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 山东省沾化县是全国闻名的“冬枣之乡”,仅枣树一项就使农民人均收入超过7 000元。“沾冬二号”冬枣含糖量高达38%(普通冬枣25%,甘蔗12%),市场供不应求。据此回答(1)~(3)题。
(1)沾化冬枣能远销全国各地,主要原因是( )
A.栽培技术先进 B.运输条件改善
C.政府支持 D.媒体推介
(2)从气候角度看,有利于冬枣含糖量提高的因素是( )
A.气温高 B.日温差大
C.光照强 D.年降水量多
(3)近年来,当地发展了冬枣加工工业,其带来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增加农民收入 B.增加就业机会
C.利于规避市场风险 D.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总结感悟 模板是一个可以套用的思路,它可以使我们的思考过程更规范,更严密。运用它的前提是要透彻的理解各要素与农业类型和特点之间的关系,深刻领会其变化和作用结果。
二、用模板分析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用模板分析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以美国为例
2.用模板分析亚洲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
例2 商品谷物农业是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d与下列区位条件对应正确的是( )
①农业科技先进 ②人均耕地面积大 ③机械化程度高
④市场广阔
A.a-①、b-②、c-③、d-④
B.a-②、b-①、c-④、d-③
C.a-①、b-③、c-④、d-②
D.a-②、b-④、c-③、d-①
(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
A.水热条件优越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消费市场广阔 D.农业科技先进
总结感悟 应用模板时应强调的重点知识是:与生产规模相关的要素是土地的数量和集中连片程度;与机械化水平相关的要素是科技水平和劳动力的数量、素质;与商品率相关的要素是劳动力的数量和土地数量及质量。
三、用模板分析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对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分析时,以社会经济因素作用为主。
例3 下图表示甲~己六种农业类型的经营特色,右图示意某种农业的活动模式。读图回答(1)~(2)题。
(1)左图中甲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混合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水稻种植业
(2)右图所示农业活动模式,与左图中哪一农业类型的经营特色一致( )
A.乙 B.丁 C.戊 D.己
总结感悟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对象以动物为主,它决定了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小于种植业为主的地域类型,受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的影响更大,该类型农业的地域性特征弱于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四、用模板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
例4 读“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和“局部地区农业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澳大利亚养羊业对应的是什么农业地域类型?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2)写出种麦养羊业的农业地域类型名称,并简述其主要优点。
(3)说明乙图中乳畜业的分布特点,简述影响乳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
(4)说明乙图所示地区发展农牧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总结感悟 粮食种植业的单位面积产值一般高于草原牧业,所以土地利用的一般规律是宜农则农。在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受人口压力、经济发展需求等因素影响,易出现过度开垦现象。澳大利亚混合农业为农牧过渡带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参考,我国农牧过渡带不能照搬澳大利亚模式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压力过大。
一、农业的区位因素建模
天山北坡精河县的枸杞、焉耆盆地的辣椒、环塔里木盆地的大枣等支撑起新疆的红色特色产业。新疆红色特色产业的产品因质优价廉而享誉中外。该产业成为新疆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据此完成1~3题。
1.新疆红色产业产品质优的主要原因是( )
A.机械化水平高
B.土壤肥力高
C.人均耕地面积大
D.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2.新疆红色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B.气候 C.地形 D.交通运输
3.制约新疆红色产业生产规模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水源 C.市场 D.交通运输
二、用模板分析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安徽省总面积为13.96万平方千米,即1 396万公顷,下图是“某年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图”。读图完成4~5题。
