. 与地球相比,天体M没有生命存在的根本原因是( )
①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
③没有坚硬的地表
A. ①②
【答案】6. D
【解析】试题解析:
6. 根据太阳系中距日远近,水金地火等顺序,得出M为水星或金星,选D。
7. 与地球相比,M距日较近,故表面温度过高,不适宜生命的形成;且水星上没有大气,而金星上有致密的大气都不适宜生命存在,故选
考点: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点评:本题组主要考虑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属于记忆性知识,难度较小。
8. 下列有关太阳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太阳影响地球的主要途径是太阳活动
②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具有正负两面性
③太阳辐射强度是影响气温高低变化的根本性因素
④太阳活动与大气降水变化的周期相同
A. ①②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太阳通过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两个方面影响地球,故①错;太阳辐射式地球能量源泉,太阳活动中的耀斑出现会对通信造成干扰破坏,故②对;影响气温高低变化的根本因素是太阳辐射强度,故③对;太阳活动的周期是11年,对大气降水变化有一定影响,但周期并非相同,④错。
考点:该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在欧洲的许多国家,随处可见厂房和大楼屋顶的黑色“硅板”,这就是太阳能屋顶。我国“长三角”地区缺煤少油,但有数亿平方米屋顶,越是能源紧张,越是不能辜负了屋顶上这片免费阳光。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9. 南京的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高于北欧的许多国家,其主要原因是( )
A. 地势高,空气稀薄
C. 纬度偏低,太阳高度大
10. 上海市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原因是( )
①气候干旱,日照时间长②太阳能资源清洁无污染③太阳能开发利用简单方便
④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消耗大,但常规能源缺乏
A. ①②
【答案】9. C
【解析】
9. 南京的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高于北欧的许多国家,其主要原因是纬度偏低,太阳高度大,C对。地势高,是气温低的条件,A错。气候相对湿润,阴雨多,不是太阳辐射多的原因,B错。太阳辐射总量高,与技术力量雄厚,太阳能设备好无关,D错。
10. 上海市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原因是太阳能资源清洁无污染,②对。上海的气候湿润,①错。太阳能开发利用要求技术水平高,③错。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消耗大,但常规能源缺乏,④对。D对,A、B、C错。
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有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天气状况等。纬度偏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能资源清洁无污染,上海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能源消耗大,但常规能源缺乏。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工作人员于2016年12月6日在太阳观测图像中发现,太阳“脸上”新长出一颗“大痣”(如下图所示),其面积是地球表面积的数倍,中心区域的温度约为3 600摄氏度,而边缘地区则要超过5 800摄氏度。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1. 该“大痣”出现在太阳的( )
A. 光球层
12. 下列现象和太阳活动无关的是( )
A. 短波通讯中断
C. 指南针失灵
【答案】11. A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太阳活动的影响。太阳活动的标志是黑子和耀斑,黑子主要在太阳的光球层,耀斑在太阳的色球层。太阳活动强时,会产生强烈的带电粒子流,这些高能带电粒子闯入地球大气层时,会干扰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中断;闯入地磁场时,会出现磁暴,指南针失灵;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11. “大痣”是出现在太阳光球上的颜色变暗的部分,是太阳黑子。选A正确。
12. 太阳活动强时,会产生强烈的带电粒子流,这些高能带电粒子闯入地球大气层时,会干扰电离层,导致无线电短波中断;闯入地磁场时,会出现磁暴,指南针失灵;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产生的,与太阳活动无关。选D正确。
下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野外宿营时,同学们把照相机固定,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星空,长时间曝光得到的北极星附近星辰运动轨迹的照片。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13. 图像最能反映( )
A. 地球自转
C. 流星运动
14. 某一遥远的恒星A在该日23:00位于图中的☆位置,那么,第二天该恒星处于星空同样位置最接近的时间是( )
A. 23:00
【答案】13. A
【解析】试题分析:
13. 北极星相对地球的北极是不动的,由于地球的自转,全天星座绕北极星逆时针方位变化。选A正确。
14. 第二天该恒星处于星空同样位置时最接近的时间是一个恒星日,即22:56。选B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地球自转规律。
【知识拓展】北极星指示正北方向,所以无论地球自转也好公转也好地轴是稳定的, 我们也就看到北极星相对地球的北极是不动的,而相机对准北极星,周边的其他恒星绕它做圆周运动,附近星辰轨迹则是以北极星为中心的同心圆。恒星的视运动方向和在北半球仰视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某地经线连续两次与同一恒星与地心连线相交的时间间隔,为23时56分4秒,是一个恒星日。恒星日是地球的自转周期。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5. 若图中是地球,则在甲、乙、丙、丁四处看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 )
A. 甲
16. 若某人在乙处观察,此人所见的经纬网为下图中的( )
A.
