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试题解析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试题解析 >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中学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资源作业

江苏省常州市溧阳中学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资源作业

时间:2017-07-21 06:44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2012年江苏)下图是1990—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与GDP增长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能源消费与GDP的增长特点是
A. 单位GDP能源消费2002年最低
B. 能源消费量2007年开始下降
C. 能源消费与GDP的年均增速相同
D. 单位GDP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
2.能源与GDP增长的关系是
A. 能源消费增长会减缓GDP增长
B. GDP增长速度取决于地区能源储量大小
C. GDP增长是影响能源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D. 我国能源丰富,可以满足GDP高速增长的需要
 
下面是甘肃省局部地区图(椭圆范围内为有“陆上三峡”之称的风电基地分布区)及风电设施景观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3.图示区域近年来风电建设非常快速,是因为
A. 风能丰富    B. 交通便捷    C. 地价低廉    D. 政策支持
4.该风电基地建设的不利条件是
A. 当地市场小    B. 大风天数少    C. 地区差异大    D. 占用耕地广
5.为了缓解风能不稳定对电网的冲击,当地可因地制宜配套发展
A. 水力发电    B. 太阳能发电    C. 沼气发电    D. 生物能发电
 
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其关键元件是太阳能电池。下左图表示“2011年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主要国家构成”,下右图表示“太阳能光伏产业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有关世界太阳能光伏发电现状的叙述,正确
A. 发达国家的发电量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太阳能资源丰富
B. 太阳能光伏发电较火力发电成本低
C. 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可有效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D. 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可以根本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
7.根据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特征,目前,下列省区中适宜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是
A. 湖南    B. 江苏    C. 四川    D. 贵州
 
2014年12月12日下午14时32分,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长度1432公里)工程正式通水。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8.下列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增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 有利于提高晋煤外运的能力
C. 有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灾害
D. 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
9.黄淮海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是
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 ②降水较少,径流量不足 ③地面硬化,降水利用率低 ④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⑤植被缺乏,水土流失严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2012·苏南模拟)近年来我国开始实施油气进口多元化战略,原油进口“四面八方”格局初现,且进口量持续攀升。读“我国石油进口通道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东北通道沿线沼泽面积大,不利施工
B. 西南油气通道沿线地势平坦,利于施工
C. 海上通道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安全性差
D. 西北通道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
11.我国目前原油进口“四面八方”格局的出现有利于
A. 缓解能源供需矛盾    B. 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C. 提高大气环境质量    D. 增强能源供应安全
 
 二、双选题
“母亲水窖”是帮助当地居民摆脱严重缺水所实施的慈善项目,它是修建于地下的用以蓄集雨水的容器。下图为甘肃省水窖建设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12.该地区严重缺水的主要原因是
A. 深居内陆降水少B.降水以雪为主且冰冻期长C.水循环不活跃D.江河、湖泊污染严重
13.“母亲水窖”的建设
A. 有利于该地区经济作物的浇灌    B. 增加该地区农民收入
C. 解决该地区干旱缺水现状    D. 根本改变该地区贫困面貌
 
下图为两个区域略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4.两区域发展工业的共同特征有
A. 矿产资源丰富    B. 劳动力充足且廉价    C. 水资源丰富    D. 重化工业基地
15.两区域工业生产过程中,最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A. 臭氧层空洞    B. 大气污染    C. 酸雨    D. 水土流失
16.关于图甲中矿产品输出,叙述正确的是
A. 有利于输入地区能源的综合利用    B. 缓解输入地区能源不足的压力
C. 改善输出地区的环境质量    D. 有利于输出地区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下图为“2013年我国四个地区各类耕地比重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据图可知
A. 东部地区有灌溉设施的耕地面积在全国最大
B. 25°以上坡耕地比重小的地区,灌溉设施多
C. 耕地比重大的地区,25°以上坡耕地比重大
D. 中部地区25°以上坡耕地面积大于东部地区
18.关于四个地区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有
A. 东部地区人均耕地少,西部地区人均耕地多
B. 中部和东部地区旱涝灾害发生频次高于东北部地区
C. 西部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完善,中部地区机械化水平高
D. 东北部地区与中部地区耕地面积相等,农业生产差异小
 
三、综合题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下左图(日本核电站分布示意图);下右图(日本能源构成示意图)。
 
材料二: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部分核辐射污染随风扩散,日本还向海洋中排放了遭受核污染的废水。
(1)日本核电站的分布特点是                                                。
(2)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但其核辐射对我国影响较小,请结合相关地理知识说说理由。
 
(3)日本宣布将关闭部分核电站,这可能造成日本电力供应不足。请你为日本政府献计献策。
 
(4)试运用相关知识对日本的能源构成作简要评价。
20. (2014年江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庆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陆上油田和重要的石化基地,截止2008年大庆油田已经开采出可采储量的75%。近年来大庆重点发展了石化深加工、电子信息、机械及仪表仪器生产等产业。表3是大庆市近年主要经济和产业指标值。