4.由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图可以推断,该省主要的地形类型为( )
A.山地 B.盆地 C.高原 D.平原
5.安徽省粮食播种面积广,可以一年两熟,且粮食产量大,但却没有形成典型的商品谷物农业区,其主要原因是( )
A.市场狭小
B.人口稠密,粮食多用于自给
C.无政策支持
D.机械化水平低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题。
6.下列选项中,符合乙地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是( )
A.机械化水平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经营方式粗放 D.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低
玉米是世界重要的农产品之一。下图示意中国、印度、南非和巴西四国的部分地区,玉米种植、收获生产活动的时段。读图,回答下题。
7.甲、乙、丙分别位于 ( )
A.巴西、印度、南非 B.南非、巴西、印度
C.印度、巴西、南非 D.巴西、南非、印度
三、用模板分析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下图所示国家人口约为2 193万(2011年数据),国土面积为590 750平方千米,主要生产稻谷、木薯、玉米等,粮食基本自给;畜牧业以养牛为主,盛产驼峰牛。结合下图完成8~10题。
8.图示国家①地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水稻种植业 D.热带迁移农业
9.从自然环境的角度考虑,下列哪个国家的水稻种植经验更值得②地借鉴( )
A.中国 B.美国
C.印度尼西亚 D.泰国
10.图示国家发展高效农业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
A.加大科技投入
B.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劳动力投入
D.加大农药使用量
由于区域环境的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如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园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等。下面图示为四种农业地域类型景观图片。读图,回答11~12题。
11.甲、丙农业地域类型共同的区位因素是( )
A.地广人稀 B.接近市场
C.降水丰富 D.劳动力充足
12.乙、丁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征有( )
A.机械化程度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投入劳动力多 D.受市场影响大
四、用模板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
下面两图为某地土地利用图(左)和农业产值构成图(右)。读图,回答13~14题。
13.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大牧场放牧业 B.种植园农业
C.混合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14.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
A.劳动投入多,科技含量低
B.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C.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
D.生产灵活性差,市场适应性弱
五、综合提升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金融危机,使欧盟一些国家牛奶价格受到影响,引发多国奶农倾倒大量鲜牛奶,仅比利时就有300万升鲜牛奶被倒掉。
材料二 西欧部分国家城市化水平。
材料三 2008年我国良种奶牛的主要分布(单位:万头)。
(1)这次欧洲奶农的大规模倾奶行为,反映了哪一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A.科技 B.交通
C.市场 D.政治
(2)结合材料二与欧洲自然环境特征分析西欧乳畜业发达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原因。
(3)由材料三总结我国乳畜业的主要分布地区,并说明其影响因素。
(4)结合西欧的发展情况,谈谈今后我国乳畜业应如何发展?
第9讲 用区位因素模板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
备考指导
例1 (1)B (2)B (3)D [(1)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与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是沾化冬枣远销全国各地的重要原因。(2)日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夜晚呼吸作用弱,利于糖分积累。(3)当地发展了冬枣加工工业并不能改善生态环境。]
例2 (1)C (2)B [第(1)题,首先,“单产高”应该是“农业科技先进”的结果;其次,“生产率高”应该是“机械化程度高”的结果,而“机械化程度高”必须以“人均耕地面积大”为前提,通常“人少地多”的地区,因劳动力不足,才实行机械化生产;同时“市场广阔”会导致“商品率高”。第(2)题,与东北地区相比,长江三角洲地区在水热条件、市场条件、科技水平上具有优势,但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多地少,而东北地区人少地多。]
例3 (1)D (2)B [甲农业地域类型具有的特征是:以作物为主、集约化生产和产品供自给,属于水稻种植业。右图显示的为放牧业,深加工很少则生产上必然是粗放的,产品以内、外销为主,体现了商业化,与丁模式相符。]
例4 (1)大牧场放牧业。 地势平坦,草原开阔;地下水资源丰富;无大型肉食动物。
