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市场广阔
C. 劳动力素质高
2.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A. 资源密集型产业
C. 资金密集型产业
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2015年4月底,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杭州。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3.如果K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
A. 离原料产地较近
C. 劳动生产率较高
4.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 原料价格
C. 投资环境
5.下图为其零配件供应厂方。小米手机的零部件从世界各地采购的原因不包括

B. 采购价格低
C. 发挥各地区优势
D. 现代化的交通
读“底特律人口数量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①先进的科学技术 ②新兴市场的需求 ③房地产崩溃
④丰富的原材料
A. ①②③
C. ①③④
7.底特律的兴衰给我国城市经济活动的启示有
①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②发展科技,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 ③采取强硬措施,控制人口大规模向外迁移 ④大力开发房地产,力争使其成为新的主导产业
A. ①②
C. ①③
下图为鲁尔区工业部门关联图以及鲁尔区和沪宁杭工业基地。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A. 钢铁 煤炭 化学 机械 电力
B. 钢铁 电力 煤炭 机械 化学
C. 钢铁 化学 煤炭 机械 电力
D. 钢铁 煤炭 电力 机械 化学
9.我国沪宁杭工业基地与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相比,最大的优势是
A. 铁矿丰富
C. 市场广阔
10.山东枣庄是一座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城市。200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该市被列入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市。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
A. 工业产值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
B.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C. 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
D. 禁止开采煤炭,主要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自1988年成立以来,工业总产值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目前已形成了拥有多种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业园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1.该开发区的成立说明
A. 区内各工厂企业之间存在着投入—产出的密切联系
B. 具有协作关系的工厂只能集聚,不能分散
C. 工业联系导致工业集聚,从而促使工业地域的形成
D. 经济技术开发区只能在沿海地区开辟
12.该类新兴技术开发区一般不会拥有下列产业部门中的
A. 航空航天
C. 光纤通信
13.美国“硅谷”与九州岛、苏格兰等高技术工业区比较,其发展快的特殊条件是(
A. 知识密集,人力集中
东莞本地人口约150万,外来人口约200万,其中港、澳、台同胞70万。世界著名十大电脑公司之一的某公司总裁指出,若东莞通往深圳口岸的公路瘫痪,全球70%的电脑将加价。现在,东莞约有3 000多家电脑外围设备生产企业,已有“北中关村,南东莞”之说。阅读世界电脑产业空间发展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A. 交通便利,劳力充足
C. 地形平坦,气候优越
15.大量电脑等生产企业在东莞投资建厂,不可能
A. 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
C. 改善当地的环境质量
16.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沙特阿拉伯人口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内陆绿洲地区。21世纪初,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位置见下图)。初期开采的矿石送往乙地加工。2013年,该国在甲地附近筹建磷酸盐工业城,使其成为集开采、加工于一体的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

(2)分析在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
(3)在甲地或乙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都会造成污染。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甲地加工磷酸盐矿石造成的污染危害较轻”。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通过对甲、乙两地的对比分析,阐述理由。
参考答案
1.D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0讲用区位因素模板分析工业布局
【解析】由材料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正好是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时期,有优惠的国家政策,使得佛山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故选D项。
2.D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0讲用区位因素模板分析工业布局
【解析】
3.D
4.C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0讲用区位因素模板分析工业布局
【解析】
3.纺织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结合材料中关于各国纺织工人工资水平的信息,进一步断定劳动力价格是该类企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区位因素。
4.美国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原料和劳动成本较高,故可排除A、B两项;由题干知,纺纱厂的市场主要是我国,故可排除D项。
5.B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0讲用区位因素模板分析工业布局
【解析】零部件从世界各地采购主要是充分利用各地区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手机是高新技术产品,零部件较小,运量较小,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现代化交通运输专业化、高速化发展,大大缩短了零部件的运输时间;而各地区零部件采购的价格不一定是较低的,而可能是利用各地区的经验、技术优势,所以小米手机零部件从世界各地采购的原因不包括采购价格低,选择B项。
6.B