 
材料二 玉门是我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2009年被列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多年的石油开采造成大气、水和土壤的严重污染,老城区人口从13万锐减至3万。近年来玉门重点发展了新能源产业。
(1)分析大庆市产业结构及变化特点。
 
 
(2)目前大庆和玉门在资源、经济和环境三方面面临问题的差异是
 
 
(3)根据各自面临的问题和具有的优势,两市选择不同产业发展方向的原因是
 
 
(4)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家战略,对大庆、玉门这类资源型城市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是
 
 
(5)在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方面,大庆和玉门采取了各具特色的举措,据此谈谈对“因地制宜”思想的认识。
参考答案
 
1.D
2.C
【来源】2012-2013学年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二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带解析)
【解析】
1.读图可知,单位GDP能源消费2010年最低;能源消费量不断上升,2002年后增长较快;GDP的增速较能源消费更快,说明单位GDP能源消费呈下降趋势。
2.我国能源资源丰富,但人口多,消费资源的量更大,不能满足GDP高速增长的需要,需大量进口石油、天然气等能源。GDP的高速增长导致能源消费不断增长。
 
3.D
4.A
5.C
【来源】[中学联盟]江苏省常州市溧阳中学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14资源作业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工业发展的主导因素,要根据实际进行分析影响的主导因素,解题时注意联系当地的实际情况。
3.图示区域位于甘肃,距离西北季风的源地近,地势较为平坦,风力资源丰富,地价低廉,这些都是自古以来都有的。交通便捷对风电影响小。强调近年来风电建设非常快速,那么最主要的原因是政策支持,选择D。
4.该风电基地位于甘肃,距离东部沿海地区市场距离远,当地市场小 ,A对;位于西北内陆地区,大风日数多,B错;地区差异与风电基地建设无关,C错;西北地区荒漠、戈壁面积大,风电基地建设不会占用大量耕地的,D错。选择A。
5.该地位于甘肃,水资源不丰富,不适合进行水力发电,A错;西北内陆地区,由于降雨少,太阳辐射较为丰富,B对;西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季温度低,不利于沼气发电,C错;植被较为稀疏,生物能发电不适应,D错;选择B。
 
6.C
7.B
【来源】2013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适应性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6.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纬度较高,正午太阳高度较低,且气候较温和潮湿,阴雨天多,太阳能资源并不丰富;太阳能光伏发电,属于新能源,目前发电成本还较高;但是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与火力发电相比可减少污染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太阳能光伏发电属于新能源,目前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还较小,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能源短缺问题。
7.太阳能光伏发电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应该分布在资金雄厚、技术力量比较强、协作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四省区中江苏的条件与此最符合。
考点:本题考查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工业区位因素知识。
 
8.D
9.B
【来源】2016届江苏省常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8.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减小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A错。与提高晋煤外运的能力无关,B错。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灾害无关,C错。可以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D对。故选D。
9.黄淮海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①对。降水较少,径流量不足,②对。供需矛盾突出与地面硬化无关,③错。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④对。植被缺乏,水土流失严重不是供需矛盾的原因,⑤错。故选B。
【考点定位】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区域水资源紧张的原因
【名师点睛】合理利用水资源:
(1)造成水资源紧缺的原因
自然原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人为原因:数量---人口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用水增加;质量---水质污染
(2)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①开源措施:建立蓄水工程,修建跨流域的引水工程,合理开采地下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②节流措施:提高公民节水意识,改进工农业用水效率,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③农业节水:推广节水灌溉,推广耐旱农作物;
④工业节水:合理布局减少污水排放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采用先进工艺至无水工艺;
⑤城市节水:分质供水,推广节水型器具;
 
10.B
11.C
【来源】2017届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高三12月摸底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0.东北通道沿线沼泽面积大,不利于施工,南油气通道沿线地势起伏大,不利于施工,海上通道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安全性差,西北通道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11.我国目前原油进口“四面八方”格局的出现有利于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增强能源供应安全,所以C正确。
考点: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2.AC
13.AB
【来源】201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第三次模拟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12.因该地区深居内陆,海洋的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因降水少,地表径流少,水循环不活跃;而因夏季气温高,降水的以雨水为主,且冰冻期不长。故选AC。
13.“母亲水窖”的建设,储存水资源,有利于该地区经济作物的浇灌;缓解了水资源紧张,增加了该地区农民收入;而储存水资源有限,不会解决干旱缺水现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地区贫困面貌。故选AB。
点评: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4.AD
15.BC
16.BD
【来源】2016届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高三3月教学情况调研(一)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4.读图可知,甲区域为我国山西省,乙区域为德国鲁尔区。两地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A对。山西劳动力充足且廉价,而鲁尔区劳动力价格高,B错。德国鲁尔区的水资源丰富,而山西水资源短缺,C错。两地的工业部门都以重化工业为主,D对。故选AD。
15.两地的工业主要建立在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基础上的,煤炭的燃烧会导致严重的大气污染,大气中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含量高,会导致酸雨的发生。臭氧层空洞与人类使用制冷剂排放氟氯烃化合物导致的,水土流失的发生主要为植被破,坏加之降水等自然因素导致的,与工业发展的关系不大,故选BC。
16.山西煤炭资源的输出,可以缓解输入地能源不足的压力,有利于输出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于输出地区的环境质量没有改善作用,也不利于输入地区能源的综合利用,故选BD。
考点:区域能源资源的开发及出现的问题
 