(2)混合农业。 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农业生产具有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3)主要分布在城市附近。 市场、饲料供应。
(4)水源短缺。 合理利用墨累—达令河等河流的水源;合理开发大自流盆地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将大分水岭东部丰富的水资源调入墨累—达令盆地。
解析 第(1)题,澳大利亚养羊业主要分布在广阔的热带草原,除草场资源外,还具有独特的地下水资源和无大型肉食动物的优势条件。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种麦养羊业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墨累—达令盆地一带,为典型的混合农业。第(3)题,澳大利亚乳畜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带大城市附近,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和饲料供应。第(4)题,解决农牧业生产用水不足问题,主要从节约用水、合理用水、跨流域调水等方面来考虑。另外,澳大利亚中部为大自流盆地,地下水丰富,可为牲畜提供饮用水源。
考点突破
1.D 2.A 3.B [第1题,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红色产业产品质优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昼夜温差大,利于营养物质积累。第2题,决定农业生产规模的主导因素是市场。第3题,新疆地处内陆,距海洋较远,湿润的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水源成为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
4.D 5.B [第4题,由材料可知,该年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为905.5万公顷,占全省面积的一半以上,说明该省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地形类型以平原为主。第5题,商品谷物农业多形成于地广人稀的地区,粮食主要用于销售;而安徽省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狭小,粮食主要用于自给,商品率低。]
6.B [乙地位于东南亚,其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农业,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但劳动力丰富,精耕细作,粮食单位面积产量高,乙地为季风气候,降水不稳定,水利工程量大。故选B项。]
7.C [印度位于北半球,南非和巴西位于南半球,所以印度的种植时间与中国差不多,从图中即可找出甲应该是印度,从而不难选出C选项。]
8.B 9.C 10.A [第8题,由材料可知,图示国家地广人稀,①地为热带草原气候,草原面积广阔,有利于发展畜牧业,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第9题,②地为热带雨林气候,选项中四个国家都有水稻种植业,但只有印度尼西亚是在热带雨林气候条件下发展的水稻种植业,所以从自然环境的角度考虑,印度尼西亚的种植经验更值得②地借鉴。第10题,该国是马达加斯加,属于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低,农业生产技术落后,要发展高效农业,急切需要加大科技投入。]
11.A 12.D [第11题,甲是大牧场放牧业,丙是商品谷物农业,其共同的区位因素是地广人稀。第12题,乙是乳畜业,丁是种植园农业,其共同的特征是受市场影响大。]
13.C 14.B [第13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的土地主要用于种植小麦、蔬菜和草,产值构成中小麦和牲畜相差不大,说明该区域种植业、畜牧业并重,其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第14题,混合农业一般生产规模较大、科技含量高,生产的专业化、机械化程度较高,农产品的商品率也较高,生产灵活性强,适应市场能力强。]
15.(1)C
(2)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且地形以平原为主,适合乳畜业大规模发展;西欧城市化水平高,且居民饮食结构中乳畜品占重要地位,使乳畜产品市场广大。
(3)分布于西北、东北、华北地区及大城市周围。饲料和市场。
(4)增加科技投入,培育良种奶牛;加强市场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及时调控市场的供需状况;提高现代化水平。
解析 第(1)题,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欧洲牛奶需求下降,导致奶农卖奶困难。第(2)题,西欧平坦的地形、湿润的气候适宜优质牧草生长,为乳畜业提供饲料,城市化比重和饮食习俗为乳畜业发展提供了市场。第(3)题,由材料三可知,良种奶牛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东北、华北地区及大城市周围,因此决定其布局的因素为饲料和市场。第(4)题,我国乳畜业生产目前面临“规模小、分布分散、经营水平低”的特点,西欧科技发达,现代化水平高,但市场监管方面较差,致使市场供需有时较混乱。
(1)沾化冬枣能远销全国各地,主要原因是( )
A.栽培技术先进
C.政府支持
(2)从气候角度看,有利于冬枣含糖量提高的因素是( )
A.气温高
C.光照强
(3)近年来,当地发展了冬枣加工工业,其带来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增加农民收入
C.利于规避市场风险
总结感悟 模板是一个可以套用的思路,它可以使我们的思考过程更规范,更严密。运用它的前提是要透彻的理解各要素与农业类型和特点之间的关系,深刻领会其变化和作用结果。
二、用模板分析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用模板分析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以美国为例