【答案】15. C
【解析】试题分析:
15. 地球纬线圈大小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所以地球赤道自转线速度最快,向两极越来越小。丙地位于赤道上空,看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C正确。
16. A图为北半球中纬度上空侧视图,B图为从赤道上空看到的侧视图,C、D分别为从北极点和南极点上空看到的俯视图。
【考点定位】地球自转
17. 下图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及海拔关联图,根据图中a、b、c、d各点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a点和b点的线速度相同,因此它们的纬度一定相等
B. c点的线速度最大,故其纬度一定最高
C. 同纬度的两地,海拔越低的地点,其自转线速度就越大
D. 海拔相同的地区,低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于高纬度地区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点和b点的线速度相同,但因海拔不同,它们的纬度不一定相等,故A项正确;c点的线速度最大,可能是纬度较低,故B项错误;同纬度的两地,海拔越低的地点,其自转线速度越小,故C项错误;海拔高度相同,低纬度地区自转线速度大于高纬度地区,故D项正确。
【考点定位】线速度与角速度的特点。
【名师点睛】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
因素 |
影 响 |
关系 |
纬度 |
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 |
负相关 |
海拔 |
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
正相关 |
18. 由于月球的黄赤交角只有1°32′,远小于地球的23°26′,所以月球表面环境( )
A. 昼夜温差小
C. 季节变化小
【答案】C
【解析】昼夜温差主要跟天气的阴晴状况有关,与黄赤交角无关,月球上没有大气,故昼夜温差较大,A项错误;有黄赤交角的存在,说明有极昼、极夜现象,B错误;月球上的黄赤交角很小,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范围很小,故季节变化较小,C正确;直射现象和黄赤交角之间无任何关系,黄赤交角只能影响太阳直射点在月球表面的移动范围大小,D错误。故C项正确。
点睛:黄赤交角的变化及其影响:
黄赤交角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即黄道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交角。黄赤交角的存在是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产生的根源。黄赤交角的变化必然导致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的变化。下面简单分析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产生的影响:
一、太阳直射范围的变化
黄赤交角的度数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南北回归线间是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假如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太阳直射的范围也将扩大或变小。
二、极昼和极夜现象范围的变化
地球上极圈内有极昼和极夜现象。极圈的度数是回归线度数的余角。因此,黄赤交角扩大,极圈的度数减小,极圈到极点的范围扩大,有极夜和极昼现象的范围也扩大;而如果黄赤交角减小,极圈的度数增大,极圈到极点的范围减小,有极夜和极昼现象的范围也随之减小。
三、五带的范围变化
热带是指地球上有太阳直射的地方,寒带是指地球上有极夜和极昼现象的地方,温带是指没有太阳直射及极夜和极昼现象的地方。即:回归线和极圈是五带的划分界线。因此黄赤交角扩大,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的范围缩小;黄赤交角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也将减小,温带的范围扩大。
四、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
由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取决于距直射点的纬度差的大小,即假设为角a。角a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由于黄赤交角变大,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幅度变大,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幅度增大;反之,黄赤交角变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幅度变小,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幅度减小。
五、昼夜长短的年变化
由于太阳光线与晨昏圈垂直,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高,晨昏圈与地轴的夹角越大,昼夜长短的差值越大。黄赤交角变大后,冬至和夏至时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变大,各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增大,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更短、夜更长,昼夜长短的差值也更大。因此,各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增大。
反之,黄赤交角变小,冬至和夏至时的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变小,各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也随之变小。
六、季节的变化
由于地球上各地的季节变化主要取决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年际变化。黄赤交角变化,引起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年际变化。因此,当黄赤交角变大,地球上各地的季节变化会更明显。当黄赤交角变小,其结果与上相反。
19. 读为太阳光照示意图,从春分日开始阳光直射点移动顺序正确的是( )
A. a→b→c→d
【答案】A
【解析】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约在每年6月22日(夏至)到达北回归线、9月23日(春分)到达赤道、12月22日(冬至)到达南回归线、次年3月21日(春分)回到赤道、6月22日(夏至)再回到北回归线。读图分析可知,a→b→c→d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顺序是从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再到次年春分,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 图是两幅位于某大河河口的示意图,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淤积而扩展,最终小岛会与
A. 甲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维度的分布规律可知,左侧的河流位于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水向右偏,冲刷右岸,也就是甲岸,而在左岸沉积,也就是乙岸,那么岛屿和乙岸相连,A错误,B正确;右侧的河流位于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水向左偏,冲刷左岸,也就是丁岸,而在右岸沉积,也就是丙岸,那么岛屿和丙岸相连,C、D错误。故选B。