17.CD
18.AB
【来源】2016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7.由图分析可知,耕地比重最大的地区位于西部,而东部有灌溉设施的耕地占本区最大,不能说明面积最大,故排除选项A;25°以上坡耕地比重小的是东北地区,而且该区域有灌溉设施的耕地占本区比重小,说明灌溉设施较少,故排除选项B;耕地比重大的地区是西部地区,而且该区域25°以上坡耕地比重最大;中部地区25°以上坡耕地占全国比重最高,面积最大,即中部大于东部,故选项C正确。
18.由图可知西部地区耕地比重大,但是有灌溉设施的耕地占本区比重小,说明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故排除选项C;图中显示东北部地区与中部地区耕地占全国耕地比重不同,那么面积也不一定相等,而且两地降水、气温等差异较大,农业生产差异较大,故排除选项D;结合中国人口分布东多西少可知,东部地区人均耕地少,西部地区人均耕地多;东北部地区有灌溉设施耕地比重最小,说明本地区农业发展不需大量灌溉,本区农业发展水分较充足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化,夏季有季风气候带来的降水,所以旱涝灾害发生频次较低,故选项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19.(1)分布密集;临近海洋;临近主要工业区。(任答两点得2分)
(2)日本位于我国东部,此季节日本盛行西北季风;日本附近洋流主要向北、向东流;辐射污染物在扩散过程中不断稀释。(3分)
(3)节约能源;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其他能源;从国外输入能源;发展低能耗工业;压缩或转移部分高能耗企业。(任答三点得3分)
(4)能源构成多样化,利于保障能源消费安全;能源构成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为主,对外依赖性较大;能源构成以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常规能源为主,可能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水能比重太小,与其水能资源丰富不相适应;核能比重相对较大。(任答两点得4分)
【来源】2011届江苏省淮安市高三第四次调研测试地理题
【解析】略
20.(1)第二产业比重大;石油采掘工业占主导地位;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
(2)玉门石油等资源已经枯竭,大庆也将面临石油枯竭的问题;玉门的经济发展已经衰退;大庆的采掘业比重过高;玉门的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3)大庆:区位优越,资金、技术等条件好;玉门: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发展能源产业;
(4)提供资金、技术和相关优惠政策;
(5)“因地”是根据条件,“制宜”是指应采取合适的对策和措施,同是资源型城市,但所处的地理位置不一样,条件有差异,采用适合各自情况的产业转型政策。
【来源】【百强校】2015-2016学年山西大同第一中学高二12月月考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1)由材料可以看出:大庆市产业结构及变化从2005年到2012年,第二产业比重一直比较大,石油采掘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从产业结构看,该市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下降,第一和第三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
(2)大庆和玉门都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在开采石油资源的过程中得到迅速发展;玉门石油等资源已经枯竭,经济发展出现衰退现象,由于多年的石油开采造成大气、水和土壤的严重污染,环境问题非常严重。大庆开发相对较晚,但是作为矿产资源型城市,也将面临石油枯竭的问题;当前大庆的采掘业比重过高,会加速石油资源的枯竭速度。
(3)大庆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与经济发达的地区联系密切,区位优势明显,资金、技术等条件相对较好;玉门市地处我国西北内陆,远离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市场距离较远,但是本区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开发新能源具有独到的优势。
(4)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家战略,对大庆、玉门这类资源型城市,可加速其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得到相关优惠政策,给产业结构调整提供资金、技术支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5)“因地”是根据条件,“制宜”是指应采取合适的对策和措施;在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方面,两地经济发展条件不同:大庆市根据自身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联系密切,玉门市发展利用本市地处内陆地理位置而形成的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因此可以要“因地”,即根据各自的地理位置、资源、交通等区位条件;两地虽然同是资源型城市,但所处地理位置不一样,地理条件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要“因地制宜”。
【考点定位】考查区域经济发展和资源开发。

  本文标题:江苏省常州市溧阳中学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资源作业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105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1052.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江苏省常州市溧阳中学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资源作业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江苏省常州市溧阳中学2017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资源作业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