区位因素 |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的区位条件 |
主要影响 | |
自然因素 | 地形 | 地势平坦开阔(中央大平原) | 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作物的高产稳产,地势开阔平坦,为机械化生产和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
土壤 | 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肥沃的黑土) | ||
水源 | 水源充足(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提供灌溉水源) | ||
气候 | 气候温和,降水丰富,夏季潮湿 | ||
社会经济因素 | 交通 | 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航运与发达的公路、铁路相衔接,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 便于商品集散,有利于降低运费,提高经济效益 |
市场 | 市场广阔,世界上最大的谷物出口国 | 促进了商品粮的大规模生产和农业的现代化 | |
人口 | 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 | 有利于大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商品率 | |
工业 | 工业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现代化机械及电力、化肥、农药 | 为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 |
科技 | 农业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 | 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 |
例2 商品谷物农业是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d与下列区位条件对应正确的是( )
①农业科技先进 ②人均耕地面积大 ③机械化程度高
④市场广阔
A.a-①、b-②、c-③、d-④
B.a-②、b-①、c-④、d-③
C.a-①、b-③、c-④、d-②
D.a-②、b-④、c-③、d-①
(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
A.水热条件优越
C.消费市场广阔
总结感悟 应用模板时应强调的重点知识是:与生产规模相关的要素是土地的数量和集中连片程度;与机械化水平相关的要素是科技水平和劳动力的数量、素质;与商品率相关的要素是劳动力的数量和土地数量及质量。
三、用模板分析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对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分析时,以社会经济因素作用为主。
农业地域类型 | 区位因素 |
大牧场放牧业 |
气候:干旱、半干旱气候,天然草场面积广大; 土地:地广人稀; 交通:交通运输便利 |
乳畜业 |
气候:阴雨天气多,适合多汁牧草生长,饲料丰富 市场:城市发展,市场需求量大 |
(1)左图中甲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2)右图所示农业活动模式,与左图中哪一农业类型的经营特色一致( )
A.乙
总结感悟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对象以动物为主,它决定了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小于种植业为主的地域类型,受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的影响更大,该类型农业的地域性特征弱于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四、用模板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 | 区位优势 | |
自然 因素 |
气候 | 气候暖湿,光热充足,降水相对较多 |
地形 | 地势平坦开阔(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 | |
土壤 | 土壤肥沃 | |
水源 | 灌溉条件较好 | |
社会 经济 因素 |
市场 | 面向国际市场 |
交通 | 交通发达、便利 | |
劳动力 和土地 |
地广人稀,农场规模大 | |
政策 | 政府鼓励扶持 | |
机械化 | 机械化水平高 | |
科技 | 科技水平高,牧草和畜种优良 |
(1)澳大利亚养羊业对应的是什么农业地域类型?其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2)写出种麦养羊业的农业地域类型名称,并简述其主要优点。
(3)说明乙图中乳畜业的分布特点,简述影响乳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
(4)说明乙图所示地区发展农牧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总结感悟 粮食种植业的单位面积产值一般高于草原牧业,所以土地利用的一般规律是宜农则农。在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受人口压力、经济发展需求等因素影响,易出现过度开垦现象。澳大利亚混合农业为农牧过渡带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参考,我国农牧过渡带不能照搬澳大利亚模式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压力过大。
一、农业的区位因素建模
天山北坡精河县的枸杞、焉耆盆地的辣椒、环塔里木盆地的大枣等支撑起新疆的红色特色产业。新疆红色特色产业的产品因质优价廉而享誉中外。该产业成为新疆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据此完成1~3题。