21. 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神舟十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舟十一号发射升空时,远在英国伦敦(零时区)留学的小明收看的时间是( )
A. 17日15时30分
C. 16日23时30分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区时的计算问题,北京时间指的是东八区的区时,伦敦为零时区,比北京晚8小时。因此当北京时间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时,伦敦时间为17日7时30分时-8小时=16日7时30分时+24小时-8小时=16日23时30分,故答案选C项。
为避免人们交流中日期的混乱,国际上规定了日期变更线的方法。下图是某校同学自制日期钟,其中短指针所对应的日界线不动,通过长指针表示全球日期分布。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2. 当长指针指向Q时,伦敦时间为( )
A. 21时
23. 当北京时间8时整时,长指针指向( )
A. M
24. 经度相差60°的两地,地球自转一周时,两地处在同一日期内的时间可长达(
A. 6小时
【答案】22. B
【解析】试题分析:
22. 读图可知,该日期钟有两个指针表示日期分界线。两个日期分界线分别是180°经线和时刻是0点的经线。当长指针指向Q时,根据图中的经度判断,135°E时刻是0点,即45°W是正午12点,伦敦时间为15时,B对。A、C、D错。
23. 当北京时间 8时整,即120°E经线时刻是8点,此时0°经线时刻是0点。读图,0°经线过P点,所以此时长指针指向P点,C对。A、C、D错。
24. 地球自转一周时,转动角度是360°,经度相差60°的两地,不在同一日期的时间只有自转经过的这60°的时间,需要4小时。所以两地处在同一日期内的时间可长达20小时,C对。A、B、D错。
【考点定位】日期分界线,时间计算,地球运动的特征。
【名师点睛】地球上作为日期的界线有两条:人为日期界线和自然日期界线
(1)人为日期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理论上指180°经线,180°经线是固定不变的,但钟点不固定,从0点到24点不等;该线东侧日期晚一天(为昨天),西侧日期早一天(为今天),如图(表)所示:
(2)自然日期界线:即地方时为0时或24时所在经线,该日期界线不固定,可以是任何一条经线,但钟点固定,自该线向东至180°经线日期早一天(为今天),自该线向西至180°经线,日期晚一天(为昨天)如上图所示。
25. 2016年8月21日~25日,第33届国际地理学大会将在北京举办。往届大会曾在华盛顿、首尔等地举办。本届大会期间,北京( )
A. 适逢中国农历处暑节气
C. 比首尔正午太阳高度大
【答案】A
【解析】第33届国际地理学大会为北京时间为2016年8月21日~25日。处暑即为“出暑”,炎热离开的意思,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A正确。八达岭长城漫山红叶的时间为秋季,主要在10月份左右,B错。北京和首尔均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且北京比首尔纬度高,全年正午太阳高度比首尔小,C正确;大会期间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京位于华盛顿东面,同时纬度较华盛顿高,此期间北京比华盛顿日出时间早,D错。故选A正确。
26. 2016年9月4日至5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4日下午3时30分,峰会正式开幕。G20杭州峰会召开期间( )
A. 上海昼长夜短且昼渐长
C. 地球自转速度逐渐变慢
【答案】D
【解析】峰会期间为9月4日至5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并向南移动,故上海昼长夜短,但是昼长在变短,A错误;杭州正午太阳高度变小,B错误;地球自转速度无变化,D错误;南极圈内极夜范围在缩小,D正确。故答案选D项。
下图为北京市某楼房朝南窗户的正午阳光照射情况(S是阳光照射在室内的面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7. S达一年中最大值的日期为( )
A. 春分日
28. 当S达一年中最小值时( )
A. 地球的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 该地傍晚旗杆影子朝向东北
【答案】27. D
【解析】
27. 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照进室内阳光面积越大,北京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因此S的面积会最大,故答案选D项。
28. 当S达最小值,即夏至日,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A错误;远日点是7月初,故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B正确;北京市位于北半球,夏至日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下午旗杆影子应朝向东南,C错误;北京气温一般在7月份最高,D错误。故答案选B项。
正午日影长短变化
(一)正午日影长短变化规律
1、一天中:日出、日落时的日影最长,正午时的日影最短。
2、一年中:
(1)6月22日(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日影达全年最短的一天,南半球有白昼期的地区(即南回归线往南到南极圈之间)正午日影达全年最长的时刻。
(2)12月22日(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日影达全年最短的一天,北半球有白昼期的地区(即北回归线往北至北极圈之间)正午日影达全年最长的时刻。
(3)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直射时,正午日影缩短为零,达全年最短。
(二)正午日影长短变化的应用
1、 若某地在6月22日正午日影达全年最长,则该地位于南半球,为冬季;正午日影达全年最短,则该地位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为夏季。
2、 若某地在12月22日正午日影达全年最长,则该地在北半球,为冬季;正午日影达全年最短,则该地在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为夏季。
3、 若某地在某日正午日影为零,该地在南北回归线(含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该地。
29.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题。
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于( )
A. 地壳上部
C. 下地幔
【答案】B
【解析】主要考查了岩浆的发源地,在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岩浆的重要发源地。故选B。
30.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
A. 地震波速度的变化
C. 地球内部组成物质的变化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球内部的知识,目前主要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来获得。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说明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是变化的,变化明显的地方形成了不连续界面,不连续界面成为地球内部圈层的界线。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界线;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界线。故答案选A。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木星绕日公转的方向。
(2)按结构特征分,木星属于__________行星,属于该类行星的还有__________;木星轨道以内还有__________颗大行星,它们属于__________行星。
(3)如果人类想移居外行星,该行星需具备什么条件?