7.A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0讲用区位因素模板分析工业布局
【解析】
6.读图,底特律人口迅速增长时期,是20世纪初到50年代,是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底特律是汽车城,主导产业是汽车工业。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是利用当地丰富的原材料,煤、铁资源丰富。④对。位于美国东北部,有先进的科学技术,①对。人口增长快,市场需求量大,②对。主导产业发展时期,没有出现房地产的崩溃,③错。所以B对。A、C、D错。
7.借鉴底特律兴衰的教训,我国的城市经济活动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①对。发展科技,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竞争力,②对。人类保护环境,发展经济,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应采取强硬措施,控制人口大规模向外迁移,③错。房地产,只能适当开发,不能过度开发房地产,④错。所以A对。B、C、D错。
8.A
9.D
10.B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0讲用区位因素模板分析工业布局
【解析】试题分析:
8.根据鲁尔区工业部门关联图结合现实可推理出:运入铁矿石、丰富的煤炭资源可发展钢铁工业,对应A。丰富的煤炭资源可发展煤炭工业,对应B。丰富的煤炭资源、水资源发展煤化工,对应C。钢铁、煤炭工业进一步发展机械 、电力工业。
9.我国沪宁杭工业基地位于沿海地区,鲁尔区位于内陆地区,沪宁杭工业基地与鲁尔区发展的区位条件相比优势是海运便利。
10.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发展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新能源,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工业产值不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禁止开采煤炭太绝对。
考点:本题考查区域差异比较及区域再生措施。
11.C
12.B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0讲用区位因素模板分析工业布局
【解析】
11.本题考查工业地域的形成。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近距离集聚现象。形成工业地域。区域内工厂之间可能为空间联系,不一定具有生产联系。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12.本题考查新兴工业区的分布。工业生产具有联系,有联系的工业集聚形成工业地域。工业地域的种类有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传统工业区以资源丰富为基础,企业以大中型为主。新兴工业区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例如美国的硅谷。新兴技术开发区一般不会拥有石油化工,其属于传统工业。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13.C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0讲用区位因素模板分析工业布局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工业生产。美国硅谷的发展有美国国防部稳定的军事订货,而其他高技术工业区不具备。
14.A
15.C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0讲用区位因素模板分析工业布局
【解析】
14.由材料可知,东莞本地人口约150万,外来人口约200万,劳动力丰富;若东莞通往深圳口岸的公路瘫痪,全球70%的电脑将加价,说明东莞交通便利。台商在东莞大量投资电脑生产企业主要劳动力丰富和交通便利。
15.大量电脑等生产企业在东莞投资建厂,会吸引大量移民迁入,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提升产业结构层次。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16.(1)沙特阿拉伯(靠近亚洲、非洲、欧洲市场)濒临海洋,产品运输方便;磷酸盐矿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资金雄厚。
(2)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地区开发历史短,工业与基础设施薄弱。
(3)赞同:甲地人口少,未利用土地多,能容纳更多污染物;乙地人口多,经济活动密集,对污染更敏感;位于港口,容易污染海洋等。反对:甲地生态环境更脆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易沙漠化);乙地环境保护设施较完备,污染物处理技术较成熟。
【来源】2017年高二地理暑期作业(江苏)(新高三)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0讲用区位因素模板分析工业布局
【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沙特阿拉伯建设国际磷酸盐工业中心的优势条件主要从资源、交通、资金等方面进行分析。据材料知,该国甲地发现便于开采、储量丰富的优质磷酸盐矿,说明磷酸盐矿品位高,储量大,易开采,资源丰富;沙特阿拉伯(靠近亚洲、非洲、欧洲市场)濒临海洋,人口主要集中在在沿海地区,多港口城市,产品运输方便;发展该产业的资金雄厚;沙特阿拉伯油气资源丰富,能源成本低,生产较低,市场的竞争力较大。
(2)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分析该题。当地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地表水资源不足,淡水资源短缺,施工环境差;从位置上分析,地处该国的北部地区,远离人口密集区,地广人稀,劳动力资源不足;该地区开发历史短,工业与基础设施薄弱,开发条件较差。
(3)该题目为开放性试题,能够自圆其说即可。首先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针对观点进行分析。若赞同该观点,主要从环境保护、污染物的治理等方面分析。甲地位于该国的北部地区,地广人稀,土地资源丰富且廉价,能够容纳更多的污染物质;乙地位于沿海地区,人口数量较多,密度较大,经济活动密集,对污染更敏感;港口区域,更容易污染海洋的生态环境,不利于环境的保护。若反对该观点,主要从生态环境、污染物的处理等方面分析。甲地生态环境更脆弱(水资源短缺,植被稀少,易沙漠化);乙地环境保护设施较完备,污染物处理技术较成熟。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考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名师点睛】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包括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生态环境因素等。不同的工业部门、工业发展的不同时期,这些区位因素是不一样的,同一因素也会发生变化。主要因素: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府。
2、工业区位选择:我们可以从区位选择的主体、需要考虑的因素、要达到的目的、需要遵循的原则等方面认识这一问题。
项目
区位的含义
区位选择的主体
考虑的因素
遵循的原则
本文标题:地理高考复习方法策略18讲:第10讲用区位因素模板分析工业布局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197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1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