1.新疆红色产业产品质优的主要原因是( )
A.机械化水平高
B.土壤肥力高
C.人均耕地面积大
D.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2.新疆红色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3.制约新疆红色产业生产规模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二、用模板分析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安徽省总面积为13.96万平方千米,即1 396万公顷,下图是“某年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图”。读图完成4~5题。
4.由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结构图可以推断,该省主要的地形类型为( )
A.山地
5.安徽省粮食播种面积广,可以一年两熟,且粮食产量大,但却没有形成典型的商品谷物农业区,其主要原因是( )
A.市场狭小
B.人口稠密,粮食多用于自给
C.无政策支持
D.机械化水平低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题。
6.下列选项中,符合乙地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是( )
A.机械化水平高
C.经营方式粗放
玉米是世界重要的农产品之一。下图示意中国、印度、南非和巴西四国的部分地区,玉米种植、收获生产活动的时段。读图,回答下题。
7.甲、乙、丙分别位于 ( )
A.巴西、印度、南非
C.印度、巴西、南非
三、用模板分析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下图所示国家人口约为2 193万(2011年数据),国土面积为590 750平方千米,主要生产稻谷、木薯、玉米等,粮食基本自给;畜牧业以养牛为主,盛产驼峰牛。结合下图完成8~10题。
8.图示国家①地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
C.水稻种植业
9.从自然环境的角度考虑,下列哪个国家的水稻种植经验更值得②地借鉴( )
A.中国
C.印度尼西亚
10.图示国家发展高效农业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
A.加大科技投入
B.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劳动力投入
D.加大农药使用量
由于区域环境的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如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园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等。下面图示为四种农业地域类型景观图片。读图,回答11~12题。
11.甲、丙农业地域类型共同的区位因素是( )
A.地广人稀
C.降水丰富
12.乙、丁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征有( )
A.机械化程度高
C.投入劳动力多
四、用模板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
下面两图为某地土地利用图(左)和农业产值构成图(右)。读图,回答13~14题。
13.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大牧场放牧业
C.混合农业
14.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
A.劳动投入多,科技含量低
B.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C.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
D.生产灵活性差,市场适应性弱
五、综合提升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金融危机,使欧盟一些国家牛奶价格受到影响,引发多国奶农倾倒大量鲜牛奶,仅比利时就有300万升鲜牛奶被倒掉。
材料二 西欧部分国家城市化水平。
国家 | 英国 | 法国 | 荷兰 | 比利时 |
城市人口比重(%) | 90 | 76 | 90 | 97 |
内蒙古 | 71.9 | 青海 | 11.5 |
新疆 | 118.9 | 云南 | 10.4 |
黑龙江 | 69.8 | 北京 | 9.5 |
河北 | 61.2 | 上海 | 5.8 |
山东 | 21.1 | 天津 | 4.6 |
陕西 | 15.7 | 山西 | 12.7 |
A.科技
C.市场
(2)结合材料二与欧洲自然环境特征分析西欧乳畜业发达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原因。
(3)由材料三总结我国乳畜业的主要分布地区,并说明其影响因素。
(4)结合西欧的发展情况,谈谈今后我国乳畜业应如何发展?
第9讲 用区位因素模板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
备考指导
例1 (1)B (2)B (3)D [(1)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与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是沾化冬枣远销全国各地的重要原因。(2)日温差大,白天光合作用强,夜晚呼吸作用弱,利于糖分积累。(3)当地发展了冬枣加工工业并不能改善生态环境。]
例2 (1)C (2)B [第(1)题,首先,“单产高”应该是“农业科技先进”的结果;其次,“生产率高”应该是“机械化程度高”的结果,而“机械化程度高”必须以“人均耕地面积大”为前提,通常“人少地多”的地区,因劳动力不足,才实行机械化生产;同时“市场广阔”会导致“商品率高”。第(2)题,与东北地区相比,长江三角洲地区在水热条件、市场条件、科技水平上具有优势,但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多地少,而东北地区人少地多。]