【答案】(1)图略(木星为逆时针方向)。
(2)巨 土星 四 类地
(3)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利于生物呼吸的大气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太阳系的相关知识,以及天体上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
(1)木星绕日公转方向和地球绕日公转方向相同,都为自西向东,图示中应该为逆时针方向。
(2)按照结构划分,类地行星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有木星、土星;远日行星有天王星、海王星。故而木星属于巨行星,属于该类行星的还有土星,木星轨道内还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等四颗行星。它们属于类地行星。
点睛:地球上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
32. 读下图,回答问题。
(1) 左将图中的A、C、标在图右中适当的位置,在图2中画出公转方向并注明二至日位置。
(2)地球公转轨道为近似____的椭圆轨道,地球运行到图中______点时,接近远日点位置,其公转速度____(快、慢)。
(3)A→B期间,太阳直射点在______半球,并且正在向______移动。
【答案】(1)上为A,下为C,左为B,右为D;左为夏至日,右为冬至日。
(2)略(均为逆时针)。(3)正圆 B 慢 (4)北 北
33、26.(1)二分日(2)120°W
(5)3月21日4时
【解析】本题是对地球公转运动特点的综合考查。
(1)左图中A、B、C、D依次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从右图中地轴的倾向可判断出左为夏至日,右为冬至日,然后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就能判断出春分日和秋分日的位置。(2(2)地球公转轨道为近似正圆的椭圆,地球在近日点附近时的时间是1月初,故冬至日接近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附近时的时间是7月初,故夏至日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
(3)由上题分析可知,A为春分、B为夏至
33. 读“某时刻光照图”,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回答有关问题。
(1)该图是________日(二分或二至)光照图。
(2)此时,晨昏圈与某一经线圈重合,其中晨线的经度是___________,昏线的经度________。
(3)此时,太阳直射点在P、Q中的___________点,其地理坐标为 _________。
(4)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时。
【答案】(1)春分
(2)120°W
(3)P(0°,30°W)
(4)22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判读。解题的关键能抓住图示的基本信息,比如晨昏线的分布特征、太阳直射点位置、时间信息等,进而确定二分二至日、时间计算等,本题还可结合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等设计试题。
(1)图示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判断为春分日或秋分日。
(2)结合图示的自转方向,图示可见部分顺着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判断为昏线,根据0°经线的位置,判断昏线对应的经线为60°E;晨线与昏线为一经线圈,故计算晨线为120°W。
(3)太阳直射点的经线为12时所在经线,根据图示中,昏线对应的时间为18:00,判断P点为12点所在经线。其位于赤道上,纬度位置为0°,根据0°经线的位置,其经度位置为30°W。因此P点的地理坐标为(0°,30°W)。
(4)根据昏线对应的经度为60°E为18时,计算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为22时。
34. 下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________波,B表示________波,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表示______界面,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面以上C代表________,该面以下E代表________。
(3)C层主要由__________组成。G层叫________,H层叫________。
【答案】(1)横 纵 A波传播速度慢,B波传播速度快
(2)莫霍 横波和纵波在此处波速突然加快 地壳 地幔
(3)各类岩石 外核 内核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要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结构重点是掌握两个分界面(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以及地震波在这两个界面上波速的变化。
(1)地震波有两种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速度快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慢,纵波的传播速度快,因此可判断A为横波,B为纵波。
(2)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它们的分界面分别为: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速度增加)、古登堡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下降)。根据这一特点判断出图中D莫霍界面,F古登堡界面,C地壳,E地幔,G外核,H内核(地核又分为内核和外核)。
(3)C层为地壳,属于岩石圈的一部分,主要有各类岩石组成的。G外核,H内核(地核又分为内核和外核)。
本文标题:陕西省紫阳中学高一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361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3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