例3 (1)D (2)B [甲农业地域类型具有的特征是:以作物为主、集约化生产和产品供自给,属于水稻种植业。右图显示的为放牧业,深加工很少则生产上必然是粗放的,产品以内、外销为主,体现了商业化,与丁模式相符。]
例4 (1)大牧场放牧业。 地势平坦,草原开阔;地下水资源丰富;无大型肉食动物。
(2)混合农业。 形成良性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农业生产具有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3)主要分布在城市附近。 市场、饲料供应。
(4)水源短缺。 合理利用墨累—达令河等河流的水源;合理开发大自流盆地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将大分水岭东部丰富的水资源调入墨累—达令盆地。
解析 第(1)题,澳大利亚养羊业主要分布在广阔的热带草原,除草场资源外,还具有独特的地下水资源和无大型肉食动物的优势条件。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种麦养羊业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墨累—达令盆地一带,为典型的混合农业。第(3)题,澳大利亚乳畜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沿海地带大城市附近,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市场和饲料供应。第(4)题,解决农牧业生产用水不足问题,主要从节约用水、合理用水、跨流域调水等方面来考虑。另外,澳大利亚中部为大自流盆地,地下水丰富,可为牲畜提供饮用水源。
考点突破
1.D 2.A 3.B [第1题,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红色产业产品质优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昼夜温差大,利于营养物质积累。第2题,决定农业生产规模的主导因素是市场。第3题,新疆地处内陆,距海洋较远,湿润的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水源成为制约该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
4.D 5.B [第4题,由材料可知,该年安徽省农作物播种面积为905.5万公顷,占全省面积的一半以上,说明该省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地形类型以平原为主。第5题,商品谷物农业多形成于地广人稀的地区,粮食主要用于销售;而安徽省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狭小,粮食主要用于自给,商品率低。]
6.B [乙地位于东南亚,其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农业,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但劳动力丰富,精耕细作,粮食单位面积产量高,乙地为季风气候,降水不稳定,水利工程量大。故选B项。]
7.C [印度位于北半球,南非和巴西位于南半球,所以印度的种植时间与中国差不多,从图中即可找出甲应该是印度,从而不难选出C选项。]
8.B 9.C 10.A [第8题,由材料可知,图示国家地广人稀,①地为热带草原气候,草原面积广阔,有利于发展畜牧业,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第9题,②地为热带雨林气候,选项中四个国家都有水稻种植业,但只有印度尼西亚是在热带雨林气候条件下发展的水稻种植业,所以从自然环境的角度考虑,印度尼西亚的种植经验更值得②地借鉴。第10题,该国是马达加斯加,属于发展中国家,生产力水平低,农业生产技术落后,要发展高效农业,急切需要加大科技投入。]
11.A 12.D [第11题,甲是大牧场放牧业,丙是商品谷物农业,其共同的区位因素是地广人稀。第12题,乙是乳畜业,丁是种植园农业,其共同的特征是受市场影响大。]
13.C 14.B [第13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的土地主要用于种植小麦、蔬菜和草,产值构成中小麦和牲畜相差不大,说明该区域种植业、畜牧业并重,其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第14题,混合农业一般生产规模较大、科技含量高,生产的专业化、机械化程度较高,农产品的商品率也较高,生产灵活性强,适应市场能力强。]
15.(1)C
(2)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且地形以平原为主,适合乳畜业大规模发展;西欧城市化水平高,且居民饮食结构中乳畜品占重要地位,使乳畜产品市场广大。
(3)分布于西北、东北、华北地区及大城市周围。饲料和市场。
(4)增加科技投入,培育良种奶牛;加强市场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及时调控市场的供需状况;提高现代化水平。
解析 第(1)题,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欧洲牛奶需求下降,导致奶农卖奶困难。第(2)题,西欧平坦的地形、湿润的气候适宜优质牧草生长,为乳畜业提供饲料,城市化比重和饮食习俗为乳畜业发展提供了市场。第(3)题,由材料三可知,良种奶牛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东北、华北地区及大城市周围,因此决定其布局的因素为饲料和市场。第(4)题,我国乳畜业生产目前面临“规模小、分布分散、经营水平低”的特点,西欧科技发达,现代化水平高,但市场监管方面较差,致使市场供需有时较混乱。
本文标题:地理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9讲用区位因素模板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197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1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